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的新聞部長薩哈夫為何當時成了“世界明星”?

記憶斑駁舊時光-


如果說在伊拉克戰爭時,誰是伊拉克這個國家最忠誠的堅守者,恐怕非這個國家的新聞部長薩哈夫莫屬。



當美國大軍壓境時,伊拉克軍隊高層甚至政府內部不斷有人叛變,投靠美國。發展到後來,美國和其盟友的十多萬軍隊氣勢洶洶的撲向巴格達時,連總統薩達姆都選擇了逃亡。這時,人們普遍認為,伊拉克不會再有對抗美軍的有效力量了,美軍攻下巴格達進而控制整個伊拉克指日可待。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伊拉克政府中竟然有一位高官沒有選擇逃生,而是義無反顧的留在巴格達繼續為伊拉克發聲,抨擊美國對伊拉克的入侵。這個人就是薩哈夫,伊拉克政府的新聞部長。

薩哈夫當時表現的無比鎮靜。面對即將侵入巴格達的美軍,薩哈夫宣稱:巴格達就是一個大的陷阱,如果美軍膽敢進來,都會全部掉進陷阱裡被大火燒死。聽到薩哈夫擲地有聲的發言,原本準備馬上攻入巴格達的美軍心中發毛,將進攻時間推遲了一天。美軍在經過仔細評估後,認為沒多大問題才敢進入巴格達。薩哈夫雖然只把巴格達陷落的時間推遲了一天,但比起全線潰敗的伊拉克軍隊來說,已經很了不起了。可以說,薩哈夫一直在堅持,直到巴格達完全淪陷,他再也無法繼續工作了,才不得不停下來。



其實,薩哈夫在整個伊拉克戰爭期間,都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他的本職工作。薩哈夫一直在向伊拉克民眾傳輸美軍必敗、伊拉克必勝的堅定信念。當很多伊拉克人歡迎美軍進入巴格達,並自告奮勇地砸毀薩達姆塑像向美國表忠心時,距離美軍僅有數百米的薩哈夫仍然堅稱總統薩達姆正在組織反攻,美軍必將陷入汪洋戰爭之中而無法自拔!

薩哈夫的鎮定自若和大義凜然,在當時的世界引起了很大震動,他被視為伊拉克真正的英雄,人們都喜歡看到他一身戎裝、臨危不懼、慷慨激昂的壯士形象。這樣的人怎麼會不成為世界明星呢?就連最後,當薩哈夫終於完成自己的使命,從容的步入美軍軍營,美國人都對他崇敬有加,在經過簡單的問詢後,就將他放回來了。

事實上,薩哈夫屬於伊斯蘭教什葉派,和薩達姆信奉的遜尼派是非常對立的。並且,薩哈夫在為官的過程中,曾遭到過打壓,從外交部長降為新聞部長。但薩哈夫並不注重這些,始終以維護國家利益為重,堅守愛國的信念。薩哈夫不僅在新聞宣傳戰線上盡職盡責,而且在最後關頭勇於擔當,所以,他在世界上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從這點上看,薩哈夫不僅僅是一位“世界名星",更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尊敬的英雄。



後來,薩哈夫移居阿聯酋,他受邀擔任一家阿拉伯電視臺的節目嘉賓,仍然受到廣泛的歡迎。


高山流水116820061


眾所周知,薩達姆及其統治下的伊拉克在宗教信仰上都是以遜尼派為核心,而且薩達姆的一眾左膀右臂也大多都難以擺脫“總統老鄉”的裙帶關係,除了穆罕穆德-薩哈夫!

圖為薩哈夫被惡搞主持天氣預報

薩哈夫不僅不是薩達姆的同鄉,而且他所信奉的還是與遜尼派對立的什葉派!如果僅看薩哈夫不合群的身份背景,新聞部長似乎已算是位高權重,但要知道,這還是被薩達姆降職後的結果。(在此之前擔任外交部長)

在薩哈夫就任伊拉克新聞部長兩年後,美軍便發動了戰爭,而他本人也是因為在戰爭期間一系列行為瞬間成了輿論的焦點!

比如當美軍已經攻打進巴格達城的時候,薩哈夫仍然可以鎮定自若的告訴記者們:伊拉克軍隊已經擊敗了大量來犯的美軍,美國人在伊拉克根本就找不到立足之地!儘管薩哈夫說這話的時候就能清晰聽到不遠處的槍炮聲。

或許在外界看來薩哈夫的言行舉止存在明顯的自欺欺人!但如果站在還想延續統治的薩達姆政權的立場,薩哈夫無疑是盡職盡責的!相信任何一個危在旦夕的統治者都不希望看到部下輕言放棄。

而且當薩達姆和其子女、高官秘密出逃之後,薩哈夫成了唯一留在巴格達的高級官員;他沒有千軍萬馬,但卻在新聞發佈會上一次次唇槍舌戰美軍的入侵:戰爭期間,薩哈夫每天都會舉行新聞發佈會對外宣佈伊拉克軍隊再次“大勝”的消息。當然,薩哈夫的“謊報軍情”對於局勢最終的走向影響甚微。

薩達姆徹底倒臺後,曾經“死鴨子嘴還硬”的薩哈夫也算是完成了自己作為前伊拉克新聞部長的使命,遂向美軍投降;不過,美軍並沒有過多的難為他,薩哈夫後來也定居在了迪拜併成為了當地電視臺的新聞評論員。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能夠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人不多,薩達姆政權的前新聞部長薩哈夫無疑是這樣的人。他能夠做到,在美軍坦克距離他的演播室只有400米地方時,仍然面不改色,無視戰局實情,堅稱美軍必敗。他比較經典的段子是,

“我對我說的話負責,我告訴你們,美國士兵已經開始在巴格達城門下自殺了。我們鼓勵他們更多人趕快自殺,這樣可以提高美國的自殺率”

由此可見薩哈夫真是將“睜眼說瞎話”演繹到了極點。他的謊言確實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據當時薩哈夫的同事講,又一半的伊拉克士兵靠薩哈夫的言論在支撐戰鬥。

(薩哈夫)

所以他也被西方媒體人戲稱為“巴格達鮑勃”和“喜劇阿里”。他的形象被印上了海報,做成了玩偶,言論被美國人收集起來印到t恤上,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以至於時任美國總統布什都對他的報道“情有獨鍾”,他表示每當薩哈夫準備發表講話的時候,他甚至會立即中斷會議,看看薩哈夫說了什麼。布什還戲稱,有人可能會認為是美國人僱了薩哈夫,把他送到了伊拉克,此人堪稱“經典”。

(不要慌)

薩哈夫肯定不是美國人僱傭的,身為新聞部長的薩哈夫雖然是什葉派,但是英語老師出身的他卻靠著自己的能力當上薩達姆政府的外交部長。這在當時的伊拉克政壇堪稱是一個奇蹟,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在2001年因為與薩達姆長子烏代發生矛盾,被免去了外長職務,成為了新聞部長,當然這也給了他聞名世界的機會。薩哈夫雖然嘴上很不乾淨,但是罵美國是不會成為“戰犯”的,這只是其職責所在,作為薩達姆政權的“非核心”成員,其也沒有被美軍列入到“撲克牌通緝令”之中。這也就可以解釋他為何沒有被抓。

(薩達姆政權新聞部長)

薩哈夫在2003年4月9日晚間便消失不見了,人間蒸發了,據當時薩哈夫的同事講,他當時化了妝,脫下軍裝換上了便服,神情落寞,之後便沒有見過他。在6月的時候薩哈夫突然現身迪拜,接受阿拉伯電視臺的專訪,為此電視臺花費了20萬美金才請動他。而且在錄製完節目後,薩哈夫將錄像帶扣下,直到兒子確認錢進賬後才交給記者。薩哈夫在採訪中介紹了當時很多人不知道的內情,包括“他為什麼說無視戰場事實”,“消失後去了那裡”等。

(接受媒體採訪)

薩哈夫針對自己說謊的時解釋稱,這是因為當時伊軍的通訊不良,導致信息錯誤。言外之意,他當時也不知道局勢如何,只能依照立場胡說八道。他稱自己後來向美軍自首,並接受了詢問,然後就被放了,但是美軍否認了他的說法,表示很想見到他本人,但是確實沒見到。由此可見薩哈夫的受歡迎程度,能夠讓那些被他罵過的人都喜歡上他。

(接受媒體採訪)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但薩達姆本人與他的20萬共和國衛隊都逃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後,依舊有一位薩達姆政府高官在堅守崗位,那就是薩達姆政權的新聞部長薩哈夫。在整個伊拉克戰爭中,薩哈夫幾乎每天都舉行新聞發佈會,向全世界發出伊拉克的聲音。特別是在伊拉克戰爭最後階段,當薩達姆本人已經脫離,巴格達成為以座空城以後,薩哈夫依舊堅守崗位,稱伊拉克人會有鞋子與子彈迎接美國人。伊拉克戰爭過程中,這位硬漢新聞部長薩哈夫為世人所熟知,成為了真正的“世界明星”

薩哈夫出生於1940年,是一位什葉派阿拉伯人。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是一位遜尼派阿拉伯人,家鄉是伊拉克的提克里特。所以,在薩達姆政權中,絕大部分高官都是來自於提克里特的遜尼派。薩哈夫身為非提克里特的什葉派穆斯林,能夠在薩達姆政權成為新聞部長這樣的高官,依靠的是能力與對薩達姆的忠心。

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正式爆發。作為新聞部長,薩哈夫也開啟了“戰鬥模式”。在整個伊拉克戰爭期間,薩哈夫每天都會召開記者會,鼓舞伊拉克人的鬥爭,抨擊美國與英國的侵略。薩哈夫被每天稱為了“鐵齒銅牙”,阿拉伯世界新聞界甚至將薩哈林的記者發佈會稱之為“薩哈夫秀”!由此可見,薩哈夫當時的影響力有多大!

2003年4月3日,美英聯軍兵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薩達姆已經逃往了家鄉提克里特,大部分薩達姆政府的高官也紛紛躲了起來,伊拉克政府軍也紛紛潰散。在最危機的時刻,也只有薩哈夫站了出來。薩哈夫稱美國與英國不可能在伊拉克站穩腳跟,巴格達人會用鞋子與子彈迎接他們。此後,美英聯軍進入巴格達,在一處路障前將薩哈夫逮捕。

由於薩哈林本人並沒有犯下什麼罪行,美國人並沒有難為薩哈夫,而是將其釋放。獲得自由以後的薩哈夫前往阿聯酋的迪拜,選擇在那裡定居。此後,薩哈夫曾經接受過媒體採訪,稱薩達姆在伊拉克戰爭中採取了錯誤的戰術。但是,薩達姆從來沒有考慮過逃亡,也沒有人敢於向他建議逃亡。目前,薩哈夫平靜的生活在迪拜,並不時的受邀參加電視節目!

現在的薩哈夫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薩哈夫是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美國觀察室


儘管新聞部長薩哈夫跟薩達姆的姓氏的第一個字都帶薩,但他不是薩達姆的親信,不是薩達姆的老鄉,跟薩達姆的信仰也不一樣,就這個新聞部長職位也是被薩達姆降職的結果。就是這麼一個外人、一個文人、一個失意的人,卻認為是薩達姆的忠臣、伊拉克的英雄。在美國大兵壓境時,中東硬漢薩達姆帶著20萬衛隊落荒而逃,而在巴格達薩哈夫一人在“作戰”。他混合著英語、阿拉伯語基本很粗俗偶爾很文雅地唇槍舌戰,搞得美軍打巴格達都不踏實。美軍摸不透他的底細又對他咬牙切齒,辱罵他為小丑阿里(Comical Ali

為什麼不叫他小丑薩哈夫而叫她小丑阿里呢?他的全名不是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嗎?不,他的全名是穆罕默德·賽義德·阿里-薩哈夫(محمد سعيد الصحاف‎ 1940年7月30日——)他在大學裡學的新聞專業,他的新聞專業不是英語老師教的,但他卻想當一個英語老師。畢業後,當了一段英語老師後,他就投筆從政了。薩達姆的親信都是北方老家提克里特的人,立有軍功,最起碼也是遜尼派,而薩哈夫是什葉派的大本營卡爾巴拉省附近的希拉人,是“中原”人。薩哈夫成為“世界明星”,就是他“孤膽英雄”的“豐功偉績”。成為“世界明星”的原因,可以用其姓氏來表示:薩——撒謊、哈——搞笑、夫——佩服。

第一、撒謊——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

任誰都知道伊拉克都抵擋不住了聯軍的進攻的,可薩哈夫卻一直聲稱薩達姆與他們同在,在電臺上報喜不報憂。在沒有進入巴格達之前,薩哈夫態度堅決地表示:

他們在伊拉克沒有立足之地。如果他們進入巴格達,我們會用子彈和鞋子迎接他們。

當聯軍攻入巴格達之後,薩哈夫說出這是誘敵深入,然後一網打盡。在那種感覺好像不是美聯軍打伊拉克,倒像是伊拉克打美國。

我們是故意讓他們進城的,因為這樣才能更方便我們消滅他們,我們已經把他們的退路堵死了。”

面對著伊拉克的節節敗退,薩哈夫就像戰忽局局長一樣,忽悠民眾,麻痺自我,嚇唬聯軍,他自己都快要相信自己的話了。真應了戈培爾那句話: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其實,薩哈夫撒謊,也是被迫無奈,總得給自己壯膽、鼓氣吧。如果此時,他跑了,要麼薩達姆饒不了他,要麼聯軍饒不了他。倒不如做個“英雄”。

第二、搞笑——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薩哈夫表情豐富、手勢有力、語調抑揚頓挫、氣勢雄渾,再加上英語和阿拉伯語交替使用,侮辱性詞彙連綿不絕,立即讓福垊想到一個人——阿Q。他倒沒說“就算是兒子打老子!”他比阿Q還有氣勢,不過是虛張聲勢。因為薩哈夫有文化,它一些侮辱性的詞彙也不太接地氣,都是引經據典而來。聯軍有時莫名其妙,但阿拉伯世界卻感覺暢快淋漓。聯軍對他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無論敬佩他的人還是嘲諷的他的人大多都稱他為口炮導彈!哭笑不得的感覺!在巴格達淪陷的情況下,他還能這麼說(下方),也真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了。

在巴格達沒有美國異教徒,永遠也不會有!……我一點兒也不害怕,你們也不用害怕!請放心,巴格達是安全的,固若金湯。”

第三、佩服——化險為夷繼續罵

在聯軍攻下伊拉克的政府大樓前夕,天天發佈記者會,銅齒鐵牙薩哈夫一夜之間消失了。薩達姆很早跑到老家避難,而薩哈夫卻跑到了阿聯酋。聯軍最初以為薩哈夫是幕後大佬語言導彈,氣得罵他小丑,誰知道薩哈夫真的是小丑。於是,聯軍也就不把時間放他的身上,而重點追捕薩達姆。正是這個時機,他才逃到了阿聯酋。誰知,他到阿聯酋後,重操舊業,繼續咒罵聯軍,並表示薩達姆一定會東山再起的。薩達姆被處死後,他也就沉寂了,目前他表示要出一本書,追憶那曾經的歲月。


福垊


一個人的戰鬥,薩哈夫就憑自己的一張嘴抵住了美國二十萬雄兵。薩哈夫無疑就是就是戰鬥到最後的一個人。他對的起伊拉克,對得起薩達姆。薩哈夫具有蘇秦張儀之能。


在整個海灣戰爭期間。薩哈夫無疑是頭號大明星,他在電視鏡頭上,以他的口舌為武器,把英美聯軍打的體無完膚潰不成軍。最為關鍵的是,媒體包括英美媒體對薩哈夫的言論也是確信的。這就足以證明薩哈夫的能力和本事。

薩哈夫當時的職務是伊拉克新聞部長,曾經擔任過伊拉克外交部付部長。曾經留學美國。通曉西方媒體的運作方式作用。所以他才能利用西方媒體來展示伊拉克的“勝利“

。薩哈夫行為就是忽悠。局座不是也有張哈夫之說嗎。

從戰爭開始的第一場發佈會,薩哈夫說:戰爭已經開始,美軍在入侵伊拉克。但巴格達是安全的,美軍在遭到痛擊。到最後一次:我們正在伊拉克炙烤美軍的胃。毫無疑問,薩哈夫唱的是伊拉克版空城計。基本面對已經是炮聲隆隆,兵臨城下的美軍,薩哈夫居然是“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以最詼諧的語言,無以辯駁的邏輯把美英聯軍罵得狗血噴頭和一文不值

。引發全球的讚譽和傾倒。

他是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許是由於他巨大聲譽,也是由於他沒有任何權力被徹底邊緣化。所以薩哈夫沒有成為撲克牌中的一張。待塵埃落定以後。薩哈夫也歸於平靜。但對比那些死走逃亡的高官來說,無疑薩哈夫是幸運的。現在的他平靜而安靜的生活著。昔日的榮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一切仍在我們控制之下。他們已經歇斯底里了,失敗者,他們認為殺死平民、扭曲人民的感情就會贏得勝利。我想他們不會勝利,那些狗孃養的!”

這句話就是薩哈夫說的,當年他是薩達姆的新聞部長,每天要對著美軍開“嘴炮”,真正的鐵嘴銅牙。他曾經解釋自己的不雅用語,說道:“非常抱歉,我使用這樣(粗俗)的語言……對於那些用炸彈來轟炸我們人民的罪犯來說,侮辱是不夠的。”

正因為他的存在,美國人的宣傳戰就沒贏過伊拉克,可以說薩哈夫1個人撐起薩達姆的宣傳大潮。有人甚至評論說,薩哈夫1個人抵上1個伊拉克師的部隊。

那些日子裡,哈薩夫在巴格達舉行新聞發佈會,總會吸引全球的目光,對多數人來講,公佈的內容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他用什麼詞罵美國。

題主所提的:

薩達姆的新聞部長薩哈夫為何成了“世界明星”?其實,就這麼簡單,戰爭區的人關心內容,戰爭區之外的人關注他罵美國,哈薩夫一時間飆升為知名人物。

哈薩夫能夠很鎮定的開罵,幽默又風趣,給全球人帶來很大的娛樂效果,結果無意間人們都記住了他的內容。尤其阿拉伯人就特別喜歡他,因為即便他開口罵人,很多詞語都能在阿拉伯經典文學當中找到。

比如說當美國人就要打進巴格達的時候,薩哈夫就奚落道:“他們(美軍)在伊拉克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我們會用子彈和鞋來歡迎他們。”在阿拉伯語裡,用鞋子打人可是很不好的舉動,此話一出得贊無數。

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後,曾經以撲克牌的形式發佈“通緝令”,這幅特殊的撲克牌一共有55張,但是裡面沒有薩哈夫。後來,薩哈夫向美軍投降,也沒怎麼懲罰。

或許,薩哈夫本來就不是1個特別重要的人物,在薩達姆政權裡的地位不高。他出生於1940年,信奉的是伊斯蘭教什葉派,而薩達姆信奉的是遜尼派。

另外,薩哈夫不是薩達姆的家鄉人,是薩達姆政權裡的“外人”,誰都知道薩達姆信任提克里特的鄉親。戰後,哈薩夫離開伊拉克,旅居在迪拜,有時還會上電視進行新聞評論,比被絞死的薩達姆要好太多。


子屠龍


薩哈夫之所以成為“世界明星”,是由幾個主觀、客觀因素堆積而成的:

1、勇氣爆棚,漠視危險。在巴格達事實上已經淪陷的情況下,對危險毫不畏懼,每天正常工作,不辱使命,這絕對是勇士、英雄所為,這也是其成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薩達姆政權核心是遜尼派,而薩哈夫這個什葉派卻能在這個虎狼之地成為中堅,

什葉派固有的勇敢在薩哈夫身上得到驗證,也是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人為數極少的亮點之一。

2、文職出身,戰鬥到底。伊拉克駐聯合國代表杜裡辭職之時,實際已經宣告政權徹底垮掉,所有軍隊鬥已經被打散、薩達姆鬥已經撤退的情況下,幾乎是孤身一人,顯示著薩達姆政權存在的驕傲證據,用這個假象攪擾敵軍,同時保留了政權最後的尊嚴,這絕對會令軍方汗顏。

3、渾水摸魚,攪亂輿論。輿論戰是薩哈夫的戰爭,發言席是薩哈夫的戰場,三寸不爛之舌就是他的武器。在這個獨特的領域,薩哈夫的發揮了淋漓盡致的作用,各種信息通過他的權威地位流向世界,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對震懾、擾亂敵方的戰略戰術,達到了任何人也無法達到的作用。聯軍經常因為薩哈夫的言論而猶豫甚至修改行動計劃。僅此一項,厥功甚偉。

4、金句迭出,看楞世界。不但在存亡危機之時,在以往的工作中,薩哈夫也是以嚴肅的表情、輕鬆的揶揄,時不時推出流傳後世的金句,讓人津津樂道,也讓更多的人對陌生的阿拉伯文明有了更多的瞭解。瞭解伊拉克政權的人其實早都會知道薩哈夫,他的特點與風格始終如一,而在這場戰爭中,他的特點發出最耀眼的光芒,以至於聯軍令人驚異的勝利都有些相形見絀。

5、風度翩翩,溫文爾雅。自始至終從未有失態之時,甚至在最後一次新聞發佈後消失在全世界的注視中,也不是喪家之犬那樣的狼狽,即便被美軍抓獲,他也要求“保留尊嚴”,完全是一個愛惜名譽如生命一般的謙謙君子——雖然謊言不少,但那是宣傳。

6、敵人誇獎,飲譽世界。軍事家稱他的作用相當於兩個共和國衛隊師,就連戰爭的發起人小布什對薩哈夫的表現也讚不絕口,每當薩哈夫出面時小布什都放下手中工作觀看,就連開國家安全會議時也是如此,邊看邊說“真是個天才”。

小布什曾經大度表示,“我是薩哈夫的崇拜者,對薩哈夫著迷”(原話記不清了,應該是有諷刺的成分,但絕非全部諷刺)。

綜上,薩哈夫名震寰宇絕非偶然,眾多的因素將其推上歷史的浪尖,不管他願意與否,但歷史確實賦予了機會。雖然薩哈夫成了“世界明星”也無力迴天,但絕對是無愧於薩達姆政權的委託及阿拉伯反美民眾的信任。


最後,讓我們再重溫一下薩哈夫的語錄與金句——

我們最初的評估就是:他們都會死的。

我英語講得比布什這個惡棍好。

我的感覺和平常沒有兩樣,我們會殺光他們。

巴格達城裡沒有美國異教徒,永遠也不會有。

我們已經摧毀了2輛坦克和戰機,2架直升機以及他們鏟子,我們已經把他們趕回去了。

我們完全控制了局面,他們已經歇斯底里了。他們是失敗者,他們以為殺死平民並扭曲人們的感情就能贏得勝利。我認為他們不會贏,那些王八蛋。

英國“還不如一隻舊鞋值錢”。

美軍最受歡迎,因為我們將屠宰他們。

上帝會把他們交到伊拉克人手裡,在地獄裡把他們的胃烤乾。我給你三倍的保證,巴格達城裡沒有美軍士兵。

他們已經瘋了。他們宣稱有65輛坦克進入了市中心,我告訴你們這不是真的, 這是他們瘋病的一種表現。

當我們在建立法律,當我們在創造文學和數學的時候,布萊爾和小布什的祖宗們還在山洞裡亂劃呢。

我可以負責地說,美國士兵已經開始在巴格達城下自殺,我們鼓勵他們自殺得更多些,更快一些。

是的,美國軍隊正在推進,這只不過讓我們更方便地打敗他們。

我們要把醉鬼布什和他的走狗布萊爾的鼻子拖進伊拉克沙漠,伊拉克有2600萬個薩達姆。

美國軍隊還在巴格達100英里之外,他們沒有佔領伊拉克任何地方,他們只不過是在互相兜售幻覺吧了。

布什是個非常傻的人,美國人民並不傻,我不明白這麼聰明的人民怎麼會選出這麼一個傻總統。

在形勢大好。美國軍隊正在試圖接近近巴格達,我堅信他們的墳墓就在那兒。

真主將在地獄裡讓伊拉克人烤他們的肚皮。

他們的軍隊成百地自殺,戰鬥是殘酷的,真主讓我們勝利,戰鬥還在繼續。

我們已經把他們引到了沼澤地裡,他們除了死亡之外別想再伸出頭來。

昨天晚上我們已經讓美國士兵喝下了毒藥,薩達姆.侯賽因的戰士們和他偉大的軍隊給美國人上了他們歷史上最難忘的一課 ……


歷史脈動


在伊拉克戰爭中,當美軍攻入巴格達時,伊拉克許多高官紛紛如鳥獸散,有的選擇叛變,有的選擇逃亡,只有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堅守到最後一刻,圓滿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要說誰是伊拉克國家的英雄,非這位令人尊敬的新聞部長薩哈夫莫屬!



薩哈夫的個人情況

提起薩哈夫,屬於阿拉伯什葉派,被薩達姆一度從外交部長降為新聞部長,一度受到薩達姆的打壓,但是他毫無任何怨言,在伊拉克戰爭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算得上是伊拉克的明星人物。

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他每天都是一身戎裝,精神抖擻,充滿激情,按時召開新聞發佈會,向記者們透露伊拉克戰爭的情況,譴責美軍侵略者的侵略暴行,號召伊拉克軍民奮勇反擊抗敵,讓許多人都記住了他。



薩哈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處處充滿了伊拉克人的血性,他太像一個爺們了!

伊拉克戰爭的情況

提起伊拉克戰爭,發生了許多讓人大跌眼睛的事情。在美軍圍攻巴格達期間,許多人預測這可能這是一場持久戰。因為伊拉克軍隊的戰鬥力非常強悍,算得上是一支中東強敵。但是,令人沒有料到的是,在美軍攻入巴格達時,幾乎沒有受到任何伊拉克軍隊的抵抗,一路勢如破竹,太順暢了!

當時的伊拉克亂得如同一鍋粥兒。伊拉克政府高官有人選擇向美軍投降,有的人開始了逃亡,有的人直接叛變,甚至連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也開啟了逃亡之路,唯有新聞部長薩哈夫仍在堅守一線戰鬥崗位。

當時我們記得最清楚的是,面對美軍氣勢洶洶的攻勢,新聞部長薩哈夫說:巴格達就是一個大的陷阱,如果美軍膽敢進來,就會全部掉進陷阱裡被大火燒死。聽到薩哈夫義正辭嚴的嚴厲警告,美軍心裡非常擔心,但經過一番認真評估,被迫把進攻巴格達的日期向後推了一天。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美軍攻入巴格達的時候,伊拉克軍隊幾乎沒有任何抵抗便丟盔棄甲,軍車大炮灑落一地,無人問津。伊拉克軍人當時想到的不是如何抵抗美軍,而是選擇如何匆忙逃命。甚至伊拉克的老百姓見到美軍,也是列隊歡迎,他們甚至幫助美軍推倒了巴格達市中心的薩達姆雕像。這種情況甚至連美軍也沒有想到。令美軍沒有想到的是,薩達姆政權是如此的不堪一擊,伊拉克軍人是如此的毫無戰鬥力。

美軍攻入巴格達之後,薩哈夫還一直在堅持,他夢想伊拉克軍人必然會化整為零,將與美軍侵略者血戰到底。但是,薩哈夫錯了!他所預想的場景一直沒有上演,薩哈夫知道大勢已去,不得不停止手頭的工作。

對薩哈夫的評價

可以說,薩哈夫是伊拉克真正的英雄,他戰鬥到了最後一刻,不得不離開自己所熱愛的戰鬥崗位。

薩哈夫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信念,大義凜然,鎮定自若,臨危不懼,盡職盡責,把生命置之度外,把危險拋在腦後,不得不令人尊敬和佩服。可以說,薩哈夫是一個出色的戰鬥員,也是一個對國家極為忠誠的人,在全世界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後來,薩哈夫移居阿聯酋,在一個電視臺找了一份工作,心中的鬱悶可想而知。


不管怎麼說,薩哈夫是伊拉克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真正的男人,更是一個充滿血性的漢子,伊拉克人應當記住他,世界人民應當記住他!


小甜嘟爸爸


其實,他說的才是事實,伊拉克並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發動的戰爭是非法的,卑鄙無恥的,他是一個最稱職的新聞部長,沒有之一。

相反,那些編造謊言,發動戰爭的人,沒有資格嘲笑薩哈夫,儘管他的祖國在強權下遭受了侵略和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