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毀滅恐龍的那個流星,不是砸在陸地,而是在太平洋中間,會怎麼樣演變?

九室十八衛


事實上,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那顆小行星撞擊能量時候如此之大,不管撞擊陸地還是海洋,結果不會有太大區別,會導致絕大多數物種因此而滅絕,龐大的恐龍也不例外!

儘管小行星的直徑只有10公里,但撞擊地球瞬間產生的能量相當於數十億顆原子彈的能量,產生的巨大沖擊波讓撞擊點附近物種瞬間死亡,不過導致地球物種大滅絕的並不是撞擊的巨大能量,而是因此導致的地球氣候劇烈變化,而且持續時間很長!

氣候的劇烈變化會導致地球植物大面積死亡,地球生態系統會徹底亂套,食物鏈供應被一下子切斷,物種的大滅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地球物種的滅絕大多數不是因為撞擊的巨大能量,而是環境的鉅變導致的食物鏈供應斷裂!

同樣地,小行星即使撞擊了海洋,產生的能量幾乎不會減小,小行星的速度如此之大,每秒幾十公里,撞擊在水面也撞擊在陸地幾乎沒有區別,水面根本沒有時間起到緩衝作用。

撞擊的瞬間,附近的海水還瞬間汽化,併產生數千米高的超級海嘯,如此海嘯幾乎冷摧毀陸地上的一切,結果同樣是氣候的鉅變,食物鏈供應的中斷,這會導致連鎖反應,導致大多數物種因此而滅絕!

認為撞擊在海洋中間可能影響會小一點的想法並不正確,我們忽略了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大到我們很難想象,這種能量肯定會全部釋放在地球上,給地球帶來環境的劇烈變化,這是無法避免的!


宇宙探索


如果6500萬年前那顆造成恐龍滅絕的小行星並不是撞在陸地上而是撞在太平洋中間的話,我倒不認為恐龍會全體滅絕,至少還能剩下一些。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足足有10千米的小行星以40千米每秒的速度撞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根據專家估計,那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力,爆炸當量相當於100萬億噸TNT炸藥,約等於廣島原子彈的70億倍,這麼大的一顆小行星,體量已經超過了珠穆朗瑪峰,更不用說以這麼高的速度撞向地球,威力很是驚人。

撞在了陸地上之後,給地球留下了一個直徑230千米的巨大隕石坑,隕石坑大部分在陸地上,也有一部分在海洋裡,也正是因為這次撞擊,造成了包括恐龍在內的超過90%的哺乳動物的滅絕。科學家通過分析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的200萬年以及之後的30萬年的化石進行對比,發現地球上的生物真的幾乎死絕了。


撞擊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撞擊在陸地上,首先位於撞擊中心的物種可以說是一瞬間就死乾淨了。但是最可怕之處不在這裡,隕石撞擊在地球上,絕大多數都會氣化掉,與此同時,也會激起漫天的灰塵,這些灰塵遮天蔽日,厚厚的灰塵阻擋了天空長達數月之久,沒有了陽光,植物首先就枯萎,以植物為食的大型恐龍,慢慢也因為缺少食物而漸漸死去。而一旦食草動物大面積死亡,肉食性動物離死也就不遠了。

如此帶來的是多米諾骨牌效應,等到最後,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恐龍竟然全部滅絕了,不得不讓人想象其餘的物種是不是都死光了?除了這些影響之外,隕石撞擊還會造成海嘯,火山爆發,一切的一切,對於地球上的物種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

但是現在有人問到,如果這顆小行星撞到了太平洋裡面,後果會怎麼樣呢?可以想象一下,一個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從天而降落入海洋之中,撞擊瞬間產生的能量估計已經足夠使周圍100公里內的海水汽化,不僅如此,高達上千米的海嘯席捲全球,瞬時性的全球大洪水,足以摧毀一切。



但是我並不認為生物滅絕會比降落在陸地上更加嚴重,對於恐龍而言,陸地上的恐龍可能會因此喪命,但是別忘了恐龍還有生活在水中以及生活在天上的,對於這些恐龍,海嘯對於它們的影響,不會很大,等風平浪靜之後,它們還會繼續生活繁衍下去。所以如果恐龍沒有都滅絕的話,那麼今天就輪不到人類統治地球了。


鏡像科普


當年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隕石大概有10公里左右,大概要4萬個足球場那麼大。如此巨大的隕石以40km/s以上的速度撞擊地球陸地,最終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按照科學家的估計,這次滅絕事件的原因就是因為撞擊後產生的塵埃以及高溫碎石塊進入了大氣。隨後高溫碎石塊像火球一樣再從天空降落下來砸死、燒死恐龍,而塵埃則導致地球不能夠有效吸收陽光,氣溫降低,最終恐龍因為體型巨大不適應環境而滅亡。少部分體型較小的存活了下來,變成了我們現在的鳥類。





假如這次撞擊沒有撞擊到陸地上,而是撞擊到太平洋裡面,那麼沒有塵埃遮蔽地球,恐龍還會滅絕嗎?

這個還真的不好說,有人說即便撞擊到海洋裡面恐龍一樣會滅絕。有人認為撞擊到海洋裡面,恐龍不會完全滅絕。咱們簡單分析一下:

1.撞擊到海洋,恐龍仍會滅絕。

這顆隕石撞擊到海洋中,巨大的撞擊力會通過海水向四周傳遞;而撞擊過程產生的熱量,也會導致大量海水氣化,水蒸氣升到天空之中。即便海水足夠深,因為隕石塊頭太大,仍然會重重地撞擊到海洋底部。這樣,仍然會有大量塵埃產生,而且這些塵埃是隨著水汽上升,仍然會散步到地球表面遮蔽陽光。同時海水獲得能量引發海嘯,導致大量陸地淹沒。最終恐龍仍然難逃一死。




2.隕石撞擊到海洋,恐龍不會完全滅絕

持這部分觀點的人認為隕石撞擊到海洋裡面,僅僅是氣化了大量海水。如果海洋足夠深,隕石撞擊底部是衝擊力已經減小,不會造成粉塵。即便有大量水蒸氣上升,最多也就引發大雨而已。海嘯也就是淹死部分恐龍,總有幸存的活下來。所以,等到能量釋放完,氣候平穩,活下來的恐龍仍然可以很好的繼續存在。



以上就是關於隕石撞擊位置不同能否導致恐龍滅絕的兩種觀點。反正不論怎麼樣,恐龍已經滅絕也不可能再生。再討論這些已經意義不大,我們倒是要感謝這顆小行星,沒有它的驚天一撞,我們人類根本無法最終走上地球生物鏈最高端。


科學探秘頻道


答:無論那顆小行星撞擊陸地還是海洋,對地球造成的傷害程度沒多大區別,恐龍和其他大型動物同樣會滅絕。


因為這顆小行星實在太大了,直徑10~15公里,地球海洋平均深度3840米,最深的馬里納亞海溝11034米,把這顆小行星放在海洋中都無法完全淹沒。

小行星以極高的速度撞擊地球,攜帶的動能相當於10億顆原子彈爆炸的能量,撞擊後這些能量釋放出來,留下一個直徑180公里的撞擊坑,位於目前的墨西哥灣尤卡坦半島北部。


小行星落在海洋中,水能起到一定緩衝作用,撞擊後釋放的熱能,會被海水的蒸發潛熱吸收,同時會引發全球性的海嘯。

但是從小行星的大小和釋放能量來看,無論撞擊陸地還是海洋,導致的後果應該相差無幾;

只有在小行星直徑遠小於海洋深度時,海洋才能起到明顯的緩衝作用。


而且10億顆原子彈的爆炸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每平方公里平均承受2顆原子彈爆炸),以及小行星的巨大動量,都會造成全球性的板塊位移和氣候變化。

導致接下來的數年間全球不見天日,植物相繼死亡,大型動物全部滅絕,經過幾百年才達到新的生態平衡,數百萬年才恢復生態的多樣性。

目前撞擊留下的撞擊坑,處於淺水區域和陸地交界處,6500萬年前這裡是海洋還是陸地無法得知,但可以預測,這麼大一顆小行星,無論撞擊到地球的哪裡,恐龍和大型動物都避免不了滅絕。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大約在兩億年前,一塊名為“盤古大陸”的陸地形成,大噴發時期倖存下來的恐龍開始大量繁殖,此時的地球成為了恐龍的家園,沒有任何物種能威脅到恐龍的生存;但是不代表宇宙的東西也不能威脅恐龍的霸主地位。

1:六千五百萬年前,一塊約十公里長的岩石開始向地球駛來,其整體的體型比現在的珠穆朗瑪峰還要大,當然這塊巨石落入了當時被稱作尤卡坦半島的墨西哥灣,也就是掉進了海洋,並不是砸在了陸地上,只有後來的小塊隕石才是落在了陸地上。我們從隕石的破壞方式來看,落入海洋上比落入陸地上的破壞性還要大;

2:當時的這顆小行星以每小時7萬公里的速度撞上地球,

空氣摩擦和撞擊產生的高溫使小行星融化,地殼破裂,岩漿噴射而出,海嘯吞沒大地,灰塵鋪天蓋地,高溫使森林自燃,地球變成一片火海,據推測當時的地面溫度高達275攝氏度,沒有任何生物能承受住這個溫度,由於很多恐龍都是植食性恐龍,灰塵擋住了太陽,植物必然死亡,那麼這些恐龍自然就會因沒有食物而死亡。

假如隕石是落在當時的太平洋中,但是由於隕石的速度太快,質量又大,撞擊到太平洋中同樣會掀起驚濤駭浪,撞擊點釋放的能量約是幾百萬個核彈的能量,海水作為一種能量的傳播介質,會將一部分能量以衝擊波的形式傳向地球的四面八方,衝擊波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恐龍同樣難逃滅亡的命運,所以我覺得不管是這顆小行星砸向地球的哪個地方,對於當時的地球上的生物來說都是毀滅性的,因為撞擊造成的毀滅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一連串的反應。


恆星之力



6500萬年前有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在如今的尤卡坦半島墨西哥灣,科學家們在地表之下發現了這個直徑185公里的巨型隕石坑,初步估計此次撞擊的威力是120萬億噸TNT,小行星在撞擊地球的一瞬間就因為高溫而爆炸開來,巨量的塵埃遮住了太陽,全球氣候鉅變,最後恐龍滅絕。

6500萬年前的尤卡坦地區是一個淺水區域,也就是說隕石一開始確實是掉進海里的,不過速度極高的隕石撞擊海面和撞擊地表的反應是一樣的,都會在瞬間粉身碎骨。



如果當時的撞擊地點是太平洋中心區域的話,海水會忠實的把能量傳遞出去,40km/s而且比珠峰還大的隕石會引起全球範圍內的超級海嘯,地球生態圈會被完全破壞,蝴蝶效應也會影響每一個物種。

地球的生態循環是很大氣磅礴生生不息的,但大型天災往往會短時間內改變地球的生態環境,恐龍這種大型生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是很差的,小行星撞擊後活下來的基本只剩下小型生物了。


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從地球上抹去了一些東西 ,但人類的祖先卻活了下來,哺乳動物從此進入了黃金時代,所以我們人類最應該感謝的就是那顆小行星。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如果毀滅恐龍的那顆流星,不是在陸地,而是在太平洋中間,會怎麼樣演變?

這是關於恐龍滅絕的一個猜想。並不一定是真實情況。現在每年都有物種滅絕,是什麼流星砸的嗎?也沒看見有什麼流星砸地球啊?怎麼就有物種滅絕了呢?那恐龍滅絕就非得是流星砸地球造成的?所以說,某一個物種的滅絕,不一定非的是什麼大的災難造成的,很多物種悄悄的就沒了。像白犀牛,前一段時間,據說是最後一隻死了。這個物種就沒了。什麼原因呢?繁殖率低?環境不適應?首先,環境雖然是比以前不好了,但是,白犀牛也不是因為身體發生了什麼病變都死了。繁殖率低?那它們以前是怎麼保持物種的呢?可以肯定的說不是流行砸地球造成的。

地球上的物種的起源和滅絕,都找不到明顯的令人信服的理由。都是在猜測,都歸結為大的變化造成的。在地球的環境還適應該物種生存的情況下,這個物種滅絕了,而生存條件幾乎一樣的另外物種卻沒有滅絕。難道不是有超自然的力量在選擇?應該是有吧!

在地球上我們知道有物質和意識,有一個叫全息學的理論,認為宇宙也好,原子也好,地球也好。大的結構和小的結構是相似的。這個指的是物質方面的,在意識方面是不是也有這種對應的關係?現在這種只注重物質,不注重意識,是不完全的認識。如果意識也有對應的,那是不是宇宙中也有某種力量在選擇啊?應該就是宇宙中的某種意識在起作用。


先生242470081


說的不對不要噴我,只是個人意見!

首先,我不太贊同恐龍滅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 陸地這麼大,為什麼恐龍會滅絕一直是個迷!

在者說,就算是行星撞擊地球了,需要多大個行星啊,在陸地上能找到足以毀滅地球的行星撞擊坑嗎?這麼多專家,怎麼就沒找到當時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呢?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自然災害,或者是生物鏈斷了,在或者是某某種原因!





LH天琪o徐老闆


老規矩 先說下答案:可能會導致“人類”從未出現過

關於流星撞擊理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來的,提出是一顆流星撞向了地球導致了恐龍及地球氣候的變化,這種觀點認為這顆來自天外的“來客”撞向的是陸地, 對恐龍造成了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那顆6500萬年前的流星是從加勒比海撞向地球的,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現在的加勒比海還是呈圓形的,這也是流星留下來的痕跡。流星帶來的損害是毀滅的,大約相當於是120萬億噸TNT爆炸後的效果,但這並不是主要的,我們知道,核彈的威力是巨大的,但是最為重要的是爆炸帶來的核輻射,而流星帶來的是全球氣候的變化,這種變化也將恐龍及其他生物給徹底抹除了下去。

迴歸正題,如果6500萬年前的流星撞向的是太平洋中央,流星帶來的巨大能量會傳遞到海水中去,會引起巨大的海嘯將能量不斷的傳遞過去 ,海嘯帶來的第一影響就是海中的生物,我們知道,我們人類及很多哺乳動物都是從海里的單細胞生物進化而來的,這次撞擊很有可能會導致人類並沒有“出現過”,至於陸地,巨大的能量傳播到了陸地當中,並且一些物種的消失及氣候的變化會影響到陸地生物當中,特別是恐龍這種大型生物,很很快的消失。

我是時間史,如果喜歡請點上一攢,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


時間史


結果可能就是恐龍不會滅絕,但大量的動植物死亡是逃不掉的。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將近40公里的速度,撞擊在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北部的希克蘇魯伯,形成了直徑大約185公里的巨型撞擊坑。可想而知釋放的能量有多大,但是這並非直接導致恐龍滅絕。小行星的撞擊產生的能量導致地震的發生、火山的噴發,最終有大量的灰塵及其他物質飛上天空遮天蓋地。


沒有陽光照射的日子長達數年之久,沒有陽光植物等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這是最致命的,這也意味著食物鏈的最底端崩塌了。食物鏈上層動物必然面臨著滅絕。


而如果小行星撞擊到海洋中間,巨大的能量通過海水向周圍傳播,巨大的海嘯也是少不了的。小行星撞擊產生的灰塵碎片也會升上天空,但會相對的減少很多。大量的動植物可能會死亡但絕對達不到使恐龍滅絕的程度。

最終恐龍很可能生存下來,那麼可能就沒有現在的哺乳動物,現在的人類文明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