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人後鹽高速口“阻擊”疫情擴散

300多人後鹽高速口“阻擊”疫情擴散

為了保持防護服的潔淨,負責給過往行人測溫的醫務人員每天儘量不喝水,以減少如廁的次數 ……

2 月 1 日大年初八,面對記者的採訪,甘井子區人民醫院醫務人員王博的眼神中透露出無比的堅強。

甘井子區截至目前,已組織包括醫務人員、區城市管理系統、農業農村系統、城市發展中心等在內的 300 餘人,築起了大連的安全之門。

300 多人築起大連的安全之門

從高速進入大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飄揚的鮮紅黨旗;第一個等候你的是寒風中堅守的他們。

" 您好!請測溫 …… 謝謝配合!" 在後鹽高速口,他們每天要說近千遍這句話。寒風呼嘯,為了保證測溫槍正常工作,他們用自己體溫焐熱測溫槍;為了節省防護服,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們基本不喝水。從大連初四開始,甘井子區 300 多人與相關部門配合,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 " 大連之門 "。

這幫人的背後有更多人的支持

" 離我遠一點啊,我每天要檢測 1000 多個人,太危險了。" 現在,王博經常和別人這麼說。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甘井子區人民醫院醫務人員王博大年初二接到通知,趕上撫順回連的最後一班車,第二天投入到工作中。每天 6 時從家裡出發,7 時半準時站到高速出入口進行體溫檢測,到下午 5 時,每天 10 多個小時,王博基本不喝水,只在中午草草吃口飯,因為防護服不足,每個人基本都是穿上就堅持一天,她笑著說:" 每次脫下防護服都覺得自己好疲倦,可是一穿上它,立刻就有了精神。1 月 30 日那天太冷了,一直穿著軍大衣,長這麼大第一次穿這麼沉的衣服,晚上感覺被它壓得渾身都疼。"

王博說這些天自己流過一次淚,因為一個四五歲的孩子遞給她一顆糖,說 " 姐姐,給你吃,新年快樂!" 問 90 後的王博家裡支持嗎?她說:" 爸爸很支持,說年輕人就該這時候頂住。"

在 24 小時輪班倒的過程中,不僅年輕人頂住了,所有人也都頂住了,甘井子區龍畔金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孫杰 1 月 22 日護送了第一個發熱病人,26 日護送了第二個,現在,51 歲的她每天堅持在測溫一線," 兒子昨晚問我能不能給他炒個菜吃 ",提起兒子,一直笑著的孫杰突然抑制不住地哽咽了。

300多人后盐高速口“阻击”疫情扩散

40 餘名醫務人員擔負起高速口測溫

疫情發展到現在,防止流動性輸入與輸出至關重要。面臨隨時出現的返程高峰,作為後鹽高速口屬地,甘井子區全力以赴做好測溫排查工作。1 月 28 日,甘井子區首批 40 餘名醫務工作者擔負起高速口測溫主要工作。" 包括社區衛生工作者在內,大家都積極請戰,從 20 幾歲到 50 幾歲,除了個別在外培訓的人,全部黨員都到崗了。沒有一個人提出自己有什麼困難。" 甘井子區人民醫院副院長閆曉琳說。採訪中每個問題她都要想一會再說,她說:" 我已經持續很多天每天只睡 2 個小時,腦子裡都是事情。"

為了同時兼顧安全與暢通,高速口最多時開放近 20 個出入口,每個口配備兩個測溫人員,持續低溫天氣,在外面站 10 分鐘人就凍透了,需要兩個組同時在崗互相替換,這就意味著同時就要有將近 100 人上崗。面對困難,甘井子區迅速集結,從區城市管理系統、農業農村系統、城市發展中心等徵集了 200 多人,第一時間組建後鹽高速甘井子區工作站,形成以醫務人員帶領黨員和機關幹部的小組工作制,24 小時輪流 4 班倒,遇到有體溫異常人員堅持多次準確測量,嚴格監測。" 來的工作人員很多是主動請戰的,這個時候黨員幹部就要主動衝上來。" 甘井子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白曉明說。

同一時間,臨時搭建的甘井子區工作站樹起了黨旗,所有參與工作的黨員都佩戴黨徽," 讓黨旗飄揚,黨徽發光,黨性得到錘鍊 " 在現場召開的黨小組會上,大家表態說。2 月 1 日,這面黨旗又迎來了主動請戰的退役軍人,他們在黨旗下宣誓 " 我是黨員,自願請戰 ",然後各自奔向所需崗位。

不遺餘力凝聚各方力量

在築起 " 大連之門 " 的戰役中,甘井子區不遺餘力凝聚各方力量,協調聯動,緊急調配購置物資,發放防護服 50 套、體溫檢測槍 100 個、棉服 200 餘套、反光背心 80 餘套,搭建野戰帳篷 4 個、輕體房 2 個、臨時公廁 2 個,三餐運送及時到位,後勤保障人員從清晨一直忙碌到深夜,堅持讓每個一線人員都能喝上熱飲。還有熱心市民開車送來暖貼,工作人員來不及詢問就開車離開了。轄區企業無償捐贈 300 餘件保暖衣物,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據悉,截至發稿時,後鹽高速口共排查車輛 23 萬輛次、人員 59 萬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