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 自媒體生意

媒體產生注意力,然後把這些注意力的產值賣給產業領域。這是資深媒體人羅振宇對傳統時代媒體運營邏輯的定義。前些年,他頻頻出現在大眾視線裡,是因為他的“自媒體”。“我現在微信平臺有五六萬人了,人均微博有十幾萬人,視頻的人大概有五六十萬,還會將《邏輯思維》切換到日播,每天給大家看十分鐘。”曾經是CCTV《對話》欄目的製片人,傳統媒體代表性人物的羅振宇,現在關注更多的是互聯網帶給媒體的劃時代變化,並“身先士卒”,探索媒體新形態成功的運營模式。無論在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他一直是先鋒人物。

而被網絡改變的服裝企業,也迎來了一個小而美的公司時代,在羅振宇的眼裡,這將給新時代的自媒體帶來機會。


羅振宇 自媒體生意


我們可以得到的信息太多了

新形態媒體的出現為我們拋來的是看待媒體價值的新邏輯,而要搞清楚這個邏輯,還是要從媒體與出版在人類歷史上的發展脈絡說起。

價值一定要加上稀缺性,這是羅振宇在闡述新時代媒體價值時最鮮明的觀念。他說,對人來說最重要最有價值的生活資料是空氣,但是誰又能在地球上用空氣來賣錢呢,因為空氣太多了,我們現在的信息也是一樣,信息太多了。

羅振宇娓娓道來,在印刷機誕生之前,世界上最值錢的是“抄書匠”的勞動,那個時候最值錢的是稀缺的勞動,所以印出的第一批《聖經》在法國賣時,書本身的價格相對高,因為普通人不可能有很多書,有很多書的一定是有錢人。可是有了印刷機之後,內容更值錢了,所以就出現了版權。再到了互聯網時代,版權時代馬上就過去了,因為內容不值錢了,生產內容的人太多了,這個時候什麼最值錢,這就是留給我們這一代人思考的問題。


羅振宇 自媒體生意


互聯網是代碼與代碼,是自由人與自由的聯合

在互聯網時代撲面而來時,傳統大眾傳媒的渠道的價值正在化為泡影,它們不是轟然倒地,它們是抽絲剝繭,互聯網的本質就是消解一切強制性的相鄰關係。“你不要說我拿起報紙,我就必須得看你的頭版廣告,對不起我現在有iPad,你不要告訴我,我會看你的電視劇,對不起我有優酷和土豆,優酷你也別必須插廣告,我們還有360、遨遊瀏覽器。互聯網是代碼和代碼,是自由人和自由的聯合”羅振宇說。在他看來,未來在媒介這個鄰域不存在強悍的力量,或者說,強悍媒體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而當這樣的時代沒有的時候,博弈的因素就發生了質變。


羅振宇 自媒體生意


魅力人格體

媒體的世界已經不是金字塔了,不是有人在塔頂,而有人在底座,這個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球,這個球上扎滿了刺,在任何地方,只要你突出一個尖,祝賀你,你將收穫商業價值。所以不管你是誰,只要是被人記住,都會收穫相應的商業價值,這就是我們即將面對的互聯網商業時代的弔詭之處。

羅振宇提出了一個新詞兒,魅力人格體,他認為這將成為未來博弈上的主角。魅力人格體可以是單獨的個體,也可以是一個組合,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名人。比如,《冬吳相對論》的吳伯凡與梁冬,《天天兄弟》中的七兄弟、《快樂大本營》中的快樂家族,魅力人格體甚至還可以是卡通人物,比如,米老鼠與唐老鴨。

在價值鏈當中,哪個要素是稀缺的,那個要素就是值錢的。


羅振宇 自媒體生意


自媒體的出現

自媒體不是新媒體,自媒體是一個超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上的概念,中國自媒體的先鋒,不是草根大號,也不是養出幾百萬粉絲的大號,而是郭德綱、周立波,這些人從來不放棄傳統媒體,他們仍然是傳統媒體的明星。自媒體最大的好處是以人格為核心,所以,傳統媒體對於他們來說,核心基本上是路徑,有準確的入海口,有清晰的地圖,這時自媒體更像是座雪山,冬天來的時候,只管在山頂堆上厚厚的積雪,而用哪些具體的路徑下山,其實並不重要,但它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比如郎鹹平在傳統媒體上積攢出來的社會知名度,會變成他的演講與出版,在各個方面收穫他的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在他所有的渠道之間還可以互為廣告。”羅振宇說。

當人們獲得了一定社會知名度以後,他會自建媒體,當他自建的媒體到一定知名度後,他會在自媒體上做一些事情。“比如有的人在上面賣大棗,這也是一個良好的生意。”羅振宇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媒體與產業之間,是在同一個價值鏈上的上下游之間的關係,企業可以通過專門的自媒體平臺去獲得媒體性,羅振宇說,這不是傳統的廣告,這是全新的合作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