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袁崇煥不死,明朝就能抗住清軍嗎?

裝機帝


袁不死,大概率抵得住,便可惜江山氣數已盡,歷史不容假設,千年英雄只能嘆與風雲。


谷新光


袁崇煥明末著名抗清將軍,很不幸他生在朝廷衰敗,宦官當權的時代,就是不死也難以保全大明江山.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間不理朝政由宦官魏忠賢等奸臣把持朝政,他排除異己,禍害天下,民不聊生,他視袁崇煥為眼中釘多次彈劾他從而被罷免辭官回鄉。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但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到了名存實亡的階段,由於魏忠賢等奸黨的大肆收刮民間的財物搞的民不聊生,為日後農民起義打下了伏筆。此間大明王朝已經是內憂外患了,內有魏忠賢黨羽和農民起義的蠢蠢欲動,外有清兵的入關之戰,註定大明王朝已經走向失敗的末端。

明熹宗朱由校圖

袁崇煥在和清軍的戰役中有不俗的表現,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京師保衛戰等勝利。

寧遠大捷

努爾哈赤乘遼東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之機,親統八旗軍約六萬人於1626年正月十四出瀋陽,十七日西渡遼河,直逼寧遠。正月二十三日,後金軍進抵寧遠,離城五里橫截山海大道,安營佈陣,切斷寧遠與關內的聯繫,在城北扎設大營。努爾哈赤遣被擄漢人入城勸降,被嚴辭拒絕。正月二十四日晨,努爾哈赤發動攻城,命後金軍推楯車、運鉤梯,步騎蜂擁攻城西南角,萬矢齊射城上,城堞箭鏃如雨注,懸牌似蝟刺。袁崇煥命發西洋大炮,又殺傷後金軍甚眾。正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繼續指揮攻城,從早晨至晚上,雙方激戰一天。明軍於城上施放炮火,殺傷大量後金騎兵。後金軍畏懼炮火,不敢近城,其將領持刀驅兵,僅至城下而返,搶走屍體,運至城西門外磚窯焚化。努爾哈赤無奈,下令退至離城五里之九龍宮紮營。正月二十六日,後金軍繼續圍城,精於騎射的八旗將士,卻被阻於深溝高壘之前,矢石炮火之下,難以發揮騎戰特長,傷亡甚重,被迫撤軍。此戰,袁崇煥組織軍民堅壁清野,協力共守,剷除奸細,憑堅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殺傷後金軍1.7萬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佔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

寧錦大捷

1627年五月初九日,皇太極率兵到了廣寧的舊邊,命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託、薩哈廉、豪格率護軍精騎為前隊,攻城諸將率綿甲軍等攜帶雲梯、盾牌等器械為後隊,親自同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率領大軍居中,八旗三隊,魚貫而行。後金軍行進,分為前、中、後三隊;作戰,則列為左、中、右三路。初十日,皇太極至廣寧。五月十一日,後金軍直抵錦州,四面合圍。巡撫袁崇煥以寧遠兵不可動,選精騎四千,令尤世祿、祖大壽統率,繞到後金軍後,再遣水師東出相牽制,尤世祿、祖大壽等將要出動時,後金軍已抵達寧遠城下。崇煥與中官劉應坤、副使畢自肅督將士登陴守戰,列營濠內,用大炮轟擊後金軍。而尤世祿、祖大壽等大戰城外,士卒多戰死,仍力戰不退。後金軍於是解寧遠圍,增兵攻錦州,後金士卒損傷無數,錦州終不可破。六月五日,後金撤軍。此戰,明軍憑堅固守,以逸待勞,大敗後金軍於寧遠、錦州城下,阻止了皇太極的繼續西進。使京師得以轉危為安。

京師保衛戰

明末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數萬清兵繞道蒙古,以避開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10月27日突破大安口,至11月初連陷遵化、三屯營,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彥國自盡。京師震動而戒嚴,同時詔令各路兵馬勤王關。袁崇煥率領關寧九千騎兵,於十一月十九日,趕在皇太極之前馳抵京師城下。第二天,保衛京師的戰鬥就打響了。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極親率大貝勒代善和貝勒濟爾哈朗、嶽託、杜度、薩哈廉等,統領滿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滿桂和侯世祿的部隊發起猛攻。後金軍先發炮轟擊。發炮畢,蒙古兵及正紅旗護軍從西面突擊,正黃旗護軍從旁衝殺。後金兩軍衝入,邊殺邊進,拚搏廝鬥,追至城下。城上明軍,奮勇彎弓,又發火炮,轟擊敵軍。廣渠門之戰當天,莽古爾泰率滿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二千往擊袁崇煥軍,此時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率九千關寧鐵騎屯沙窩門外。這場廣渠門大戰,九千關寧鐵騎血戰數萬八旗軍及蒙古兵,自己至酉,炮鳴矢發,激戰8小時,轉戰10餘里。戰鬥中,一敵軍掄刀砍袁崇煥,適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對而折。莽古爾泰箭如雨下,袁崇煥身中數箭,兩肋如蝟,賴有重甲不透。由於袁崇煥身先士卒,拼死力戰,關寧鐵騎倍奮砍殺,莽古爾泰軍被擊敗。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煥又用鄉導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潛往海子,距皇太極軍營裡許,四面攻打,皇太極軍大亂,隨移營出海子。至此明末京師保衛戰結束,明軍取得了勝利。

袁崇煥圖

就此三場戰役讓清軍元氣大傷,清軍設法除掉袁崇煥,於是設計離間,說袁崇煥與後金軍有秘密約定,袁崇煥含冤下獄。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此時就算袁崇煥不死國內的局勢也比較緊張,長期的戰亂讓各路農民起義軍紛紛舉旗起義推翻明王朝,袁崇煥的死只是加快了明王朝的滅亡。袁崇煥被處死時年僅46歲,實在是可惜可嘆!


車城網


估計不能吧,挽大廈於將傾那樣的人是有,但沒有一件大事是憑藉一人之力會天的,袁從煥做不到,明末皇帝他也做不到。

當歷史的車輪滾到哪裡時,一切都已經成為定數。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

不操古人心,是我們站在今人的視角回顧歷史的最基本心態。

共勉


彈指寂滅


不能,其實這個問題是不夠嚴謹的,清朝取代的不是明朝,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明朝是被李自成滅了的,雖然這裡有清朝(後金)很大的功勞,但是最先進北京城畢竟不是清朝。這個問題可以換一種問法:袁崇煥不死,他能實現五年平遼的承諾嗎?不能。五年之內,舉明朝之力都不能戰勝清朝,何況大明的一個督師袁崇煥呢。除非大明內部天下太平,除非袁崇煥沒有任何節制。事實上這兩樣都不可能。袁崇煥督師遼東時,明末起義軍早已蜂擁四起,內部環境不安定讓袁崇煥不可能有足夠時間從容平遼。袁崇煥雖然握有尚方寶劍,也憑它殺了毛文龍,但在他獲得東北的絕對掌控權時也僅僅是和皇太極僵持不下。東北的積弊,不是袁崇煥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最終他也是被皇太極繞過去奔襲了北京。他擅殺毛文龍,一方面激起毛文龍部將投敵,削弱自己實力,壯大敵人力量;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崇禎的深深不滿。尚方寶劍就是個面子,你要真的拿它立威,就觸犯它的主人的權威了。在北京退敵後,崇禎聽信反間計,再加上袁崇煥沒有兌現他“五年平遼”的豪言(袁崇煥被殺時,距離他許下承諾已經過了三年,竟然讓皇太極打到北京城下了),崇禎毫不猶豫把他殺了。所以,一個滿目瘡痍的明朝督師袁崇煥是戰勝不了蒸蒸日上的大清朝的。




笑談古今者


袁崇煥明末著名抗清將軍,很不幸他生在朝廷衰敗,宦官當權的時代,就是不死也難以保全大明江山.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間不理朝政由宦官魏忠賢等奸臣把持朝政,他排除異己,禍害天下,民不撩生,他視袁崇煥為眼中釘多次彈劾他從而被罷免辭官回鄉。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但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到了名存實亡的階段,由於魏忠賢等奸黨的大肆收刮民間的財物搞的民不撩生,為日後農民起義打下了伏筆。此間大明王朝已經是內憂外患了,內有魏忠賢黨羽和農民起義的蠢蠢欲動,外有清兵的入關之戰,註定大明王朝已經走向失敗的末端。

袁崇煥在和清軍的戰役中有不俗的表現,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京師保衛戰等勝利。

寧遠大捷

努爾哈赤乘遼東明軍易帥和匆忙撤軍之機,親統八旗軍約六萬人於1626年正月十四出瀋陽,十七日西渡遼河,直逼寧遠。正月二十三日,後金軍進抵寧遠,離城五里橫截山海大道,安營佈陣,切斷寧遠與關內的聯繫,在城北扎設大營。努爾哈赤遣被擄漢人入城勸降,被嚴辭拒絕。正月二十四日晨,努爾哈赤發動攻城,命後金軍推楯車、運鉤梯,步騎蜂擁攻城西南角,萬矢齊射城上,城堞箭鏃如雨注,懸牌似蝟刺。袁崇煥命發西洋大炮,又殺傷後金軍甚眾。正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繼續指揮攻城,從早晨至晚上,雙方激戰一天。明軍於城上施放炮火,殺傷大量後金騎兵。後金軍畏懼炮火,不敢近城,其將領持刀驅兵,僅至城下而返,搶走屍體,運至城西門外磚窯焚化。努爾哈赤無奈,下令退至離城五里之九龍宮紮營。正月二十六日,後金軍繼續圍城,精於騎射的八旗將士,卻被阻於深溝高壘之前,矢石炮火之下,難以發揮騎戰特長,傷亡甚重,被迫撤軍。此戰,袁崇煥組織軍民堅壁清野,協力共守,剷除奸細,憑堅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殺傷後金軍1.7萬人,挫敗了努爾哈赤奪佔遼西和山海關的企圖,是明朝對後金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

寧錦大捷

1627年五月初九日,皇太極率兵到了廣寧的舊邊,命貝勒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託、薩哈廉、豪格率護軍精騎為前隊,攻城諸將率綿甲軍等攜帶雲梯、盾牌等器械為後隊,親自同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率領大軍居中,八旗三隊,魚貫而行。後金軍行進,分為前、中、後三隊;作戰,則列為左、中、右三路。初十日,皇太極至廣寧。五月十一日,後金軍直抵錦州,四面合圍。巡撫袁崇煥以寧遠兵不可動,選精騎四千,令尤世祿、祖大壽統率,繞到後金軍後,再遣水師東出相牽制,尤世祿、祖大壽等將要出動時,後金軍已抵達寧遠城下。崇煥與中官劉應坤、副使畢自肅督將士登陴守戰,列營濠內,用大炮轟擊後金軍。而尤世祿、祖大壽等大戰城外,士卒多戰死,仍力戰不退。後金軍於是解寧遠圍,增兵攻錦州,後金士卒損傷無數,錦州終不可破。六月五日,後金撤軍。此戰,明軍憑堅固守,以逸待勞,大敗後金軍於寧遠、錦州城下,阻止了皇太極的繼續西進。使京師得以轉危為安。

京師保衛戰

明末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率數萬清兵繞道蒙古,以避開兵部尚書兼薊遼督師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10月27日突破大安口,至11月初連陷遵化、三屯營,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彥國自盡。京師震動而戒嚴,同時詔令各路兵馬勤王關。袁崇煥率領關寧九千騎兵,於十一月十九日,趕在皇太極之前馳抵京師城下。第二天,保衛京師的戰鬥就打響了。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極親率大貝勒代善和貝勒濟爾哈朗、嶽託、杜度、薩哈廉等,統領滿洲右翼四旗,以及右翼蒙古兵,向滿桂和侯世祿的部隊發起猛攻。後金軍先發炮轟擊。發炮畢,蒙古兵及正紅旗護軍從西面突擊,正黃旗護軍從旁衝殺。後金兩軍衝入,邊殺邊進,拚搏廝鬥,追至城下。城上明軍,奮勇彎弓,又發火炮,轟擊敵軍。廣渠門之戰當天,莽古爾泰率滿洲左翼四旗及蒙古兵二千往擊袁崇煥軍,此時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率九千關寧鐵騎屯沙窩門外。這場廣渠門大戰,九千關寧鐵騎血戰數萬八旗軍及蒙古兵,自巳至酉,炮鳴矢發,激戰8小時,轉戰10餘里。戰鬥中,一敵軍掄刀砍袁崇煥,適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對而折。莽古爾泰箭如雨下,袁崇煥身中數箭,兩肋如蝟,賴有重甲不透。由於袁崇煥身先士卒,拼死力戰,關寧鐵騎倍奮砍殺,莽古爾泰軍被擊敗。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煥又用鄉導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潛往海子,距皇太極軍營裡許,四面攻打,皇太極軍大亂,隨移營出海子。至此明末京師保衛戰結束,明軍取得了勝利。

就此三場戰役讓清軍元氣大傷,清軍設法除掉袁崇煥,於是設計離間,說袁崇煥與後金軍有秘密約定,袁崇煥含冤下獄。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此時就算袁崇煥不死國內的局勢也比較緊張,長期的戰亂讓各路農民起義軍紛紛舉旗起義推翻明王朝,袁崇煥的死只是加快了明王朝的滅亡。袁崇煥被處死時年僅46歲,實在是可惜可嘆!


歷史新人小Q


袁崇煥,明末時期的薊遼督師,“關錦大捷”和“寧遠守衛戰”的主導者,兩戰都以勝利告終。兩戰的對手都是蒙古軍的最高指揮官,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既然袁崇煥可以連續兩次抵擋住蒙古大軍,那麼如果袁崇煥沒有被崇禎處死,明朝是否能夠抵抗的住清軍呢?答案是:不可能扛得住清軍。

明朝末年,國內災情四處爆發,起義軍隨著災情四處爆發,明朝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皇帝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都挽救不了這個病入膏肓的王朝。國家收上來的稅原本就不多,還大多數都流入明朝的“蛀蟲”,各位王爺口中。導致明朝末期連軍餉都給不起,軍營中大多數士兵由於沒了軍餉,也都加入了起義軍,共同和起義軍叛亂。袁崇煥如果能活到起義軍輸出爆發的時候,絕對抵擋不了當時的清軍。

袁崇煥“寧運守衛戰”和“關錦大捷”主要因素在於紅夷大炮、關寧鐵騎還有防線。

蒙古自皇太極建立清朝開始,清軍也擁有了紅夷大炮,不會再像“寧運守衛戰”和“關錦大捷”一樣任由袁崇煥胡亂轟炸。

明朝末期,起義四起,由於軍餉問題,國內軍隊緊缺,袁崇煥原本統領的關寧鐵騎被分成了好幾份。而清軍的八旗騎兵沒有被分成好幾份,全部都由皇太極統領。

最重要的一點防線。袁崇煥能打兩次勝仗跟防線脫離不了關係,經歷了關錦大敗的皇太極不會再去碰這條關錦防線,而是繞過這條防線來進攻明朝。

在喪失了所有優越條件的袁崇煥,想要抵擋住清軍根本不可能。


永樂解史


袁崇煥死了,或者袁崇煥沒死,明朝都能抗住清軍。

終明一朝,清軍都沒有攻破北京。沒能拿明朝怎麼樣,也不敢把明朝怎麼樣。

即使明朝滅亡後,關寧鐵騎依然對清朝具有威脅。即使不能完全制止清軍入關,也能給清軍以重大殺傷。清軍,依然無法入關。

滅亡明朝的,是關內的農民起義軍。

1644年,李自成率領大順軍隊,渡過黃河,攻佔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身亡。明朝滅亡。

所以對明朝構成威脅的,是農民軍。

即使明朝滅亡的初期,清軍依然不敢入關。因為關寧鐵騎依然在,並沒有損失分毫。

可惜的是,李自成為了自己的私利,率領軍隊攻佔北京,推翻明朝。

之後劉宗敏佔有陳圓圓,使得吳三桂“怒髮衝冠為紅顏”,率領軍隊投降多爾袞,並聯合清軍在山海關大敗農民軍。才導致清兵入關。

這個時候,其實南明政權仍有一戰之力。但是南明政權不能聯合農民軍,而且相互之間爭鬥不休,才導致最終被一網打盡了。

所以,袁崇煥死或者不死,明朝都能抗住清軍,因為清軍對明朝來說,不過是皮外傷而已。不值一提。

但是袁崇煥死或者不死,都不能挽救大明王朝,因為給明朝造成嚴重內傷並讓明朝斃命的,是國內的農民軍。這個,連孫傳庭都對付不了,更別說袁崇煥了。


填哥講史


趣談答案:袁崇煥不死,明朝能夠扛住清軍,但依然會滅亡。

區域性大將軍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話題非常的微妙,就是區域性大將軍。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大將軍的前面加了三個字的前綴,我們說大將軍那就是大將軍唄,為什麼還有一個區域性的大將軍呢?

因為在區域性的大將軍前面還有一個大將軍,這個大將軍叫做全國性的大將軍。

如果袁崇煥是區域性的大將軍,那麼孫承宗就是全國性的大將軍。

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袁崇煥作為一個區域型的大將軍,能夠保住一片區域的穩定,而這就是他的最大作用。畢竟,區域型大將軍沒有辦法保住全國的穩定。

袁崇煥的致命漏洞

我們講一個小案例,這個案例就是袁崇煥和滿清的第二次作戰。

這一次戰役非常複雜,我們只挑其中重要的講,袁崇煥在後面追,滿清在前面跑,只不過滿清已經跑到了華夏的腹地,而袁崇煥一直在後面追。

直到滿清把明朝的都城給圍住了,袁崇煥不追了,因為他也來到了明朝的都城。

袁崇煥的想法很簡單,因為北京城非常的牢固,經過這些年來的修繕,可以說是蒼蠅也飛不進去,只要外面依託於北京城

裡面又依託於袁崇煥的部隊雙面夾擊,必然能夠將滿清打得落花流水,甚至全軍覆沒。

但是袁崇煥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這個城叫做北京城,這個城叫做都城都城,是不可以用來作戰的。

如果我們理解這一點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袁崇煥這麼優秀卻最終依然死了,因為袁崇煥只懂軍事不懂政治。

一個不懂政治的人,哪怕他的軍事再厲害,再能耐,在封建王朝也是站不住跟腳的。袁崇煥算一個,韓信算一個,他們兩位都是典型的,只懂軍事不懂政治。

不止一個敵人

緊隨其後,我們需要講一下明朝的尷尬狀態,明朝這個時候已經不是面對一個敵人了,而是三個敵人。

最北邊的叫做滿清,把袁崇煥安排在北方,沒有問題,可以守住。

南方的叫做流民,把左良玉洪承疇安排在南邊,也可以守住,沒有問題。

但是有一個敵人看不見摸不著沒法打,這個敵人叫做天災人禍。

什麼叫天災人禍呢?我們簡單講,崇禎執政的這十餘年裡面,北方旱災,南方是澇災,山東是瘟疫,還有大量的蝗災。

大家可以翻看一下明實錄或者清朝相關的歷史文獻,發現但凡一個地方出現了災荒,以滿清當時的國力都需要來回折騰半年,一年甚至兩年三年就更不要說尚處在即將滅亡的明朝了。

就這麼來回一折騰,就是神仙也受不了。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是成功的可能性卻比較低。假如單就遼東的局面來講,或許袁崇煥可以抵擋住清軍的攻擊。但若放眼於晚明全局來看,單憑袁崇煥一人是不以扭轉乾坤的。


首先,晚明並不缺少良將,只是身為皇帝的崇預,沒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人才的使用方面欠缺統馭之術,從而造成了君臣離心上下離德之後果。

因此並非是明朝缺乏抗清良將,只是因為崇禎皇帝的刻薄寡恩,推行嚴苛政治,以至於那些良將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導致了明勢日衰清勢日盛的態勢出現。

其次,晚明時代的天災接踵而至,而天災又引發了饑荒,饑荒則誘發了饑民起義造反,也即所謂天災引發人禍。而就在此危急存亡之際,明廷上下因為皇帝多疑且剛愎,而大臣又互相結黨營私舞弊,以致朝廷既無力也無心徹底理順這個亂糟糟的時局。


而朝廷的腐敗又使得歪風邪氣被上行下效,這就更加促使晚明社會更加昏暗。在官貪吏狠之下,百姓承受著敲骨吸髓式的盤剝。於是在天災人禍的誘發下,晚明的天下隨之大亂——各地農民起義的風潮一波高過一波,直到最後難以遏制,明朝的根基也因此而動搖——天下混亂至此、朝政昏暗至此,病入膏盲的晚明又豈是袁督師一人所能挽救的?

最後,晚明崇預朝之所以無力鎮壓內部的農民起義軍,也無法收復遼東,在松錦大戰後只能對關外清軍取戰略守勢,其根本原因在於財力匱乏——而沒有充足的軍費,就自然無法保障戰爭的持續性,容易造成明軍因後勁不足而輸掉戰爭!


在那個軍人只知當兵吃糧,拿銀子養家的時代,沒有充足的軍餉自然也沒法保證軍隊的忠誠度。崇禎皇帝被財力匱乏攪得焦頭爛額,被迫東抽西調以便保障軍情最緊急之處的需要。正是因為缺餉才造成了某些明軍部隊,在鎮壓李自成時的作戰不利!而袁崇煥的遼東戰線雖然情況好一些但也是懷水車薪,相對整個明朝大局來看,還是於事無補的。而財政難題,也不是袁督師一人所能化解的。

綜上所述:即便袁崇煥沒有被崇禎冤殺,憑藉他的力量也還是無法阻止清軍掃蕩中原的。不過假若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時,是詔令袁崇煥勒王的話,或許會比吳三桂要來得迅速一些!然而只憑區區數萬遼東鐵騎能否抵擋得住李自成的數十萬大軍,並且還得保障山海關不被清軍趁虛而入,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北疆同心


感謝提問。

如果袁崇煥不死,明朝在關錦防線可以抵擋住清軍,但是對整個明朝而言,依舊是扛不住的。換句話說,袁崇煥只能救一個地域,但是拯救不了一個王朝。

書生出身的抗清名將

萬曆年間,由於李成梁的不作為,使得努爾哈赤逐漸壯大,並且統一了女真各部。而努爾哈赤也確實夠意思,李成梁死之後,他才舉起反抗明朝的大旗。

經過撫順大戰、薩爾滸大戰、廣寧之戰、開鐵之戰等,明朝幾乎是喪失了整個遼東地區。但是努爾哈赤卻沒有如接收這些土地,終於是給了明朝機會。

1622年,帝師孫承宗來到了遼東,他將主持這裡的防務,並且發現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袁崇煥。

因為袁崇煥之前寫過一篇批駁上司王在晉的書信,引起了孫承宗的注意,而在與袁崇煥聊過之後,他也判定這個人是個人才,假以時日,必將震動天下,後來他也確實做到了。

袁崇煥雖是個書生,但卻有著相當高的軍事天賦,屬於無師自通。

在孫承宗的支持下,袁崇煥修好了城池,並且將山海關、寧遠、錦州連成一線,關外200多里土地重新回到明朝手中。

而當努爾哈赤再度來到時,卻為自己曾經的失誤付出了代價,飲恨於寧遠城下,回到盛京不久便病逝了。

如果袁崇煥沒有死在崇禎手中,憑藉他一手打造的關錦防線及關寧鐵騎的配合,保住遼東地區不失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不怕女真人勇猛,就怕女真人動腦子。這個肯動腦子的人叫皇太極。

另一條路線的突破

努爾哈赤掛掉以後,經過短暫的爭鬥以及利益的再分配,皇太極繼位了。這位仁兄是肯動腦筋的,他先把後金的國號改為清,以示與明朝平級。

皇太極自知無法突破關錦防線,但是又不能一直龜縮在遼東這個小地方,明朝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尤其是冬天沒有這麼冷,他心嚮往之。

既然這裡不讓走,那就換一條路吧!

擺在他面前的共有兩條路,一條是走海路,另一條是繞過關錦防線,通過蒙古進攻明朝。

第一條路線直接被否決了,當時在遼東地區有個島叫皮島,皮島上有位明朝總兵叫毛文龍。毛文龍一直從事打家劫舍的生意(針對清朝),只要皇太極離開遼東走海路,他就敢半路出擊甚至是襲擊清朝腹地。

但就是這麼一位將領,卻被袁崇煥給滅了。即便如此,他也不可能走海路,原因很簡單,清軍沒有海軍這個兵種,更沒有戰船。

那就只剩下蒙古這條路了,征服蒙古就能進攻明朝。

事實上,他也做到了,通過不斷的滲透和打壓,他征服了蒙古各部,蒙古各部也成了清朝的附庸。

皇太極從長城一線突破關隘,進入到明朝腹地,甚至是直逼京城,劫掠一番後又從容撤退,但是明朝的力量卻得到了削弱,長此以往,明清的實力對比會發生質的變化。

明朝最終還是逃不過滅亡的結果。

結語

袁崇煥不死能夠保證遼東一直在明朝手中,但是清朝一定會繼續從長城一線突破,而這也是明末西北地區流民盛行的原因之一。

明朝也無力再去修建類似關錦防線的防禦陣線,明朝政府拿不出錢了,最終還是抗不過清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