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區工作者正在“逆行”


天津社區工作者正在“逆行”

  現在,津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既不是官兵,也不是醫生,更不是公務員,沒有防護裝備,沒有消毒用品,甚至口罩都需自備,每天卻按照上級安排,義無反顧地衝鋒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在社區的樓群裡巷,他們挨家挨戶排查疫情、登記外來人員,規勸聚集人群,發放防疫知識宣傳冊,幫助隔離人員購置生活用品。他們有家庭、有父母、有子女,也有擔心和顧忌,他們也是家中的寵兒,也需要呵護,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也害怕過,但為了廣大居民,他們響應號令衝上去了,他們就是每天工作在社區防控第一線默默無聞的逆行者——社區工作者。

  “爸、媽,我走了,咱們回頭見哈!”這是和平區五大道街誠基國際公寓第一社區黨委書記陳思延在除夕出門前和父母打著招呼。為了應對春節期間誠基中心可能會出現的突發狀況,她給自己排了除夕的晝夜班,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是黨委書記,這個日子就必須親自上,特別是在這個新型冠狀病毒防疫的特殊時期,我就更不能有一絲鬆懈。” 除夕晚上九點,街道召開緊急會議,有12名武漢來津人員需要核查。散會後已經是深夜11點,回到社區,她坐在電腦前將12個人的情況進行了梳理,落實了跟進措施,就這樣,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深夜三點…… 已經在社區工作了10個春秋的八零後女孩早已經把打地鋪、睡椅子當作家常便飯。思延不敢離開電腦、電話,生怕錯過緊急通知或者重要消息,她已經20多個小時沒閤眼了。在這20多個小時裡,她忙著叮囑轄區內各物業服務企業做好消毒工作,配合片警和綜治部門勸導網吧停業,與同事一起逐門張貼致居民的一封信,為居民發放預防新冠病毒須知,巡視巡察堆物……,此刻,她搬來另一把椅子蜷縮著睡在了電腦桌前,半睡半醒的躺了三個多小時,就又投入了第二天的工作中。 中午,飯還沒吃就接到了轄區內有一名密切接觸者,需要聯合防疫站工作人員共同入戶核實情況,她覺得這有風險的工作,應該自己上,兩位副主任王媛媛和王璐都極力攔著她說,“你一整夜都沒休息好,免疫力肯定不行,你別去了,我們去。”這一刻她心裡很溫暖,眼圈紅了。

  南開區體育中心街凌研里社區有居民2500戶,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僅兩天時間,全體社工就完成了宣傳、走訪、調查全覆蓋。社工孫志雯,一天走訪了180戶,敲門近600次,戴著塑膠手套的她,手指都敲破了,她依然微笑著走向下一戶。社工黃濤入戶宣傳、核查情況,每天爬樓梯1200多級,數九寒天汗水溼透了衣背,卻打趣說:“這個春節每天運動量超額完成”。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們的身影每天都遍佈在社區各個角落,對居民他們走訪到位,對密接人員他們做好防控,對社區設施他們消毒滅菌,對外來人員他們拉起警戒線進行排查,對居民情緒波動他們耐心進行勸慰。他們不能陪伴年邁的父母,不能守護年幼的孩子,不能享受愛人的呵護,但卻全身心地守護著社區裡的居民百姓。

  濱海新區寨上街道鐵坨里社區共產黨員、退役軍人、社工馬軍的父親,身患肝癌晚期,今年春節他本應好好陪伴在父親身邊,但母親的十幾個電話他都沒接,居民點位排查電話他一個沒漏。沒想到那晚離開父親病床前,竟是永訣。“我最遺憾的是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但是我知道父親一定會理解我”,這個鋼鐵般的漢子,擦乾眼淚又投入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全市近兩萬名社工中又豈止馬軍一人,社工們說:“奮戰在一線說不怕、不苦、不累、不難那是違心話!可再怕、再苦、再累、再難,我們明白此刻我們的角色和意義,我們知道我們的職責所在,我們更懂得我們的初心和肩負的使命。”

  天津市社工協會楊麗榮會長表示,社區工作者是一群最平凡的人,但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與解放軍官兵,與戰鬥在治療一線的醫生,與夜以繼日工作在前沿的公務人員一樣,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津雲新聞記者 李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