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人間詞話: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點評:

李賀(公元790年—816年),字長吉,唐代詩人,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其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

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貧寒家境的困擾,使得這顆唐代詩壇上閃著奇光異彩的新星,於公元816年過早地殞落了,年僅27歲。

意象新奇,設色鮮明,造型新穎,想象豐富而奇特,這是李賀詩歌的突出特點。

詩的開頭兩句,著意於氣氛的渲染,給讀者勾勒了這場戰爭緊張的形勢。

首句用“黑雲”作為比喻,寫敵人來勢兇猛,再以“壓”這個動詞來加強此種勢態之描寫,然後以“欲摧”兩詞,來補足這種來勢之猛烈,並直接刻畫了危險的情狀。

緊接著,前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兩色為基色,點染以紫色、紅色,使得詩的意境以低沉的調子映入人們眼簾。

用淒厲的角聲,喑啞的鼓聲,傳達一種悲壯的聲音進入人們耳膜。聲、色互為映襯,使悲劇性的氛圍更加強烈、更加動人。

在完成氣氛渲染之後,尾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黃金臺是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築的,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士。

詩人引用這個故事,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將形象便宛然在目,體現了其不惜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賢才的美德。

人間詞話: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唐)牛嶠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

畫角數聲嗚咽,雪漫漫。

人間詞話: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點評:

牛嶠,字松卿(約公元890年前後在世),一字延峰,隴西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大順初前後在世。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進士及第。歷官拾遺,補尚書郎,後人又稱“牛給事”。

以詞著名,詞格類溫庭筠。原有歌詩集三卷,今存詞三十三首(見《花間集》),詩六首。

下片仍是寫月夜望鄉。

殘夜行將消逝,望中只見高天遼闊,殘星暗淡。

慢漫飛雪中鄉關迷茫。只聽得戍樓之間間蕩的畫角數聲,嗚咽沉鬱。

在愁人聽來,真是如拉如訴。

後來周邦彥《浪淘沙慢》過片的“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幾勺,便從此出。

唐末五代時期,戰爭頻仍,民不聊生。而詞壇上最多追逐聲色豔情之作。

誠如陸游《跋花間集》所說:“方斯時,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上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嘆也戰!或者亦出於無聊故耶?”

牛嶠雖屬花間派,在香豔的詞作之外,還能將創作的視野由花間樽前擴展到邊來戍樓,寫出反映徵人離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難得的。

牛嶠以紫塞戍樓、中天皓月、飛雪漫漫等景物寄情,使得這首小詞的境界顯得闊大、雄渾,因此,雖悲涼而不絕望,雖淒冷而有溫情。

人間詞話: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