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讀書:舊書新讀,池莉的《霍亂之亂》


從小就是看著池莉的書長大的。她雖然是仙桃人,但是不到20歲就在武漢讀書,畢業以後任職於武鋼衛生處流行病醫生。

在網文流行之前,池莉在武漢雖然不是家喻戶曉,但是喜歡文學的年輕人或者中年人,床邊手上都會有池莉的小說。因為在她的小說裡有濃濃的本地武漢味。非常的接地氣。

《霍亂之亂》其實很早就看過,所以她在流行病醫生的職業當中積累的素材,通過一個流行病的小醫生,面對突發的疫情為事件點,描繪了特殊時期的抗擊瘟疫的醫生群像。


封城讀書:舊書新讀,池莉的《霍亂之亂》


這幾個年輕人在領導聞達的領導下,迅速成長的故事。沒有時下的做文章的噱頭,樸實細膩到真實。平常閒到被歧視的無足輕重的流行病科室,在關鍵的時候爆發了能量。但是吸引人的還是濃濃的武漢風情。

她筆下的那些棚戶村落工人村,正好是我現在所暫時居住的已經面貌一新的改造後的小區,環境乾淨整潔,不復她筆下那些擁擠貧寒與髒亂,但是曾幾何時,我的許多朋友同學就是在這裡出生長大,過去街道與氛圍的熟悉,讓人覺得破開了記憶。的確我一個同學的父親就是書中寫的,他的妻子是農村人,於是他們在這個破爛擁擠的地方生下孩子,在汙水,簡陋漏雨的房間生存,在屋子後開幾米的荒種菜,是偶爾可以看見粉蝶停留在菜花上,但更多的時候,是無處不散發的那種垃圾與腐生物的氣息。

我的同學身體一直不大好。成年以後胸膜積水。或者,這只是她願意告訴我的病。

好在,這個地方經過國家大力的改造,不但安置了幾萬的棚戶人,而且成為了漂亮的溼地公園。政府免費分給了她家明亮的樓房,我記得她母親說,真是託福。


封城讀書:舊書新讀,池莉的《霍亂之亂》


《霍亂之亂》的開頭,很有《百年孤獨》的驚豔,

”霍亂髮生的那一天沒有一點預兆。天氣非常悶熱,閃電在遙遠的雲層裡跳動,有走暴的跡象。在我們這個城市夏天走暴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如同這一次的流行病,對於絕大多數武漢人,是沒有任何預兆的。我記得封城的前夜在吃年飯,弟弟還發了小脾氣,當然無關,這次事件,連非典那麼大的時間,都沒有太影響我們的生活,疫情看起來那麼的遙遠,我們想的只不過是某個小地方因為衛生不乾淨,導致的局部性的傳染吧。對於大江大河的大武漢人,也無法從一開始就放在心上。


封城讀書:舊書新讀,池莉的《霍亂之亂》


那些吃野味的到底是少數人,絕大多數的我們,吃著這個季節鮮嫩的菜薹,吃著醃魚臘菜,過著真實而樸素的生活。

但是如同書裡聞達的那句話:“不管什麼書本什麼書,它說消滅了,我們可以理解成這一次消滅了。這一次不是永遠。要記住微生物與我們同在這個生活空間,它們無孔不入,它們的繁殖變異是沒完沒了沒完沒了的。一旦為它們提供的外因,立即會造成發病。說消滅不重要,怎麼理解消滅很重要。”

正是有了聞達這種有責任心醫生,很快撲滅了疫情。


封城讀書:舊書新讀,池莉的《霍亂之亂》


我相信這一次的疫情也會很快的撲滅,因為現在有新的技術,有新的防控措施,有全力以赴的不是一個,是一大批骨幹醫生,有各種各樣的資源,消滅疫情比從前會更迅速。

封城後的武漢,有一種別樣的寂靜和壯美。我在想,這是一個關係的每個市民的大事件,一定是所有武漢人共同的記憶。


封城讀書:舊書新讀,池莉的《霍亂之亂》


或者不久以後也會出現一本小說吧。來記憶2020年春天的武漢。那些和這座城市緊密相連的人和事。

初衣勝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