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動的offer》裡何運晨犯的錯誤,其實很多家庭都有

01

我喜歡看《令人心動的offer》,尤愛“神仙打架”組李浩源和何運晨。

他兩是實習生中最出類拔萃的兩個,李浩源的知識體系很龐大,且三觀相當的正,對弱勢群體有著強烈的同情心,而何運晨有著豐富的訴訟經歷,冷靜沉著,層次分明,有著很好的法律思維。

最新一期他們跟隨金律師去見委託人時的表現,非常精彩,雙方分工明確,陳述有序,互相補充,各有各的優點,旗鼓相當,不分上下。

但最後是李浩源贏了。

《令人心動的offer》裡何運晨犯的錯誤,其實很多家庭都有

02

何運晨非常優秀,但兩者相比,他略差點,原因在於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打斷對方的話,自己接話。

委託人:因為我們覺得這個膠水(被打斷)

何運晨:有刺激性的氣味。

這樣的對話給人的感覺,用金律師的話來說就是:你聽都沒聽,你怎麼就知道我想要表達什麼。

職場上需要的是傾聽者,聽,這個動作,是對對方最大的尊重,至於回應,聽好了,對方陳述結束了,再做出相應的反應都不晚的。

聆聽,才會知道對方真正想要表達什麼。

每個人的知識體系與整個社會相比,都是極其匱乏的,術業有專攻,你都沒聽對方說完,你怎麼就敢肯定對方說的是你想的樣子,這樣的接話對於傾訴者來說,是很尷尬的。

同樣的道理,在很多家庭裡,我想當你的孩子準備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一眼就可以看清他的想法,從而直接打斷了他的敘述,自己接過話。

可是你都沒有聽完,你怎麼就知道你的孩子想表達的內容與你想的是一致的呢。

《令人心動的offer》裡何運晨犯的錯誤,其實很多家庭都有

03

記得以前看過這樣的一則故事。

有一次爸爸帶著兒子丫蛋去走人家,那天主人家拿出了糖果招待小孩子。

由於家裡很窮,丫蛋從來都沒有吃過糖果,不知道是什麼味道的,聽別的小孩說這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就偷偷拿了幾顆藏在自己的口袋裡。

晚上媽媽給她脫衣服準備睡覺的時候,發現了這些糖果,當場便質問他哪來的,是不是偷的。

丫蛋回來累壞了,忘了糖果的事,現在媽媽問起來,剛準備解釋的時候,看著媽媽嚴肅的臉和頻頻質問,不敢說話了。

而媽媽呢,想來也沒耐心聽他解釋吧,一副早已知曉了事情來龍去脈的樣子,連連發問,質問他是不是偷的,問他平時教的誠信哪裡去了,罵他怎麼能如此沒志氣。

迫於威力,丫蛋哭了,哽咽著說,是那家主人給的。

丫蛋聽說這糖果特別好吃,想到媽媽也沒有吃過,所以想帶回來給媽媽也嘗一下。

哪裡是孩子貪吃呢,不過是想把好東西與家人一起分享罷了。

只是有多少父母會耐著性子聽孩子把事情的經過說完再問具體情況呢,大多的父母都是聽了半句,一副懂了的樣子,然後開始頻頻下結論。

從未想過,或許孩子表達的與自己想的不一樣呢。

《令人心動的offer》裡何運晨犯的錯誤,其實很多家庭都有

03

一個好的家庭,一定是會聆聽的,父母只有先聽完了孩子的話,才能真正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從而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做出有效的溝通。

中國式的教育,一般都是父母先詰問,然後下結論,有時棒子還會在話之前,有多少父母真的做到了認真聆聽,好好地聽完孩子講完話呢。

很少吧。

小時候孩子小,面對父母的一概式總結,自己無力反駁,等長大了,可以反駁了,再面對父母的總結式接話,孩子就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忍著了,或是直接駁回去,或是不予理睬,或是直接與父母槓上,不管是哪種,都說明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並且到了不能再忽視的地步。

十個家庭裡至少有八個有著這樣的現象,無效溝通。

我們都說語言是最好的交流工具,可是如果一句話只聽了半句,就斷章取義,再好的交流工具也解決不了交流無效的事實。

現在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真的越來越少,而這源頭就在於未曾真正聆聽,不管是生活中的工作夥伴也好,還是家裡的孩子也好,大家都需要完整的聆聽,從而來明白對方真正的意圖。

不要用你的思維去代替別人的思維,每個人之所以獨一無二,就珍貴在想法上,大人也好,孩子也罷,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邏輯,不是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理解,共情,有些事,你也會存在短板,會陌生,所有一定要有耐心認真聽完。

唯有你聽完了,才能對對方的意圖做出最有效的反饋,提高交流質量,從而達到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