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師團長是什麼級別的官?

血色浪漫8858


日本當時的固定最高作戰單位為師團,為現在的軍級單位,一般為中將,師團上面還有臨時編制,叫軍,也為中將,軍的上面為方面軍,上將,如關東軍,華北派遣軍等!一般來說,從高到低有方面軍上將,軍(集團軍)中將,師團(相當於軍)中將,旅團(相當於師)少將,聯隊(相當於團),步兵聯隊長為大佐,一般的炮兵,騎兵,工兵,運輸等聯隊為中佐等!大隊(相當於營),步兵大隊長為中佐,其它大隊為少佐。中隊(相當於連),步兵中隊長為少佐,其它中隊為上尉。小隊(相當於排),步兵排為中尉,其它排為少尉。還有分隊相當於班。

日本鬼由於武器,人員等方面因素,師團分甲乙丙丁四類,人員從11000到28000不等,日本軍是二二編制,即一師團兩旅團,一旅團兩步兵聯隊和其它聯隊,一步兵聯隊兩步兵大隊和其它大隊等以此類推。但甲種師團的步兵是三三編制,即一個旅團有三個步兵聯隊,一步兵聯隊有三個大隊,以此類推,加上其它輔助部隊,甲類師團比丙類師團人員多出一倍不止。

日軍還有混成旅團,是為特定任務而組成,其人員是其它部隊抽出來臨時組成,類似獨立師,編制沒有固定,人員也不固定,有的混成旅團作戰力比一些師團還強,有些比一個聯隊還弱。


葉上茗


直奔主題,日本的師團長相當於少將和中將軍銜,官職也和國軍中的軍長、師長差不多,但是日本的師團長一般都是少將軍銜,要在這支軍隊中考核一到兩年,才可以晉升到中將。不過這也只是走個形式,師團長主要還是中將居多。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二戰中的岡村寧次在提升師團長之後就是中將軍銜。

有人說二戰時期的日本一個裝甲師就相當於現如今中國的一個集團軍,說這話其

日本的一個師團,最開始是完全效仿德國的師編制,人數大約在18000人,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也一直在變動。

二戰時期,日本主要就是以師團作為基本的作戰單位,師團長即中將,同時也是日本軍隊的中流砥柱,他們已經具備了打動局部戰爭的能力。

日本師團還分為四個級別

甲種師團人數在28200人;

乙種師團人數在24400人;

丙種師團人數在15500人;

丁種師團人數在11000人;

日本的陸軍編制中

師團相當於軍,對應的軍銜是中將或者少將;

旅團相當於師,對應的軍銜是少將

聯隊相當於團,對應的軍銜是大佐

大隊相當於營,對應的軍銜是少佐

中隊相當於連,對應的軍銜是大尉

小隊相當於排。對應的軍銜是少尉。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貓眼觀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日本師團長是非常高的軍官,能夠成為師團長是每個日本軍人的夢想。

二戰初期,日本甲種師團有3萬人,實戰還會配屬增強部隊,往往達到4萬。

而當時國軍1個師不過幾千人,地方軍閥1個師甚至才二三千人。

國軍最精銳的中央軍1個軍,兵力不過一萬多人。

大體上,日軍師團下屬的2個旅團,每個旅團是1萬人,就相當於國軍的軍。

而日軍師團,應該相當於中國的集團軍,師團長就是集團軍司令。

日軍的師團長,原則上都是最優秀的軍人。

我們研究抗戰,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事,就是日軍師團長年齡一般偏大。

比如臺兒莊戰役中,第5師團長板垣徵四郎,當時已經53歲。而另一個第10師團長磯谷廉介,也有52歲。

在我們看來,師團長要到一線指揮,跟隨部隊四處轉戰。50多歲的老頭子,在當年是應該退休回家帶孫子的人,怎麼能做如此重要的職務呢?

這是日軍對於師團長的重視所決定的。

在日軍中,戰鬥力較強的師團長,都是日軍軍官中資歷最深、經驗最豐富、能力最強甚至學校成績最好的人。

以磯谷廉介為例,1904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15年又在日本陸軍大學畢業。

從軍長達30多年,從見習排長幹起,最終成為陸軍中將,期間擔任過駐中國使館任武官,是日軍中的“支那通”。

他的資歷和履歷,在當時日軍軍官中是相當好的。後來,磯谷廉介長期擔任香港總督,位極人臣。

再說板垣徵四郎就更厲害。1931年和石原莞爾共同策劃了九一八事變。於1932年8月8日晉升陸軍少將,被任命為偽滿洲國執政顧問,1933年2月開始任奉天特務機關長、1934年9月任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12月10日任關東軍參謀次長兼駐滿洲國武官,參與扶植德王成立傀儡政權蒙古軍政府。1936年3月23日任關東軍參謀長等職。

最後,板垣徵四郎擔任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陸軍大將軍銜。


薩沙


日本的師團長是中將軍銜。

中將只是比大將和元帥低一些,而元帥是日本軍銜中最高統帥,而侵華時期日本的憲法規定天皇為陸海軍之統帥。日本的將官就是大將,中將,少將,接下來就是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等等。所以說日本的中將師團長的權利是非常大的。

再來說日本的軍隊編制,日本的師團是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師團也是日軍陸軍部隊的基石,師團以下就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分隊。

雖然說日本的師團長是中將軍銜,但是根據每個師團的不同,其實師團長的權利差距也是很大的,日本當時的師團分為甲種師團,乙種師團,丙種師團,丁種師團。甲級師團是日本戰鬥力最高的部隊,在七七事變之前日本當時只有17個常設師團,後來由於戰線拉得太長,日本不得已只能是擴編軍隊,乙丙丁師團就出現了,但是擴編出來的乙丙丁的師團長的權利也是沒有甲級師團長的權利大的,首先來說甲級師團不管是在武器裝備,還是人員配置等等都要比下面的師團要高出許多,所以師團長權利自然不同。


中國歷史研究所


日軍師團長是什麼級別的官?

這個得先講講日軍的“師團”是個什麼級別的編制!

日軍編制有點特殊,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的班、排、連、營、團、(旅)師、軍這樣的編制是有區別的。

日軍編制是從最小的“分隊”開始,其後是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

其中師團師最高的常備作戰單位,其上面的軍、方面軍、總軍等等都是一些戰時編制,其波動調派比較大,不是常備單位!

所以師團其應該是相當於軍一級編制,即師團長相當於軍長,一般是中將軍銜。其往下對應的分別是師、旅、團、營、連

最初的日本常備師團建設乃是參照德軍步兵師,一個師團在1.8萬人左右。不過在“宇垣裁軍”後,日本軍隊實行改組,成立了17個“常備師團”,即甲種師團。

其軍隊規模大幅度提升,總人數近三萬人。其一般下轄兩旅團,四個步兵聯隊,以及騎兵聯隊、炮兵聯隊、輜重聯隊、工兵聯隊等。此外還有師團部等後勤文職人員。

其實,這只是叫法稱呼上的區別!

同時期的世界各國,其軍隊編制雖然都叫著軍師團這些,但不同國家的編制,其規模是不一樣的。

咱們中國就不講了,因為太亂了,軍閥派系太多,沒有比較額定的編制。

特別是我軍,那基本上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李雲龍一個團開始當不上楚雲飛一個營;後來一個團扯出上萬人。陳大雷一個軍分區三個營、一營二營都是幌子,只有個三營;而三營裡一連二連待建,只有個三連。

不靠譜不靠譜!

像德國,咱們之前講過,其常備軍事單位是師,一個步兵師一般下轄三個團,一般沒有旅編制,規模在1.8萬人左右。

而二戰英軍步兵師師轄3個步兵旅,每個旅下轄轄3個步兵營,沒有團級,人數在1.4萬左右。

二戰美軍一個標準步兵師轄三個步兵團、每團三營,也沒有旅!

而咱們解放軍現在編制是集團軍--師--團--營--連--排,沒有了軍!據說未來還會取消師團級,向旅、營級發展。


白話歷史君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日本的師團長一般是日軍中的高級別將領,尤其是日本在戰爭初期的17個師團,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之前大正裁軍時裁掉了作戰不力的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這些師團都是日軍的主力精銳部隊,擔任這些師團的師團長都是屬於真正的高級將領,其軍銜都是中將。

就日軍的前17個師團來說,除去近衛師團(近衛師團編有好幾個師團),其他的都是屬於甲種師團,人數編制為28800人左右,下轄2個旅團,一旅團下轄2步兵聯隊,另有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各一個聯隊。一個步兵聯隊通常有3個步兵大隊;一個步兵大隊一般在800-1500人左右。

就日本的前17個師團來說,擔任過其師團長的後來都有很大的晉升空間。對於日軍的軍銜來說,基本沒有出現過元帥,最高為大將,而元帥是屬於榮譽軍銜,通常會授予死去的戰功卓著的將領。如乃木希典、山本五十六。

如日軍第四師團,由於其作風太差,曾經由寺內壽一(1932-1934)和山下奉文(1939-1940)擔任過其師團長。寺內壽一後來官至日本陸軍大將,日軍南方軍總司令(主管東南亞戰場)。山下奉文後來也擔任了日軍馬來半島方面作戰的總司令,軍銜為大將。

一般來說,要成為日軍的師團長,必須是陸軍大學畢業,並且從基層做起,有著多年的豐富的帶兵經驗以及優秀的軍事素養。如山下奉文也是在陸軍大學畢業,從最早的陸軍少尉開始做起,直到54歲的時候才擔任了日軍第四師團的師團長。

年齡來說,一般都是50歲左右的情況。

一個滿編的日軍主力師團,包括後勤人員以及協助人員,往往一個師團長在正式作戰的時候可以調動到4萬人左右。而同期來說,如國民黨軍,一個師一般在8000-12000人左右,而且還是國軍的中央主力師,至於地方上的部隊,一個師2000-3000人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日軍一個師團人數相當於國軍一個主力部隊的一個軍的編制。

而日軍在師團以上的編制為軍,一個軍一般有2-3個師團有時候會更多,所以日軍一個軍的編制就相當於國軍的一個集團軍。而日軍一個軍的長官也有中將的情況,也就是說,日軍的一個軍長和師團長在軍銜上很多時候是一個級別的。

由此可見日軍的師團長是多麼地重要。

又如日本在二戰期間的陸軍大臣(陸軍最高長官)山衫元、坂垣徵四郎、畑俊六等人都有擔任過師團長的經歷。


老威觀史


這些年來,抗日神劇頻頻出現在大眾眼前,有許多罔顧史實的虛構情節——一支中國獨立團竟然可以獨立擊敗日軍一個師團?甚至不少觀眾居然信以為真,眾所周知,有些時候謊言重複一千遍之後就會變成某些所謂的正確的道理,有些時候,以訛傳訛的多了,卻讓人越來越遠離事情的本來面目了。


事實上與電視劇上截然不同的是,不管是國民黨中央軍還是雜牌軍,多數情況根本不可能幾個團乃至幾個師就敢獨立對抗任何一支日軍甲種師團。國民黨中央軍也好,普通的雜牌軍也罷,在電視劇裡面大殺四方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劇情需要,不能當真的,而且由於我們中國在抗戰時期損失慘重,使得不少觀眾對日軍被打這種劇情頗為歡迎。

在真實歷史上,國民黨總裁蔣老闆在徐州會戰後曾經又痛心又不甘地承認,“我國府調十個師居然還打不過小鬼子他一個師團,娘希匹”。更有國民黨高層在南寧之役後的總結大會上非常恥辱的承認:

“南寧大戰,我二十餘師之兵力,竟被敵寇一個半師團擊敗敗潰。”


至於當時共產黨的軍隊,當然也不可能做到,明證如下——陳誠將軍“在運動戰時,我們的戰士,要一個完整的師勉可對付敵人的一個聯隊。”

蔣介石、陳誠都是一時人傑,他們言之鑿鑿:一個師,遠遠不是日軍甲種師團下的一個聯隊的對手,單獨的師和旅等作戰單位是不要想了,那如果派上大量的軍呢,聯合作戰呢——忻口戰役,完全符合這個要求:國府動了血本,大調兵,一口氣整了11個軍,按照國軍的正常編制,換算下來達到25個師,而日軍參戰兵力為1個師團,結果是——國軍崩潰,大敗……

日軍師團居然有如此實力,實在讓人大吃一驚吧?請不要吃驚,還沒完,下面我要給大家舉一個更讓人吃驚的案例——姑且認為下面這個案例是日軍師團戰鬥力天花板吧!


國軍大點兵,又一口氣整了2個集團軍過來了,日軍參戰兵力共1個師團又2個旅團。過程十分慘烈,這裡就不贅述了,結果稍微說一下此役是為平綏路東段慘敗。

看完了上面對日軍師團戰鬥力的分析,我們再來仔細研究一下日軍的師團是個怎麼回事,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師團”這個日軍軍隊編制。

二戰期間,一般情況下,日本的作戰部隊主力都叫xxx師團,這些個師團還有甲種乙種之分,甲種常備師團為四四制,師團長一般是中將軍銜,可能有人覺得這個也不過是中將軍銜,沒什麼了不得的,但是請大家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如果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何以一個師團可以戰鬥力如此誇張?


由於國民黨內部軍銜過濫,所以可能有人對師團長這種中將軍銜沒有什麼概念,二戰時期的緬甸方面軍兵力高達30萬人,司令官也就是個中將,而在長沙會戰時候的岡村寧次、園部和一郎、阿南惟幾、冢田攻、橫山勇這些中國人民的劊子手在當時都是中將。

以上大概能說明師團長在日軍中是一個什麼樣的級別了。


夏目歷史君


整個二戰期間,日軍的師團長基本都是中將軍銜,不分常備師團、特設師團或者是警備師團,也不分後來的“甲乙丙丁”師團。當然,儘管都是中將師團長,還是要分為三六九等,因為二戰期間日本的大將軍銜是很難晉升的,所以日本陸軍中央的許多重要職務、包括野戰部隊的軍司令官和大部分方面軍司令官都是中將,這就有說道了。

(陸相板垣徵四郎)

總體而言,二戰日軍的將級軍銜設計過於簡單,既沒有國軍的“一二級上將”,也沒有什麼“中將加上將”特殊軍銜,由此造成了中間多兩頭少的“葫蘆狀”。到戰爭中後期,由於急劇擴軍,好些少將旅團長水漲船高升為師團長後,為了師團級別的適配性,匆匆忙忙晉升了中將,但資歷和重用度是不一樣的。

所謂資歷,要考慮這些中將師團長在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一些人沒有)的畢業時間,陸軍大學還要拼下是否“軍刀組”;所謂重用度,是要看“站隊”,因為主管人事的陸軍大臣職務,以坂垣徵四郎、畑俊六和東條英機這個團伙把持時間最長,板垣和東條又是“哥們”,不被他們所喜的師團長上升空間很小;其它就要綜合戰功或裕仁的瞭解程度了。

(陸相畑俊六)

日軍師團長以上的職務,雖然也是由陸軍省軍務局提名,但必須經過裕仁天皇的批准。同時,日本的“總軍”級的總司令是大將,但參謀長的適配軍銜是中將,比如“中國派遣軍”的板垣、南方軍的冢田攻、關東軍的秦彥三郎等,不過方面軍以下司令部的參謀長就是少將了。

一般來說,一等主力師團的師團長(近衛和第一到第六)可以直接回東京任職陸軍大臣、陸軍省次官、教育總監和參謀次長,這裡比較特殊的是“陸軍三巨頭”的參謀總長,作為日本陸軍的頭號人物,必須要求是大將軍銜,比如載仁親王、杉山元、梅津美治郎等。但陸軍大臣(陸相)和教育總監可以是中將,1938年第五師團長板垣徵四郎直接回國出任陸軍大臣,而教育總監安藤利吉接手師團長,就證明了這個規則。

在升任軍司令官的優先度上,一等主力師團也有特權,隸屬於關東軍的第二師團,1937到1938年的兩任師團長,梅津升任第一軍司令官,岡村升第11軍司令官。

(首相兼陸相東條)

二等主力師團的師團長(第七到二十師團)選任軍司令官和方面軍司令官時,優先度僅次於一等,比如《亮劍》裡那個筱冢義男,就是從第10師團長的位子上升為華北方面軍第一軍司令官的,司令部駐太原。再比如第13師團長內山英太郎,差點在陳誠反攻宜昌時切腹,後來升為華北方面軍第12軍司令官。

其它師團的師團長就沒有一定之規了,完全看前述三個條件的滿足程度了,而番號100以外的師團長更不受待見,如果得不到晉升,一旦解除師團長職務後回不了陸軍中央(軍部的二級部長適配少將軍銜),也成為不了天皇的“軍事參議官”,那就只能轉為預備役或直接退出現役。

(最後一任陸相阿南)

比如阿南惟畿,晉升中將擔任陸軍省次官時,因為與主官板垣不睦,被板垣打發到山西109師團任師團長,這就是下放,因為是特設師團。畑俊六上臺後再拉回陸軍省任次官,不久出任第11軍司令官,雖然還是中將的位置,但這就是晉升。在杉山元之後,阿南惟畿終於成為陸軍大臣,可惜是最後一任,日本很快投降。

還有一些中將銜的“冷板凳”可以成為師團長的去處,比如什麼航空總監、兵器總監、陸軍士官學校和其它軍校的校長等等。

(杉山元等日軍高級將領)


度度狼gg


簡單地說,日本軍隊的師團相當於我國和其他國家軍隊中的軍一級,因此師團長就相當於我國軍隊的軍長,一般授中將或少將軍銜,而以中將軍銜居多。

軍職和軍銜的對應關係

世界各主要國家的軍制大同小異,軍職和軍銜體系都差不多,只有日本比較特殊。

由於抗日劇氾濫,幾乎每個年齡階段的觀眾都對日本軍隊大小軍官的職務名稱耳熟能詳,但如果略微深究一下,很多人對日本軍職與我國軍職的對應關係並不瞭解。

以我人民解放軍為例,軍隊的編制單位由高到低分別是:軍、師、旅、團、營、連、排、班,對應的軍事長官分別是軍長、師長、旅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


日本陸軍的編制體系是:師團下轄旅團,旅團下轄聯隊,聯隊下轄大隊,大隊下轄中隊,中隊下轄小隊,小隊下轄分隊,與我國軍隊的編制層次的對應關係如下。

師團=軍,師團長=軍長,授銜中將或少將,中將較多;

旅團=師,旅團長=師長,授銜少將或大佐,少將較多;

聯隊=團,聯隊長=團長,授銜大佐或中佐,相當於上校或中校,大佐較多;

大隊=營,大隊長=營長,授銜少佐或大尉,相當於少校或上尉,少佐較多;

中隊=連,中隊長=連長,授銜大尉或中尉,中尉較多;

小隊=排,小隊長=排長,授銜少尉較多;

分隊=班,分隊長=班長,授銜曹長或軍曹,相當於上士或中士。

日軍的四種師團等級

師團是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相當於其他分國家軍隊中的軍一級編制,一般下轄兩個旅團(相當於其他分國家軍隊中的師一級編制),以及其他部隊。

二戰戰場上,日軍為適應不同戰鬥規模需要,將陸軍的全部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大家比較熟悉的是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

1,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轄兩個步兵聯隊,加上工、騎、炮、輜各一個聯隊,共八個聯隊,以及其他部隊,總編制數為28500人。

2,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轄兩個步兵聯隊,加上工、炮、輜各一聯隊,共七個聯隊,以及其他部隊,總編制數為25000人,比甲種師團少了一個騎兵聯隊。

3,丙種師團,轄三個步兵聯隊,加上工、炮各一個聯隊,共五個聯隊,加上其他部隊,總編制數為15500人。

4,丁種師團,轄三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為大隊或中隊,加上其他部隊,總編制數為11000人。

日本陸軍的四種等級師團,跟其軍隊人數多寡、武器裝備情況、戰鬥力強弱直接相關,甲種師團最強,乙種次之,丙種更次之,丁種最差。雖然都是軍一級編制,但甲種師團、乙種師團的師團長一般都授中將軍銜;丙種師團、丁種師團的師團長一般授少將軍銜。

四種師團都曾參加侵華戰爭,但被投放的戰場位置和進攻重心並不一樣。

人數最多、武器裝備最精良、戰鬥力最強的甲種師團都用於跟國軍的正面戰場;略次的乙種師團,也都被投放在國軍的正面戰場;丙種師團主要用於保衛本土,也有部分師團投放在國軍的正面戰場;裝備最差、戰鬥力最弱的丁種師團主要用於敵後戰場,掃蕩抗日根據地。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日本師團最初的參照對象是德軍師級編制作戰單位,按照德軍標準師一萬八千人的總人數來看,日軍一個師團的總兵力應該也和這個數字差不多。隨著日軍擴大戰爭,原有的師團編制發生巨大變化,其師團編制大多為1萬到3萬人不等。那麼,師團長的級別咋樣呢?坦白來講,師團長地位很高,除少數師團長為少將軍銜外,大多數師團長都是中將,這些將軍相當於其他國家軍隊中的師長或者軍長。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一下日軍師團。

在花園口行軍的日本第14師團

早期師團的標準配置

師團是日軍編制體系裡較高級別的作戰單位,早在侵華之前,日本就著力打造了17個常備師團,每個師團分別下轄兩個旅團,一個旅團主要包括兩個聯隊。當然了,這只是最標準的師團編制,隨著局勢變化,日軍大本營會適時調整個別師團的編制及兵力配比。

日軍師團

師團級別分類

隨著抗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日軍的部隊體系建設逐步有了重點發展方向,他們根據具體任務將所有師團劃分為甲、乙、丙、丁4類。

師團兵力配置

各類師團的詳細配置以及總兵力

甲、乙兩類師團仍然保留了原先的兩旅團、兩步兵聯隊配置,只不過它們新增了工兵、輜重以及炮兵聯隊,而甲種師團還比乙種師團多了一個騎兵聯隊。一般來講,甲種師團的主力為8個聯隊,而乙種師團只有7個聯隊。

日本軍銜一覽

與前兩類師團相比,乙、丙類師團均由混成旅團擴編,它們均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只不過,乙種師團還多了一個工兵聯隊與一個炮兵聯隊。而丙種師團除了步兵聯隊外,並沒有其他特殊兵種,一般的軍事任務由大隊或者中隊來執行。

師團與師裝備對比

拋開各類師團的配置不談,它們的總兵力大都非常龐大,就算是戰鬥力最差的丙種師團,其兵力也達到了11000人,而戰鬥力最強的甲種師團通常都有兩萬8千人左右,乙、丁類師團的兵力分別為24400、15500人。

日軍裝甲車

甲種師團罪行罄竹難書

回顧整個抗日戰爭,戰鬥力最強的甲種師團往往擔負著最重要的侵略任務,像板垣師團、磯谷師團、近衛師團以及諾門坎戰役中的23師團這些統統都是日軍的甲種師團。此外,日本入侵東三省時的主力也是甲種師團。眾所周知,巔峰時期的關東軍僅師團就有31個,加上其他編制的作戰單位,其總兵力約為120萬人,在這當中,僅甲種師團就佔了13個,正因如此,關東軍才有底氣長期盤踞東北,有“皇軍之花”的稱號。

氣勢洶洶的關東軍

牢記歷史,不忘初心

甲種師團戰鬥力強悍,是侵華戰爭的最大元兇。但其他較低級別的師團同樣令人痛恨。要知道,無論是日軍哪一級編制單位的作戰人員,他們都是踐踏我們家園的罪魁禍首。對此,任何中國人都不能忘記歷史,更沒有資格代替前輩們原諒那些戰犯。---歡迎在評論區討論,筆者會一一答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