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個數無數次開方後無限接近於1?

凌毅清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首先要弄清楚極限是什麼意思,在數學分析裡面,我們給數列極限下了嚴格的定義


這就是數列極限的ε-N定義,利用它,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說明一些極限問題。比如我們知道1/n,當n無限大時極限是0,也就是說
利用上面的極限定義,我們就可以證明如下


有了這道題的基礎,我們就可以來回答題主的問題了。首先糾正一個錯誤,必須是正數開無窮次方極限才是1。


數學救火隊長


這個挺好證明的,不過要分兩種情況討論:

一、大於1的數無數次開方

討論之前,我們先要明確2點。即一個大於1的數開方,其值會變小,但不會小於1。下面是證明:

因為, n(n-1)>0,

所以,n^2-n>0,

所以,n^2 > n

所以, n > √n

即一個大於1的數開方,其開方值會變小。

又因為n > 1,

所以,√n > 1。

即一個大於1的數,其開方值會大於1。

知道這兩個結論,我們就很容易討論一個大於1的數無限次開方的問題了。

因為這個大於1的數每次開方,其開方值都會變小。所以,隨著開方次數的增多,這個開方值逐漸變小。如果開方次數無限多,那麼它就無線變小。但由於開方值總大於1,所以無限次開方之後,其開方值只能夠無限接近於1,但是卻不能等於1。

證畢。

二、大於0小於1的數的無限次開方。

對於這樣的數,其開方值會變大,大不會超過1。下面證明:

因為,n(n-1)<0

所以, n^2 < n,

所以n < √n,即這個數開方後,其值變大。

又因為n < 1,

所以√n < 1。即這個數的開方值,總小於1。

因此,對於一個小於1大於0的數來說,其每次開方,開方值都會變大。也就是說,對其無數次開方後,其值會無限增大,但卻不能超過1。因此,無數次開方後只能夠接近於1。

證畢。

三、結論

所以綜上,對於一個非1的正數,其無限次開方後,開方值無限接近於1。


科學探秘頻道


稍微修正一下問題,應該是:

為什麼正數無數次開方後無限接近於1?

因為 0 的無數次開方 仍然是 0,而負數開方是虛數。


看到各位網友都緊扣問題,回答了為什麼,都非常精彩!我來晚了,為了避免重複,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回答一下為什麼。

對任意實數 x(x≥0)的開方可以看成是一個分數冪的冪函數:

f(x) = √x = x¹ᐟ²

繪製成圖形見圖1中的綠色曲線。

  • 考慮 f 定義域取 [1, +∞) 的部分。

我們可以找到兩個函數 g(x) = 1 和 h(x) = (x+1)/2,使得 對於任意 x ∈ [1, +∞) 有:

g(x) ≤ f(x) ≤ h(x) ①

驗證:

對於 任意 x ∈ [1, +∞), 因為 x ≥ 1 所有 √x ≥ √1 = 1,即 f(x) ≥ g(x)。

根據完全平方式,有

y² - 2y + 1 = (y - 1)² ≥ 0,

於是:

(y² + 1)/ 2 - y = (y² - 2y + 1) / 1 ≥ 0 / 2 = 0

令 y = √x 帶入上面不等式得到:

(x + 1)/ 2 - √x ≥ 0

即, h(x) - f(x) ≥ 0,從而,h(x) ≥ f(x)。

其實,繪製成圖,就一目瞭然了:

對於任意 x₀ ∈ [1, +∞) 無數次的開方,會得到如下序列:

f₁ = f(x₀) = √x₀, f₂ = f(f(x₀)) = √√x₀, f₃ = f(f(f(x₀))) = √√√x₀, ...

這相當於反覆迭代調用 f,相應地,我們也可以得到 g 和 h 的反覆迭代序列:

g₁ = g(x₀) = 1, g₂ = g(g(x₀)), g₃ = g(g(g(x₀))) = 1, ...

h₁ = h(x₀) = x₀/ 2 + 1/2, h₂ = h(h(x₀)) = x₀/2² + 1/2 + 1/2², h₃ = h(h(h(x₀))) = x₀/2³ + 1/2 + 1/2² + 1/2³, ...

顯然 序列 {g₁, g₂, g₃, ...} 是一個恆 1 的常數序列,所以,當 i → ∞ (數學中,→ 表示“無限趨近於”的意思)時,有 gᵢ = 1,當然 gᵢ → 1;

而 序列 {h₁, h₂, h₃, ...} 的通項公式是:

hᵢ = x₀/2ⁱ + (1/2 + 1/2² + 1/2³ + ... + 1/2ⁱ)

括號內部分是一個a₁ = q = 1/2 的等比數列,根據 等比數列求和公式,有:

Sᵢ = a₁(1-qⁱ)/(1-q) = 1/2 (1-1/2ⁱ)/(1-1/2) = 1-1/2ⁱ

於是:

hᵢ = x₀/2ⁱ + 1 - 1/2ⁱ =1 + ( x₀ - 1)/2ⁱ

因為,當 i → ∞ 時,2ⁱ → ∞,而 (x₀ - 1) 是常數,所以 (x₀ - 1)/2ⁱ → 0,進而 hᵢ → 1。

綜上,我們得到:

當 i → ∞ 時,有 gᵢ,hᵢ → 1,而根據不等式 ① 我們知道 gᵢ ≤ fᵢ ≤ hᵢ,於是根據 加逼定理,我們就得到:當 i → ∞ 時 fᵢ → 1。

問題在 [1, +∞) 的部分,得證。

  • 考慮 f 定義域取 (0, 1] 的部分。

令 y = 1/x ,則有:

f(y) = √(1/x) = 1/√x = 1/f(x)

f(f(y)) = √(1/f(x)) = 1/√f(x) = 1/f(f(x))

...

而,對於 y₀ ∈ (0, 1],令 x₀ = 1/y₀,顯然 x₀ ∈ [1, +∞) ,於是有:

f'₁ = 1/f₁, f₂' = 1/f₂, f₃' =1/f₃ , ...

上面已經證明了:當 i → ∞ 時 fᵢ → 1,而當 fᵢ → 1 時 1/fᵢ → 1,即 fᵢ' → 1。

問題在 (0, 1] 的部分,得證。


對於上面的 冪函數 f = √x,當 a = 1 時,我們發現:

f(a) = a,

數學上稱這樣的 a 為 關於 f 的不動點。

另外,再回到 f 定義域取 [1, +∞) 的部分,仔細觀察,我們還會發現:

f'(x) = (√x)' = 1/(2√x);

h'(x) = ((x+1)/2)' = 1/2;

於是,當 x ≤ [1, +∞) 時,有:

f'(x) = 1/(2√x) ≤ 1/2 = h'(x)

即,f 變化率小於 h,於是有:

對於任意 x,y ∈ [1, +∞),有|f(x) - f(y)| ≤ |g(x) - g(y) |

而 |g(x) - g(y) | = |(x+1)/2 - (y+1)/2| = (1/2) |x - y|,我們令:

d(x, y) = |x - y| (注:函數 d 為 實數軸上兩點 x, y 的距離,稱為距離函數。)

α = 1/2

於是最終得到:

函數 f 對於任意 x,y ∈ [1, +∞),有 d(f(x), f(y)) ≤ α d(x, y) ②。

在數學上,如果 可以找到 一個 正實數 α > 0,使得 一個函數 f 可以滿足不等式②,則稱 f 是有界函數(也稱 李普希茨映射),特別地,當 0 < α < 1 時,稱 f 為 壓縮映射(函數)。

將,上面兩個發現,關聯起來,我們可以大膽猜想:“壓縮映射 一定具有 不動點”,這就引出來著名的 壓縮映射原理(也稱 Banach 不動點定理):

設 連續映射 f 是 完備距離空間 (X, d) 中的 一個壓縮映射,則 存在 唯一 a ∈ X 是 關於 f 的 不動點。

什麼是 距離空間 ?

通俗的來說,可以測量距離的空間;準確來說,距離空間就是定義了 距離函數 d 的 線性空間,實數軸 R 就是 一個線性空間,再加上上面 d 的定義,於是 (R, d) 就是一個距離空間。

什麼是 完備的?

通俗來說,就是沒有漏洞;準確來說,就是 空間中 所有 柯西列 都是 收斂列。

再進一步,取 任意 x₀ ∈ X,則 序列 {xᵢ }:

x₁ = f(x₀),xᵢ = f(xᵢ₋₁)

必然,收斂於 a。

問題中,就是壓縮映射原理,對於函數 f = √x 在距離空間 ([1, +∞), d) 中的應用。所以,雖然題主的問題貌似簡單,其本質卻是《泛函分析》 中的一個深刻定理。


最後,附上壓縮映射原理的證明:

序列 {xᵢ } 滿足:

d(xᵢ₊₁, xᵢ) = d(f(xᵢ), f(xᵢ₋₁)) ≤ α d(xᵢ, xᵢ₋₁) = α d(f(xᵢ₋₁), f(xᵢ₋₂)) ≤ α² d(xᵢ₋₁, xᵢ₋₂) = ... ≤ αⁱ d(x₁, x₀)

另外,根據 距離函數 的三角不等式性質,對於 任意 自然數 u 有:

d(xᵢ₊ᵤ, xᵢ) ≤ d(xᵢ₊₁, xᵢ) + d(xᵢ₊₂, xᵢ₊₁) + ... + d(xᵢ₊ᵤ, xᵢ₊ᵤ₋₁)

將上面結合起來,有:

d(xᵢ₊ᵤ, xᵢ) ≤ αⁱ d(x₁, x₀) + αⁱ⁺¹ d(x₁, x₀) + ... + αⁱ⁺ᵘ⁻¹ d(x₁, x₀) = [αⁱ /(1 - α)] d(x₁, x₀)

當 i → ∞ , d(x₁, x₀) 和 (1 - α) 是常數,而 由於 0 < α < 1 因此 αⁱ → 0 ,進而 d(xᵢ₊ᵤ, xᵢ) → 0。

這就證明了 {xᵢ } 是柯西列,由於 X 是完備的,所有 {xᵢ } 必然收斂,設,這個極限是 a。

對於等式 f(xᵢ) = xᵢ₊₁ 兩邊取極限,得到:

lim_{i → ∞} f(xᵢ) = lim_{i → ∞} xᵢ₊₁ = a

而 f 是連續的,因此有:

lim_{i → ∞} f(xᵢ) = f(lim_{i → ∞}xᵢ ) = f(a)

於是,得到:

f(a) = a

這就證明了 a 是關於 f 的一個不動點。

下面證明 a 唯一。

設,a' 是 關於 f 的另一個不動點,則:

d(a, a') = d(f(a), f(a')) ≤ α d(a, a')

由於 0 < α < 1 ,要讓上面的不等式成立,則必須:

d(a, a') = 0

這就說明 a 和 a' 之間的距離為 0,即, a = a'。

縮映射原理得證。

(關於,壓縮映射原理的證明可能需要一些的基礎鋪墊才能看懂,關於這些鋪墊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參考《泛函分析》,這裡就是不復述了。)


關於不動點,還有另外一個著名的 Brouwer 不動點定理:

設 D ∈ Rⁿ ,D 是 非空的,緊緻的,凸集,則 任何 連續映射 f: D → D ,必然在 D 中存在 不動點(不一定唯一)。

一個 n 維閉實心球就是 典型的 非空緊緻凸集;

一個 n 維球面也是,比如:我們的地球表面,於是就有了:

將任意一張世界地圖揉成團,扔在地上,則 地圖和地面的接觸點,確定了 一個連續映射 f,進而 必然存在 地球上一個點 在 f 下不動。


(其實,題主的這個問題還能引出:李普希茨條件(甚至 赫爾德條件) 它對於確定解微分有唯一解,非常重要,但這就是扯遠了,這裡打住。)

(由於本人數學水平有限,出錯在所難免,非常歡迎各位同學和老師批評指正。)


補充:

開始那個證明是為了引出 不動點定理才寫的複雜。其實可以直接證明如下:

函數 f=√x (x > 0) 的迭代序列為:

f₁ = √x = x^{1/2},

f₂ = √√x = (x^{1/2})^{1/2}= x^{1/2²}

f₃ = √√√x = ((x^{1/2})^{1/2})^{1/2} = x^{1/2³}

...

其通項公式為:

fᵢ =x^{1/2ⁱ}

當 i → ∞時,有 1/2ⁱ→0,進而 fᵢ → x⁰=1。

得證。


思考思考的動物


誰告訴你的?0的多少次方都是0,1呢?偶次方根和奇次方根呢?


郭保莊之古今齋


冪指數極限問題

設這個數為x, 條件:x > 0

證明:非零正數的零次方 ➡️ 接近於1

非零正數位於根號下

根號上⬆️ 開方指數 ➡️ ∞

每一次開方,導致:指數數值 ⬇️ 降低

當:開方∞次 即:指數被除∞次

那麼:根號上指數會無限➡️趨近於 0

導致:非0正數 ➡️接近於 0次方

所以:一個非零正數的無窮次開方

♾ 接近於 1


騎著巴馬遛安培


給你一個最淺顯易懂的答案吧

開方就是二分之一次方 開兩次就是四分之一次方 開n比方就是1/2n次方 隨著n的增大 越來越接近於0次方 也就是1 如果說開無限次方我認為你的問題所說的有誤 不是接近1 而是就是1


喵搞哦


設a為一個正數,X=a^(1/2)^n,(n=1,2,3……),當n=∞時,就相當於對a進行了無數次開方,由極限可知當n=∞時,(1/2)^n=0,所X=a^0=0,


阿姆河之春


1)首先要限定正數,a > 0

2)原命題為a開∞次方,收斂於1

3)命題等價於n->∞,(1/n)lg(a)->lg(1)=0

顯然,n->∞時(1/n)->0,上式成立。


潘飛panfee


限在正實數範圍內討論。一個大於1的數不斷開方逼近於1,因為1是最小的自然數。小於1的正數不斷乘方逼近於0,因此小於1的正數不斷開方也逼近於1。從數軸上看就是,在不斷開方的運算中,大於1的數從右方逼進於1,小於1的正數從左方逼進於1。


王祖蔭1


🍎無限的去切,在你不偷吃的情況下,刀上總會留些果汁,切的越多留的越多,但是刀上絕對不會留下整個🍎,還是直接吃吧,省事不浪費,別亂想!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