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如何把士兵數從20萬擴充到1700萬?

官兒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自然要接受應有的懲罰。

為了削弱德國的勢力,戰勝國與德國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其中包括解散參謀部,限制武器製造,當然其中還包括限制德國的武裝力量——只能擁有十萬現役部隊。

除了現役部隊,還可以有預備役。什麼是預備役?就是讓服完兵役的人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再次入伍,使得國家在短期之內可以組建一支軍團保家衛國,現在現役軍概念就是來源於德國。

也就是說德國全國上下的軍隊,一共擁有的人數為二十萬。 二十萬人即使再優秀也是無法與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想抗衡的,所謂人多力量大,這句俗話顛撲不破。

囿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軍隊人數一直在十萬左右徘徊,只到1935年,德國一共擁有二十萬軍隊,仍然是之前所說的十萬現役軍和十萬預備軍。


但是僅憑這點兵力別說發動戰爭,甚至都不夠其它國家塞牙縫的。

為了滿足發動戰爭的需要,德國秘密地做出對外擴軍的舉動。

到了1943年德國擁有武裝人數為1355萬,達到了歷史最高峰,相比於1935年足足乘以130倍之多,這是排除預備役的結果。

希特勒上臺之後採納曲線救國方針,第一就是成立“希特勒青年團”,藉以野外求生的口號,對青少年進行系統化的訓練。從而達到秘密訓練士兵的目的。


第二就是德國建立“國家勞動奉獻團”,和“希特勒青年團”一樣,只不過訓練對象由學生轉化為成年人。一樣的實行軍事訓練。

為了擴軍,希特勒甚至壓低徵兵年齡,延長服役年限。只要是滿了二十週歲的男性,沒有重大疾病的都可以參軍,服役時間也從原來的一年變為兩年,新兵只需接受半年的訓練便可,這樣確保了軍隊中永遠有一半左右的高素質士兵。

除此之外,所有退役的士兵還要被列入到預備役之中,為二戰的開啟做好了十足的鋪墊。只要士兵年齡還在45歲以下就有義務再次入伍。

這樣一來20到22的人是現役軍,23到45之間的則成為預備役。這樣德國就進入到了士兵增速的快車道。


在此還有必要說說為什麼希特勒能在一戰結束之後,能迅速拉攏大批青年人踴躍參軍。

德國主要人種為日耳曼人,長期的民族主義宣傳,導致德國人有很濃重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辱觀。

再加上一戰失敗之後被戰勝國各種刁難,國民生活苦不堪言,站前戰後的巨大心理落差和國際地位,使得德國人民迫切希望重振昔日雄風。

而希特勒的出現,恰巧又給了他們精神上的希望,因此才會有很多的平民自願報名參軍。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德國的軍服也是當時世界上製作最為精美的服裝。


這也從很大一方面吸引了青少年的踴躍參軍,正值青春年少的青年都幻想著披上帥氣軍裝,征戰四方的場面。德國帥氣的軍服無疑滿足了他們的幻想。


歷來現實


首先我得說這個問題是不嚴謹的,從一戰結束一直到1935年德國部隊數量僅僅為《凡爾賽條約》所限制的10萬人而已,1943年在庫爾茨克戰役前夕,德軍數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峰1355萬人,足足是二戰爆發前的130倍。根據魏瑪政府時期的統計數字,1933年德國人口為6603萬人,這意味著德國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參軍作戰,反觀二戰日本7千萬人口,軍隊數量最高也不到900萬,刨去老弱婦孺和工農業生產人員,德國在二戰真正做到了歷史上少有的“全民皆兵”,那麼德國是怎麼在短短的8年時間完成了如此龐大的擴軍計劃呢?

凡爾賽條約下的“曲線救國”戰略

凡爾賽條約對一戰後失敗的德國無疑是殘酷無情的,它不僅規定了德國武器裝備的數量,更是限制了德國的部隊數量只能有10萬人,尤其釜底抽薪的是,規定了德國的士兵服役期長達12年,這也就意味著德國需要12年才能擁有10萬人的接受過軍事訓練的預備役,這對戰時動員體制無疑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而希特勒上臺後採取了“曲線救國”的策略,1922年成立了“希特勒青少年團(Hitler-Jugend)”以提高青少年野外生存既能為幌子的變相對13歲到18歲青年進行嚴格軍事訓練的組織,1935年成立“國家勞動奉獻團”,美其名曰是一個公路建設組織,實際上是一個以鏟子代替槍支訓練的準軍事化訓練組織。這些組織的成立和運作為德國培養了大批接受過準軍事化訓練的後背力量,也為擴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凡爾賽條約廢除後不受制約的數十輪擴編

1935年,希特勒向全世界宣佈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廢除凡爾賽條約並且重新恢復義務兵役制,從此德國的軍事發展不再受到桎梏,從此走上了瘋狂的擴軍之路。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一共發佈了35梯次動員令,軍事人數急劇膨脹直到一發不可收拾,1939年為了閃擊波蘭,陸軍發佈了4批次動員令,擴編和滿編了將近了90個師接近一百萬人,而在進攻法國前,更是發佈了10批次動員令,擴軍了接近300萬人,到進攻蘇聯前夕,德國軍隊數量已經達到接近1000萬人,即使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利,兵力損失接近100萬人的情況下,德國依舊通過高效的動員令擴軍了120萬人。

(納粹德國徵兵海報)

將佔領地納入擴編體系,服役人員要求和年齡不斷降低

二戰後由於戰線的拉長和士兵的損失不斷增加,德國將佔領地的外國人納入擴軍體系,比如在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中”就有29個羅馬尼亞師和芬蘭師參與,人數接近35萬人,而在後期,從法國到波蘭到匈牙利、烏克蘭,幾乎大半個歐洲的國家都有不少人被徵調進入了德國的納粹部隊之中。而在國內,希特勒為了進一步發掘潛力,將徵兵年齡由原本的20到45歲擴大成17到61歲,這也導致了柏林戰役時出現了大批的娃娃兵和老頭兵。而以前一些因為身體有缺陷慘遭淘汰的人士也有幸進入了部隊服役,甚至於出現了完全依靠手語交流的聾啞人部隊。

(德國兒童兵戰場被嚇哭)

強大的軍事工業保證了擴編後武器裝備的持續供應

要擴軍,除了有人,還得有裝備,一戰中由於主戰場在法國,德國本土幾乎沒有受到戰火璀璨,因而損失較小,雖然在戰後慘遭各國掠奪,但是由於英法美各懷鬼胎,立場不一,德國藉此獲得了大量外援併成功的實現了經濟的起飛,德國軍事工業也在各種掩護下不斷的發展,不僅實現了對英法的追趕甚至完成了超越。也正是在強大的軍事工業支撐下,納粹德國才能完成如此迅速而龐大的擴軍計劃!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不同觀點歡迎討論,我會一一回復的,謝謝!

(二戰德國坦克生產廠)

(納粹德國飛機生產)


軍武吐槽君


二戰時期,德國擴充軍隊的一個基礎,就是希特勒青年團。希特勒青年團是納粹黨於1922年成立的準軍事組織,其任務是對13-18歲的德國男性青少年進行軍事訓練。

希特勒青年團也會發放制服,軍靴,也有自己的勳章和等級軍銜。主要進行身體素質訓練和軍事訓練。這些青少年要進行射擊,匍匐前進,野營,穿越鐵絲網,攀登等等嚴酷的訓練。到1933年,希特勒青年已經有233萬隊員。

到了1930年以後,德國又成立了德國女青年聯盟和德國少年團,對全體14-18歲女性和10-14歲男性少年進行軍事和紀律訓練,訓練內容甚至還包括了戴著鋼盔和防毒面具進行拔河比賽,這種等級很高的軍事訓練。

到二戰爆發前夕的1938年,希特勒青年團等組織現役人員,已經有700萬人。到1939年,所有的10-19歲德國青少年都接受過各級青年團和少年團隊軍事訓練。戰爭爆發以後,青年團成員就開始進入德意志帝國鐵路、消防局、郵局、情報局、防空炮部隊等部門工作。

到18歲時,再被徵收到德國軍隊當中服役。而這個時候,很多青少年已經經歷了8年,軍事訓練,體育鍛煉,野外行軍野營訓練,還有紀律訓練,完全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正是這種組織和訓練,讓德國在二戰可以擁有超過千萬合格兵源。蘇聯其實也有異曲同工的地方,蘇聯在當時有數萬個青少年射擊,無線電,航空等等俱樂部和相關組織,在二戰也為蘇軍提供了上千萬兵源。


深度軍事


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德國的工業能力超強。

答案其他人也說了不少,比如高度重視現役部隊和預備部隊士兵的訓練。當時凡爾賽合約只允許德國擁有20萬人的部隊,德國就從這20萬人開始培養,國內遍地開辦射擊俱樂部和飛行俱樂部,如此一來,德國在短時期內就有了將近二十萬名班長,以及一大批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希特勒就可以有恃無恐的快速擴充部隊了,同時又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

其次他們還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團”、“國家勞動奉獻團”等組織,說是社會團體,實際上都是準軍事化組織,為德軍後來的擴充培養了大量的基層部隊人員。

再次是預備役,預備役的概念起源於德國,法國要求的是德國全面禁止擁有軍隊,但是在英美等國的干涉下,德國被允許保留了大約10萬人的預備役部隊,預備役使德國可以在現有20萬人基礎上大量的訓練部隊,讓其退役為預備役,再接著訓練新一批的部隊,這樣循環下去為納粹德國儲備了大量兵力。

最後是希特勒鼓吹民族主義,激起了德國人的民族情緒。使德國能夠迅速地進行社會動員。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德國的超強的工業能力才是根本原因。

實際上,到了二戰時期,士兵的裝備已經成了主要因素,一個國家只有工業能力強,才能迅速地生產出大量的武器,裝備到部隊,不然,只有人,沒有裝備,就是再多的人送到戰場上哪也是送死去的。

所以,二戰時期的戰爭對工業能力要求非常高,不僅僅是部隊武裝以後上了戰場的問題,而是在戰場上,武器裝備的消耗也很大,需要工業能夠迅速地補充損失的武器裝備,以不斷保障戰爭的需要。

以下是二戰爆發前各國的工業生產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德國實際上是工業強國,如果只是人口,那麼顯然當時的中國是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我們在抗日戰爭中,實際上能夠動員的兵力並不多,國民黨在整個戰爭中正規軍始終在400多萬的規模,而日本可以動員達到1000萬人,就是因為工業上的差距造成的。

一支完整的作戰集團,不僅是槍支彈藥的生產,還涉及坦克、飛機、火炮等重裝備的生產,還有運輸車、醫療、原油等輔助裝備的生產。如果不能滿足這些,往往有了足夠的人,但是沒有裝備,不能形成戰鬥力。

從理論上來說,只要一名男子成年,都可以作為士兵參戰,當然只要他有足夠的武器裝備。而男性參戰後,生產也可以由女性替代,但前提是工業能力強,工業能力強的國家,機器裝備很多,可以替代很多人力勞動,所以很多事情女性就可以替代男性。

以下是二戰期間各國武器生產情況:

德國

維斯佩自行火炮:1943年514輛,1944年162輛

Pz.38(t)輕型坦克:戰前78輛(捷克),1939年153輛(捷克),1940年367輛,1941年678輛,1942年198輛

馬德爾138坦克殲擊車:1942年110輛,1943年783輛,1944年323輛

馬德爾139坦克殲擊車:1942年344輛鐵格自行火炮:1943年225輛,1944年346輛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1944年1687輛,1945年1335輛

PzIII輕型坦克:戰前98輛,1939年157輛,1940年396輛,1943年100輛

PzIII(50)輕(中)型坦克:1940年466輛,1941年1673輛,1942年315輛,1943年1906輛

PzIII(75)輕(中)型坦克:1942年450輛,1943年213輛

StuGIII自行火炮:1940年184輛,1941年540輛,1942年90輛

StuGIIIF型自行火炮:1942年702輛,1943年3011輛,1944年3850輛,1945年863輛PzIVD型中型坦克:戰前211輛,1939年45輛,1940年268輛,1941年467輛,1942年124輛

PzIVG型中型坦克:1942年870輛,1943年3013輛,1944年3126輛,1945年385輛StuGIV自行火炮:1943年30輛,1944年1006輛,1945年105輛

JagdIV坦克殲擊車:1944年769輛

JagdIV/70坦克殲擊車:1944年767輛,1945年441輛

灰熊自行火炮:1943年66輛,1944年215輛,1945年17輛

黃蜂自行火炮:1943年368輛,1944年289輛,1945年57輛

納瑟恩坦克殲擊車:1943年345輛,1944年133輛,1945年16輛

M belwagen自行高炮:1944年205輛,1945年35輛旋風自行高炮:1944年100輛,1945年5輛

Ostwind自行高炮:1944年15輛,1945年28輛豹式坦克:1943年1768輛,1944年3777輛,1945年439輛

獵豹坦克殲擊車:1944年226輛,1945年198輛象式坦克殲擊車:1943年90輛虎式重型坦克:1942年78輛,1943年649輛,1944年623輛

虎王重型坦克:1943年3輛,1944年377輛,1945年100輛

獵虎坦克殲擊車:1944年49輛,1945年36輛

蘇聯:

T-26輕型坦克:1940年1549輛

BT-7輕型坦克:1940年706輛

T-40輕型坦克:1940年41輛,

1941年638輛T-50輕型坦克:1941年48輛,1942年15輛

T-60輕型坦克:1941年1385輛,1942年4660輛

T-70輕型坦克:1942年4913輛,1943年3483輛

SU-76坦克殲擊車:1942年26輛,1943年1908輛,1944年7155輛,1945年3552輛

T-34/76中型坦克:1940年117輛,1941年3020輛,1942年12572輛,1943年15820輛,1944年4100輛T-34/85中型坦克:1944年10615輛,1945年21108輛(其中一萬餘輛為戰後)

SU-122自行火炮:1942年25輛,1943年611輛

SU-85坦克殲擊車:1943年760輛,1944年1899輛

SU-100坦克殲擊車:1944年500輛,1945年1835輛

T-28重型坦克:1940年13輛

KV-1重型坦克:1940年141輛,1941年1258輛,1942年1860輛

KV-1S重型坦克:1942年585輛,1943年621輛

KV-85重型坦克:1943年148輛

KV-2重型坦克:1940年102輛,1941年100輛

KV-8重型坦克:1942年102輛,1943年35輛

IS-1重型坦克:1943年67輛,1944年40輛

IS-2重型坦克:1943年35輛,1944年2210輛,1945年1150輛

SU-152:1943年704輛

ISU-122/152:1943年35輛,1944年2510輛,1945年1530輛

美國:

M1輕型坦克:1940年34輛。

M2輕型坦克:1940年325輛,1941年40輛,1942年10輛

M3輕型坦克:1941年2551輛,1942年7839輛,1943年3469輛

M5輕型坦克:1942年2825輛,1943年4063輛,1944年1963輛

M22蝗蟲輕型坦克:1943年680輛,1944年150輛

M24霞飛輕型坦克:1944年1930輛,1945年2801輛

M18悍婦坦克殲擊車:1943年812輛,1944年1695輛

M2A1中型坦克:1940年6輛,1941年88輛

M3格蘭特中型坦克:1941年1342輛,1942年4916輛

M4謝爾曼中型坦克:1942年8017輛,1943年21231輛,1944年3504輛,1945年651輛M4

謝爾曼-76中型坦克:1944年7135輛,1945年3748輛

M4謝爾曼自行火炮:1944年2286輛,1945年2394輛

M10狼獾坦克殲擊車:1942年639輛,1943年6067輛

M36強擊者坦克殲擊車:1944年1400輛,1945年924輛

M7牧師自行火炮:1942年2028輛,1943年786輛,1944年1164輛,1945年338輛M12自行火炮:1942年60輛,1943年40輛

M26潘興重型坦克:1944年40輛,1945年2162輛

美國二戰主要飛機產量轟炸機(64572)

B-17四發重型轟炸機空中堡壘---12731架

B-24四發重型轟炸機解放者---19203架

B-29四發重型轟炸機超級空中堡壘---3974架

B-32四發重型轟炸機統治者---155架

B-18雙發中型轟炸機bolo---122架

B-23雙發中型轟炸機龍---33架

B-25雙發中型轟炸機米切爾---9817架

B-26雙發中型轟炸機掠奪者---5266架

SBD單發雙座俯衝轟炸機無畏---5321架

SB2C單發雙座俯衝轟炸機hell diver---7200架SB2A單發雙座俯衝轟炸機掠奪者---750架

戰鬥機(105378)

P-26單發單座戰鬥機玩具槍---174架

P-35單發單座戰鬥機---60架

P-36單發單座戰鬥機鷹---1424架

P-38雙發單座戰鬥機閃電---9923架

P-39單發單座戰鬥機空中眼鏡蛇---9558架

P-40單發單座戰鬥機鷹---13738架

P-43單發單座戰鬥機槍騎兵---375架

P-47單發單座戰鬥機雷電---15683架

P-51單發單座戰鬥機野馬---15586架

P-59雙發單座噴氣戰鬥機空中彗星---66架

P-61雙發多座夜間戰鬥機黑寡婦---607架

P-63單發單座戰鬥機眼睛王蛇---3303架

FR雙發單座組合動力戰鬥/轟炸機火球---66架

YFM-1雙發五座重型截擊機Airacuda---14架

F2A單發單座戰鬥機水牛---216架

F4U單發單座艦載戰鬥機---12681架

F6F單發單座戰鬥機地獄貓---12272架

F4F單發單座戰鬥機野貓---7905架

F8F單發單座戰鬥機熊貓---1263架

FF-1單發單座雙翼戰鬥機---62架

F6C單發單座雙翼戰鬥機隼---77架

F11C-2/BF2C單發單座雙翼戰鬥機---325架

攻擊機(23096)

A-20雙發中型攻擊機浩劫/波士頓---7478架

A-26雙發中型攻擊機入侵者---2502架

A-29雙發中型攻擊/巡邏機哈德遜---約3000架

TBD單發三座魚雷機蹂躪者---130架

TBF單發三座魚雷機復仇者---9836架

T4M單發魚雷機---150架

蘇聯二戰主要飛機產量

轟炸機(29183)

DB-3/Il-4雙發中型轟炸機---6784架

Pe-2雙發中型轟炸機---11427架

Pe-8四發重型轟炸機---79架

SB雙發中型轟炸機---6656架

Su-2單發雙座輕型轟炸機---892架

TB-3四發重型轟炸機---818架

Tu-2雙發中型轟炸機---2527架

戰鬥機(78337)LaGG-3單發單座戰鬥機---6528架

La-5單發單座戰鬥機---9920架

La-7單發單座戰鬥機---5753架

MiG-3單發單座戰鬥機---3220架

伊-15單發單座雙翼戰鬥機---7175架

伊-16單發單座戰鬥機---9004架

Yak-1單發單座戰鬥機---8721架

Yak-7單發單座戰鬥機---6399架

Yak-3單發單座戰鬥機---4848架

Yak-9單發單座戰鬥機---16769架

攻擊機(36629)

Il-2單發單座/雙座攻擊機---36163架

Il-10單發雙座攻擊機---466架輔助飛機MBP-2單發水上機---34架

二戰德國主要飛機產量

轟炸機(34402)

Ar-234雙發/四發噴氣轟炸機---244架

Do-23單發轟炸機---210架Do-215雙發中型轟炸機---101架

Do-217雙發中型轟炸機---1730架

Do-17Ka-1/Kb-1型---70架Do-17Z型---506架He-70偵察轟炸機---270架

He-111雙發中型轟炸機---7585架

He-115三發水上轟炸機---約500架

He-118單發俯衝轟炸機---15架He-177四發重型轟炸機---900架

Ju-86雙發中型運輸/轟炸機---137架

Ju-87單發雙座俯衝轟炸/攻擊機---5709架

Ju-88雙發中型轟炸/偵察/夜間戰鬥機---15286架

/14980架Ju-188雙發轟炸/夜戰/偵察機---1036架

Ju-388雙發轟炸/夜戰/偵察機---103架

戰鬥機

(64596)Bf-109單發單座戰鬥機---35000架

Bf-110雙發雙座遠程/夜間戰鬥機---5762架

或6170架或6140架

Do-335雙發單座截擊機---22架

Fw-190單發單座戰鬥機---20001架/另說20051架He-162單發單座噴氣戰鬥機---125架

He-219雙發夜間戰鬥機---268架

Me-163單發單座火箭截擊機---369架

Me-163A型---10架Me-262雙發單座噴氣戰鬥機---1422或1394架

Me-410雙發雙座戰鬥/轟炸/偵察機---1160架

Ta-152單發單座戰鬥機---67架

Ta-154雙發夜間戰鬥機---12架

攻擊機(1724)Fi-167單發雙座雙翼艦載偵察/魚雷機---14架

He-51單發單座戰鬥/偵查/攻擊機---234架

Hs-123單發單座攻擊機---610架

Hs-129雙發單座攻擊機---866架/另一說為879架教練機Ar-96單發初級教練機---11546架

Fw-56單發單座高級教練/輕型戰鬥機---約1000架Go-145單發初級教練機---9965架He-45單發偵察轟炸/高級教練機---512架He-72單發初級教練機---2000架


日本二戰主要飛機產量轟炸機(14513)

D3A單發雙座艦載俯衝轟炸機99艦爆---1495架

D4Y單發艦載俯衝轟炸機彗星---2038架

G3M雙發中型轟炸機九六式陸攻---1048架

G4M雙發中型轟炸機一式陸攻---2479架

P1Y雙發中型轟炸機銀河---1002架

Ki-21 97式重爆---2064架或2050架

Ki-32 98式輕轟炸機---864架Ki-48 99式雙輕爆---1977架

Ki-49 百式重爆怒龍---819架

Ki-67 四式重爆飛龍---727架

戰鬥機(35528)

A5M 96式艦戰---1094架A6M 零式艦戰---10449架

A6M2-N 零式水上戰鬥機---327架

J1N雙發遠程/夜間戰鬥機月光---477架

J2M單發單座截擊機雷電---470架

N1K單發單座水上戰鬥機強風---97架

N1K1-J單發單座戰鬥機紫電---1007或1435架N1K2-J紫電改---428架

Ki-10 95式戰鬥機---2588架

Ki-27 97式戰鬥機---3386架或3999架Ki-43 一式戰鬥機隼式---5751架

Ki-44 二式戰鬥機鍾馗式---225架Ki-45 二式雙發戰鬥機屠龍---1690架

Ki-61 三式戰鬥機飛燕---3078架Ki-84 四式戰鬥機疾風式---3577架

Ki-100 五式單發單座戰鬥機---271架或396架

攻擊機(5285)

B4Y單發艦載攻擊機96式艦攻---205架

B5N單發艦載攻擊機97式艦攻---1149架

B5M1單發艦載攻擊機97式2型艦攻---125架

B6N單發三座艦載攻擊機天山---1286架

B7A單發雙座艦載攻擊/轟炸機流星---114架

M6A單發雙座水上攻擊機晴嵐---18架

Ki-51 99式襲擊機---2388架

運輸機(2045)

Ki-54 1式高教/運輸機---1358架

Ki-56 1式運輸機---121架

Ki-57/L4M 百式運輸機---507架

Ki-59 1式小型運輸機---59架

輔助飛機(4774)

C6N單發三座偵察機彩雲---463架

E7K單發三座艦載水上偵察機---530架

E15K單發艦載水上偵察機紫雲---15架

E16A單發水上偵察/轟炸機瑞雲---256架

Ki-15 97式司偵---437架或439架

Ki-36 立川98式聯絡機---1333架

Ki-46 百式司偵---1740架

中國抗戰八年武器產量狀況:

步槍55萬支

輕機槍4萬挺

重機槍2萬挺

82MM以下的迫擊炮12500門

37毫米戰防炮生產了94門

120毫米迫擊炮約60門

由此可以看出,一旦大戰爆發,能不能迅速動員起來,從根本上來說還是由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決定的。


老威觀史


我們先說一說為什麼德國只有20萬的軍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凡爾賽條約的簽訂,德國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制約,特別是軍事方面,當時的德國陸軍的軍隊數量不能超過10萬,甚至連重武器都不能使用。一站後德國的重工業全部癱瘓,國民經濟倒退了十幾年。

1929年爆發了世界經濟危機,各國都出現了經濟倒退的現象,美英法等強國都在軍事上實施裁軍的政策。這個時期的美英法等國都忙於整頓國民經濟,這給剛剛上臺後的希特勒一個重要的機會。

那希特勒是如何在幾年的時間把軍隊數量提高了將近10倍呢?由於裡面有著複雜的關係我們就來做以下分析。

“英法鷸蚌相爭德國漁翁得利”

英法兩國在一戰後一直存在競爭的關係,法國是西歐最強的國家之一,英國又是歐洲的老大哥,所以英國是不想看到法國的綜合國力比自己強大,英國為了鞏固自己在歐洲的地位,只能在政治軍事上扶持德國,以此來達到牽制法國的目。

德國在希特勒上臺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在經濟上實行了強有力的改革,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德國在利用英法兩個的這種競爭關係下,偷偷的發展軍事工業,並且實施擴張軍隊計劃,法國雖然在國聯上一直很反對,但是由於英國和美國把精力主要放在了調整國民經濟上,所以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法國也只能不了了之。

“希特勒一手遮天德國大團結”

德國在一戰後雖然出現了政變但是國家沒有出現社會分化,國家體制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於國家體制的原因,才出現了希特勒能一手遮天的獨裁統治,希特勒善於演說,他很清楚如果控制了國民的思想就等於能控制國家的一切,所以他一上臺就控制了國家的新聞和一些宣傳性質的組織。

他利用這些對國民灌輸了軍國主義思想。1933年以後德國的國民經濟有百分之65以上都是為軍隊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到1939年底在軍事實力上已經達到世界第一,只是迫於戰略的需要沒有公佈。

“穩打穩紮步步擴充”

1938年德國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是歐洲最出名的重工業城市,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後重工業實力大增加,到了1941年德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國,所以德國在軍事裝備上得以快速發展。

一戰後德國還剩下100多萬的部隊,雖然裁掉了90多萬,但是留下來的部隊都精銳中的精銳,這些士兵日後都是能做軍官的,這也為德軍迅速擴張後而且質量也得到保證的原因之一。

1940年法國戰役後,法軍留下了100多萬的偽軍,這也是德國的一部分軍事力量,還有從屬國的一些兵力,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德國兵力達到了850萬,到了1942年由於戰場形勢的需要又進行軍隊擴編,1943年曾一度達到了1100萬,這個時期的德國兵力已經達到了頂峰,至於前面說的1700萬那是加上一些從屬國,在這個時期的德國國內所有資源都為軍事服務,才達到了這樣的一個峰值。

德國所以能在幾年內把軍隊數量提高了近10倍,還是得益於軍事主義的治國方式,國家的所有資源為軍隊服務這個是很可怕的,世界和平的大環境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和平。


無筆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當時為了更好的削弱德國的勢力,所以戰勝國與德國就簽訂了《凡爾賽和約》。所以德國的參謀部後來被解散,武器製造也遭到了限制,當時的德國僅僅只有十萬的現役部隊,而且這支部隊的服役時間也有整整12年之久的時間。在這12年裡,德國也無法再去訓練新的士兵。到了1935年,德國一共只擁有二十萬軍隊,十萬現役軍與十萬預備軍。但是到了二戰爆發期間,德國卻擁有了將數千萬的部隊,並且戰鬥力都不弱,希特勒是如何做到如此快速又高質量的擴充部隊的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高度重視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士兵的綜合素質鍛鍊


因為德國加上戰役部隊也只有二十萬人,這些部隊對於希特勒來說實在太少,為此德國人高度重視現役部隊和預備役人員的綜合素質發展,我們都知道,軍隊中最重要的作戰力量就是基層的士官力量,因此德國就將每一名士兵都當做士官來培養,國內遍地開辦射擊俱樂部和飛行俱樂部,如此一來,德國在短時期內就有了將近二十萬名班長,以及一大批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希特勒就可以有恃無恐的快速擴充部隊了,同時又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

德國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團”,以野外求生的名義接受訓練,以此來達到訓練士兵的目的


希特勒青年團也會發放制服,軍靴,也有自己的勳章和等級軍銜。主要進行身體素質訓練和軍事訓練。這些青少年要進行射擊,匍匐前進,野營,穿越鐵絲網,攀登等等嚴酷的訓練。到1933年,希特勒青年已經有233萬隊員。 到了1930年以後,德國又成立了德國女青年聯盟和德國少年團,對全體14-18歲女性和10-14歲男性少年進行軍事和紀律訓練,訓練內容甚至還包括了戴著鋼盔和防毒面具進行拔河比賽,這種等級很高的軍事訓練。 到二戰爆發前夕的1938年,希特勒青年團等組織現役人員,已經有700萬人。到1939年,所有的10-19歲德國青少年都接受過各級青年團和少年團隊軍事訓練。戰爭爆發以後,青年團成員就開始進入德意志帝國鐵路、消防局、郵局、情報局、防空炮部隊等部門工作。 到18歲時,再被徵收到德國軍隊當中服役。而這個時候,很多青少年已經經歷了8年,軍事訓練,體育鍛煉,野外行軍野營訓練,還有紀律訓練,完全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正是這種組織和訓練,讓德國在二戰可以擁有超過千萬合格兵源。

德國還成立了“國家勞動奉獻團”,說是參加義務勞動,其實就是進行軍事訓練


德國讓每一位符合條件的公民定期參加義務勞動,實則就是對公民進行全民軍事訓練,讓大多數公民都能夠熟練掌握軍事技能,做到戰時能夠隨時為部隊補充兵源。


1935年3月,希特勒在德國大量招兵,只要是年紀滿了20歲的,沒有疾病的,都可以來參軍。服役時間也從之前的一年變為了兩年。這些新來的士兵訓練時間大都在半年左右,這樣一來,德國也可以保證軍隊中永遠都存在一半是經過訓練的高素質士兵。 除此之外,所有的士兵在退伍的時候都被列入了預備軍人的名單,只要是年齡不超45歲的,就有義務再次入伍。

因此,在短短的數年內,德國的士兵數量就得到極速的增長。在二戰中,德國士兵的總數已經達到了1700多萬,國內平均每五個人中,就要一位是軍人。


米曹說事


其實1700萬這個數字就有些過於誇大了,其中加上了外籍部隊、僕從國等這些力量,而實際上二戰德軍從開戰到戰敗的總兵力應該是1300萬左右。

在納粹政權剛上臺時,受制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國防軍還是一支只有10萬人的軍隊,兵力不足,而且武器裝備水平也很差,但是納粹本身就有意擴軍備戰,所以這10萬人幾乎就是按照士官標準培養的,對後來德軍的迅速擴充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經驗豐富的優秀士官能幫助培養合格的士兵,是訓練體系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納粹德國最初主要是徵召年輕人參軍入伍,在戰爭初期基本能滿足作戰需要。但是二戰中期之後,德軍開始陷入困局,兵力損失極為慘重,因此開始不斷放開年齡限制,很多少年人、中年人都開始被強制參軍入伍。在戰爭後期甚至不少兒童、老年人也被強迫參軍,因此這才有了這高達千萬的驚人數字,畢竟德國總人口也不過6000萬人。

而實際上德軍之所以能夠迅速迅速擴充兵力,和其之前的很多舉措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開戰之前德國就建立有很多組織,比如帝國勞工組織、各種體育運動組織等等,就意在鍛鍊青少年的體能等,為未來可能的需要提供足夠的人力資源保障。


戰壕


所謂預備役,就是讓服完兵役的士兵必要時再重新徵召。使國家在和平時期維持一支相對小規模的常備軍,戰時可以在短時間內組建出大規模的軍團。現代軍隊的預備役概念源自德國,將其發揮到極致的也是德國。因此德軍在二戰一開戰就擁有了大批訓練有素的部隊。

一戰後凡爾賽和約解散了德國參謀部並限制製造武器,德國只能保有10萬現役部隊,現役軍人役期長達12年。也就是說在12年內德國都不能再訓練新兵,同時要等到12年後才能有10萬的預備役軍人!德國在1935年重新武裝時,只有10萬現役軍人加10萬預備役軍人。

但德國秘密做出了對策:一、成立“希特勒青年團”,讓青少年以野外求生技能為名實施軍事訓練。二、1935年成立“國家勞動奉獻團”,規定青少年必須參加一年以上義務勞動。實則實行軍事管理和體能訓練,所謂的“用鏟子代步槍”。

1935年3月德國開始實施徵兵制,年滿20歲的男子接受徵兵體檢,無重大身心障礙者立刻入伍,服役期從一年延長為兩年,這樣新兵訓練時間為半年,兩年兵役期保證了德軍中隨時都有至少一半是受完訓的現役軍人。

士兵退伍之後即列入預備役,45歲以前有義務再度入伍。在此制度下德20-22歲的為現役士兵,23-45歲的為預備役軍人,從而使得德軍有了源源不絕的補充兵力。二戰德國鼎盛時期,德國動員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21.5%


愛歷史的三井壽


這個提法並不準確,因為按照1919年的《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德國只能擁有10萬人的陸軍,海軍只能保留少數艦艇,空軍則不允許保留,所以德軍在二戰擴軍前軍隊數量絕對沒有20萬。

而且在德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兵力在1943年德國進入全國總動員時達到頂峰,而此時的兵力雖然達到了空前的1100萬人,但仍未達到1700萬的數量。

不過,短短几年時間,從10萬人急速擴張至1100萬軍隊,其膨脹110倍的恐怖擴張速度,放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可以稱得上歎為觀止了。

那麼,德國是如何實現這一奇蹟的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兵員素質好

在凡爾賽體系嚴酷的桎梏中,德國陸軍紙面上能保留的數量只有10萬人,但協約國沒有規定保留怎樣的10萬人,所以聰明的德國人保留了德軍最精銳的部分。


這部分所謂的士兵實際上大部分是軍官,這些帶有普魯士血統的軍官不僅素質高,而且有著強烈的民族榮譽感。每個人不說獨當一面,起碼也是精明強幹。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和平間隙,這些軍官和英法美蘇等都進行過廣泛交流,時刻吸收先進軍事技術,極大提升了這些軍官的綜合素質。在祖國需要時,將這些軍隊的種子撒出去,瞬間就能擁有成千上萬的精銳武裝。

因為凡爾賽體系的殘酷壓制,德國上下同仇敵愾,想方設法避開協約國設置的紅線。雖然只能有10萬人的陸軍,但沒有規定德國不可以擁有武裝警察等非軍事力量,而這些人員在戰爭爆發時,能迅速轉化為強悍的武裝力量。另外,德國民間還保留著大量的航空俱樂部、射擊俱樂部等,這是訓練準軍隊的重要平臺。


再者,德國在一戰後對退役軍人實施了高福利,保持隨時被徵召的狀態,這是數百萬德軍迅速成軍的重要條件。

2、國際環境佳

在凡爾賽體系中,對德國懲罰最重的是德國的世仇法國,但法國唯恐德國不死的做法遭到了英國及美國的反對。

在英國看來,如果德國倒下,法國在西歐將失去控制,對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有害無益,且無法阻擋蘇聯的“西進”;而一戰後的美國,考慮更多的是德國遏制蘇聯向西推進的戰略價值,所以在美英的反對下,法國對德國的嚴重懲罰很多都打了折扣。

不僅如此,德國還和英法一樣,收到了美國在戰後的貸款,這使得本就經濟損失較小的德國迅速恢復了實力,再度成為歐洲強國。

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德國開始一步步突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特別是東部的蘇聯日益膨脹的背景下,無論英國還是法國都對德國軍隊的“增肥”視而不見,是為綏靖政策。

1929年的經濟危機幾乎摧毀了德國,但也為德國送來了希特勒。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被充分調動起來,不僅恢復了經濟,還極大地擴充了軍備。

更擴張的是,希特勒在英法和蘇聯之間左右逢源,特別是和斯大林眉來眼去,為二戰前的德國帶來海量的資源,這是德國能迅速武裝數百萬軍隊的重要物質基礎。

3、領導能力強

希特勒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能夠將個人的慾望與德意志民族憤怒的民族情結緊密結合在一起,然後幾乎所有德國人都被希特勒綁上了戰車。

在希特勒1923年啤酒館暴動失敗後,痛定思痛的希特勒除改組納粹黨,就是組建了一支隸屬於自己的武裝,這就是衝鋒隊。後來,衝鋒隊改為黨衛隊,二戰後改為黨衛軍。

黨衛軍和德國正規軍國防軍不一樣,這支軍隊是希特勒的私人武裝。雖然不屬於德國正規軍序列,但黨衛軍在二戰時期發揮的作用和國防軍並無二致,而這支山寨軍隊在二戰前就已經膨脹到數百萬人!

在希特勒的煽動下,特別是英姿颯爽的軍服,大量被洗腦的德國青年人以參軍為榮,為德軍的迅速擴張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在二戰爆發,德國橫掃西歐後,亡國的法國政府留下了超過100萬的法奸軍隊,這些軍隊被希特勒收編,成為德軍兵員的重要來源。

除了法國,在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後,兵敗如山倒的蘇聯軍隊大批量被俘,很多俘虜也在二戰後期也被補充到德軍中充當炮灰。

所以德軍在二戰前的迅速膨脹絕非偶然。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大家好,我是小葉。一戰德國戰敗以後,在《凡爾賽條約》的約束下,德國的軍事力量被限定在僅能進行自我防衛的地步。而且,在法國的強力要求下,德國的軍工產業也被限制發展。那麼,二戰中,希特勒是如何做到在短短几年內,將德國士兵從20萬擴充到1700萬呢?

凡爾賽條約的簽訂

首先,一戰勝利者協約國內部各國心懷鬼胎,對德國軍事力量要求摧毀性嚴控的只有法國,法國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法國在一戰中傷亡慘重,其想要趁機報復,另一方面是法國想獨霸歐洲大陸,而他的對手只有德國,如果能夠一次性“掐死”德國,法國稱霸歐洲指日可待。英國奉行光榮獨立政策,但是他不想法國一家在歐洲大陸一家獨大,因此,在法國要求嚴厲懲戒德國時,英國卻以德國人民需要生存自由為由對法國提出的條件加以大大降低,這實質上為德國軍事力量的崛起埋下了巨大的隱患。美國那時還是一個被邊緣化的國家,雖然其在經濟總量上已經遠超歐洲任一國家,但是,由於世界政治中心仍然在歐洲,其話語權還很少,所以它主要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量,因此,在德國問題上它也不主張大肆的限制德國。事實上。或許可能出乎你的意外,在一戰後,對德國援助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德國軍事工業能夠崛起離不開美國在資金以及技術方面的支持,甚至美國的福特公司還因為對德國大量的技術支持,而獲得了德國政府授予的雙頭鷹獎章,即使二戰爆發後的一段時間,美國依然在向德國出口武器。甚至,納粹黨的競選經費都來於自華爾街。一戰後,各個國家不同的訴求給德國軍事力量大肆擴張提供了可能。

其次,《凡爾賽條約》要求的大量戰爭賠償使德國的經濟崩潰,馬克巨幅貶值,民眾生活苦不堪言,這使普通民眾對英法等國充滿了憎恨,再加上納粹黨上臺後,大肆鼓吹民粹主義,這些都使希特勒能夠大量的吸引年輕人加入軍隊。

希特勒大肆鼓吹民族主義

再者,預備役的概念起源於德國,法國要求的是德國全面禁止擁有軍隊,但是在英美等國的干涉下,德國被允許保留了大約10萬人的現役部隊,預備役使德國可以在現有10萬人基礎上大量的訓練部隊,讓其退役為預備役,再接著訓練新一批的部隊,這樣循環下去為納粹德國儲備了大量兵力。二戰一開始,這些預備役立馬被招了回來組成正規軍隊。

最後,納粹還以各種藉口偷偷的訓練部隊,如成立“希特勒青年團”和“國家勞動奉獻團”等等,以各種名義對加入其中年輕人進行軍事訓練,這也為以後快速的擴軍做好了準備。

希特勒青年團訪問東京

以上就是我關於“二戰中,希特勒如何做到短短几年將德國士兵從20萬擴充到1700萬?”的回答,如果您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看法和見解,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葉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小葉,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