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寫得最好的是哪部小說?

夏梓琪


很小就開始看梁羽生先生的小說,印象中他應該一共寫了35本作品,個人認為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雲海玉弓緣》、《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等等。

梁羽生先生的歷史功底非常深,其小說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展開,和歷史緊密結合。貫穿了自唐朝到清朝的時間。讓人讀武俠的同時,又能瞭解歷史,一舉兩得。

同時梁羽生先生在詩詞方面亦有一定的造詣。小說中大量引用詩詞歌賦,或是自制的詩詞,詩詞和小說情節環環相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引人入勝,讓人流連忘返。

本人覺得梁羽生先生寫得最好的小說是《萍蹤俠影》,描寫了張丹楓和雲蕾之間的愛情故事,兩個年輕人的愛情本應是十分美好的,但卻和國仇家恨關聯,愛得痛不欲生,愛得無可奈何。讓人唏噓不已!而在這樣一段糾結的愛情中,梁先生對人物心理的描寫尤為到位,刻畫了兩個年輕人想愛不能愛,愛太深痛太深的心裡。


我love羽毛球



我首先寫一下樑羽生,有一系列小說:1龍虎鬥京華,2草莽龍蛇傳,3白髮魔女,4塞外奇俠傳,5七劍下天山,6江湖三女俠,7還劍奇情錄,8萍蹤俠影錄,9散花女俠,10聯劍風雲錄,11冰魄寒光劍,12冰川天女,13雲海玉弓緣,14俠骨丹心,15風雷震九州,16冰河洗劍錄,17女帝奇英傳,18大唐遊俠傳,19龍鳳寶釵緣,20慧劍心魔,21飛鳳潛龍,22狂俠天驕魔女,23鳴鏑風雲錄,24廣陵劍,25風雲雷電,26瀚海雄風,27遊劍江湖,28牧野流星,29彈指驚雷,30絕塞傳烽錄,31劍網塵絲,32幻劍靈旗。我認為最好看是,“江湖三女俠”“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其中三女俠講呂四娘怎樣刺殺雍正,馮瑛和馮琳兩姐妹的經歷,唐曉瀾怎樣做到天山掌門,年羹堯從一代翹雄變成守衛城門士兵。雲海玉弓緣,講述金世遺怎樣遊戲人間,萍蹤俠影,講述張丹楓和雲蕾、雲重兩兄妹的種種經歷。


國泰民安82499608


梁羽生寫的最好的小說是哪一部?恐怕見仁見智,不太好講。

據梁羽生本人講,他最得意的作品是《萍蹤俠影錄》,就是講張丹楓的那一部,但是市場反響並不好。看見即便是大師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在讀者眼裡也未必認賬。

梁羽生的作品比較多,我基本上都看完了,但是每一部作品之間差距還是挺大的,有點參差不齊。我看的第一部是《冰川天女傳》。當時驚為天人。作為一個老書蟲,當時我的閱讀還處在《楊家將》、《三俠五義》這樣的層次。第一次看到現代武俠小說,覺得眼前打開了另外一個世界。

現在大家比較公認梁羽生最優秀的作品是《七劍下天山》,曾經被網友推上十大近現代武俠小說之列。事實上樑羽生寫了這部小說之後,其後面的作品就再也沒有超越這部小說的水準。這應該也是事實。但我個人更喜歡他的另外一部作品《雲海玉弓緣》。我一直認為這才是梁羽生最優秀的一部小說。一是這部小說裡比較長,字數比較多,看的更過癮一些。第二就是這部小說裡塑造了幾個人物結局都很悲催,令人扼腕長嘆 形象深入人心,無論是厲勝男的報仇執念,還是谷之華的無辜身世,李沁梅的天真爛漫,以及夾在中間由魔頭變大俠的金世遺,都寫的非常好,讓人常常有代入感。就是那個真正殺人如麻的大魔頭孟神通,一味追求天下第一而不擇手段,最後也讓人覺得不是那麼可惡。故事情節極其跌宕起伏,矛盾衝突激烈,有時緊張的讓人情不自禁為書中人物生死擔心。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有點好笑,我曾經一段時間一直以為這是最好的武俠小說,直到後來我看了金庸先生的小說才改變了這一看法。







太平大司馬


簡單的說說:第三名~雲海玉弓緣,武學題材過度誇張,不切實際,代表人物是毒龍尊者和孟神通……第二名~萍蹤俠影,,主要是張丹楓與雲蕾的聯姻超出了故事發生時代,按我國古代的封建思想,能放棄父輩的仇恨並走進婚姻的殿堂,這是不可能的事……最好的第一名當屬~七劍下天山,,故事情節最接近現實,與現代的陸軍近身戰一般,故事中所謂的武林高手在與軍隊人海戰中都與普通將軍無異,除了武力略為突出,但並不誇張;說它是梁羽生所寫的最好的一本書並不為過![贊][贊]


農村二馬哥


梁羽生並非名氣低,而是名氣大,實際影響力不足,作為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梁羽生並未全部拋棄傳統武俠格式來寫小說,故小說受眾程度遠不如金庸、古龍,但以武俠作家的影響力和名氣而論梁羽生確實很高。

個人所讀過又認為最好的梁羽生小說非扛鼎之作《萍蹤俠影》莫屬,這部小說連載時已是金庸《射鵰英雄傳》連載的末期,兩部小說各自奠定兩位武俠名家對英雄的看法。當時跟《射鵰英雄傳》火拼連載的是張夢還的《沉劍飛龍記》,戰況之激烈被稱為【雕龍之戰】,現今已經很少人知道有一位張夢還曾跟金庸齊名。

《萍蹤俠影》主角張丹楓和《射鵰》的郭靖同是在蒙古長大,受蒙古恩人賜,卻在民族大義前選擇漢家立場。張丹楓兼塞外之豪氣與江南之靈秀,書生意氣卻不迂腐,是梁羽生小說最具代表性人物。

如果說《射鵰》寫的是岳飛的精神,那麼《萍蹤》寫的則是于謙的精神,這兩位民族英雄歷來齊名,不難看出當時梁羽生和金庸的英雄觀是殊途同歸。

《萍蹤俠影》五次改編為電視劇,85版飾演主角張丹楓和雲蕾的劉松仁、米雪後來在01版《倚天屠龍記》裡又客串了張翠山和殷素素,接著又在2010版《萍蹤俠影》裡分別飾演主角的兩位師傅,是一個有趣的彩蛋。


繼而要舉薦的是梁羽生另一本著名小說《白髮魔女傳》,這部小說較為著重於言情,內在蘊藏了嚴重的鬥爭意志,主角練霓裳敢於追求真情,敢於對抗社會俗禮,由始至終保持獨立女性的意志,可被視作一部張揚女權的小說,文學價值相當的高。

較為適合拿來比較的是古龍的《風雲第一刀》,李尋歡以一刀震懾少林,練霓裳憑一劍殺上武當。練霓裳在武學的道路上亦未曾服輸,自創南天山派跟北天下派抗衡。

兩人同樣身負情傷,李尋歡卻是一生被心中枷鎖束縛,拿得起放不下。練霓裳雖為情所困,但一生敢跟自己的命運做鬥爭,她那反抗時代的精神證明了內心不會被束縛。

但是李尋歡和練霓裳對於命運的態度,都存在有一種英雄史詩的悽美,或是說兩人都是自虐狂。

《白髮魔女傳》是《七劍下天山》的前傳,因改編為影視作品不計其數,名氣還在《萍蹤俠影》、《七劍》之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張國榮和林青霞出演的電影《白髮魔女傳》。

有個彩蛋就是專職飾演天下第一高手的老戲骨鮑方在蔡少芬、林青霞版都出演過天下第一高手紫陽真人,同時他還在呂頌賢版《笑傲》飾演風清揚,陳浩民版《天龍》飾演掃地僧,梁朝偉版《倚天》飾演張三丰,陳小春版《鹿鼎》飾演洪教主。


最後舉薦的是《絕塞傳烽錄》和《彈指驚雷》,兩部小說為上下集。講述一位姓楊的男孩性格偏激狂妄,為人機智靈敏、亦正亦邪,他父親是投靠異族朝廷的卑鄙小人。楊兄弟一直認為自己父親是一位英雄,他疑心殺害父親的兇手是一位抗擊外族的大俠,曾想刺殺那位大俠,結果那位大俠成為他最敬重的人物之一。

楊兄弟被送往天下第一名門大派為徒,卻跟師門不和成為叛徒,轉拜一位姓龍的師傅。他從小無親無故,對他最好的是義父和陪伴自己長大的一位姐姐,他跟那位姐姐赤身露體之時被師門長輩看到。楊兄弟和他心儀的姐姐都認識一位白駝山的魔頭,兩人有七年之約,如果七年後楊兄弟還不變心,那位姐姐就會跟他再見面。

楊兄弟精通以下幾種武功:掃葉掌、落英掌、龍象功、彈指神通.........

這部小說莫名其妙的有許多細節跟《神鵰俠侶》相似,不過是截然不同的故事。只是主角楊兄弟性格偏激孤傲,敢愛敢恨,從中引發的故事很有趣,梁羽生大多數角色都是書生意氣,像楊兄弟這般角色很少見,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可見梁羽生並非不能劍走偏鋒,而是不為。做為梁羽生末期作品,大概也是想做不同嘗試。

整部小說都是彩蛋,因為讀的時候總能發現跟《神鵰俠侶》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這套小說沒有被改編為影視劇,倒是郭羨妮和陳龍飾演過前傳《遊劍江湖》,主角在劇中已出場,是個嬰兒。


蘇沉船


我認為梁羽生寫的最好的小說有兩部——

第一、《萍蹤俠影錄》。以港臺武俠小說的品質層面來說,梁羽生的頂尖水準作品不多,不像金庸、古龍那樣有好幾部,雖然金庸也不是每一部小說都屬於頂尖品質,比如《天龍八部》就比較遜色,沒有《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神鵰俠侶》等那麼好,但梁羽生頂級品質的小說更少,我認為只有兩部屬於頂級水準的,《萍蹤俠影錄》可謂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第一好品質小說,其中最棒的是對男主張丹楓的刻劃極為成功,男主和女主的感情故事及其作為廣闊而厚實的時代背景即家國仇恨,都算是寫到了港臺武俠小說這方面題材的頂尖水準,我曾經在一個帖子裡說過,《萍蹤俠影錄》是梁羽生小說裡唯一可以和《射鵰英雄傳》、《多情劍客無情劍》等媲美的。這部小說最大的品質體現就是人物刻劃、塑造,和故事內容、作者的文采渲染,都比較高水準的熔於一爐,整部書從頭讀到尾,始終都感覺比較一致的風格,用今天的話說,不違和,很融洽、圓順,廣度足夠,只是深度略微欠缺,飄逸有餘,沉穩略欠不足,但總體平衡。

第二、《雲海玉弓緣》。在梁羽生全部武俠小說中,唯有《雲海玉弓緣》的品質水準是可以和《萍蹤俠影錄》相提並論的,雖然仍然有所遜色,但遜色的不多,其中當然最成功的仍然是對金世遺這個主要男主的刻劃——梁羽生這部小說我至今的印象是比較偏,金世遺刻劃的很成功,甚至可以媲美一些好的嚴肅層次的現實主義小說對人物的刻劃,但女主的刻劃即厲勝男就顯得相對不那麼豐滿,後者的刻劃從深度方面來說還是不錯的,武俠小說人物角色刻劃到這個層次確實相當成功了,但是梁羽生顯然在塑造厲勝男的個性方面過度渲染其陰毒一面,過度描寫其復仇的心態,梁羽生的這種對人物的過度刻劃、渲染,其實說明了梁羽生在把握人物塑造方面,以及追求故事的戲劇衝突方面,還稍微欠缺一點小說寫作進入高境界時的那種駕馭自如、均衡全面的掌控能力,可梁羽生又肯定不是如古龍那樣的“劍走偏鋒”的寫作方式,梁羽生的寫作方法是和金庸一個套路模式的,即追求全面、均衡、細節現實主義的寫法,不走極端、不追求奇特效果,後者只有古龍走好了,走出了高水準,溫瑞安也走“追求奇特效果”的路子,可遠遠不如古龍那麼成功。《雲海玉弓緣》裡對厲勝男的刻劃塑造,就有點追求極端效果,但問題是整部小說的寫法是追求全面均衡性的,所以厲勝男的極端就顯得有點刻意、不合情理,或者說很多行為邏輯上不通,所以看得叫人感覺很不舒服,這就是梁羽生和金庸之間的差距,金庸在人物與故事的全面把握方面,就要好的多。不過,《雲海玉弓緣》仍然不失為一部優質水準的武俠小說,而這樣的優質水準的武俠小說,在全部港臺武俠小說中仍然是不多的。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我差不多就是先閱讀了上述兩部後,興致盎然,就去找到了他的大多數他的其他小說,《七劍下天山》、《冰川天女傳》、《白髮魔女傳》、《江湖三女俠》、《還劍奇情錄》等等,卻萬萬沒有想到,後面看的他的小說卻叫我一部比一部失望,其中《白髮魔女傳》最叫我失望,它的知名度可能是最大的,可是小說的品質卻相當的低,無論是白髮魔女即“玉羅剎”練霓裳還是卓一航、耿少南等等人物的刻劃,都相當粗疏,大多數本應該是重要場景的描寫、渲染也不夠細膩,和上述兩部小說的水準差距很大。還是那句話,金庸也不是每本小說都寫的如《射鵰英雄傳》那麼細膩、全面而深入的,但金庸即便比較粗疏和膚淺的小說,其粗疏也要比梁羽生那些粗疏小說更細膩一些,梁羽生大多數小說寫作很可能如同中國騙錢網文的做法,稀里嘩啦、連綿不絕的流水賬一樣寫下去再說——事實上,港臺當年這些武俠小說就是在各種報刊雜誌上進行連載的,好比網文日日更新一樣,這些武俠小說我記得一般是一週更新一章,你一個禮拜之內拿不出更新章節來,不但拿不到稿酬,恐怕也會失信於媒體都編輯部,所以為了保持更新、也為了財源滾滾,寫作就以追求完稿為主,小說的品質就成了次要追求了。

港臺的武俠小說你只要讀三個人的即可,即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的,且每個人的只要讀幾本代表作即可,而其他人的,只要讀他們一本小說、甚至半本就足夠倒你胃口了,假如你是和我一樣讀書看品質的人。


天淞子


《大唐遊俠傳》史實為線索,民間傳奇故事加上作者豐富想象,塑造出濃厚大唐雄風和江湖豪情!張巡,南霽雲,精精兒,空空兒,,,個人感覺是史實和武俠結合最好的小說,只有唐朝才能出現這樣的大氣磅礴,豪氣干雲,酣暢淋漓,個人和家國命運緊密相連,又不失英雄本色,兒女情長的史詩作品!

其次,就是《江湖三女俠》,平鋪直敘,痛快酣暢,令人讀起來舒暢,可讀性強,一般不像金庸古龍故造玄虛,看著累!比起大唐遊俠傳,思想上偏重於個人恩怨情仇,有些小家子氣。

相比之下,金庸那些江湖派別恩怨,升級打怪,秘籍招法,古龍的賣弄懸念技巧,宣洩個人情懷,都不值得一題!


春風十八子


我是先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後來又迷上了梁羽生先生的作品。梁先生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的有聲有色,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張丹楓,呂四娘,孟神通,金世遺,歷勝男,江海天等等都各有特色。梁先生的《雲海玉弓緣》,《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俠骨丹心》,《大唐遊俠傳》,《萍蹤俠影》寫的確實不錯!我很喜歡梁先生的武俠小說!


張永科38


回答:說到梁羽生寫得最好是哪一部小說,回想起來有點混亂,第一我只看了一部分,第二是看過已經三四十年了,是七十年代的時候了,看過的之中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萍蹤俠影錄》和《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一書中的張丹楓和雲蕾,因上代的各種恩怨,左右著這對俠侶,一直看到身背木琴的少年陳石星在石洞中見到了張丹楓的一堆白骨,傳說中這個陳石星是當時世上唯一識得彈奏美樂《廣凌散》的人。至於《七劍下天山》那個主角凌未風的印象更深刻,他是悔明憚師(嶽明珂)的第三弟子,為了已故大師兄楊雲聰的遺孤易蘭珠,在杭州西湖邊的蘆葦叢中有意遺下一雙鞋,設計出一個投湖的假象,讓依戀著他的"天地會"俠女劉鬱芳傷心欲絕,凌未風把大師兄楊雲聰與後來被多鐸皇爺搶入宮中做皇妃的納蘭明慧所生的女嬰易蘭珠抱上天山,還承命代師傳藝,易蘭珠成為了悔明憚師的"入室弟子",經過多年的苦練後,因為凌未風接受了師傅悔明憚師的"清理門戶"的重任:斬殺成為清庭鷹犬為禍武林的二師兄楚超南,從此新的天山七劍再現江湖,過程中發生很多讓人回味無窮的故事,勇鬥手執"游龍劍”的楚超南,一柄"青鋼劍"力壓前明朝舊部韓荊、達土司等,帶領著手握"騰蛟劍"的桂仲明、"斷玉劍"的易蘭珠,風流倜儻的張華昭、一代大文豪冒闢彊之女冒浣蓮、飛紅巾的高徒武瓊瑤,天地會的韓志幫和劉鬱芳等維護著江湖的正義,還記得最後的結尾詩是:俠骨柔情埋瀚海,英雄義士隱天山。在我看過的梁羽生小說中我認為《七劍下天山》最好。


英哥2018


必須要看的:《雲海玉弓緣》《白髮魔女傳》

強烈推薦看得:《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

推薦看的:《大唐遊俠傳》《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塞外奇俠傳》《江湖三女俠》

梁先生是文學功底很深厚的人,小說中人物常有互相對對聯的,語言文雅,且能貼合人物身份情感,對仗工整,這在所有武俠小說家裡,找不出第二個人,是他小說的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值得特別關注。

而且梁老的書,正邪分明,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一切都圍繞著俠來寫,就好像告訴你,你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是錯的。

個人推薦從《七劍下天山》開始看,因為這部作品被翻拍的影視作品都比較不錯,有很好的反響。從一個小白的角度來說也比較好入手去看。



《七劍下天山》為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於1956年首次在《大公報》上開始連載。主要講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風為首的天山七劍和反清志士一起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

“七劍”是七個人,不是七把劍。原著中記載如下:

武林中人,以前本有“天山五劍”之說,“五劍”是指楊雲驄、飛紅巾、楚昭南、辛龍子和凌未風。楊、楚、辛三人死後,江湖把 “五劍”擴大而稱“七劍”。天山七劍除了原有的飛紅巾和凌未風之外,又再加上了桂仲明、冒浣蓮、易蘭珠、張華昭和武瓊瑤五人。劉鬱芳雖然不在天山,也被稱為“天山之友”。“五劍”中有叛徒楚昭南和介於邪正之間的辛龍子,“七劍”加上“天山之友”的劉鬱芳,則都是英雄兒女。“七劍”雖以天山為家,卻並非不聞世事,而是常下天山的。他們的傳奇故事,給編成了詩歌,在草原上到處歌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