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已經到了看心理醫生都沒救的程度該怎麼辦?

手機用戶6244776372


有個問題,我想知道,也想搞明白,是什麼原因,至老年如此境地!???為什麼是老年!而不是青年或中年?是曾經的的勞累,曾經的的拼搏,曾經的付出,至如此境地!還是奉獻出一生機能退化如小孩子般!或是一貫性格作風如此?

搞清,弄明,我想你自己的答案而出現在心間!……





6668已山


提問者,你所說的這個老人,應該不是你的父母。既然不是你父母,你能躲就躲吧!人的深層意識起作用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非常態。首先你要相信,人都有利他性。處處事事都不和常理,那就是暗藏問題。他內心深處堅信一個道理,這個道理無論別人看是對是錯,他也不管,即便對自己不利,他也那樣。不能斷言後續會怎麼樣,自己看吧!唱歌有一句詞:如果你一層一層剝開我的心……都是人,都願意以為自己好為出發點去行事,為什麼有的人就是做不到?


鶴羽


老年人也是分思維層次各有不同的情況,我們無法做到讓他們都擁有事事順心安於當下的情緒自控力,但至少可以為他們做點什麼。

比如,對父母日常生活上的關心,精神與物質上的幫助,在對未來美好的期盼,都能在一定成度上引導他們有正行正念,從而使身心更加健康,走地更為長久。

對那些思想偏執,甚至心胸狹窄的老人,我們要沉住氣避免對他們有過激的言行,多以諒解與愛心待之。

不可否認,有太多不通情理的父母會對自己的子女視為自己的私有物品,不顧忌兒女心中的感受如何,就強行讓幹這幹那,如若不聽就給你扣上不孝的帽子,甚至哭鬧給你看,這樣的情景下,對於一個三四十歲以上的中年兒女來說,也真是有太多說不岀的委屈。可事情既已發生在自己身上,除了自己做出些妥協退讓還能怎麼樣呢?你再去期望從本質上改變老人們的思維方式嗎?他們一生都這樣定性下來了,這又怎麼可能?

所以認為,已經固化了的一種思維模式,陪伴了老年人大半生,這不可能會被改變,作為子女的我們除了盡心盡力去關心與照顧他們,陪伴他們,但千萬不要試圖改變他們,或堅持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來刺激他們,因為這樣往往都得不償失。

最後,我們要用寬容與愛去和老人們相處,因為必竟人人都會老,愛他們就是愛自己。


用真誠緣伴一生


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誰家沒有老人?看了你的敘述很理解你,但我們還是要更加用心去關懷和贍養老人,老人為什麼會出現性情大變?為何會情緒難於控制,言語不加修飾,其實客觀講有很多原因,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在此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溝通以下幾點?

1、這種現象不單是老人的原因,我們自身也有原因。

誰家沒有老人?我們最終也會成為老人!老話講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出現當前的這種現象,我們不要單單的去埋怨老人,抱怨老人,甚至直接帶老人去看心理醫生,這些做法都是不妥的,想一想,一定也有我們自身的原因,單純地讓老人去看心理醫生,不僅解決不了問題,方式不對,還會加大老人的抱怨,加劇當前這種現象。我們自己是否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2、身體器官老化,和許多疾病都會造成老人情緒多變,難以控制。

心理學研究證明,許多疾病都會造成人的性情大變,比如說糖尿病,當人體內血糖水平不穩,就會讓人感覺到抑鬱,失落,悲觀,不開心,並且有很大的緊張和壓力感,而我們一些常規的疾病,有時都會造成內分泌紊亂,激素水平失衡,甚至甲亢水平失衡,這些問題最終都會作用於大腦神經影響到老人的性情。所以當老人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更加理解的心去對待。

3、我們更應該以理解和包容,用全身心的愛和老人相處,因為老人的世界有時其實很無奈。

人人都有青春年少,但同樣人人也都有年邁體衰的時候,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還有許多疾病糾纏,有時的痛苦只能自己忍受,心理上會嫌棄自己,當然也會,對自己的未來擔心,又不敢給孩子添更多的麻煩,加上子女們不一定長能在身邊,工作都很忙,壓力都很大,可能也沒有許多時間和精力陪老人聊聊天,讓老人心裡舒暢,所以到心裡壓抑事情更多的時候就會變得敏感,又是神經質,其實這是一種很無奈的現象,但是無論如何?我們要相信一句話,沒有誰家的老人不盼望著子女幸福,不想著孩子們的好,而作為我們晚輩,只能用全身心來盡這份孝心,把老人當長輩也好,當孩子也好,用心去呵護和照顧。

我們有的時候不是需要給老人多少錢多少物,而是需要騰出足夠的時間讓自己靜下來,好好的陪陪老人,聽聽老人心裡是怎麼想的?心中有何困惑和痛苦,或者擔心,我們做晚輩的,要耐心的一一幫老人去釋懷,我相信當老人心裡面舒暢的的時候,以上種種不好的現象呢,就不會發生。

以上都是我自己曾經的親身經歷,希望能幫到您,我們做晚輩的一定要足夠的耐心和包容,理解的心態,好好照顧老人,永遠不要給我們自己留遺憾。

我是道小白,感謝朋友的關注支持,歡迎大家隨時互動溝通!





道小白好茶客


人老了,改變比較難。但依然可以給到心理幫助,親人就可以大有作為。

多聽老人講他們的故事,聽完後摘要故事的“要點兒”,使老人感受到你真的聽清了,而不是敷衍。把聽到的優點、精彩,給予讚美,語氣盡量誇張,充滿激情。

如此,你讚美到的方面都會放大,老人樂此不疲,就顧不上糾纏煩惱了。老人需要“價值感”、“成就感”,多讚美他們的精彩,他們由此帶來最佳的心境的,從而得到最佳的免疫狀態,這是可操作的長壽的方法。


張鐵軍158




美美紅658


重判輕離,最好的心裡醫生就是他們的兒女,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做在農村,很清楚,國家給點養老錢,有多少論不到老人花,那是國家給的,有幾個子女一月給老人一百元錢,冷炕頭,冷板凳,孤單成性,沒人問,沒人理,年輕的兒孫,又說又笑,一見老人,馬上變臉變色,就好像父母欠錢不還,年紀大了身體有病,走到末日,走到盡頭,失去生活的希望,心裡醫生能解決問題嗎?人人有老的時候,走到這一步,苦不堪言,作為兒女,多關心才是,人老了,今天活著,明天也許是另外一個世界。


最美田園風光


人到60歲以上,不管多少,都要帶些老年痴呆症,實際這是身體生理正常的反應,如果不太嚴重,一般都不需要去看醫生,陪護最重要,下班回來多陪他說說話,無論怎樣說,都不要去怪他(她),讓孩子們陪到在一塊吃飯,尤其是孩子,多陪她(他)說話,(他)她會很高興的。讓他感到他還是家中的一員,一般說痴呆症就發展的晚多了,現在就用心,等送走老人以後,再後悔也就晚了。光陰真的很快,沒有幾天就輪著自己了。


東方翁k


老人年齡大了,本身思維方式就固化了,你現在看到的,他年輕的時候也是存在的,只是人老了,閒下來了,這些問題暴露的更明顯了。如果語言已經不能幫助他,那可以試試肢體語言,不管他說什麼,只給他一個擁抱,必須是溫暖的擁抱。老人其實和孩子一樣,固執起來,就很無理取鬧的樣子。有的人,愛面子,知道自己不對,也還是嚷嚷,不懂得低頭,說話還是很難聽,這時候,真心想幫助他的人,不要聽他說了什麼,有時候他不會表達,只要心不壞就可以救。(心壞也不是不能,就是麻煩)老人活了一輩子了,你怎麼可能三言兩語改變他的認知,只能點滴入手,通過他在意的方式入手,比如,我奶奶總是亂餵狗,怎麼說都不聽,只能搬出寵物醫生的話,亂喂會生病,生病會花錢,結果她就能聽話一段時間[捂臉]


涼玖一


只有耐心開導老人。因為人老了話有點多。老人說的好的我們就聽。說得不好聽的只有原諒老人👴必緊人人都要老。想想我們小時候又哭又鬧作父母長輩們都不嫌棄我們。所以我們要用好的心態對待老人。多關心老人。在生活上近量讓老人過得幸福。好好的孝敬老人。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過得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