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見人就說自己是靖王劉勝後代,卻隻字不提劉邦?

侯崇飛


在門閥世家大族林立,察舉制徹底淪為士族把持政治的玩物後,一個人想要在那個時期混出點名堂,家世和當時的名人點贊很重要。

劉備出身不太好,家境比較慘,淪落到編織草鞋度日,後來黃巾之亂,跟兩個結義兄弟從軍平亂,但依然沒有混出個頭,畢竟沒有世家大族巨室的支持,要成為一方豪傑難於登天。

在自立希望渺茫的情形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跟著老闆混資歷,然後搞好社交,籠絡更多的人才,組建自己的創業團隊。但劉邦這個人,軍事水平不突出,理政才能也不明顯,怎麼才能打入社交圈引人注目呢?

劉備的做法是打造“仁義”的劉皇叔人設。亂世是沒有“仁義”的,但不代表400年漢室江山在人們心中的份量。所以皇叔的身份,代表了漢室宗親、“仁義”的優秀品質,有助於打動人心,也能凝聚人心。

那麼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劉備不直接自稱劉邦的子孫,卻只言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創始於西周的宗法制,嚴格規定了宗族與繼承製之間的關係、嫡長子是第一繼承人,能夠繼承帝位,而其他庶子,是小宗,封王。如果從劉邦那裡算,其實是很難講清楚劉備的出身,漢室宗親都可以說自己的劉邦的後代,可如果劉備跟劉表兩人追述一下各自宗族的起始,劉邦直接來一句,我是高祖之苗裔也,這天還怎麼聊得下去?

同祖不同宗,這是為了在傳了很多世代後,以宗來區分各自家族的源流,明晰身份地位。如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都是贏姓趙氏,趙國國君發跡的始祖追述到西周時的造父、而造父的侄孫秦非子因功封封犬丘,但是,趙國的宗室關係是從趙成子趙衰算起,而秦國從秦非子算起。

其二、追述一宗的源頭、是要看其家族從哪一代分出去之後開始發跡而值得拿出來作秀或者炫耀的。劉邦作為漢室發跡的開始,在西漢皇室嫡系能夠自稱我是漢高祖的子孫以外,旁系小宗一般不會不會這麼在公共場合自稱,畢竟劉邦給了你宗親的身份,但是宗親傳了那麼多代,不能夠很有說服力地拿出來代表自己家族的榮耀啊。所以劉邦家祖上,是從中山靖王劉勝這裡開始沒做皇帝的,只能從這裡開始與其他支系區別。

而事實上,劉邦的中山靖王之後也委實久遠了些,但沒有辦法中山靖王之後就沒出過什麼名人,不好拿出來襯托家世。

其三、東漢建立者光武帝劉秀出自長沙定王劉發一脈,跟劉備祖上中山靖王劉勝是同父異母的哥倆。兩家的祖宗漢景帝之上都是做皇帝的,如果直接把做皇帝的劉邦、劉恆、劉啟抬出來,明顯是不尊重人,顯然要從劉發這裡算,才能體現自己與東漢宗室的關係。

漢高祖的苗裔很多,但實際上六世之後的小宗就不再祭祀主脈了,他們的祭祀也只會從喪失繼承權的那一系另算。繼承權,是區別同祖不同宗的關鍵,而也是古時候一個人追本溯源的開頭。

以上個人見解,閱讀如有不適之處,希望立即停止,勿要作妖評論。


江畔初見月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對劉備佩服到五體投地。

明明一個編席子的,突然就成為皇叔了。

關鍵是,劉備的這個皇叔,別人還很難拆穿。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在東漢末年,劉家皇族已經多如狗。

大家算算看,西漢東漢高達400多年,保守估計劉家的人也有五六十萬人。

劉備自稱的“中山靖王之後”,這個“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武帝的弟弟,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

因為當時是西漢,只要是皇帝的兄弟都會被封王,這麼多年藩王也多如牛毛。

這個劉勝其實是邊緣人物,沒什麼了不起。

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中央集權考慮,多次打擊藩王的後代,先後被裁員的封疆王侯多達近200人。而劉勝的後人劉貞恰恰就在被削藩的名單中。

被裁撤以後,劉勝的後代就淪為普通平民在劉備的故鄉涿縣生活了幾百年。

期間,大量的劉勝後人出生,數量非常多,但都是平頭老百姓而已。

而因為兩漢交替的戰亂,劉家早已七零八落,親戚們互不往來,甚至家譜也早就被燒燬。

由此,任何一個涿縣姓劉的人,都可以說我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因為根本就沒有辦法戳穿他。

就像今天很多北方明星,自稱是什麼八旗貴族之後一樣,你沒法拆穿。

退一步說,就算劉備真的是中山靖王的後代,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一個遠房又遠房分支,還是地地道道的平民老百姓。

至於漢獻帝為什麼不戳穿劉備?很簡單,他試圖藉助劉備對抗曹操。

畢竟當時面見漢獻帝的劉備,還是一個軍閥,又有名望,是具有實權的。

漢獻帝並沒有考證劉備究竟是不是假冒的,僅僅根據他說自己的祖先是劉勝,就認定他是皇族。

而劉備自稱是漢景帝的十八世孫,搞笑的是西漢景帝到東漢獻帝,一共出了20位皇帝,但只經歷了14代(其餘多是短命鬼,一二年就掛了)。那麼,劉備的輩分應該是漢獻帝的曾祖父背,漢獻帝應該喊劉備老太爺,而不是皇叔。


說白了,漢獻帝也不傻,這一句皇叔也不是白叫的,後來就試圖讓劉備幫忙幹掉草草了。

至於劉備為什麼不說自己是劉邦後人,很簡單,因為“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更像真的,更讓人會相信。畢竟劉邦名氣太大,劉勝則沒什麼名氣,劉備就算忽悠人也不敢太誇張了。


薩沙


這涉及到宗法制度和譜系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始遷祖。

始遷祖在宗法制度上具有特別地位和特殊意義,從技術角度而言,如果每個宗族以始遷祖來斷限,就能比較清楚明白地交代他們的血緣及地緣之淵源關係。

《禮記·大傳篇》記載:

所謂別子為祖,繼別為宗,斷禰者為小宗本身是一項嚴格區分大宗、小宗的古老習慣法意義上的制度,然而與此同時這一制度也為宗族本身的發展和祖先的衍生裂變,構造出一個新的機會。

祖與宗如果單純在文字意義上審視,自然判然有別,但究其實際,兩者卻並沒有完全嚴格的界限,因為祖先可以因“遷”而肇始一個新的宗族,這位祖先自然也就會被他的後世子孫尊為始遷祖。

(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當今海內外有很大一批李姓族人自稱西平王后裔或者西平王晟公後裔,他們就是把自己祖先追溯到唐朝中期名將、爵封西平郡王的李晟(727-793),雖然李晟也有更加地位尊貴名聲顯赫的祖先。也有趙氏族人自稱宋末元初書法家、畫家、詩人趙孟頫後人,經常到浙江省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趙孟頫管道昇墓地祭掃,他們也並不把自己祖先追溯到宋太祖趙匡胤或者秦王趙德芳。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卷》)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卻隻字不提劉邦,主要就是因為始遷祖認定這個宗法制度上的原因。

當然,說是中山靖王之後關係已經非常疏離。然而,蘇州河上游死了一隻雞,固然不代表全魔都人民都能喝上雞湯,但如果太湖死了一隻雞,那關係就更幾乎等於零了。


談古論金


劉邦的後裔,不一定是劉勝的後裔。

劉勝的後裔,則一定是劉邦的後裔。

劉備說自己是劉勝的後裔,就已經說明自己是劉邦的後裔了,沒有必要再重複強調。

如果劉備不是生活在東漢時代,那麼他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肯定會直接說自己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因為劉邦的名氣更大,更能夠唬到人。

比如說劉宋武帝劉裕,他所處的年代是東晉後期,那個時候早就沒有漢朝了,根本沒人關心劉姓子弟具體是誰的後裔。所以史書上在介紹劉裕背景的時候,直接就說他是

『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劉交是劉邦的弟弟)

這樣介紹,會顯得劉裕的祖宗名氣很大。



但是劉備生活在東漢末期,他就一定要強調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

道理很簡單:

東漢的劉姓子弟多如牛毛,大家都是高祖後裔,包括漢獻帝劉協也是劉邦的後裔。一群姓劉的聚在一起攀關係,如果都說自己是劉邦之後,那麼這個關係的親疏就無法判斷了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這就好比一群中國人在國外聚會,大家相互做介紹時,應該說自己具體是哪哪人,哪個省的人,而不是說自己是中國人。因為大家知道你是中國人,就沒必要再做重複了。

而劉備強調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裔,正是在強調他的譜系,強調自己不是皇室直系,而是支系。他能具體的說出自己是哪一支,就可以增加他的宗室身份的真實可信度



說到這裡,有三點要作特殊說明。

首先,劉備是宗室,但不是皇親。

所謂的皇親,指的是皇帝的近親。在東漢的末期,像陳王劉寵那樣身份的藩王,才能算是真正的皇親。而像劉備那種西漢藩王的後裔,根本配不上皇親身份。

同樣的情況,當時其它的劉姓宗室,諸如劉表、劉虞、劉岱、劉繇等人,他們也都只是宗室,不屬於皇親。

第二,劉備確實是劉勝之後。

緊接上一條。很多人說劉備宣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是因為中山靖王的兒子多,比較容易造假。這屬於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因為上一條說了,劉備不是皇親,他只是宗室身份。歷朝歷代的宗室,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身份,根本沒必要造假

這裡可以舉一個例子,說明宗室真不是什麼稀罕身份。

唐朝中後期,西域的蠻族黠戛斯人推翻了回鶻汗國,黠戛斯的可汗上表朝廷,說他是漢朝李陵的後代。由於李唐皇室自稱是李廣之後,於是唐武宗便馬上表示,既然你說你是李陵的後代,那你必然就是李唐宗室了。然後黠戛斯可汗,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被錄入了唐朝的宗室名錄。

這麼草率的就把一個人列入宗室名錄,試問這宗室身份有什麼用?撐死了不過就是個錦上添花的噱頭罷了。他後來招募諸葛亮,更多的還是人格魅力,而不是宗室身份。



第三,劉備並沒有說自己是皇叔。

劉備宣稱自己是皇叔,這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情節。並且有很多人戲稱劉備編家譜沒編好,輩分編的比漢獻帝還低了五輩,丟人丟大了,這其實也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情節,跟歷史上的劉備沒關係。

歷史上的劉備,他就是個很普通的宗室。他一直都很努力的在奮鬥,從鎮壓黃巾起義開始就在一線打仗。他並沒有整天打著皇叔的身份收買人心,也沒有以宗室自居。因為他很清楚自己不是什麼皇叔,自己的宗室名牌也算不上什麼很了不起的身份。

他最後成功,是他一直不放棄夢想,始終都在努力奮鬥而來的。而不是靠什麼皇叔身份,靠眼淚騙來的。



總的來說,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不提劉邦,這在當時是很正常的自我介紹。沒有必須做過分的解讀。


Mer86


簡單說,兩點原因:

1、在古代宗族制度下,嫡為大宗,庶為小宗,五世則分,亂吃亂喝,但不能亂認祖宗,瞎攀親戚。

2、劉備對別人說自己是「靖王劉勝後代」,同時攜帶了地理、籍貫信息:俺是河北人,也是皇家後裔。

------------------------------------------------------------

詳細說,兩點原因:

1、如果你姓李,但你如果動不動跟李嘉誠攀親戚,就是個大笑話了。

同理:古代「宗族制」度下,「大宗、小宗」有別,祖宗不能亂認,也是要講「基本法」的。

起源自周代的宗族制相當於今天的「憲法」,主要是以祭祀權來體現尊卑有序,親疏有別,最基本的人倫禮儀和社會規範,是保持社會穩定的根本大計。


我們知道宗族制是「嫡長子繼承製」,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息爭」,而不是「選能」,所以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之說:

  • 嫡系長子繼承王位為大宗,天下共主,享有主祭的權利。

  • 庶出次子為小宗,被分封到其封地。

可以把「宗族制」和「嫡長子繼承製」想象成一棵樹,「樹的主杆」就是「大宗」,「樹的支幹」就是小宗,

以此類推:庶子在其封國內也可是一個「次級主杆」,又可分為大宗和小宗,權位也由嫡長子繼承,其他的庶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士,士的長子為士,庶子為平民。”

不但皇室是這個模式,諸侯、大夫、或者富裕的平民也一樣,這是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的根本的「繼承法」。


毛傳曰:王者,天下之大宗。所以,「王室」可以說是宗族大樹下「根目錄」。


白壽彝先生的解釋:



隨著家族不斷的繁衍,新的支幹會不斷滋生,就要不停的「開宗立族」,古人是怎麼規定的呢?

我們來看經典文獻的記載:


大宗是「有百世不遷之宗」,小宗是「有五世則遷之宗」,也就是「大宗」是「一以貫之」的主杆,五世之後就要「分叉」分出「小宗」。

如下圖「五世祖宗」的樹狀宗族組織:

以上書影截圖引自:□ 張利文. (2012). 論祭祀制度中大宗法向小宗法的演進.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6), 45-54.

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儒家的禮經文獻只是一種「理想化」的制度,也就是說是一種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並不是說古代就嚴格實行了「五世則遷」的制度,只能說這是宗族制的「基本法」。

同理,宗族制在中國綿延數千年,「嫡長子繼承製」往往並不會完美的貫徹,實行得並不好。但對古人來說,這是不言而喻的正確價值觀,絕對是可以當「憲法」作為論據的。

好,我們再回到劉備身上。

我們知道劉備的先祖中山靖王是從漢武帝時代就分出來的「小宗」,中山王這一大分枝,又有「大宗、小宗」,不停的分叉,到劉備已經是庶人了。

古代的「宗族大法」,別說一般的平民百姓知道, 劉備雖然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好歹也是見多識廣的豪傑,如何認祖歸宗的「基本法」,他應該是理所當然明白。

在「宗族制」下看劉備宗族身份:

從「大漢劉姓皇族」來說:

  • 歷代劉姓皇帝是萬世一系「王室-大宗」,這是「根目錄」

  • 劉備血緣系統是「小宗」,從漢武帝時代的劉姓庶子劉勝分離出來的。沒有祭祀歷代漢皇的祭祀權;「根目錄」下的「子目錄」

從「中山靖王劉勝」宗族來說:
  • 在劉勝這一宗族系統內,他的兒子中山哀王劉昌是「大宗」,「劉勝系中山國」這個諸侯「大宗」到中山懷王劉修(前69年-前54年)就斷絕了。第二次冊封中山王跟不是劉勝的後裔。

  • 劉備在「劉勝宗族」內也是屬於「小宗」,「劉勝系中山國」斷絕以後,劉勝後人很多變為庶人,劉備的爺爺劉雄是範縣縣令,父親事蹟不可考。

這個問題也就不在這裡詳細討論,漢代中山國的世系詳見:

  • 1、雷紅兵:《西漢.中山國始建及疆域的考證》,http://www.mancheng.ccoo.cn/news/local/4922387.html
  • 2、張平一. (1997). 漢代中山國的世系和疆域. 文物春秋(3), 53-56.

那麼綜上所述,漢獻帝見劉備,劉備自稱「景帝玄孫」、「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是非常之合理的,因為劉備和皇室一宗是從這裡開始分宗的。


劉備是不是是貨真價實的「皇叔」,我不敢斷定,起碼當時的人和歷代史家都沒有懷疑這一點。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劉備這樣說自己中山靖王的後裔是非常得體的,不卑不亢,不是其他人說的為了掩蓋什麼自己卑微的身份。

一代雄主光武帝劉秀,也是個隔了三十九條街的遠房皇孫,劉秀就自稱長沙定王劉發之後,因為他的這一宗是從這裡跟皇室分宗的。

除了軍權的「硬實力」,「中國式奪權」靠那些手段?搞玄學,玩制度,套血緣:

  •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等這類玄學,收智商稅,如:王莽、黃巾軍。

「大美興,川普王」,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助美利堅大統領登上大位。
  • 有絕對實力,曹丕和李淵、趙匡胤屬於玩制度,搞禪讓。

  • 劉備、劉秀就是「套血緣」起家,孔子云:名不正則言不順,沒有實力的玩家,有這樣的「皇室血緣」簡直就是天賜良機。諸葛亮罵死王朗不管真假,說明劉氏子孫「自帶光環」的。


那麼,劉秀稱自己為長沙定王劉發、劉備稱字為中山靖王之後,完全得體,符合古代的「宗族大法」。


反而稱自己為劉邦之孫,有些唐突,因為劉備這一直從宗族制來看,並不具備漢代皇帝的祭祀權。


劉秀、劉備兩人都不是冒牌皇孫,用「皇室血緣」為自己造勢傳名有何不可?在古代意識形態下,非常合理。

再說了,劉秀、劉備最主要還是有才能,「皇室血緣」都是次要的。「皇叔之名」只能讓某一方面在輿論高地上,不是決定性因素。


--------------------------------------------------------

2、還是用同樣一個比喻:假如你姓李,如果你說你你是李嘉誠同鄉,人家會明白你是潮州人,你說我是李世民後代,人家知道你是從哪裡來的?

同理:劉備說自己是劉邦的後代,能體現自己的籍貫、地理信息嗎?

劉備對別人說自己是「靖王劉勝後代」,同時攜帶了地理、籍貫信息:

俺是河北人,別看俺是賣草鞋的,也是中山靖王遺落在河北皇室貴胄!

用常識去想:你在外地碰到向一個陌生人介紹你自己的時候,你首先就會說:我是哪裡人,姓甚名誰!是不是這樣的?

河北歷史上曾經有過兩個中山國;

  • 戰國早期鮮虞族人的中山國,國都在今天的平山縣三汲鄉,後來被趙國滅亡。

  • 西漢時期建立的中山國。

中山靖王劉勝封地中山國,正是承襲了戰國時代的中山國。劉備和劉勝的關係上文已經說了,其實,歷史上劉勝就是一個花花公子,算不上很壞,也算不上很好。

河北滿城漢墓就是中山靖王劉勝和妻妾的墓葬,墓葬出土寶物在海昏侯墓葬沒有出土以前,絕對算得上漢代第一墓葬,奢華程度令人咋舌。

班固的《漢書》記載劉勝「樂酒好內」,從劉勝墓的陪葬器物來看,真不是浪得虛名:

劉勝死後穿「金縷玉衣」,能灌水的「自慰仿生器」陪葬,一百多個兒子,我的老天!劉勝生前該有多「好內」。最細節的地方是:把石磨和整套的洗澡搓澡工具都帶到陰曹地府。

小學歷史課本上長信宮燈就是劉勝墓中出土:

劉勝墓中有漢代的最精美的燈具


引自:吳杏全. (2009). 滿城漢墓出土之燈具研究. 文物春秋(1), 59-65.

總之,劉勝奢華生活,吃飯的筷子的都是象牙做的,與劉備淪落到賣草鞋席子,真是太有「違和感」了!


小漢字見大歷史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很可能屬實。其實劉備對漢獻帝說的原話“,後面還有一句:

“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

整體看,劉備的家譜世系就很清晰了——中山靖王劉勝,是西漢孝景帝劉啟的第七個兒子,是漢武帝劉徹的哥哥。也就是說,劉勝的後人雖然都是皇族血脈,但是從劉勝成為諸侯王開始,他的後代成為皇族旁支。

為什麼不提劉邦?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

第一個可能,體現了劉備說話的藝術。

劉備作為劉勝的後人,以諸侯王的後人自稱,既顯示對當朝皇室的尊敬,也說出了兩者在三百多年前是一家的親近關係。漢獻帝當然可以自稱劉邦之後,劉備也自稱劉邦之後的話,未免有點想要跟漢獻帝爭天下的味道。

第二個可能,劉備認為劉邦的直系旁系太多,沒必要提。劉備也不只說了中山王劉勝,說完劉勝還要提一提孝景帝劉啟。既然提了劉啟,就沒必要提劉邦了。從劉啟人們自然能聯想到漢文帝李恆、漢高祖劉邦。劉啟是劉備他們這一脈最後一位皇帝,當然值得說出來。


劉備對漢獻帝說完這些話之後,漢獻帝的皇宮裡是有皇家族譜的,皇家族譜肯定很權威。漢獻帝當堂就讓官員宣讀了出來:

劉勝—劉貞—劉昂—劉祿—劉戀—劉英—劉建—劉哀—劉憲—劉舒—劉誼—劉必—劉達—劉不疑—劉惠。 這些人都是得到封侯的,族譜肯定不會記錯。

劉備的曾祖父劉惠死後,爵位沒了,劉惠有兩兒子劉崇、劉雄。劉雄就是劉備的爺爺,做過東郡範縣的縣令,有一子劉弘。劉弘就是劉備的老爹,被舉過孝廉,沒來得及做官就掛了。這個早死的老爹,雖然沒給劉備留下多少家產,家族人脈還是有的。

雖然家道中落,雖然織蓆販履,但是劉備絕對不是貧下中農,劉備算作是落魄的官宦子弟。就因為這個身份,他叔叔有錢供他讀書,他才能夠結交到盧植、公孫瓚這些牛人們。

劉備老家是涿郡涿縣,就在中山靖王劉勝的封地的範圍,劉貞(劉勝兒子)的封地就是涿縣。劉勝就有120多個兒子,特權貴族階級妻妾成群、子嗣繁盛,涿縣經過劉家300多年的繁殖,劉勝後裔的數量應該是相當可觀,估計當地姓劉的多半都是中山靖王的後裔。

所以,雖然很多人懷疑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雖然很難考證,但是劉備身份的真實性很高。


爾朱少帥


東漢末年,社會動亂,群雄並起。各方勢力都開始爭先恐後的拉幫結派,以擴充、壯大自己的勢力,意圖取漢王朝而代之。然而拉幫結派並推翻一個王朝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且在未成功之前,為了避免被當作出頭鳥,被群起而攻之,還必須師出有名。而劉備,僅為一介貧民,靠編織草鞋為生,如何能拉起一股勢力呢?竟是因為他懂得稱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來“包裝”自己,那麼他為何不稱自己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呢?那樣豈不是名聲更盛?

想在亂世拉起一股勢力,一是要有背景,二是要名正言順,師出有名。例如西北軍閥董卓,資歷不淺,打著“清君側”的名號,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後來也如法炮製,打著皇帝名義四處征伐,擴充領土。袁術與袁紹兩兄弟,家裡自有四世三公的地位,當時更是無人能及。反觀劉備,僅是一介貧民,靠織蓆販履為生,既無背景,也沒有正當理由。他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創造以上兩個基本條件,才能出人頭地,拉起自己的勢力。

其一:劉備靠自己姓劉,逢人就稱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打著皇家的身份,為自己創造了政治資本與背景條件。而他稱靖王后代的原因是西漢劉勝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到了東漢末年,他的一百二十個兒子後代,可謂是遍佈全國。劉備世居涿郡涿縣,屬於中山國,劉勝的兒子劉貞就被封在中山國的涿郡涿縣,如此合情合理,就算是謊稱,也無人能考證。那為什麼他不稱自己是劉邦的後代呢?劉邦只有八個兒子,而且多死於呂后之手,更何況年代久遠,就算是真的,也很難讓人相信。

其二,劉備不稱自己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也是為了自保。按古代宗法傳統,只有皇帝才能以皇帝為祖宗,而得了封地的王侯,他們的後代只能以第一個搬到封地的人為祖宗,不管在他之前是什麼身份都只能以他為祖宗。劉勝被封為中山靖王,本質上僅為諸侯,劉備以他為祖宗,一是名正言順,二是還間接表露出自己的目的只是光復漢室,起兵僅是為了“清君側”、“勤王”,並不是自己想造反、想成就自己的事業、想做皇帝,如此可讓朝廷勢力和其餘地方勢力無錯可挑,也將自己起兵、擴充勢力的行為解釋得合情合理。

其三,劉備這麼說還是為了招賢納士。不稱自己是漢高祖劉邦之後,以免受到有才之人和百姓不信任。一般情況下,亂世稱自己是皇帝后人,可能會被誤以為是“瘋子”,受到百姓孤立和敵對,也會讓有志之士徘徊不前。而稱自己是諸侯後代,再加上對百姓的仁義之舉,自然能受到百姓擁護和愛戴,也讓有志之士欣然前往投奔。在桃園結拜關於、張飛兩兄弟,到後來的常山趙子龍,再到未出隆中就已知天下事的諸葛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看重劉備皇叔的身份,認為他是正義之師,跟著他幹能成大事。也正因為他是皇室的後代,如果他統一天下,名正言順,也不會被歷史所詬病。

以上僅為筆者的觀點,不知各位讀者如何認為,歡迎評論交流。


鄧海春


劉備是三國時期最耀眼的英雄人物之一,蜀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相比曹操、袁紹、孫權等同時代的英雄人物,他基本的身份是皇族後裔,確切的說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

不過,大家對劉備見人就拿中山靖王劉勝說事的印象,只是出自小說《三國演義》的刻意表現,屬於典型的刻板印象,實際在歷史上,劉備並沒有這麼唐僧,他的皇族身份,顯然是當時眾所周知的事情。


劉備為什麼不提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悅史君覺得不需要解釋,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的兒子,漢景帝則是劉邦的後人,這是一個不需要解釋的事情,也就是說,劉邦是一個劉備不用提,大家就都知道的事實。

當然,劉備不提劉邦,悅史君認為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到了東漢末年,劉邦家族已經統治中原近400年,皇族後裔成為了數十萬之眾的龐大集團,皇位只有一個,大部分人都成了平民百姓,但他們比普通人先天多了一條,就是皇族後裔,劉備就是其中一個,算不得顯赫。

二是劉邦是劉氏皇族的大祖宗,中山靖王劉勝是劉備家族的小宗,劉勝才是劉備家族最明顯的身份和祖先,這也是他先提劉勝的原因。

當然,劉備的身份雖然成了大家調侃的對象,但公允的說一句,他確實是個勵志偶像,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和敬仰。


歷史這樣說


提問者所說的這個問題和中國古代宗法制度中的大宗、小宗之分是有直接關聯的。以帝王家為例,皇帝的兒子中有一人繼承皇位,繼承皇位的一脈即為大宗;其他兒子則另立門戶,成為了小宗。帝王家的大宗主要是指繼承皇位的一脈,這個皇位繼承人不一定就是嫡長子!如果嫡長子被廢或者因為其他原因沒能繼承皇位,那麼嫡長房一脈依然算作小宗而不是大宗!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和漢武帝劉徹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漢景帝在位期間,劉勝的身份是大宗之後。往上推,父親漢景帝、祖父漢文帝劉恆、曾祖父漢高祖劉邦都是皇帝!在漢武帝成為皇帝之後,大宗便成了漢武帝一脈,作為漢武帝兄弟的劉勝則需要另立門戶,便成為了小宗。



中國古代帝王之家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在追論先祖之時,小宗通常以從皇帝大宗一脈分出去的小宗始祖為祖先,以區分與大宗的血緣親疏。以當代著名的學者啟功先生為例,人們通常都會說他是和恭親王弘晝的後裔,卻不說他是雍正帝的後裔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從乾隆帝開始,啟功先生家這一脈就成為小宗了。當然,再往前的皇帝也依然是他的祖先,但是一般情況下不會這樣去論。說到這裡,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就不奇怪了。劉勝是他這一支小宗從大宗分出後的始祖。換言之,劉備家從漢武帝開始便從大宗分離出來了,其與漢王朝大宗的血緣親疏一目瞭然(漢光武帝劉秀雖然原本屬於小宗旁支,但是其稱帝后自己把自己過繼給了漢元帝劉奭為嗣。在中國古代的宗法體系中,過繼嗣子等同親子。因此,漢光武帝理論上依然算作是西漢的大宗之後)。這並不是說劉備就不認漢高祖這個祖先了,而是從劉勝往上的先祖都是大宗,沒有必要刻意去強調了!



不過,劉備的這位先祖太能生了!史籍記載:“中山靖王劉勝樂酒好內,一生有子百二十餘”,也有說是總共一百二十多個子女,而不是一百二十多個兒子的。無論怎麼說,劉勝的兒子太多了,就算對半開也有六十多個兒子!而劉備就是這六十分之一的後代!之後又經過了許多代的繁衍,到東漢末年時,劉備與東漢皇帝的血緣關係已經疏遠得不能再疏遠了!無論是理論上還是事實上,劉備家這一支和漢獻帝劉協家這一支從漢武帝開始便分家了!這就是為什麼劉備將自己先祖從中山靖王論起的原因所在。



如果按漢光武帝是漢元帝的兒子論,漢光武帝這一支屬於漢武帝的後裔。按事實論,漢光武帝的祖先是漢武帝的另一位兄弟——長沙定王劉發。劉勝、劉發和漢武帝是同父異母親兄弟,都是漢景帝的親兒子!劉備家和漢獻帝家正是從漢武帝開始分家的。


農民工歪說歷史


《三國演義》誤讓人認為劉備是憑所謂漢室苗裔而得以當上皇帝,特別是劉勝這個稱號,是他到處招兵買馬的一張“名片”。按照史書的記載,劉備是劉勝之後,但是劉備並沒有時常用到這張名片。下面來說說他為什麼只敢報劉勝的旗號,不敢報劉邦旗號,且劉勝的名號管用嗎?

為什麼不敢報劉邦的旗號

劉備不去報劉邦的名號,是有原因的。其一劉備最直系的祖宗只能追溯到劉勝,不能追溯到劉勝他爹漢景帝,更何況再往上走的劉邦呢?劉勝只是庶出,所以劉備只是支系,支系是不允許報始祖名號的,這就是古代的規矩,但是有實力的人可以改變規矩。

其二,劉備所處的時期已然不是西漢末年,西漢末年劉秀可以報劉邦的名號,這是因為他需要在名義上的正當性。而劉備其實打的是救東漢的名義,若是他直接報劉邦,那麼就是變相的不承認東漢的正統性,這就是矛盾的地方。所以他只報到劉勝,而漢獻帝和劉備共同的祖宗就是漢景帝。故而報劉勝,是承認了東漢的正統的情況下的選擇。


劉勝的牌子真的有用嗎?

那麼劉勝的這張名片有用嗎?中山靖王劉勝本來就是支系了,從劉勝的兒子劉貞丟掉候位之後到劉備封宜城亭侯為止,劉備直系的祖上並沒有一個獲得候位的。可見劉勝的名片並不怎麼好用,不然怎麼只到劉備這裡才封侯呢?所以實際上劉備不經常用劉勝的名號。


劉備能一路起家壯大自己的實力,是通過他自己努力的結果,而不是報報所謂祖宗名號就可以輕鬆混到蜀漢皇帝,若是劉勝的名號怎麼這麼好用,他祖上早就用了。故史書上的劉備,並沒有把劉勝的名號時掛嘴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