這裡歷來是軍事重鎮,這場82年前的武裝起義,是抗戰初期膠東四大起義之一

這裡歷來是軍事重鎮,這場82年前的武裝起義,是抗戰初期膠東四大起義之一

威海起義聯絡處

“威海起義是抗戰初期膠東四大起義之一,它與天福山起義共同造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4個主力軍(27、31、32、41),為抵抗外來侵略和全中國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月十五號下午,威海市環翠區黨史研究中心黨史專家張鳳傑在鯨園街道戚谷疃社區舉行的威海起義紀念日主題講座上,從威海起義的影響入手,將威海起義的歷史背景、過程、結果娓娓道來。

這裡歷來是軍事重鎮,這場82年前的武裝起義,是抗戰初期膠東四大起義之一

張鳳傑

1937年10月,為了發動抗日武裝起義,中共山東省委派出部分黨員和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到全省各地開展工作。省“民先”隊員孫明光因其胞兄孫璽鳳任國民黨威海衛行政區管理公署專員,被派到威海衛開展統戰工作。黨組織和“民先”組織,團結國民黨威海衛政訓處,爭取海軍教導隊,孤立商會和公安局等反動勢力,促使孫璽鳳支持中共膠東特委發動起義。

經過周密的前期準備和成功的統戰工作,1938年1月初,中共膠東特委領導人理琪、呂志恆、柳運光及榮成縣“特支”書記曹漫之相繼到威海衛,秘密商定威海起義的行動計劃,分頭組織力量。當孫璽鳳同意理琪提出的條件後,膠東特委決定發動威海起義。

參加起義的人員有威海衛和文登的黨員,“民先”隊員,部分學生、農民,以及國民黨威海衛政訓處、威海衛管理公署衛隊、威海衛海軍教導隊中的愛國官兵,共100餘人。

這裡歷來是軍事重鎮,這場82年前的武裝起義,是抗戰初期膠東四大起義之一

三軍軍旗軍號

15日凌晨,各路起義人員到達指定地點,上午九點多鐘,起義隊伍集結到管理公署,膠東特委書記理琪與孫璽鳳進行最後的談判,孫璽鳳表示支持起義,願意將公署倉庫的一部分槍支、裝備交給起義隊伍,他自己則帶著印鑑和公款取道香港去武漢向國民黨政府辭職。起義隊伍從公署軍火庫取出近百支槍和兩大車軍用物資,組成了一支人民抗日武裝。曹漫之向空中鳴槍三響,以示起義。

16日晨,起義隊伍在公署樓前召開大會,理琪講話。下午,起義隊伍轉移前往文登溝於家村。

19日,膠東軍政委員會在文登成立,理琪任主席。軍政委員會將天福山、威海兩支起義隊伍合編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

這裡歷來是軍事重鎮,這場82年前的武裝起義,是抗戰初期膠東四大起義之一

威海起義舊址——威海衛管理公署辦公樓

威海歷來是軍事重鎮。起義前,威海是南京國民政府的直轄行政區,有管理公署及其衛隊:有國民黨海軍第三艦隊教導隊、國民黨韓復榘保安部隊政訓處;有仇視共產黨的警察局長鄭維屏的警察部隊以及商會的親日派反動勢力。在這樣錯綜複雜的形勢下舉行起義,其難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當時在全國抗日高潮中,中共領導的武裝起義此起彼伏,在山東,著名的起義就有冀魯邊區、魯西北、黑鐵山、魯東、徂徠山等起義。但這些起義都是在反動勢力薄弱的農村、山區進行的,而在反動勢力比較強大的城市進行武裝起義確屬少見,有其特殊性。威海起義所以能夠進行並取得重大成功,既非盲動主義,又非燒幸成功,而是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周密的準備。

這裡歷來是軍事重鎮,這場82年前的武裝起義,是抗戰初期膠東四大起義之一

威海起義舊址——威海衛管理公署專員辦公室

威海起義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獨立起義,是各階層人士的共同起義,是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重大勝利。威海起義的成功,為膠東人民抗日武裝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 “三軍”人槍倍增,軍威大振。部隊發展很快,每天都能聽到部隊擴大的消息,廣大革命群眾的參軍熱情空前高漲,除了駐軍的附近地區,遠至一百里以外的牟平縣境內每天都有民眾絡繹不絕來報名參軍,甚至除夕過年來的人也沒有減少。現在馬上也快過年了,讓我們一起感受下82年前,威海起義掀起的這種革命高潮,當時愛國群眾被壓抑的怒火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