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一生愛錯太多人,為何依舊優雅動人?

鄧凌毅


被愛情傷害,被渣男背叛,並不是女人的過錯。


決定一個女人是否優雅的,是其儀容著裝、行為舉止,還有她待人處事的方式,更是一種人生哲學,這才是奧黛麗.赫本被推崇為最優雅明星偶像的原因。

1.奧黛麗.赫本兩次失敗的婚姻

奧黛麗.赫本出生名門,母親艾拉是荷蘭貴族後裔,外祖父曾擔任荷蘭阿納姆市的市長、荷蘭駐圭亞那總督,父親約瑟夫是英格蘭銀行布魯塞爾分行的總經理。

赫本6歲那年,父親和母親離婚,拋棄了她離開家庭,父愛的缺失成為她一生的遺憾,這造成了赫本極度地渴望父愛和家庭溫暖,也影響了她對婚姻的選擇和態度。

她曾和前美國總統肯尼迪、好萊塢男星威廉·霍爾登傳過緋聞,但奧黛麗堅決不做小三,童年父親親情的缺失,讓她如此渴望一個完整溫馨的家庭。

奧黛麗.赫本曾未成名前,22歲時曾與英國商人詹姆斯·漢森短暫訂婚,後來結婚兩次均已離異告終,人生的最後12年,選擇了與愛人不婚同居。

愛像手中的流沙,你抓得越緊,它流失的越多。

赫本曾感嘆:“無論你有多愛它,或早或晚你還是會失去它。”

她曾經失去過,最終擁有了最難得的靈魂伴侶,以及世人的尊重和愛。

(1)第一任丈夫好萊塢導演兼演員梅爾·費勒

經格里高利.派克引薦,在《羅馬假日》首映式晚會上,奧黛麗.赫本認識了好萊塢男演員梅爾·費勒。

梅爾比奧黛麗大12歲,成熟幽默又有才華,集劇作家、導演、演員一身。儘管他離過三次婚(兩次和同一個人),有四個小孩,渴望父愛的奧黛麗義無反顧地愛上他。

交往一年後,25歲的奧黛麗嫁給了37歲梅爾。

婚姻的相處是一門藝術,不是一個人竭盡全力就能做得好的,

最開始的幾年,兩個人琴瑟和鳴,合作了多部舞臺劇和電影。

儘管奧黛麗事事依從丈夫的主意,甚至在接片方面也捆綁要求:邀請她擔任的角色的電影,都要也同時邀請梅爾。

然而奧黛麗.赫本的電影部部大紅大紫,以藝術家自居的梅爾卻沒能證實自己的實力,出去被人稱呼為“赫本的丈夫”,梅爾頻頻出軌,傷透了奧黛麗的心。

就算奧黛麗.赫本宣佈息影,全心全意照顧家庭和孩子,也沒能挽回這段婚姻,13年後他們黯然離婚。

(2)第二任丈夫,小赫本9歲的意大利醫生安德烈.多蒂

第一段婚姻的失敗,讓赫本備受打擊,身高1.70米的她爆瘦到42公斤。

在她前往希臘散心療傷的遊輪上,邂逅了意大利心理醫生安德烈.多蒂。

安德烈14歲時,就迷上了電影《羅馬假日》裡的奧黛麗.赫本,跟媽媽說長大了自己要娶她,居然在愛琴海浪漫邂逅夢中女神,這種痴迷和激情讓奧黛麗.赫本以為再次遇到了真愛。

37歲的奧黛麗.赫本和28歲的安德烈.多蒂閃婚,此時她剛和梅爾正式離婚六個星期。

赫本的母親艾拉根本不看好多蒂,母親認為意大利人風流多情不靠譜。

為了再婚的幸福,奧黛麗.赫本脫去華麗的禮服,煮飯打理家務,留在羅馬陪伴在丈夫身邊,努力做一位賢妻良母。

新婚幾個月後奧黛麗懷孕期間,多蒂就開始徹夜流連夜店,出軌緋聞不斷。

1970年,奧黛麗.赫本的次子盧卡.赫本.費雷出生。

她再次息影宣稱:

“我終於得到幸福了。我不再拍電影了,今後我要專心演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

可惜,多蒂風流韻事層出不窮,媽媽的擔憂不幸言中了。

再婚13年後,這段婚姻仍舊以失敗收場。

2.依然有愛的能力,遇見靈魂伴侶羅伯特

奧黛麗.赫本曾說過:

“我的人生比童話故事還精彩,我也曾遇到困境,但在隧道那一頭,總有一盞燈。”

1980年冬季,在朋友有心安排下,奧黛麗.赫本認識了荷蘭演員羅伯特.沃爾德斯。

羅伯特比奧黛麗小7歲,英俊帥氣,性格溫和善良,妻子也是美麗的好萊塢影星,兩個人感情甚篤,但不幸妻子剛剛去世。

羅伯特和奧黛麗都是荷蘭人,他和她的前任不同在於,溫柔體貼專一,懂得珍惜對待奧黛麗如珍寶。

奧黛麗高興地對朋友說:

“我找到了精神上的雙胞胎,我願意和此人共度一生。
他讓我覺得是在被愛,被保護著的,就像我是他最珍貴的東西……我生命中有個很棒的男人。”

這一次,他們沒有走進婚姻,羅伯特一直陪伴奧黛麗12年。

直至赫本患癌症病逝的前一晚,羅伯特還陪伴在她枕側。

這一次,媽媽艾拉對準女婿羅伯特十分滿意。

3.分手不丟人,請優雅地離開

相愛容易相處難,當兩個人遭遇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努力嘗試去解決,不要計較付出得失和麵子,愛不僅是激情,也是包容。

如果兩個人真的不合適,分手並不丟人,真正的難題是如何處理分手。

很多人因愛生恨,相互撕逼成了人生鬧劇。

赫本的幾次分手,卻堪稱優雅的離開。

由於剛剛出演《羅馬假日》爆紅,赫本捨不得早早結婚離開演藝生涯,她是這樣對未婚夫漢森提出分手的:

“我的確不想在這個時候結婚,我恨我自己這樣對你,我其實很愛你的家庭……”

漢森則表示理解:“這的確讓我很失望,是的。但是並沒有在我心裡留下芥蒂和傷痕,這是一個對雙方都有好處的自然的決定。”

後來,漢森和別人結婚了,創建了一個價值高達170億英鎊的化工集團,是英國政要貴族,兩個人依然是朋友,相互探望,一起過聖誕節,真正做到了“再見亦是朋友”。

對於傷透她心的第一任丈夫梅爾.·費勒,離婚後赫本17年不再和他相見。

直到後1985年兩個人的兒子西恩結婚,兩人才再次見面。

4.離開後,你要比以前更美

赫本50歲後的優雅,與愛情、時裝和外貌都無關,而在於她慈悲的心靈,優雅的人生態度。

1987年10月,她應邀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僅收取一美元象徵性酬金。她褪去華服,奔波在全世界做慈善救助兒童。

在羅伯特的陪伴下,他們一起飛往非洲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孟加拉等地,不辭辛苦往返50多趟,援助那些飽受戰爭和病苦折磨的兒童們。

由於基金會的經費限制,昔日的大明星只能坐經濟艙,只有在奧黛麗生日的時候,羅伯特自掏腰包給她買頭等艙,讓她不要那麼辛苦。

奧黛麗.赫本呼籲人們:

“這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是世界只有一個,它正變得越來越小,人們之間的接觸也不得不越來越頻繁。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那些富有的人就有義務、有責任去幫助那些一無所有的人。”

媒體因此開始稱呼她為“聖奧黛麗”,她卻覺得自己做的微不足道。

由於頻繁奔波飛行過於辛勞,1992年赫本從索馬里艱苦地出差回來,被診斷出癌症晚期。

羅伯特因此深深地自責與懊悔,如果這幾年,他們倆好好待在瑞士,也許就不會因為過於辛苦地奔走導致奧黛麗生病,奧黛麗對他說:

“你應該想想,這樣我們會失去更多。”

最後的日子裡,兒子和愛人羅伯特都陪伴在她左右,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天前夜,羅伯特還是與她同床共眠。

1993年1月20日下午7點,64歲的奧黛麗.赫本病逝於和平之邸家中,羅伯特、前兩任丈夫,兩個兒子、摯友紀梵希親自為她抬館下葬,《羅馬假日》的主演格里高利.派克也趕來出席她的葬禮。

誰的一生沒有錯愛過?碰到過渣男,為情所傷,那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經歷,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面對,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生命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珍惜獨一無二的自己。

內在的豐盛,遠遠勝過外在的擁有,愛與不愛,又有什麼關係?

正是這種精神,讓赫本散發出靈魂的高貴和優雅,擁有穿越時光的魅力。


女神魅力研究所,不只是美麗、優雅、愛情、內涵、有趣……

敬請關注:女神袂


女神袂


“我的人生比童話故事還精彩,我也曾遇到困境,但在隧道那一頭,總有一盞燈。”

這話出自奧黛麗·赫本。

她的美貌、她的優雅、她的時尚品味,或許會讓你真的以為她的人生比童話還要精彩,活的像個不經世事的公主。

其實,她的一生不止童話。

她只是學會了對痛苦視而不見,對艱難絕口不提而已。

奧黛麗的媽媽埃拉是個貴族,荷蘭人,與第一任丈夫生下奧黛麗的兩個哥哥,又與第二個丈夫生下了奧黛麗。

埃拉手上有一些家族遺產,家族是歐洲古老的貴族。腰纏萬貫、頭銜尊貴,並沒有為她帶來好運。

第一任丈夫離開後,她邂逅了英俊瀟灑、吃喝玩樂樣樣精通的羅斯頓。

羅斯頓是個不學無術的人。他娶妻生子,只是為了靠妻子的財產生活。他的好相貌在社交場合裡派上了很大的用場,大家都喜歡他。可他的懶散和怪癖,卻毀掉了婚姻。

他生活懶散,又有文人氣息,經常長篇大論,紙上談兵。他對孩子更是沒有多少感情。

幼時的赫本

父母感情不好,父親對孩子們很冷淡,母親是貴族出身,也沒有任何親密舉動,家裡充斥著不合時宜的嚴肅。羅斯頓從來不工作,依賴妻子生活,還歧視猶太人。

後來,這位父親居然離家出走了,很長時間沒有出現。

奧黛麗在私人女校讀了整整四年書,只見過父親四次——不是見面,而是父親來當地辦事,匆匆打一聲招呼而已。

母親兩次婚姻的失敗以及父愛的徹底缺失,讓奧黛麗對情感有極大的不安全感,只要別人對她好,真的愛她,她便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回報對方。

父親的冷漠,母親的嚴肅,在奧黛麗心裡紮了根,她經常喜怒無常、沉默寡言。

幸好,埃拉為人非常務實,而且目標明確。

1940年,二戰期間,德軍空隙了阿姆斯特丹,3萬老百姓遇難。

納粹總部下令,讓市民們合作,方便希特勒順利地統治荷蘭。

當時,英國已經參戰,有些地區已被炸得面目全非。她心急如焚地把女兒從學校帶出來,轉移到自家在荷蘭的莊園。

可是,德軍很快就攻打到了埃拉的家門口。他們靠搶掠別人的財產來擴充軍備。

埃拉全家的銀行賬戶、股票債券和珠寶首飾全都充公了,幾個世紀積累下來的財富,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一家人只好靠很少的國家分配物資過活,本來富有的國家,現在貧困交加,百姓為了生存下去,只好去偷,去搶。

1943年,爆發了大規模的肺結核,讓生活更加苦難。

奧黛麗的大哥哥失蹤了,小哥哥成了反戰人士,小小年紀的奧黛麗也成了抗戰的一份子。

當時,她按照媽媽埃拉的要求,在藝校上音樂舞蹈班。她與幾個同學一起,冒險私下裡表演,為軍隊募捐。

觀眾們看了,精神得到放鬆,表面上卻什麼都不能表示。不能鼓掌,也不能喝彩,悄悄地塞一些錢給跳舞的孩子們,就匆匆離去了。

這些錢,後來都到自己國家的反抗軍的手上。

他們假裝天真活潑,在公交車上或者在公園旁與軍隊的人相遇。

這樣的舉動,看似浪漫,實則危險重重,只要被德軍發現,只有死路一條。

奧黛麗怕過嗎?大概沒有。

有一次,她裝作採野花的小姑娘,給反抗軍在山裡的同伴通風報信。

半路遭遇德軍,她鎮定自若地假裝聽不懂他們的話,還把花交了出去。結果兩個士兵微笑著拍拍她的肩膀,放她離去。

荷蘭人很勇敢,有評論家說,“他們為了幫助盟軍,甚至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

可是,戰鬥還是讓450名平民一夕之間命喪黃泉。

1944年冬天,這場世界大戰就要迎來尾聲,納粹政權眼睜睜地看著荷蘭人民餓死,因為僅有的食物都用來補貼自己的士兵了。

此時,奧黛麗與母親住在鄉下。沒有書本,沒有新聞,一連幾天都吃不上飯。很長的時間裡,他們只吃鬱金香球莖。

她的腿腫了起來,餓得全身黃疸。救濟食物來了又去,生活依舊困苦不堪。

她的健康徹底毀了。

後來戰爭勝利,盟軍進城。奧黛麗跑到他們身邊,忍不住像貓一樣嗅他們的汽油味和香水味。

她向士兵們要煙抽,結果那根菸嗆得她不停咳嗽。她還要來了巧克力,一口氣吃了五條,結果大病一場。

在病床守候奧黛麗時,向來嚴肅的母親第一次眼淚連連。

而奧黛麗也患上了抑鬱症,經常悶悶不樂,消沉頹廢,還有間斷性暴食的習慣。

她曾說過,“這世上恐怕沒有任何人,能像懷抱夢想的孩子般有決心,我想要跳舞的決心,大過我對德軍的恐懼。”

封后作品《羅馬假日》劇照

可是現在,她心情極差,靠暴飲暴食來補償空虛。體重上升之後,便自暴自棄。

學校願意接收她,但是都說她年齡已過,身高也不合規範。奧黛麗此時已經有一米七了。

倒是母親不屈不撓地想要打造自己的女兒。她出身貴族,卻像一般平民一樣善於適應生活。

她租下了一間公寓,主動要求擔任公寓的管理員。為了讓奧黛麗繼續上學,她靠整理垃圾、清洗樓道賺錢供她學舞蹈。

但奧黛麗永遠也成不了芭蕾舞臺上最紅的那個。這時的她只能在舞蹈、平面模特、跑龍套之間打轉,薪水微薄,前途堪憂。

多年後,她拍攝《羅馬假日》時依舊如此。這是她一生最著名的電影之一,薪水卻只比瑪麗蓮·夢露的高一點。

每週百來塊,不帶生活補貼。而格里高利·派克的週薪是10萬美元,生活費1000美元。

奧黛麗坦言,此時的她為金錢而忙。

黑白片的化妝非常費工夫,要比彩色片的工序多多了。

片場經常一片混亂,最要命的是《羅馬假日》的劇本寫得亂七八糟,開拍前還在大改特改,直到電影拍完了,才出了定稿。所以整個電影就是邊寫邊拍。

奧黛麗與派克兩人只要靠臨場發揮來完成拍片。

奧黛麗赫本在電影《戰爭與和平》中

導演惠勒要求極其嚴格,拍最後一幕時,奧黛麗哭不出來,他毫不猶豫地把奧黛麗罵哭了。

她一氣之下,大哭特哭,哭完之後,惠勒用力抱了抱她,就走開了。他對此很滿意。

為錢忙的奧黛麗拍完《羅馬假日》就立即飛回紐約,參加《金粉世家》的美國巡演,這是一部舞臺劇,讓奧黛麗忙的不可開交,甚至延後了自己的婚期。

未婚夫一再要求電影巨頭放人,可最終兩人還是分道揚鑣,奧黛麗對此隻字未提。

工作使她忙碌,真正讓她對婚姻望而卻步的,是母親的陰影。

她曾與男演員荷頓墜入愛河,她直白地告訴他,她想生很多孩子,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很多很多。

荷頓不知該說什麼好,過了好幾個星期,他才坦言自己不能生育。奧黛麗當機立斷結束了戀愛關係。

後來,導演梅爾愛上了她,明確地說要娶她,她卻遲遲不肯答應。

她靠著舞臺劇來壓制自己的緊張與沮喪。可事實上,自從1946年二戰後,抑鬱第一次爆發之後,她就沒有痊癒過。

她失眠、沮喪、接連幾天毫無食慾,之後又大吃大喝。她也依戀上了抽菸。

《羅馬假日》給她帶來的成功徹底壓垮了她。那年,她的舞臺劇為她贏得了託尼獎,電影又為她贏得了奧斯卡影后。

25歲的她,前途無量,可她卻覺得從此以後每一部電影都要比《羅馬假日》更好,更成功,她該如何做到這一點?

她做不到。

她的舞臺劇已經讓她心力交瘁,《翁蒂娜》巡演結束後,她說再也不演舞臺劇了,果然,她說話算話。

媒體的讚美,讓她覺得言過其實,離自己的目標“做個偉大的演員”越來越遠。可是,心事該找誰去傾訴?沒人。她把一切都憋在心裡。

或許是為了讓自己高興起來,她還是答應嫁給梅爾。他確實很愛她,卻無法弄懂她為何哭得難以自抑,眼神落寞。

母親埃拉也不明白。她從來都是個嚴肅的母親,難以表達自己的感情。她對奧黛麗的情況大惑不解,甚至問道,“我們戰爭時期都熬過來了,還有什麼好憂鬱的?”

實際上,如果戰爭的恐怖沒有給少年的奧黛麗留下任何精神創傷,那才真的讓人心驚。

誰能對戰爭無動於衷呢?如果她沒有患抑鬱症,那她可能就真的成為一個可怕的心理不健全的女人了。

她的痛苦正好釋放了偉大演員的潛質。

這是好處,也是壞處。

事業的成功讓她對未來憂心忡忡。這是抑鬱的典型症狀。新婚後,她很快躲了起來。

雖然三天後與丈夫一起去羅馬,可那是在陪丈夫工作,奧黛麗只是在租用的別墅裡休養生息,盼著自己趕快有個寶寶。

她還是露面了。她答應給殘疾人士募捐,要在百貨公司裡簽名。

結果,人潮湧動,群眾擠破了玻璃窗。現場失控,奧黛麗只好偷偷溜走。從此,她面對陌生人時,都是恐懼萬分。

她懷孕了。不過,數月後就遭遇流產。

這是她第一次流產,以後還會有第二次,這期間還會有一次更大的打擊。死胎。

不知怎的,她對自己事業的擔心成為了現實。

她出演的《恩怨情天》,大導演赫斯頓是《馬耳他之鷹》、《白鯨記》等史詩巨片的真正推手,可這次,連最老牌的電影演員都看不懂他的劇本。

女主角奧黛麗更出演了一個完全不適合她的角色。

結果影評糟糕透頂。還有人諷刺奧黛麗的演出比老掉牙的鋼琴還老掉牙,這個電影中,只有馬活潑一些。

《翠谷香魂》也是一大失敗。

電影《蒂凡尼的早餐》片頭經典一幕

奧黛麗不願在馬不停蹄地工作,她遵從醫囑,在家休養。身體好轉後,她再次懷孕,這次她得償所願,生下了兒子肖恩。

兒子的到來,讓她重拾信心。她想工作,而且是為了給兒子一個美好的未來而工作。

她已經三十一歲了。

《蒂凡尼的早餐》洗刷了之前所有的困頓,藉著假珠寶、悠然的歌聲與紀梵希為奧黛麗量身打造的服飾,成為了當年最流行的電影。至今依舊是時尚界的瑰寶。

奧黛麗獲得了第四次奧斯卡提名,她與惠勒之間的感情也出現了裂痕。

或許是因為從小的不安全感帶來的壓力,她並沒有及時面對。

而是逃到了工作當中。她工作一絲不苟,非常專業。1963年的《窈窕淑女》非常搶眼。再後來,她就必須轉型了。

惠勒支持她的轉型,並建議她一定要接《麗人行》這部戲。

惠勒知道,奧黛麗的事業如日中天。兩人的婚姻已經岌岌可危了,不過是為了兒子才勉強在一起。

惠勒一直想成為世界知名的導演與製片人,可是這個願望一直沒實現。

走到哪兒,別人都只覺得他是奧黛麗·赫本的丈夫。每每與他溝通,都是想借用他,把在他身後,做家務,打理花園,養育孩子的奧黛麗引出來。這讓他很不滿。奧黛麗自然也很煩悶。

兩人以離婚收場。

奧黛麗一生經歷過兩次婚姻。第二次是與一位真正的伯爵安德烈·多蒂。

他比奧黛麗小十歲,兩人度過了接下來十年的歲月,迎來了奧黛麗的另一個孩子,男孩,取名盧卡。

可是到了1978年,一臉娃娃氣的多蒂卻不滿足於簡單的天倫之樂,他到處沾花惹草,夜生活相當豐富。

奧黛麗曾破產,但現在她異常的富有。非常溺愛孩子,做母親能夠做到的一切。

她喜歡陪伴在孩子身邊,盡力將他們培養成有教養懂禮貌的人。

奧黛麗對於第二次婚姻的失敗,非常頭痛。她不希望母親的人生在自己身上重複發生,可還是發生了。

1981年,她再次離婚。

此後,她非常高調地與靈魂伴侶沃德斯同居了數十年。

這段時光裡,她才真正成為了那個她真正想成為的人:努力工作、生活愜意、有人陪伴,而且不用擔心他會隨時離去或者因嫉妒自己的名氣而橫生恨意。

沃德斯陪她四處奔走,滿世界的奔波募捐。在埃塞俄比亞看望兒童,去土耳其為兒童接種疫苗,到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去見她最關心的人——赤貧中的人。

她對當眾演講,依然非常恐懼。

接受電視採訪,也會不知所措。

時代已經變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再也不會有人對明星的同居指指點點,幸福才是道德的試金石。

沃德斯陪伴奧黛麗走遍千山萬水。

慰問兒童讓奧黛麗非常滿足,卻也拖垮了自己的身體。

她的盲腸被檢查出了惡性腫瘤。

生命中的最後一刻,沃德斯與兒子肖恩,還有她的愛犬一直陪伴左右。

多年前,她的數位朋友都去世了。母親也因多次中風病重而逝。

父親依舊是那副冷漠、懶惰,無法溝通態度。奧黛麗去看過他幾次,父女關係依舊無法修復,她放手了,不再嘗試。

最終,父親羅斯頓以92歲高齡走完一生。

她曾說,“”

現在她留下的唯一一句話是,“很遺憾,但我要走了。”

她說,

永葆美麗的秘訣:

美麗的雙唇,在於親切友善的語言。

可愛的雙眼,要善於看到別人的優點。

苗條的身材,要肯將食物與飢餓的人分享。

美麗的秀髮,因為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過它。

人之所以為人,是必須充滿精力、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成長;而非向他人抱怨。

請記得,如果你需要幫助,請從現在起善用你的雙手。

隨著歲月的增長,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幫助自己,一隻幫助他人。

你的“美好的流金歲月”還在你的前方,希望你能擁有!

但現在,她要走了。

受病情拖累,她無法正常飲食,只能靠打點滴維持生存。她接受過化療,不過很快就放棄了。

好友紀梵希前來探望,此時這個名字已經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奢侈品品牌了。

奧黛麗把一件藍色外套送給了紀梵希。當晚,他在回法國的飛機上淚如雨下。

她走了。

那一年,1993年。

她說,“你總希望若你愛某人愛得夠多,一切都會改變——但這不一定成真。”

她永遠都是美的,大家都用“迷人的精靈”來形容她。

戰爭剝削了她的身體,讓她終生骨瘦如柴,成為最後時尚界追捧的“衣服架子”。她自己則說,我覺得自己實在是醜。

童話。真正經歷過不同人生的人,都會將跌宕起伏稱之為童話,因為它確實像童話。

童話之所以美,大概是因為其中的人,像奧黛麗一樣,從未放棄,她不予餘力地要活出自己,總是在調整方向。

美,究竟從何而來?善,又從何而來?

是的,希望你的人生比任何童話都要精彩,永遠不要氣餒,永遠不要放棄。

請全力以赴去生活。


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紀梵希的香水般的守護,格利高裡·派克紳士般的惦念,她的情感依然是豐潤的。

奧黛麗·赫本是完美的化身,當她是《羅馬假日》裡那個微服出巡的俏皮、可愛的公主,她是“好萊塢天使”高潔優雅美麗迷人,年輕時的奧黛麗·赫本流邊於影片《窈窕淑女》、《蒂芙尼的早餐》、《偷龍轉鳳》、《巴黎假期》之中,每個角色都那樣俏皮可愛,優雅。然而這些完美似乎是一個假象,現實生活裡的她經歷一個女人幾乎所有的痛苦:失敗的婚姻背叛之痛,數次流產之痛。但這一切都沒有磨去赫本的優雅氣質。

顏值在線:不管歲月如何侵蝕,赫本依然優雅動人。

雖然經歷了生活的苦痛,但赫本依然相信愛,相信美好,努力真實地活出自己。

奧黛麗赫本的美麗的純天然的,與生俱來的優雅氣質很難被模仿。再加上包裝得當,鑄就了赫本神話。雖然她的婚姻不幸福,四段感情的分分合合,但是她還有紀梵希的香水般的守護,還有格利高裡·派克紳士般的惦念,她的情感依然是豐潤的

而且愛情不是生命的全部,婚姻也不是命運的歸宿,優雅還在於衣著包裝外在和精神內涵,赫本優雅氣質、待人接物的真誠沒有因為經歷了什麼而改變。她始終是那個真實的,美麗的,優雅的公主。如她自己所說“我當然不會試圖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來。”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可以包裝自己的靈魂。赫本在生活苦悶的時候,讀了不少書,也留下了不少經典語錄。正是這些書籍使得赫本擺脫了生活的不幸,投入到有意義的生活中去,學會愛自己,懂得了大愛。

愛心滿滿:慈善是她最美的外衣,讓她從內到外優雅到底。

1988年開始,赫本女神洗盡鉛華,開始擔任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在這之後的5年時間裡,她的足跡遍佈亞非拉,穿梭於埃塞俄比亞、蘇丹、土耳其、中非、南非、越南、索馬里最貧困的人群,開展慈善與救助活動,以其非凡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給那些危難中的人們帶來希翼和溫暖。

如果說年輕的奧黛麗·赫本美麗在於物外的表象,浮於時尚前沿,流連於銀幕光彩照人的角色,而老年的赫本則是真正的天使,她迷人的芳澤滋潤了那一片貧窮枯竭的土地。一張張照片,記錄了她纖弱的身影陪伴在非洲孩童群裡熠熠生輝,那一個個奔波勞碌的情景無不令人景仰。

特別是這張懷抱著黑孩子的照片,飽含著慈祥憂鬱的大眼睛變得深邃,彼時投射出來的情感,是真摯的悲憫,大愛無疆。

赫本的美和高貴,不僅因為她擁有一塵不染的清純外表,還因為她那顆真誠善良的愛心。晚年赫本的公益活動,讓她的人格也得到昇華。“唯一可以蓋過蒂凡尼珠寶光芒的人便是奧黛麗·赫本!”此言不虛。這才是慈善最美的樣子,因為她真實,緣自內心。

關注@珞歷,願一路有你相伴,優雅地讀書寫字,實現夢想。


珞歷


《自由體詩》

——(奧黛麗:赫本)

遭難依舊不損光,一番悲傷一番酣。

洗去渣男諸般恨,心碎人間大災難。

大災難,愛無疆,慈慈母性在呼喚。

投身人道非洲去,盡力而為盡力忙。

——):自由體詩。它不是順口溜,打油詩,口水詩,現代詩,古詩,近體詩……。



如若天風


因為她一直保持善良,從沒有對生活命運低頭,依舊保持初衷,對愛情的美好,當你經受上蒼給你一次次的失望傷害挫折,依舊熱愛生活,並把自己的愛心獻給所有需要的人,你就是太陽,溫暖人心,所以她的高貴優雅氣質美麗才會深入人心,深入骨髓,不以膚淺而論,永遠溫暖著大家


葉落孤鴻驚


首先

漂亮有氣質

第二

心靈美

第三

是個演員 曝光率高

正能量


胡蘿蔔燉白菜


因為自己太優秀,上帝沒有給製造合適的伴侶。


喜看千里稻花盛開


因為她有一顆溫暖的心,足夠強大能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