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如果宋江拒絕招安,率領眾將與大宋決一死戰,能否推翻大宋朝廷?

小文蟲


推翻不了的,到最後只能死路一條。

首先是梁山整個組織沒有完整的政治體系,說白了就是隻有武將,沒有文臣,即便偏安一隅也只能圖個一時安樂,無法長久。再有是梁山內部派系林立,互相之間也並非鐵板一塊,宋江並不能完全控制手下的兄弟,這裡就假如他要造反,各個階層也是各懷心事不能一統。

首先是領導層四人裡面,盧俊義即便表面答應,內心也肯定不願意,吳用也想混個前程,否則也不會拋棄原來的大哥晁蓋,公孫勝從來沒明確表態,總會選擇置身事外。

然後是五虎大將,關勝呼延灼都是名門望族,骨子裡都透著高貴,一旦有機會隨時都希望回到體制內,他們是不會答應造反的,他們各自的代表派系也不會答應,包括宣贊韓韜凌震等等這些人肯定也不願意,沒了這些人,梁山戰力一定會大打折扣,別的不說,比如凌震,後期沒了他梁山幾乎寸步難行。林沖上梁山之後對生活就沒有什麼希望了,他只希望得過且過了卻殘生。秦明更是沒有立場,而且以他的能耐和影響力根本沒辦法與前幾位相比,董平更不用說,人渣中的極品,敗類中的翹楚,雖然武力值不錯,但此人完全沒有骨氣,全水滸投降用時最短記錄保持者,這樣的人你指望他跟你造反?

八驃騎裡花榮是宋江鐵桿,徐寧和宋江關係也不錯(書裡只有他和張順死的時候宋江明確表示過很難過,有些說法甚至認為晁蓋的死和他有關),其他人不見得會跟著反,簡單舉個例子,朱仝,為人仗義,被坑不說,讓他造反太不現實;張清陣前大罵董平,他死後兒子張節依然被教育成愛國將領,這樣的人骨子裡也不可能反的。

步軍兩大天花板,魯智深和武松,作為反對招安的代表人物,他們的立場其實只是安於現狀,這兩個人雖然並沒有像關勝之流高貴的出身,骨子裡卻有很高貴的人格,後期更是都看透了宋江的為人,而他們領導的二龍山派系在梁山上影響力也很大,一旦分裂完全有能力另立山頭,再有孫立代表的登州派,作為最後所有派系裡存活率最高的一派領導人,孫立一直是最被低估的人,明明有五虎八驃的實力,卻連天罡都沒進,即使宋江刻意打壓(排名靠後)和分化(抬高謝珍謝寶),孫立依然是笑到最後的一個,他的政治眼光絕對長遠,不可能看不出造反必敗的結果。說到這裡,梁山的造反硬實力其實已經削減大半,剩下的其他人不是草莽就是混子,即使有造反的心也沒有造反的能力,多數屬於實力划水抱大腿的類型,所以長遠看,詔安是梁山唯一的出路,這點上宋江的眼界還是值得肯定的。


豆豆是隻廢汪


看《水滸傳》,最讓人惋惜的,莫過於宋江接受招安,讓一幫熱血兄弟們成了大宋皇帝的打手,折損得七零八落,讓人扼腕長嘆。

那麼,我們不妨開個腦洞:如果宋江沒有接受招安,而是像方臘那樣率部起義,能不能推翻大宋,建立新的王朝呢?

首先從梁山的處境來看,靠著八百里水泊的地利,短期內或許可以偏安一隅,但絕非長久之計,一旦朝廷全力對付,早晚是要被剿滅的。

當時有所謂“四大寇”,指的就是山東宋江、江南方臘、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其中,只有江南方臘才是大宋真正的心腹大患,因為江南是富庶之地,方臘的壯大,會動搖大宋王朝的統治基礎,因此,對朝廷來說,首先要對付的就是方臘,這就給了梁山好漢一定的喘息和發展的機會。

那麼,在這個有利條件下,梁山能不能就此崛起呢?其實可能性很小。

上梁山的這些人,五花八門,有落魄皇族(柴進),有軍中高官(五虎將等人),也有江湖閒散潑皮地棍,龍魚混雜,各有各的小算盤。而且,梁山雖然號稱“一百單八將”,但真正有本事的人沒多少,大多數人還是改不了土匪習氣,指望這些人跟宋朝的正規軍對抗,實在太不靠譜了。

而且,有本事的那些人,又多懷有正統觀念,上梁山對他們來說只是暫時落草,根本不想在梁山上呆一輩子,只要有機會,他們還是希望回到朝廷做官。

如果宋江與朝廷徹底決裂,扯起起義的大旗,這夥人基本上是不會聽他的,註定要跟他決裂,即使表面上不決裂,等朝廷派人來一忽悠,這些人大多數其實是很容易被忽悠走的。如果這些人都走了,宋江靠誰來跟朝廷對抗呢?靠武松、李逵、時遷嗎?別逗了!

宋朝雖然對外軟弱,但並不代表沒有人才可用,朝廷更是從來不缺高智商的智謀之士,這是梁山上的草莽英雄根本無法相比的。像“智多星”吳用在梁山號稱頭號軍師,但實際上也就是個村裡學究的水平,真讓他去謀劃天下,根本不是那塊料兒!

梁山在前期之所以發展迅速,因為他們還沒有動搖大宋的根基,如果一旦宣佈起義,大宋真正對他們重視起來,就會針對梁山制定各種計策,攻心、離間、分化等等,這對於內部並不統一的梁山來說,就像一艘破船,到處漏水,堵都堵不住。

即使從武力上來講,雖然梁山擁有一批武力高強的將領,比如豹子頭林沖、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青面獸楊志,但是,宋朝再揚文仰武,武將也是不缺的,像十大節度使,大多數人都不亞於梁山五虎將、八彪騎,只不過是朝廷不重用而已。

另外,從整體兵力來看,大宋最精銳的其實是邊軍。比如魯智深,就出自老種經略相公的邊軍,宋朝如果徵調邊軍來打梁山的話,梁山只有死路一條。要知道,邊軍多年一直在前線和強悍的西夏人對打,那種戰鬥力是相當恐怖的,梁山根本無法抵擋。

當然,以宋朝的實力,暫時還用不到邊軍,正常情況下,會用八十萬禁軍以及各種地方部隊來打。老話說,“雙拳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梁山再牛,加上各種亂七八糟的嘍羅兵,也不過萬人左右,而宋朝動不動就幾十萬的大軍,梁山好漢渾身是鐵又能打幾根釘子?

還有就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點在歷史上無數次被證明過。那麼,梁山好漢在這方面是個什麼情況呢?所謂梁山好漢,多數都是佔山為王的強盜,梁山好漢的生計來源,基本上就是靠打家劫舍來維持的。包括攻打曾頭市、祝家莊,甚至後來攻打州縣,到最後還是搶劫,把州縣的糧食和金銀財寶都裝車押回梁山。

要知道,這些糧食和金銀財寶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被梁山“好漢”們搶走了,他們對梁山好漢會有好感嗎?比如楊雄、石秀和時遷路過祝家莊時,村裡的老百姓都稱梁山為“賊寇”,這裡面固然有祝家莊的“宣傳”,但梁山“好漢”們打家劫舍的老習慣不改,民心是不會站在他們這一邊的。

再退一步講,即使梁山好漢深得民心,像祝家莊、曾頭市、扈家莊這樣的地方武裝,也是不可能支持梁山的。這些地方武裝會配合宋朝正規軍進攻梁山,就像太平天國時,清軍再不成器,靠著曾國藩這些人在地方上搞團練,照樣能打敗太平天國。

在古代的社會,縣以下基本都是“地方自治”,各村寨都是一個個小社會,是朝廷穩定社會最底層的基石,這些力量必然會成為梁山在地方上最危險的敵人,因為他們對梁山的瞭解,遠在朝廷正規軍之上。

綜合來說,宋江接受朝廷招安,雖然沒落得什麼好下場,但也算是無奈中的最佳選擇了,如果讓他們選擇起義,“殺去東京,奪了鳥位”,那梁山的下場將會更慘!


梧桐語院


宋江如果不接受招安,那結果絕對是被朝廷秒殺!

首先,宋江不具備一個能開天闢地的領導人的特質,懦弱的性格在江州大牢裡面體現的很明白,小肚雞腸的本質在盧俊義面前表現的淋漓盡致。

其二;梁山一百單八將,宋江提出招安時,只有武松和李逵明確表示反對,其它人都是模糊態度,也就是說,梁山一百單八將根本沒有凝聚力,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指導思想。

其三;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這是梁山的目標,上了梁山的每一個人,目標都是達到的,能安於現狀為什麼還要去拼命(梁山要知道招安後是去徵方臘,絕對沒幾個人會去)。

其四;歷史證明,想要建立新的政權,必須以民為本,宋江不擴張地盤,只守住八百里梁山水泊,在梁山範圍內所有人以匪為生,雖然天天叫嚷殺富濟貧,但富是殺了,卻不一定濟貧。這一點遠不如方臘,方臘是把自己地盤的人視為自己的子民。

其五;也就是梁山宋江不擴張地盤,無政治眼光,所以實力永遠有限,在朝廷眼裡,四大寇中宋江都入不了法眼,真正讓朝廷擔心的還是江南方臘。

所以,雖然當時的宋朝腐朽,但廋死的駱駝比馬大,宋江若不接受招安,朝廷舉全國之力必定秒殺梁山。


李建4762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宋江接受詔安肯定是最好的選擇,要不然梁山一點出路都沒有,原因:

1,梁山太小了,沒有戰略縱深,梁山就八百里水泊,朝廷的兵一來就到家門口了,圍住梁山自己就亂了.

2,梁山糧草不足以支撐戰爭,梁山平時靠什麼,靠打劫附近的州縣來存活,如果對抗朝廷,朝廷把梁山一圍起來梁山連生存的糧草都沒有

3,梁山能領兵打戰的將領太少了,梁山雖然有108好漢,但是能排兵佈陣領兵打戰的就關勝呼延灼宣贊單廷圭魏定國這些後期的朝廷降將,不超過20個,其他像林沖這些人衝鋒陷陣可以,帶兵不行,將才太少

4,梁山沒有像張良諸葛亮這樣能夠運籌帷幄謀天下的頂級謀士,也沒有像蕭何這樣穩定後方的人才,梁山唯一一個智囊就一個狗頭軍事吳用,吳用出點下三濫的害人的主意有,但要他提點有戰略性的意見他就憋不出來了,3和4都說明梁山人才太少

5,梁山沒有群眾基礎,梁山平時都是靠打劫周邊的州縣生活,周邊的百姓對他們沒有好感,都希望朝廷趕緊把梁山滅了,他們在百姓看來是禍害

6,梁山沒有政治綱領,梁山就一個政治口號:替天行道,可是仔細讀水滸就會發現這口號都很可笑,他們自己平時就打家劫舍殺人放火,這是哪門子的替天行道?要起義要造反沒有政治綱領沒人跟你乾的

還有其他很多原因,比如梁山好漢的文化水平太低,沒人規劃未來,像蕭何在劉邦起事前已經把未來規劃好了的,總的來說梁山的所做所為和格局已經註定了只能詔安不能起義,最關鍵的是當時宋王朝還沒到民心向背的時候,梁山起義不會的人心,不可能成功!!


趣味海賊王


推翻一個王朝,第一看是否到了滅亡的時刻 這是天時,否則很難辦。第二,要看土地和人口的佔有量,三國時蜀國就是人口和土地少,進兵難才讓孔明心力交瘁。以梁山宋江實力,雖然兄弟多,但是即便率領朝廷兵馬才剛剛打敗方臘,弟兄損失大半。要是梁山自己實力,絕不如方臘,哪來統一天下,推翻大宋。


浩浩和湯湯


水滸是最名不副實的名著,要說三國是七分真實,三分演繹。水滸就是倒過來,除了幾個人物姓名是真的,都是演繹的。

看不出作者要宣揚什麼。歌頌暴力嗎?李逵血洗扈家莊,武松殺了張督監不算,連人家老婆孩子,小妾,侍女都滅了,簡直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梁山所謂的好漢就是一幫土匪,秦明,盧俊義,扈三娘都被逼上梁山,莫名其妙對仇人宋黑子忠心不二,一點邏輯也沒有。

後來,作者實在編不下去了。只好讓梁山人馬讓方臘砍瓜切菜一般屠戮,看著很痛快。

作者在牛逼,也不敢架空歷史。徵方臘在1123年,梁山必須滅亡,為什麼?眾所周知,1127年,金太宗派大將完顏宗翰,完顏宗望率大軍兩路伐宋,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狩,這就是著名的靖康恥。如果梁山不滅,對陣金兵會如何?

憑梁山的牛逼勁,對金兵就算不勝,也不至於輸得慘啊,起碼能阻止金兵攻入開封,這就與歷史不符了,架空歷史。

如果被金兵砍瓜切菜的話,那會給讀者什麼感覺?娘希匹,梁山殺害平民百姓很牛逼,遇到敵人就變成弱雞,戰五渣,搞毛啊?

因此,水滸根本不值一看,純扯淡。


Jasonxia916


宋江是一個縣裡的小吏,見識淺短,胸無大志,腹無良謀,在逼上梁山後根本無能力領導眾兄弟與腐朽的朝庭宣戰,一心想尋個時機招安,苟言殘喘,了卻殘生。他一個小吏哪曉得官場險惡,而一步一步鑽進了朝庭設下的䧟阱,以可悲的結局給自已劃上了句號。

事實上,梁山英雄們如果團結一心要與朝庭宣戰的話,完全可以奪得天下。一是朝庭曾多次與梁山軍交手,均以失敗告終,這說明當時朝庭巳虛弱不堪,根本無力與梁山抗衡;二是當時朝庭面臨的巳是四面楚歌,北方的幾股小股勢力造反不說,光南方的方臘起義就使朝庭難以應對。如果宋江帶領梁山大軍直逼朝庭的話,那改朝換代簡直是易如反掌;三是如果宋江與方臘連手的話,那埋葬大宋王朝真如探囊取物。結果朝庭略施一計便使宋江與方臘相互殘殺,雙方損兵折將滅掉方臘後朝庭又將梁山殘餘勢力一網打盡,給世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成大事者都要站得高,看得遠,像宋江,吳用這等市井小人豈能有所成就?


學無止境0912


首先先猜測一下樑山伯的大概兵力~

說實話,

沒個準數,只能猜。

《水滸》有一章節講到,

宋朝大臣童貫,帥軍80萬圍剿梁山伯,

卻被梁山好漢們反圍剿~

首先這80萬,在古籍裡多為形容詞,

並不是真正的八十萬。

再借鑑曹操赤壁之戰號稱80萬的大軍,

實際兵力,包含合併荊州的兵力,到前線的也就20餘萬人,

那麼童貫面對的實際就是一幫草寇,

必是虛張聲勢,人數不會超過10萬~

猜測也就四五萬人馬了~

再加上原文裡也提到梁山地勢易守難攻,

且宋軍不識水性,

這個情況下,依託有利地形進行反擊不在話下,以一敵四應該不成什麼問題~

所以按照這個比例,

梁山兵將人數應該在兩萬人左右。

根據我個人胡說八道一樣的猜測…

滅宋是萬不可能的~

原因如下:

首先,童貫沒帶80萬,但80萬大軍宋朝也是拿的出的。

倘若真帶了,可能也就把梁山給平了…

其次,梁山好漢們一旦離開了梁山,

那隻能看個人實力了~

梁山攻城多為智取,或攻其不備,偷襲,

真的擺開陣仗,他們也未必是正規軍的對手~

最後,梁山好漢徵方臘,方臘的實力的確在梁山之上,畢竟人家體系完備~

但梁山眾將最後能拿下,也體現出他們的恐怖。

不過結局是慘勝…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方臘可不比宋朝啊!

如果梁山面對整個宋朝,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有一點不敢確定的是,

如果梁山不偏安一隅,

而是星火燎原,

那就不太好說了~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他們真的揍不過朝廷…


大面包包


宋江拒絕招安的結果得從以下幾個因素來分析。而這幾個因素主要來自於這麼幾點,分別是:反對招安108將當中有多少人同意多少人反對?如果反對招安是不是一定要選擇正面抗衡朝廷?如果選擇正面抗衡朝廷,贏的幾率有多大?

先說第1個問題:如果反對招安108將當中會有多少人支持宋江?這個問題看上去似乎不用回答,但是這裡面隱藏了一些東西。

我們知道,108將的前36人被稱為“天罡星”,而這36天罡當中多數人的出身不是來自於山野綠林,而是來自於達官貴人或體質人員。因此,這些人在排座次時就被宋江排在了比較靠近“核心領導層”的位置。而且不僅如此,這些人本身有實力、也有一定家底或社會地位,他們上梁山大多是因為被宋江、吳用二人設計“賺”(我真不想用這個字,因為這個字就是宋江吳用二人在美化自己的卑鄙無恥)上了梁山。另一方面,這些曾經有身份有實力且有頭有臉的人上山之前在骨子裡都是瞧不上宋江的,而宋江把他們“賺”上梁山以後能夠安撫這些人唯一的政治籌碼似乎也只剩下了“待日後招安”這麼一個藉口了。不然,這些人鬧僵起來,即使最後都死在梁山,宋江八成也得陪葬。而且就整體實力而言,後面的72地煞如果和這些人群挑起來只怕還真的找不到啥便宜。因此,反對招安,單從梁山內部來說,很容易引起大規模內訌。

第2個問題:假如梁山全員同意不招安,那是不是意味著梁山一定要對抗朝廷?我的觀點是不一定。因為水泊梁山的性質不同於王慶、田虎和方臘,這三家都是或自己形成了將軍幕府、或自己直接成立了政府。已經在性質上徹徹底底變成了“反政府武裝勢力”,性質早已截然不同;但反觀水泊梁山,他們雖說也幹過破府克州的事,但他們最多就是把錢搶光、糧食搶光(最多再收編點部隊),然後就回他們自己的窩窩了,而並沒有徹底佔據該州縣而作為自己擴充勢力範圍的據點。由此可以看出,水泊梁山並沒有爭衡天下的野心,所以他們才一直被朝廷當做實力稍微強一點的山賊對待。也就是說,如果水泊梁山一直保持這樣的行動方陣,沒錢沒糧了就下山去搶(順帶著殺殺人練練手),朝廷並不會把他們當回事,而他們也可以這麼一直“苟安”下去。要知道宋徽宗時的中原,像這樣的山賊匪患得有多少?朝廷哪裡管的過來?!

第3個問題:如果正面對抗朝廷,梁山贏的幾率有多大?我的回答是:0!當然,我說的是單純以梁山的力量來抗衡朝廷的話。原著裡,高俅大軍征討梁山失利的原因有這麼幾點:1.準備不充分。高俅的海鰍大船部隊在戰船打造好沒多久就匆匆下水,根本沒有在之前做任何的情報收集和實戰演練;2.臨陣斬將。劉夢龍其實是個有點本事的將領,只可惜一次對陣梁山水軍的失利就被高俅剁了,大戰之前先斷一臂;3.高俅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傢伙來當三軍總司令,這樣外行管理內行的部隊能打贏才怪了事了。

因此,可以設想,如果徽宗重視征討主帥人選的任用,而且準備充分,加上各個將領能夠配合默契、協同一致。那麼就水軍而言,滅了梁山真心不是啥問題。而且梁山能盤踞這麼久卻讓地方州縣官軍無可奈何,主要還是因為其地理優勢。沒了這個優勢,朝廷隨便一支厲害點的部隊都可以把他們摁在地上摩擦。

所以說,正面對抗朝廷,梁山根本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和資格!所以,只能聯合其他勢力。而這個“其他勢力”也絕不能只是方臘!因為方臘宋江這兩支勢力聯手對抗朝廷的話,最多隻能和朝廷五五開。而且,若只有這兩家約定聯手滅宋的話,方臘一出兵朝廷馬上就會知道(原因見前文),若一路勢如破竹還好。可是,只要有一個有點能力的地方軍陣能夠拖住方臘幾個月,梁山軍馬上就會變成“孤軍深入”!另一方面,梁山軍雖然能打的將領比較多,但是整體軍事實力並不強,要從山東一路殺到河南並直搗汴京幾乎不可能!所以必須再聯合王慶和田虎兩支勢力。因為如此一來,方臘在南邊拖住南部朝廷守軍的同時,田虎也可以在北邊分擔一部分軍事壓力;而距離相對比較近的宋江和王慶勢力就可以及時揮師汴京。對了,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提前封鎖通信路線,使朝廷無法及時通知其他地方節度使來增援。但即使能做到這些,滅掉北宋的幾率最多也只有6到7成。因為畢竟人家禁軍就有80萬!這意味著,如果打消耗戰,宋江他們打不起。


庫庫庫奇奇526


如果當時梁山拒絕詔安,選擇與大宋成為對立面的話,依照當時的格局,我認為宋朝可能會亡,但梁山也不會討到什麼好下場。

首先,我們先簡單的說一下當時的統治者“宋微宗”

就他本人而言,喜歡蹴鞠,懂詩畫,在書法創立了“瘦體金”,絕對的才子,像極了一個世外高人。但他在治國方面屬於一竅不通,而且為人比較懦弱。水滸中梁山的結束的時間在1121年,也就是在梁山滅亡的第五年(1126年)發生了著名的歷史事件“靖康之恥”,主角就是宋微宗。


其次,就當時宋朝的時局進行分析

當時宋朝的統治,已經可以用裡不穩定來形容,朝中奸臣掌權,百姓賦稅過重,沒有好日子過。國土四周更是“豺狼虎豹”如:金朝,遼國,西夏等。國內也錯在各個反叛勢力。其中以江南方臘勢力最強,梁山次之,還有祝家莊等其他小股勢力。

如果當時梁山反叛,在這樣的時局之下必然會引起一部分的連鎖反應:

  • 梁山造反,方臘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好時機,與梁山一起攻打宋朝,還有各地的小勢力,在這個區間也會跟風,這樣全國上下必然大亂。
  • 北方一直對宋朝虎視眈眈的金朝在這時必然也會有動作,不過礙於當時鎮守邊關的岳飛,會有所忌憚,但肯定會有小東作。
  • 以宋朝當時的局勢能抗擊,梁山與方臘聯合的將領不多,戰局時間勢必拉長,而宋朝內的奸臣多半會調岳家軍回朝平息叛亂。
  • 岳家軍與梁山及方臘在戰鬥中拼的兩敗俱傷後,金朝趁虛而入,後果不堪設想。



結束語

其實對於當時的時局,梁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梁山反叛後,所出現的連鎖反應。

梁山和方臘雖然在兵力上遜於宋朝,但貴在雙方可用的將領多,而且雙方的財力支持也足夠可以消化一場戰爭。

當時的情況是,在鷸蚌相爭之時,後方不知道有多少個魚翁想從中獲得利益,所以,梁山反叛未必會輸,但即便是贏了也是傷痕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