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要求在3年內,中超、中甲各球隊全部改成中性化隊名。這個政策對職業聯賽的發展有利嗎?

楊佳軍208


從長遠看,這個政策對職業來的發展是絕對有利的。但從短期看,可能有一些投資者會退出足球圈,把自己的球隊轉賣,因為他們投資足球的目的更多是為自己的企業答廣告。

縱觀歐洲五大聯賽的球隊,人家早就實現了球隊名字的中性化,但俱樂部本身的商業價值卻做得很大,俱樂部的名氣也更加響亮,絲毫沒有因為中性化的名字受到影響!應該說,中性化的俱樂部名字,是一個足球聯賽成熟的標誌。

對於中超來講,中超球隊最缺的就是球迷文化。因為球隊經常“搬家”,俱樂部名字與企業捆在一起,球迷會覺得俱樂部與自己聯繫不緊密。而中性化的球隊名字,有利於積澱深厚的球迷文化,也有利於一支球隊在城市紮根,與這座城市融入在一起,而不是產生一些“流浪者”隊。


孤舟釣江雪


  這還會有爭議嗎?當然有利,不僅有利,而且大大有利。我們的聯賽是1994年開始職業化改革的,日本人是1993年開始職業化改革的,幾乎是同一年代的事。但是,日本人在1995年,也就是職業化之後兩年,就下達了規定,強制要求所有俱樂部使用中性化名稱,而不是投資人的企業名作為俱樂部名稱。而我們中國,即便到了職業化已經第24個年頭了,才把這個職業聯賽最基本的要求提上議事日程。長期以來,各種企業名稱冠名的俱樂部充斥著中國聯賽,一個企業走了,另一個企業來了,球隊名稱也隨之改變,成為了習慣,有人戲稱中超其實就是“企業聯賽”。這種習慣造成的惡果就是俱樂部文化建設的缺失,所謂百年俱樂部,看上去在中國根本就是難以實現的事情。所以這個遲到了24年的政策,將在中國推行開來,將會讓所有的俱樂部把文化建設放在自己的首位,把俱樂部作為主體來真正經營,而不是以企業的視角,以企業作為主體來經營。具體的中性名政策還未出臺,還要看最終的效果,但我相信中性名改革將會對捋清俱樂部傳承歷史、積澱文化內涵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Asaikana


果真推行的話,絕對是中國職業聯賽的百年大計。說實話,現在的俱樂部就是大企業、房地產包養的二奶,根本沒有市場生存能力,也沒有長遠規劃。當然,改名字只是開始,俱樂部向社區下沉,才是今後俱樂部發展的終極方向。



(阿爾濱之殤。)

第一、阿爾濱之殤不希望重演。大家估計還知道大連有隻叫做阿爾濱的球隊,那幾年企業投錢大買特買,但企業經營不行了,球隊就馬上降級,到現在影子都沒了。這就是,俱樂部缺乏獨立性的悲哀。

第二、俱樂部應該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生存能力。歐美及日本已經證明,足球俱樂部作為營利性組織機構,是有廣泛市場的,只要遵循足球規律,找到自己的市場土壤,就有強盛的生命力。比如,歐洲就有好多百年俱樂部。這樣的足球俱樂部,才能夠真正的發展足球,為足球人謀福利。

第三、改名字只是開始,下沉社區是方向。中國足球其實是很缺乏群眾基礎的,不然也不會存在國家隊只能從300多人裡面選的情況。改名字,就是為了拜託大企業二奶身份,真正的為自己的市場去服務。而足球最大的市場就是社區。因此,俱樂部下沉社區,是中國職業俱樂部的發展方向。

希望能夠順利推行吧!


雲奧萊


這是現在足協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情

中國職業足球現在完全靠著房地產企業的輸血才活著,短期想把房地產企業名稱換成中性化名稱恐怕還有難度,但從長遠來看,要想足球俱樂部長遠的活下去而不是靠著房子賣得好才能夠活下去,隊名中性化聯賽發展才是一條非常正確的道路。

企業冠名,讓球隊就像沒有歸屬感,今天礦泉水賣得好,球隊就是礦泉水隊,明年酒賣得好,就是白酒隊,再下一年汽車賣得好,那球隊就是汽車隊,這幾年房地產賣得好,好賺錢球隊都是房地產隊。幸虧沒有一年哪個養豬的冠名了球隊,那是不是需要叫佩奇隊呢。現在中國職業足球還沒有更名字的球隊真的數不出幾支來,也許老闆都沒換,但老闆賣得東西不一樣,名字就得換過。

另外在中國足球還有一個神奇的現象,流浪球隊。上海浦東、上海中遠、上海國際、陝西滻灞、貴州人和、北京人和,這是一支球隊,打一槍換個地方而已。還有大連毅騰、煙臺毅騰、哈爾濱毅騰、浙江毅騰,這個不錯,毅騰一直沒變,可是那裡都不是他的主場,哪裡好搞錢哪裡去。

球隊中性化名字應該會更有利於球隊招商,任何一支企業給球隊贊助的時候,肯定不願意去贊助一支帶著企業名稱的球隊,那他贊助的是球隊還是企業呢。比如說恆大,我想贊助的時候,我是給球隊錢,還是給了恆大錢,我再牛逼的企業也得排在恆大的後面。英超豪門曼聯,他們的贊助商已經多達60多家,包括阿迪達斯、雪佛蘭、瑞訊、GULF海灣石油等知名品牌,涉及運動服裝、汽車、銀行、潤滑油等諸多領域。因此,改中性名字,對於各支球隊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如果能把握好機會,中國的俱樂部也將有可能以獨立法人的身份存在,而不是某一個房地產企業的資產,不是隻讓某一個企業買單,讓各個贊助商處在一個平等的合作地位,最終實現實現球隊自給自足。

不過球隊名稱中性化後,搞不好會成為動物園聯賽,什麼大鯊魚啊、華南虎、東北虎、金錢豹、雄獅、大象什麼都出來了,不過這也沒有什麼不好,這也是一種球隊的文化。

無論是從球隊文化建設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吸引投資商的方向考量,隊名中性化都是可以帶來諸多好處的,這也是一個職業聯賽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


謀子


短期來說,弊大於利,甚至是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當然長期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短期,甚至說10年內,如果改成中性名稱,球隊目前最大的一個廣告資源“冠名權”將蕩然無存,起碼80%以上的投資人將減少這一部分的投入,為什麼?因為目前投資足球,就是為了宣傳自己的主業。俱樂部也將減少最大的一塊收入,想想對一傢俱樂部的損失有多大?另外,就目前中國足球各級別職業聯賽單薄的商業開發和收入結構,冠名權、廣告贊助、門票和轉播版權等,已經年年入不敷出,如果抽掉最大的一塊“冠名權”收益,我想很多俱樂部會瀕臨破產。

有球迷說,蘇寧收購了國米,也沒有改名叫蘇寧啊?國米所在的足球環境,足球水平之高、底蘊之深厚、世界球迷分佈之廣、商業運作能力發展之成熟,遠遠是國內足球俱樂部所不能相比的。歐洲很多成熟的俱樂部,其實幾乎每年都是有盈利的。(不要再說足球不能賺錢,只是你的水平太低、足球文化太差,賺不了錢)

那怎麼做才能實現中性化,而又能夠讓俱樂部健康地經營下去?

首先,提高球員的水平,尤其是國內球員的水平,讓比賽競技水平更高,這是根本。比賽變得精彩,吸引越來越觀眾,那麼門票收入、轉播、廣告贊助肯定是隨之提高。

其次,大力發展青訓,大大降低隊員轉會費和工資。因為優秀的國內隊員奇缺,導致目前球員身價嚴重虛高,加上水平又低,也導致俱樂部為了追求短期成績,不惜代價引進外援,屢屢創造世界紀錄。整個球隊的轉會費和工資奇高,也導致俱樂部的運營成本太高(據統計,目前中超球隊的成本構成,80%以上支出都是球員和教練員的工資),嚴重收支失衡。而如果俱樂部自己培養青少年球員,雖然每年也要幾百萬,但是隻要出產1-2個能打上主力的隊員,節省的轉會費和工資將是數千萬計的。而且,如果有優秀的年輕球員賣出去,轉會費也是一筆客觀收入。所以,中國的根本問題,還是在青訓。

最後,中國足協開放商業運營權。其中,被廣大球迷詬病最大的,是各隊的球衣和裝備被耐克低價、長期壟斷。球衣贊助,是歐洲成熟俱樂部一塊很大的收入,而到了這裡,俱樂部每年除了拿到球衣裝備,只有幾百萬的分紅,這也是國安與耐克硬抗的根本。據瞭解,世界上沒有一個主流聯賽,它整個球衣和裝備是被一個品牌買斷的。俱樂部的收入被限制,收入結構也就無法優化。

綜上,只有通過各種商業運作,收入提高了,大力發展青訓讓成本降低,收支平衡到了可以抵消“冠名費”的空缺,你才有底氣、有條件、有空間去實現“中性化”。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不過,以足協的調性,真的很難抓摸,那一天突然就宣佈要中性化的政策,也不一定是吧?

不按規律辦事、不切實際強制、沒有計劃亂指揮,痛苦的還是投資人和球迷


男人都愛球


應該是一件足協可以做好的好事,當然也是件小事,但小事做好也不容易啦!

體育球隊的名稱叫中性化名字還是普遍的國際慣例了。NBA最明顯,啥火箭隊啦!湖人隊啦、什麼狼、什麼獨行俠啥的。其實挺好!還有點象徵意義、還多了點文化感覺、還有了歷史感覺,真的不錯! 同時也擺脫了球隊贊助商、老闆變遷給球隊名稱帶來的大變化。

回到中國足球,這麼改的作用有的,但不是太大。舉個例子吧!

1.先說不變的泰山和申花吧!山東魯能泰山最早叫濟南泰山將軍隊,後來改為山東魯能泰山隊,此後一直未變,不容易啊! 中性名字就是山東泰山隊。現在的綠地申花隊肯定就是一直叫上海申花隊了。 這種已經有一定歷史底蘊的老牌球隊,發展比較平穩,改不改名其實沒啥,申花還是申花,沒人叫綠地的!

此處還包含國安哈!哈哈。

2. 還有一些隊,起步較晚,且一起名就是背後金主的名字。例如房地產資助的球隊,廣州恆大淘寶隊、河北華夏幸福隊、天津權健隊等等。這些球隊改名就有點小為難了,因為啥?人家玩足球要的就是個名聲嘛! 像河南建業這房地產企業其實壓根也不算太重視足球,就是為了和政府搞好關係云云,然後投錢搞足球也基本不掙錢,再不冠名,那就更沒啥動力啦! 這還不算最為難的。

3.最為難的就是流浪隊啦!比如北京人和隊,他的前身是上海中遠隊,當年、當年、當年.....哎!不提當年也罷!後來變成陝西滻灞、貴州茅臺,如今流落到京,在國安和北控底下混日子,很難說能否呆下去呢! 改成啥名字也不好使啊! 實在不成也學國外叫 : 流浪者隊也有點不好聽啊!

不管咋說,還是有好處的一件事!要支持。


博士君


改名只是個形式而已,名不名的沒多大實際意義,因為沒錢的話以中超那些臭腳的水平來說很難撐起80億中超市值,會回到解放前,因為現在中超球隊其實還是企業包養的模式,有過成功的案例就是恆大奪得亞冠日產給了一個億元的胸前廣告,但實際這其中主要還是球隊買來了幾億的大牌外援撐起來的,買外援的錢哪來的還不是企業給的,所以除非國內球員水平能奪亞冠,否則很難贏得市場上的高價贊助,贏球奪冠能體現價值


野蠻人周遊列國


叫啥名字是最迫切的事嗎?


說客先生dys123


上海大鯊魚嗶哩嗶哩男子籃球隊瞭解一下,籃球早就開始了,不過就是隊名又長了一點。這種方法不知道有什麼意義。俱樂部現在根本沒有自我造血能力,不靠贊助根本沒法活,沒了名字誰贊助啊。不過唯一的好處就是球員他們沒錢了,國家隊說不定可以用踢一場國家隊的比賽補助3萬元的方法來吸引他們,保證他們有動力,以前好像就是這麼做的…


鎮南少將


我覺得本身贊助商的名字出現在球隊名稱裡就是個“不職業”的體現,看看人家歐洲百年曆史的豪門球隊,印在球衣前的贊助商換了一個又一個,但是球隊名稱從來不變。雪弗蘭汽車還是曼聯的贊助商,難道曼徹斯特聯隊改叫曼徹斯特雪弗蘭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