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薩達姆的的士兵為什麼最後悲劇了?

風雲一點通


2003年12月14日,因薩達姆被美軍士兵抓獲使這天變得難以忘卻!當時有一張地球人都知道的精典照片:一名美軍士兵用雙手將薩達姆摁地,兩眼對著攝像機鏡頭,好一副戰鬥英雄的模樣! 這名美軍士兵叫吉斯恩·克魯茲,從此名噪一時。如今,15年多年過去了,吉斯恩·克魯茲情況到底怎麼樣了?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這段伊拉克戰爭歷史。2003年3月20日凌晨5時35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使用"戰斧"式巡航導彈和F-117隱型轟炸機開始對巴格達實施首次攻擊,拉開了伊拉克戰爭的序幕。這場戰爭,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實質是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藉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一場戰爭。正規戰爭於2003年4月19日結束;2010年8月31日美軍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戰爭導致伊拉克政權被推翻,薩達姆被處以絞刑。


戰爭開始不久,伊拉克軍隊全線潰敗,薩達姆在30多名保鏢的保護下,開始了漫長的逃亡生涯。美國當時曾經懸賞2500萬美金捉拿薩達姆。最終被一個名叫穆斯拉特的保鏢所出賣。2003年12月14日,美軍士兵搜查一個農莊,從一個地下室當中,發現了薩達姆。而最先發現薩達姆的人,名叫做吉斯恩·克魯茲。 他在伊拉克戰爭前剛剛入伍。吉斯恩·克魯茲便把薩達姆拽了出來,然後按在地上,也就有了那張全球人都知道的經典照片。於是,吉斯恩.克魯茲被美軍作為典型進行大力宣揚,確實讓其風光了一陣子。


風光一段時間後,克魯茲和大多數美國士兵一樣退役了,退役之後就忙著找工作,但許多公司敢接收他。一個公司負責人這樣跟他說:“雖然知道你的英雄事蹟,但是你手上同時是沾過血的人,我們公司的同事不意願跟一手沾滿鮮血的人一起工作。”後來,克魯茲一直找工作不順,他便通過自學考取了職稱資質,但是還是沒有公司敢錄用他,使其逐漸變得暴躁。經診斷,吉斯恩·克魯茲患上了海灣戰爭綜合症,飽受病痛折磨,被送到了精神醫院治療。如今具體恢復的怎麼樣,並沒有聽到相關消息。


吉斯恩·克魯茲這個曾因戰爭出盡風頭的人,最終卻因戰爭摧毀了他,非常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小甜嘟爸爸


2003年,薩達姆被美軍抓捕,一張美國大兵將薩達姆按在地上的照片被全世界所熟知,那個將薩達姆按在地上的美國大兵也成了世界名人。那麼,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這個抓住薩達姆的美國大兵現在過得怎麼樣呢?很多人認為他必定被薩達姆的支持者給處決了,實則不然。他雖然沒有死,但是他的結局比死了更悲慘。今天,我們就一起從蛛絲馬跡中一起來看一看這位抓住薩達姆的美國大兵的曲折人生。

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在戰爭前期,有很多人軍事專家口口聲聲宣稱伊拉克戰爭必將是另一場越南戰爭,美軍必將陷入伊拉克戰爭的泥潭中,難以自拔。然而,事實上這次美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攻佔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薩達姆一敗塗地,薩達姆政權被推翻。而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在美軍攻巴格達之前,就秘密逃跑了。

美軍為了斬盡殺絕,接下來進行了一場尋找薩達姆的遊戲。在起初,美軍進行了地毯式搜索,依然不見薩達姆的蹤影。後來,美軍給出了高達2500萬美元的賞金,但依然沒有薩達姆的消息。最後,美軍抓獲了薩達姆的貼身保鏢,通過威逼利誘得到了薩達姆的藏身之地。緊接著,美軍通過這個保鏢的供述,在薩達姆家鄉提克里特的一個地窖中將薩達姆抓獲。

當時,一個叫吉斯恩·克魯茲的美國大兵將抓捕的薩達姆按在地上,他的舉動隨即被照相機拍攝了一下來。緊接著,吉斯恩·克魯茲抓獲薩達姆的照片上了全世界的頭條。一時間,這個叫吉斯恩·克魯茲的美國大兵成了世界名人,被全世界人所熟知。他甚至一時間被一些人當成了英雄,得到了極高的讚譽,可謂達到了人生巔峰。那麼,他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很多人可能認為這個叫吉斯恩·克魯茲的美國大兵如此高調,簡直就是在找死。後來,他一定是被薩達姆的支持者給處決了。實則不然,吉斯恩·克魯茲在抓捕薩達姆後,美國政府為了保護他,將他送回了美國。他回到美國後,薩達姆的支持者們想要處決他,簡直就是做夢。因此,他並沒有被殺。

既然美國大兵吉斯恩·克魯茲沒死,還回到了美國,一定會被當成英雄,生活美滋滋才對吧!實則不然,現實是殘酷,他回國後,並沒有得到英雄般的待遇。反而是他很快就從美軍中退役,成為了一個普通人。就此,他開始了找工作的殘酷歲月。雖然他抓獲薩達姆的照片被世人所知,名人一枚,但是並沒有給他帶來就業機會。反而人們認為他上過伊拉克戰爭,不願意與他這樣一個手上沾滿鮮血的人工作,因此他一直都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成為了一個無業遊民。

再後來,這個美國大兵吉斯恩·克魯茲患上了戰爭綜合症,再加上他生活和工作上的不如意,他竟然患上了精神病,甚至據說他用槍抵著自己的女兒,他最後被送進了精神病醫院,他的結局真是悲慘呀!


密探零零發


從地洞中親手拎出薩達姆的士兵名叫吉恩斯·克魯茲,他與親手擊斃本·拉登的羅博奧尼爾一樣,戰後頭頂“英雄”光環,卻連生計難以維持,悲劇的結局讓人唏噓不已。

伊拉克戰爭爆發二十天後,薩達姆從首都巴格達神秘消失,開啟了長達八個月的逃亡生涯。在此期間,除了薩達姆偶爾公佈一些錄像講話外,美軍再沒有得到其它有價值的情報,但他們堅信薩達姆還在伊拉克。

美伊雙方都認為,薩達姆最有可能逃往老家提克里特某地。接下來,美軍在提克里特周邊進行了重點佈防。大量的先進偵查儀器被安置在薩達姆可能藏身的地方,其中包括聲學、光學和氣味等高精度傳感器。

這些儀器可全天候將目標附近的情況進行監視,可謂是佈下天羅地網。除此之外,美軍還重金僱傭了很多當地的線人,隨時向美軍報告可疑情況。另外,中情局還派出審訊專家,對抓獲的薩達姆親信進行突破。

美軍三管齊下,很快有了回報,在薩達姆親信口中得到一些情報。薩達姆的一個堂姐住在提克里特的奧加鎮,這個鎮上的人都是薩達姆的死忠。美軍對這裡進行封鎖,基本上將所有男性逮捕,限制他們的食物。

雖然如此,但還是一無所獲。當時美軍的判斷還是很厲害的,薩達姆其實就在距奧加鎮五公里達瓦爾鎮。隨著一個高級軍官的被捕,事情發生重大轉機。美軍聲稱此人是薩達姆的一個密友,被捕後很快叛變。

事關重大,美軍馬上用直升機將此人交給提克里特的美第四步兵師。這個軍官交待,薩達姆就藏在達瓦爾小鎮,兩處農舍之一就是薩達姆的藏身地。四十四年前,薩達姆就因刺殺活動失敗而到此地避過難。

得到消息的美軍並沒有冒然行動,他們採用聲東擊西戰術,在提克里特的另一個方向採取搜捕行動,以此麻痺薩達姆。與此同時,美軍的大量線人出動前往達瓦爾鎮展開密集偵察。次日線人便反饋回重要線索。

薩達姆就藏在達瓦爾鎮的兩座建築物裡,後面傳來的消息印證了這個說法。美第四步兵師師長奧迪厄諾少將當即決定,夜間親自帶隊搜捕並請美軍特種部隊予以支援。兩處農舍被定名為“狼獾1”和“狼獾2”。

負責抓捕的是600名全副武裝的美軍,主要是第四師的士兵和特種攻擊隊的隊員,還有配合美軍行動的庫爾德特種部隊。之前美軍在緝捕烏代和庫塞時付出了傷亡代價,這次他們調集了阿帕奇和M1A1坦克。

美軍很快將兩處農舍圍得水洩不通,最裡層是特戰隊員,中間是步兵師的士兵,外圍則是主戰坦克嚴陣以待。庫爾德特種部隊負責警戒,防止目標逃脫。隨著奧迪厄諾一聲令下,百名特戰隊員突入兩座農舍。

在大功率探照燈的照射下,美軍在“狼獾1”裡抓到一名薩達姆的廚師,在“狼獾2”裡抓到一名薩達姆的司機,其它一無所獲。但那名線人堅信,薩達姆就在這裡。美軍自然不會甘心,對農舍四周搜了起來。

美軍在走到農舍旁一座小院子附近時,被抓的那人突然轉身要跑,這一行為引起了美軍的警覺,隨後的搜查更加仔細。十多分鐘後,一位名叫吉恩斯·克魯茲的特戰隊員突然在羊圈附近的地上發現了異常情況。

地面浮土立即被清除,一塊極髒的毛毯呈現出來,接著是一塊橡膠毯,橡膠毯下面是塑料泡沫擋板,擋板的底下是一個經過偽裝的洞穴。所有都做好了戰鬥準備,突然洞裡有人說話,讓不要開槍,他要談判。

洞裡平躺著一個頭發凌亂、鬍子拉碴的老人,克魯茲向其詢問姓名,洞中傳來:“我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克魯茲則回答道:“布什總統向你問好。”隨後克魯茲將薩達姆拉出洞口時,磕到了嘴部。

接著就有了後來我們看到的那張克魯茲抓著薩達姆的照片。美軍對地洞進行搜查,除了一堆穿過的襯衫外,還有兩支AK步槍嶄新的75萬美元。薩達姆隨後被運到美軍在巴格達的臨時監獄,對其身份進行了確認。

隨著照片的流出,克魯茲在一夜間成為美國的英雄,受到各種嘉獎。美國人認為,薩達姆的獨裁統治被克魯茲所終結,他是一個伸張正義的英雄。克魯茲返回美國後,被邀參與了許多活動,並與市長等人合影。

第二年七月,克魯茲服役期滿,回到家鄉紐約。克魯茲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在伊拉克親手將薩達姆拖出地洞,他認為憑藉這些成績再就業會變得輕而易舉。然而殘酷的現實卻重擊了他,沒有單位願意聘任他。

隨著時間的流逝,美國人不停的反思自己在伊拉克的行動是否正義。美國的軍事行動使伊拉克變得狼煙四起、殘垣斷壁,民眾連生命都難以保障,更談不上民主自由。克魯茲的“英雄”行為受到了多人的譴責。

沒有一家公司願意接受科魯茲工作,如今的他連維持生計都成了問題。一位公司老闆明確表示,克魯茲雖曾殺人無數,這會讓我的職員覺得沒有安全感。克魯茲為此也考了很多的資格證,但還是無人樂於用他。

除此之外,克魯茲還患上了嚴重的戰後創傷綜合症,這讓他的精神狀況出了問題。他開始變得狂躁易怒,每晚都需要安眠藥才能入睡。最終只得去老兵救助中心,接受心理治療,能好好活下去是他的唯一希望。

總之,吉恩斯·克魯茲從抓獲薩達姆的“英雄”淪落成難以餬口且精神出現問題需要救助的人,這樣的結局確實讓人唏噓不已。


野史也是史


人生有時候很奇怪,當你認為自己達到了巔峰時,老天一定會狠狠地打你一記耳光,這是讓你清醒,因為你忘了自己是誰。

抓了薩達姆的那個美國大兵,曾經享受到了“英雄”的待遇,受到了眾多讚揚和眾多采訪,之後卻漸漸走入了頹境。

那個大兵叫吉斯恩·克魯茲,下面我們就聊聊他。

曾經的功勞,讓“抓住”薩達姆的美國士兵走到了人生的巔峰

如果不是抓住薩達姆有功,吉斯恩·克魯茲這個人,不會被全美熟知,更不會被全球很多人知道。

說起抓住薩達姆的細節,可以說是充滿了戲劇性。當時的美軍通過各種手段,知道了薩達姆就在他家鄉,但具體在哪裡,就沒有人知道了,這說明“知道大概區域”和“抓住”之間還是有距離的。

那一天,吉斯恩·克魯茲在搜查過程中,去上廁所,他想來個大的,但是哪裡有現成的廁所?於是他就在附近的一個草叢附近,進行那件“極為重要”的事情。結果,就在此時,克魯茲發現了那草叢的不同之處。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完畢,克魯茲就把觀察到的情況告知了隊內所有人員。

一群人,經過仔細檢查,發現下面是一個地洞,進入之後,薩達姆就在裡面。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薩達姆這樣被抓了,吉斯恩·克魯茲就這樣出名了。到處是鮮花、掌聲,到處是讚揚、採訪,克魯茲彷彿到了雲端,感覺自己到了人生的巔峰。

有一句話說得好,爬得越高,摔得越慘,克魯茲的悲劇開始了。

“抓住”薩達姆的美國士兵,退役後,悲劇開始了

士兵大部分都會退役,克魯茲也未能免俗。想到自己的輝煌,想到自己立下的功勞,克魯茲認為他會有不錯的退役生活,沒想到,他完全錯了。


退役後的克魯茲,退役金那是沒問題的,這是政策問題。但回到地方上,總得有份工作幹啊!克魯茲滿懷信心,帶著他那“抓住薩達姆”的光環,到各個單位應聘,結果並不理想,沒有碰到合適的工作?怎麼回事呢?

大凡曾經輝煌過的人,很少能俯下身子,克魯茲也是這樣,他對自己的定位很高,但美國的企業很實際,基層工作可以,如果想要獲得管理崗或者高薪水的工作,沒門。這和克魯茲的預期完全不同,真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有人說了,作為一個“英雄”,美國各單位難道不重視嗎?不重視,因為美國人並沒有將克魯茲當成“英雄”,除了媒體因為新聞時政的需要,曾經常常採訪他,軍隊因為達到了抓捕目標,常常獎勵他,這些之外,美國大眾,根本把他沒當回事。

伊拉克戰爭,師出無名,民眾並不是很支持;後來又有很多美國大兵死在了伊拉克,而美國政府一直說伊拉克有超常規生化武器,但結果什麼也沒有查到。一切都說明,美國政府就是純純的欺負人,純粹的侵略。對於小布什,美國很多民眾不支持,對於伊拉克戰爭,美國民間爭議很大。

在這些情況影響下,抓薩達姆的克魯茲,實在不是大眾心中的英雄,況且不是他一個人抓的,因此美國各民間單位並不買克魯茲的賬。

在軍隊中的輝煌,以及面對眾多媒體的採訪,讓克魯茲已經變成了一個“眼高手低”的人,他最大的苦惱在於“曾經立下那麼大功勞,為何在地方不被重視?”

屢屢碰壁,最後,克魯茲精神恍惚,對人生沒有了信心,就此得了精神病,最後進了精神病院,到現在,都沒有出來的消息。

有人說,是薩達姆的鬼魂在影響他,誰知道?總之,克魯茲以為自己會有一個開掛的人生,誰想到到頭來卻是如此頹境。

人還是要腳踏實地,還是要認清自己,不要以為偶爾踩在了雲端,就一直會在高處,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臺階,會讓你的人生更充實,會讓你達到真實的高度。


藍風破曉


抓住薩達姆的士兵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因為美軍從薩達姆的貼身保鏢口中得知了薩達姆的藏身地點,只是他動手拖出了薩達姆。大家普遍認為薩達姆被抓都是因為叛徒出賣,所以一直在唾罵這個叛徒,但是有個疑點,就是這名薩達姆的親信,是在自己被抓了一個月以後才吐露薩達姆的藏身之地的。



首先是這名保鏢在被抓之後,應該受到了美軍殘酷的折磨和威逼利誘,直到一個多月之後他才吐露實情,在這段時間,或許他是扛不住,或許是認為薩達姆已經轉移,畢竟時間也不短了,然後薩達姆就被抓住了,這名保鏢沒有主動找到美軍,是被抓後過了很久才“出賣”薩達姆的,所以算不上是叛徒。

而美軍很早之前就懸賞的2500萬美元,這時候也不算數了,因為他本身不是主動和美軍合作,而是在遭到了殘酷折磨之後才出賣的薩達姆,所以錢也沒有了,人也被抓到監獄裡了,而一些憤怒的薩達姆追隨者則認為責任都這個保鏢的,所以對他恨之入骨,這就有點冤枉他了。



薩達姆在美軍攻入伊拉克後倉皇出逃,身邊當時也帶了不少保鏢,在伊拉克,其實各部落之間的隔閡還是比較深的,加上種族,宗教信仰等都有矛盾,因此薩達姆才對家鄉的人很有好感,所以帶他們在自己身邊逃跑,在逃亡過程中,薩達姆為了安全起見,不斷精簡身邊的保鏢,而這個“叛徒”就是被留下來的那個,他比較會為人處世,人也很能幹,特別是距離自己老家很近,所以對他格外看好,從整個事件來看,他也不算是背叛了薩達姆。

而抓住薩達姆的士兵叫克魯茲,當時他抓住薩達姆拍下了下面這張著名的照片,一開始他的確被認為是個英雄,但是後來美國人厭惡了戰爭,認為小布什是個戰爭販子,把伊拉克攪的一團亂,伊拉克的亂局都是小布什造成的,以前的“英雄”也變得不那麼榮耀,克魯茲退伍後並沒有因為抓捕了特朗普而得到什麼加分,反而阻礙了自己找工作的進程。


很多公司根本不願意接受這麼一個劊子手在身邊,而且他們討厭小布什,他們沒辦法拿小布什怎麼樣,但是卻可以拒絕和克魯茲一起工作,所以克魯茲四處碰壁,工作根本找不到,最後他抑鬱了,還患了戰爭綜合徵,加上找不到工作,整個人非常頹廢,後來直接就被送進了精神病院。


克魯茲其實只是參加中東戰爭的美國士兵的縮影,有許多的人都換上了戰爭綜合徵,比如參加過海灣戰爭的美國大兵,70萬人中有16萬人患了這種病,他們腹瀉,肌肉痠痛,呼吸障礙,記憶力衰退,注意力分散,關節痛等很多生理問題,

而這些都是因為當時的英國和美國為了避免士兵受到生化攻擊,而非法給他們注射了一種疫苗,因為除了參加過海灣戰爭的士兵會有這種情況外,僅僅是去過海灣的士兵也出現了這種情況,他們也注射了這種疫苗,所以戰爭就是一個巨大的絞肉機器,除了絞了肉,還焚了心。


琅琊利劍


薩達姆以前那可是美國的鐵哥們,跟當時的總統里根幾乎到了稱兄道弟的地步了,就差結拜,美國人總是利益至上,當時為了對付他的老牌對手伊朗,才扶持薩達姆上臺的,因為敵人的敵人有可能是朋友。


後來基地組織破繭而出,且來勢洶湧,特別是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把美國高懵逼了,不經意就搞了個9.11,把美國搞得差點要亡國,緩過氣來的美國就對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動手了,美國人又懷疑薩達姆支持塔利班,是其幕後的金主,要教訓教訓薩達姆。


美國人是沒有永遠的朋友的,歷來如此,在美國政客的眼裡,只要是跟他作對的人都是恐怖分子,薩達姆在中東可算是一代梟雄,怎麼會聽命於美國呢,時間一久,自然就成了美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對於這個不聽話的昔日盟友,美國人是不會心慈手軟的,他們翻臉如翻書,說到做到。
2003年3月,美國率領19萬聯軍以所謂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中東對於強國發動了戰爭,伊拉克百萬大軍很快就潰敗了,然而讓美軍頭痛的是薩達姆不見了。

當時有多方力量都在尋找薩達姆的下落,包括伊拉克的反動武裝,庫爾德武裝,還有美國軍隊。


美國特地派出了特種部隊,還有無人機,對薩達姆進行地毯式全方位的搜尋,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地方。

薩達姆不愧是一代高人,他心思的縝密程度超乎你想象,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他就已經料到了結果,所以早早的就給自己安排了很多的藏匿之處,這些藏匿地點都是他最信任的人幫他找的,地點也只有自己的保鏢才知道, 而且這些保鏢並不知道所有的地點,只有薩達姆跟他聯繫的時候,他們才知道。


美軍經過多天的搜查,仍然一無所獲,於是就採取重金懸賞,提供消息的人倒是不少,但就是找不到人,看來這些人都是衝著獎金來的。

美軍又從最接近薩達姆的人入手來突破,他們終於抓到了一個薩達姆的保鏢,對其進行嚴刑拷打,這個保鏢經不住美軍非人的折磨,終於說出了薩達姆的藏匿地點。

美國人為了遮蓋他們虐俘的醜聞,就對外聲稱是這個保鏢忍受不了黃金的誘惑,自己說出了薩達姆的下落,真是不要臉啊。


2003年12月13日,美軍派出海豹突擊隊迅速包圍了位於提克里特的薩達姆的藏匿地點,在一個地窖裡找到了滿臉鬍鬚、非常狼藉的薩達姆,一張“精美”的照片迅速風靡全球,一名美國大兵面對鏡頭露出得意的笑容,將薩達姆按倒在地上。

這名大兵叫吉恩斯.克魯茲,照片出來之後,他迅速成了網紅,人們都稱他為英雄,他也得到了美軍的多種獎勵。


網紅都有普遍的共性就是曇花一現,克魯茲同樣如此,隨著戰爭的結束,美軍撤出伊拉克,克魯茲也退伍回家了。

然而隨著戰爭的結束,人們也在思索這場戰爭,因為在伊拉克並沒有發現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小布什的謊言不攻自破,讓原本支持這場戰爭的人產生了懷疑,因此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認為這是一場侵略戰爭,而美軍士兵就是侵略者,所以在戰後,美國充斥著巨大的反戰譴責聲。


克魯茲回到美國後,風光了一段時間,手上的錢花得也差不多了,就出去找工作,但處處碰壁,在許多美國人眼中,他就是一名手上沾滿鮮血的劊子手,根本不是什麼抓住薩達姆的英雄,人們都不願意和他一起工作。

沒有了工作,美國人又討厭他,使得他在生活上沒有依靠,沒有收入,跟大部分美國退伍老兵一樣,克魯茲也患上了創傷性應激綜合症,他只能靠乞討、救濟來維持生計,面臨巨大的心裡壓力,他很難再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了,不久得了精神病,被送進了醫院。


美國士兵也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他們被政客充當劊子手,他們和這些所謂的敵人並沒有仇恨,仇恨都是政客們製造出來的,戰場上的殺戮,許多無辜平民的慘死都給他們心理上留下了難以磨平的創傷,都要留下心理陰影、後遺症等等,許多軍人在退伍後難以適應社會生活,有些人甚至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其實,寇連材並沒有錯,因為他是軍人,服從命令是他的天職,錯是錯在那些貪婪的政客身上,是他們的無知導致了全球的災難。


克魯茲,從一個所謂的英雄最後變成了精神病患者,處處遭人嫌棄,這就是美國大兵的悲哀。




遺產君


薩達姆是誰?

薩達姆是中東強人,也是世界有名的獨裁者,曾經歐美黑名單上的第一人。他在伊拉克執政後仗著自己手裡有石油,在國際社會上多次與歐美對抗,然而由於其出手闊綽,並且伊拉克特殊的地理位置(伊拉克可以像伊朗一樣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歐美一時間還不敢拿它怎麼樣。不過忍耐終歸是有限度的,當薩達姆的囂張到頂峰的時候,他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薩達姆的末日,就是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是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起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獨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衝擊,此次戰爭歷時數個月,薩達姆政權垮臺,薩達姆本人也被美軍士兵捕獲,當然了,這個士兵談不上最後悲劇,只不過新聞事件總會慢慢變冷,所以現在也沒有人關注他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2003年12月伊拉克時間13日20:30(北京時間14日凌晨01:30)左右,美軍在薩達姆的家鄉提克里特的一個地洞口,擒獲了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震驚世界。



擒獲現場有個皮膚黝黑,年輕力壯的美國大兵,他一手抓住薩達姆的頭髮,一手揪住薩達姆左肩的衣服,把薩達姆死死地摁在地上,面對鏡頭,他雙眼圓睜,面露勝利的笑容。而年老的薩達姆嘴唇上、牙齒上佔滿鮮血。他衣衫不整,面容憔悴,鬍子、頭髮足有半尺長,被生擒的薩達姆緊閉雙目,如待宰的羊羔。這名抓住薩達姆的美國大兵叫——吉恩斯·克魯茲。



一夜之間,科魯茲聲名遠揚,他的名字被整個世界知曉,他成為美國的英雄,受到各種表彰,嘉獎。2004年4月“功成名就”的他返回美國,受到美國眾人的關注,他受邀參加各種戰爭紀念活動,出入重要場合,還和紐約市長合影。他的英雄稱號和伴隨的無盡的光環還得歸結於不久前的一場伊拉克戰爭。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生化武器”為由,在不被聯合國允許的情況下下發動伊拉克戰爭。美英聯軍利用高端的武器和戰機,用了短短20多天的時間把繁榮的伊拉克變為廢墟。薩達姆帶著大量黃金出逃,他最終也沒想到,是自己的貼身保鏢出賣了自己。這個保鏢在幫其送信打探消息時,被美軍大兵抓獲。他經不住美國的嚴刑逼供和2500萬美金的誘惑,出賣了薩達姆的藏身處。若不是他的出賣,薩達姆可能會逃過此劫,因為負責這次抓捕行動的美國第4師少校奧迪諾對媒體透露,他們抓捕薩達姆的希望很渺茫,多數人以為薩達姆早逃出了伊拉克。這是個意外收穫。



隨著戰爭的結束,伊拉克滿目瘡痍,那裡的人民哀聲遍地,流離失所。至始至終,美國也沒有為這場戰爭的發動找到他所謂的“生化武器”證據。美國人開始反思這場戰爭是非正義的,有違人道主義。如今的伊拉克戰火不斷,貧困加劇,暴動此起彼伏,那裡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們時刻都在擔心自己的命朝夕不保,他們嚮往和平,懷念薩達姆時代。

2004年7月,科魯茲剛退伍回到家鄉紐約,他對自己以後的生活很憧憬,他說:“我在履歷表上寫了許多我在伊拉克期間的驕人戰績——當然包括我親手把薩達姆拖出洞那件事。本以為憑我的背景,找工作一定會很輕鬆。”但現實卻不是他想的那樣。

吉恩斯·克魯茲的“英雄”包裝被一層層剝去。大家不再尊崇他,甚至貶低厭棄他,他的生活過得越來越灰暗,他連個保安的工作都找不到。因為所有的公司和企業都不願接納一個伊戰回國的美軍。甦醒的美國人民譴責他們,說他們的手上沾滿了無辜人民的鮮血。有個公司老闆說:“我無法想象,一個會殺人的士兵在我的公司上班!萬一他又殺人怎麼辦?他會給我公司的員工帶來惶恐。名人 吉恩斯·克魯茲無疑受到的譴責是更大的。



顯然士兵們成了戰爭的犧牲品,戰爭是殘酷的,無論是正義戰爭還是非正義戰爭,都會給人民帶來無盡的災難。侵略性的戰爭,會受到整個世界的輿論壓力。這些美國大兵們患上了戰爭綜合症,經調查,有多名參加伊拉克戰爭的美軍回國後殺害了自己家人,這種戰爭綜合徵,威脅著很多美國家庭。更多的人開始厭棄美國大兵們。

而吉恩斯·克魯茲顯然是整個美國厭棄的對象,他變的越來越暴躁,容易發怒,在長期的精神壓力下,他抑鬱了,據說他有一次還用槍抵著自己的女兒,接著他就被送到了老兵管理中心的精神病院裡,成了一名精神病患者,目前還在精神病院,接受各種療法。


福垊


抓住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士兵,名叫吉斯恩·克魯茲。

他本來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大兵,但機緣巧合,讓他成為第一個抓捕薩達姆的人。於是,記者在他將薩達姆摁在地上時,及時地為他拍了一張照片。隨著照片在網上流傳得越來越廣,他也因此成為紅極一時的“戰鬥英雄”。那麼,時隔多年,曾經被人們當作偶像的克魯茲,現在過得怎麼樣了呢?

(吉斯恩·克魯茲舊照)

2003年3月20日,美國政府繞過聯合國安理會,悍然向伊拉克發兵開戰,並公開討伐伊拉克總統薩達姆。

在開戰宣言中,美國提出了四大項:

一是,要推翻薩達姆獨裁政權,幫助伊拉克人恢復自由、民主的政權;

二是,搜繳並銷燬藏在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剿滅恐怖分子;

三是,在結束獨裁統治,為伊拉克人提供人道幫助;

四是,保護伊拉克石油及其他資源。

那麼,當時薩達姆究竟做了什麼讓美國政府不滿的事情呢?

其實,薩達姆早年是在美國的扶持下,發動政變成為總統的。

可是在海灣戰爭後,薩達姆在伊拉克的勢力做大,漸漸脫離了美國政府的管控。

後來,薩達姆在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出訪科威特時,曾針對老布什製造了一起暗殺事件。事情敗露後,薩達姆遭到小布什的憎恨。

最關鍵的是,薩達姆和美國政府為敵後,便實行了“去美元化”的政策,表示不論是誰,只要購買伊拉克石油,就必須用歐元,而美元不允許用。

(小布什舊照)

要知道,美國一向以強權稱霸世界,美元也是作為全球貨幣流通。薩達姆的舉措,是公開與美國叫囂,動搖美元在國際上的流通霸權。

在這種情況下,小布什提出攻打伊拉克的戰略佈置,就得了國會同意。

在這次戰爭中,美國不僅投入了精銳部隊,還使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武器。

由於伊拉克軍隊武器裝備落後,因此僅在一個半月後,美軍就攻進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然而,美國政府在巴格達並沒有找到薩達發的蹤跡。在運用了衛星定位等高科技追蹤器後,依然找不到薩達姆藏身何處。

最終,在重金懸賞的利誘下,美國政府終於以25000美金的高價,撬開了薩達姆的藏身之處。

美軍海豹特種兵部隊在接到政府命令後,趕到了薩達姆的故鄉提克里特。

然而,由於薩達姆不用無線電等產品,因此,就算他們對該村進行了地毯式搜索,依然一無所獲。

其實,美國部隊對此行也並沒有抱很大的希望,畢竟在此之前,就有各種傳言說薩達姆已經出逃。

(薩達姆舊照)

可是,就在大家準備撤退的時候,士兵克魯茲卻發現,一處乾草堆看上去很蹊蹺。

當大家一起把草堆挪開後,地上赫然有塊木板,克魯茲一把拉開木板上的釘環,隨即一個地窖顯露出來。

隨後,克魯茲跳下地窖,很快就將藏身地窖的薩達姆擒獲。而他剛好在按住薩達姆頭顱時,跟隨而至的戰地記者,拍下了這幅照片。

由於這張照片的緣故,克魯茲一下就成為全世界的焦點。一時很多人都把他當作英雄,並且他還得到了美國政府的嘉獎。

按說,就憑這點,克魯茲的人生,也要小跑著走向人生巔峰了。

可是美國當局在克魯茲抓獲薩達姆後,為了保護他的人身安全,提前讓他回了美國。

克魯茲不久後,便選擇退役了。

本來,克魯茲認為憑自己的名氣,找份工作並不難。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克魯茲發現,現實和他想的不一樣。

他多次應聘,但都遭到了拒絕。拒絕的原因,正是因為誰都知道他抓捕了薩達姆。

由於沒有一家公司願意與克魯茲共事,因此,他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

長此以往,克魯茲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對人生也失去了信心。不久後,由於他精神異常,在社區的幫助下,他進了精神病院。

(參考資料:《沙漠梟雄薩達姆和他的王國》)


張生全精彩歷史


本來該是一名英雄,最後卻活成了一名悲劇人士,這名美國大兵的一生,因伊拉克戰爭(第二次海灣戰爭)而起,卻也終因薩達姆而落。在我們看來,其實這名士兵憑藉“抓住薩達姆”的這一光榮事件來說的話,確實是和最終獲得“悲劇人生”不成正比的,但如果結合伊拉克戰爭的戰爭性質和美、伊兩國當時的綜合背景來看,抓住薩達姆的這位士兵的結局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他的悲劇結局同時也和他的個人精神和生活態度不無關係。


1.伊拉克戰爭爆發過程

自打薩達姆親任伊拉克總統以來,伊拉克同美國的關係便由原來的屈從到了強有力的對峙,憑藉著雄厚的石油資源以及薩達姆的鐵腕外交政策,伊拉克活生生地演變成為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眼中釘、肉中刺”。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拉克私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及“私下支持恐怖分子”為由向伊拉克發動戰爭,本次戰爭是美英戰爭繞開聯合國對伊拉克展開軍事打擊的一次軍事行動。伴隨著美英聯軍的“空、陸”一體化進攻計劃的開始,伊拉克最終因戰鬥力差距太大而不敵美軍於同年4月8日被迫投降,那一天,美軍攻佔了薩達姆城,衝進了薩達姆宮殿,洗劫了原本屬於薩達姆的一切。


2.“英雄士兵”的起落浮沉

2003年12月13日,薩達姆在自己親信的背叛下於家鄉的提克里特遭受美軍抓獲。親手抓獲薩達姆的美國大兵其實並不僅僅只有克魯茲一人,可以這樣說,在鏡頭之下,克魯茲是最亮相的一個人了。克魯茲本來就在為期一個月的伊拉克戰爭中戰績卓著,而後又憑藉著“親手抓獲薩達姆”的功勞,所以說此兩份殊遇放到克魯茲肩上,頓時之間便成了美國軍人面前的紅人,也可以說是不少美國民眾之中的英雄(僅限於部分親戰分子)。克魯茲退役之後,同其他大兵一樣,也拿到了一份餘生足夠的退役金,但克魯茲退役之後並不甘於自己目前的生活,於是便四處尋找工作,但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卻四處碰壁,現實根本和他所想象的格格不入。


克魯茲嘆道:“這一個月來,我四處求職,但就是沒有人肯僱用我。投出去的簡歷如石沉大海,家中電話鈴也從未響過,我至今仍沒有面試過一次。”這是克魯茲面對自己在退役之後無法找到工作意志消沉下所說的一段話。由此可見,克魯茲退役之後的生活確實有些不堪!

克魯茲的最終悲劇生活的來臨,一方面來源於他的主觀原因:克魯茲之前有過太過自豪、近乎自滿的態度來看待自己,進而傲視一切,突然逢及現實的殘酷之時,克魯茲便有些太過難以接受了,這點我們可以理解;②另一方面來源於客觀因素:沒有接受克魯茲簡歷的事業單位絕大多數是因為不想招收曾經深入戰場、殺人如麻的士兵而已。另外,克魯茲雖然是伊拉克戰爭當中的佼佼者,但美國民眾當中絕大部分人並不支持這類侵略戰爭,何況美軍也並未從伊拉克搜尋出相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