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現象坑了1.6億股民

文 | 張佳儒

一天時間,雙黃連口服液比口罩和返程火車票都搶手,被搶售一空的還有雙黃連獸藥,看好了是獸藥,這能吃嗎?甚至,雙黃蓮蓉月餅也脫銷了,語文老師的斷句白教了,“雙黃蓮/蓉月餅”。

這累壞了深夜下樓排隊的網友,“之前說板藍根、燻醋、吸菸、放鞭炮,後來說連花清瘟,現在又是雙黃連,我實在是跑不動了。”就在人們還沒喘口氣的時候,藿香正氣水也被搶空了。

事實上,早在雙黃連能“預防”新冠病毒的17年前,板藍根、潔爾陰還能抗SARS、埃博拉、H1N1、登革熱、H7N9等等,引發一輪輪搶購潮,正所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板藍根”。

這樣的場景對於A股股民來說早就見怪不怪,國民非理性搶購和投資者的非理性交易非常相似,非理性的根源在於信息披露方擠牙膏式的披露方式,以及披露過程中存在的不謹慎。

本次“雙黃連現象”源於一則消息: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後來,又在“抑制”兩個字上加了“初步發現”、“不能太拔高”、“還要做大量的實驗”等補充。

“雙黃連”現象坑了1.6億股民

這樣的信息披露方式顯示出權威衛生機構,在應對大眾媒體時所呈現出的“措辭生硬”。顯然,以權威但準確無誤的方式向公眾傳遞信息的能力還需要提高,尤其在公眾對疫情敏感的時期。

“狼來了”的故事講多了,最終將導致信任與信心的缺失,進而對事物發展形成混亂預期,預期混亂必然導致市場的混亂。比市場混亂更糟的,是逆反預期。

在A股市場,上市公司是信息披露主體,但信披違規事件時有發生,財務欺詐、誤導性陳述、隱瞞關聯關係及關聯交易等行為頻頻試探法律底線。過去的2019年,不少績優白馬股也栽在信披違規上。

信用的漏洞打擊投資者信心,哪怕是找到了市盈率極低、預期收益上升的股票,也要多上幾分懷疑,因為不知道亮眼財報下埋了多少雷。正常邏輯是暴雷之後就要遠離,但事實並非如此,一些公司在各種補助的庇佑下,反而具備牛股氣質,深受追捧。

更有甚者,當上市公司被動蹭熱點,發佈澄清消息後,投資者炒作跟風的腳步並不會停下來,股價節節高。相反,一些兢兢業業的科技股卻被“打入冷宮”,價值投資者備受煎熬,“守股”比“守寡”都難受。

出於對未來的不自信,不少人害怕長線投資,只能投機,寄望短線交易獲利。

無論是疫情蔓延的當下,還是在資本市場,人們最缺的不是錢,是信心,而建立信心從說真話、能說真話開始,真話多了信心也就有了。

可喜的是,近年來資本市場持續深入改革,新證券法進一步強化信息披露要求,設專章規定信息披露制度,系統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注重信息的核心作用,也是在註冊制和市場化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上市公司的質量會體現出來。

2020年,牛市來不來,要看信心有沒有。信心是牛市來臨最缺乏的東西,也是A股1.59億股民價值投資的底氣。

當前,新冠病毒疫情還在蔓延狀態,公眾敏感的神經十分繃緊。我們尚無法徹底控制疫情,但可以做到讓更多的人獲得疫情傳播的信息,以及準確、透明、規範的防控方法。

在資本市場上也一樣,惟有以理性的方式及時向投資者傳遞客觀發生的信息,以敬畏的姿態提示必要的風險,市場的信心才能被逐漸構築,股民的安全感也將得到持續的維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