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為什麼越來越沒有過年的氣氛了呢?

小瑀哥講遊戲


親身經歷,在上海過了兩個年,感覺不到一點過年的氣氛都沒有。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上海禁止放煙花,沒有鞭炮聲就沒有過年的氣氛;

2.上海是個外來人口為主的城市,過年時外來人員都回家鄉過年,上海就變成了一座“空城”;

3.上海城鎮化為準,沒有農村熱鬧的氣氛和濃濃的人情味;

另外,不單單是上海,各地的年味都越來越淡。


親親11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是魔都小吃痴。

說道在上海為什麼越來越沒有年味?我來說下我的感受吧!

從環境衛生和安全隱患方面來說,上海是禁放煙花爆竹的,所以這裡就缺少了熱鬧的氣息;

接下來是上海本地人或者新上海人,他們一到過年就會全家總動員外出旅遊,放鬆心情!而像我們這些外來打工者會提前回家過年,一年到頭就是盼的過年回家陪家人一起吃團圓飯,聊聊家常……

這樣一來,每到過年期間,上海的都市就特別安靜,路上車輛也減少了,交通也不那麼擁堵了!再加上我們都長大了,少了孩童時期的稚嫩,多了一份成熟,內心的感受自然不一樣的!





江南瑩瑩


上海人現在連上海話都說不好了,也就沒有了上海文化的根基,都說海納百川,以前外來人員以會說上海話做上海人為榮,現在外來人員在上海定居的都是較有錢的,還不一定看的起上海人,節日了又都衣錦還鄉了,上海人的好多小的一輩有條件的都出國了,不如意的就混混過著日子,上海的節日氣氛和榮光也只能在老的一批上海嘴巴里講講了


一帆515


我記得小時候,那時外婆在世,我們過年真的很開心。外婆在過年的前一星期就準備食材,開始做菜了,過去沒有冰箱,有的菜要提前做好,到時候再加工就可以吃了。家裡有阿姨們,舅舅們,表哥表弟,弟弟妹妹們,要三桌圓臺子,我外婆做的菜真好吃,比飯店的好吃多啦。特別是獅子頭,咬上一隻,又香又嫩還有汁水,大大的獅子頭,一人吃不了。大家庭的過年氛圍真好,每天大家輪流去的長輩家拜年,吃吃吃。太熱鬧啦,每到過年就想起外婆在世多好啊。現在過年,大家幾乎不走動,都太冷清了。還是懷念小時候,窮開心。


用戶3195874651803


在上海越來越沒有過年的味道(氣氛)是因為社會進步了呀。

以前為啥過年味道重?老老少少大家開心😁呢?因為窮呀,因為屋裡人多鬧猛呀。

我記得老早過年,爺孃老早就要做準備了。姆媽要幫阿拉小人做衣裳,拿阿拉小人叫到縫紉機邊上量大小,試穿穿,阿拉心裡是捂心煞了。姆媽還要炒瓜子,水磨糯米粉,做肉圓蛋餃。爺老頭子也忙的,要醃鹹雞鹹肉,買回來的冬筍要捂了黃砂裡,小年夜前頭就要開油鍋了。阿拉小人有的晨光也要幫大人做事體,吃力歸吃力煩歸煩,開心還是開心的。

大年夜早上頭就可以吃年貨了,姆媽會拔阿拉幾粒糖,話梅糖的酸,大白兔的香到現在起記得,糖紙頭不捨得厾脫的,玻璃紙的糖紙頭更加稀奇,擺了手裡會圈起來的,小朋友有的晨光還要鬥糖紙頭唻。

年夜飯菜多啊,雞鴨魚肉樣樣有,大多數是葷腥,小人要吃到喉嚨口快潽出來了~才肯停。

年初一就好拿壓歲鈿了,穿新衣裳了,還好放炮仗,到條件好的人家去拜年,還有可能吃到巧克力唻。整個過年吃吃白相相,和小朋友一道瘋天瘋地骨頭再輕爺孃也不會罵搿。

現在呢?天天有的吃,新衣裳也不稀奇了,零用鈿無麼了就問爺孃討,鈔票也不稀奇了,還有啥個事體會有勁呢?

現在過年總感覺少了點啥,想來想去就是為了過年而忙的事體少了,現在天天過年已經沒有新鮮感了。

其實在上海過年味道重的地方也是有的,這搿地方就是大飯店的年夜飯……

過年不關味道(氣氛)重不重,鬧猛不鬧猛,大家開心就好。


蘇舟2


出生在一個什麼都要憑票供應的年代。我們是一個四世同堂的15個人的大家庭,在那個什麼都缺的年代,過年是一件大事,好像提前二個多禮拜大家就都要準備起來了,醃魚醃肉,風雞風鴨,小孩也有任務,我的任務是磨糯米粉,攤蛋餃,松芝麻粉,完成任務後可以從大人手裡換來一串鞭炮,那時有100響已經很值得在小夥伴中炫耀一下了,一個個拆開兜裡,一聲聲中就慢慢挪進新年裡了。

結婚後我和我老婆都是獨生子女,在我們那一代也算是異類了,不過也沒省多少事,我這邊姑媽孃舅五六家,我老婆那邊也差不多,初一到初七連中午帶晚上將將可以安排過來,感覺走親戚比上班還累。後來改成大年夜放到初六,這下就安排不過來了,只好把元宵也搭上了。

漸漸地親戚越來越少走動,鞭炮聲也漸聞漸遠,終於不見。以前七天假頓頓飯局不愁,現在不想做飯了大街上飯館還關了一大半。偶爾興致上來想教兒子做做湯圓蛋餃結果是自討不痛快,想想要不明年還是農家樂找一找年味的感覺?

越來越沒年味的上海。


雷154135693


現在上海過年是沒有過年的年味了,因為物質生活的改善,要吃什麼想吃什麼都能用錢買到,過去一間房住七到八口人,現在基本上成年結婚每人都有一間住房不認大小,現在兄弟姐妹只要父母還在,每年很少還會走動一下,如父母不在了基本上沒事也不會走動,尤其是親戚老的在還很少走動,農村也一樣親戚兄弟們也是不走動的除非家裡有事,過去上海我們小的時候,過年還有二個月左右就在盼著,那時計劃生活買什麼都要票,你有錢沒票什麼也買不到都是憑要供應,那時盼過年每戶人家五口以上大戶,五口以下小戶票分大小戶,買的東西就有多少,因為只有過年憑票能多買二到三斤肉和魚,平時基本吃不到肉和魚,要吃肉只有一點點要麼炒點肉絲鹹菜,那時過年是我們上海人最重大的節日,那時的年味現在真的是沒有了,過年走親戚現在也沒了,尤其現在的小孩問他什麼是過年,他們只知道過年放假七天可以多玩電腦了,真無語;!


平凡誠實1


過年最有氣氛的原素是肉!豬肉,雞肉,鴨肉,鵝肉!有肉就有蓆,無肉不成蓆!今年豬肉從十幾元一斤漲了一倍,到了三十多一斤,隨之,什麼都漲價!那家裡過年的氣芬自然少了,臘腸做不成了,臘肉做不成了,臘雞臘鴨臘鵝的製作成本高了也就不做了!這些充滿過年氣息的熱鬧氣氛沒有了或少了,自然越來越沒有過年的氣氛了!


阿杜6416196914


記得小時候最盼的就是過年了。因為過年時媽媽總會用攢的布票,去買點零頭布拼湊一件件新衣服分給姊妹幾個的。那個開心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有種要飛的感覺!化個幾角錢買個一千響的鞭初一大早放一下!心情那個敞亮痛快!好像一年的憂愁苦惱全部隨風而散!

隨著時間推移,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人們開始注重環境保護,逢年過節,特別是嚴禁菸花爆竹的第一個春節。打工者回家過春節了,所有歺飲娛樂行業全部都停業,大街上冷冷清清,讓人覺得怪怪的,一點都不自在,一點過年的氣氛都沒有。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過年出門飯店照常營業,十分方便。現在上海的空氣質量比十幾年前好很多。年味十足,靜中取樂!幸福感滿滿滴!


yjn藍天白雲


春節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日,現在大家卻普遍感覺“年年過年,年年味淡”。這種現象反映出人們對過年的心理期待降低以及對傳統文化認識薄弱,上海也不例外!

人們感覺年味兒變淡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和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平時基本已經得到滿足,對春節並無太多期待。與此同時,不少人都面臨著工作競爭、子女教育、買房還貸等多方面壓力,無處不在的焦慮也就沒有心思去張羅一年一度的春節。

第二,我國主要社會關係逐漸從家族轉向社區。上海也隨著城市的變化,過去在二級舊裡、石庫門弄堂四世同堂的“蝸居”大家庭結構的變化到從大家庭分支出來的小家庭的獨門獨戶的居住小區,也是造成上海年味變淡的原因之一。

第三,傳統文化的吸引力下降。採購年貨、打掃房屋、準備年夜飯、舞龍舞獅、玩花燈、猜燈迷等是以前過春節的“標配”。但現在,不少人嫌傳統過年方式太麻煩,認為唱歌、逛街、桌遊、旅遊這些現代文化休閒活動更簡單、有趣。很多民俗、傳統文化活動已經難以激起人們的興趣。

第四,“洋節"盛行。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情人節等這些西方節日卻總能吸引許多人,甚至有許多年輕人和中小學校在讀的學生。各種節日過得多了,春節年味兒也就淡了。近日,我到上海的幾條主要馬路去轉了一圈,春節的氣氛尚未形成,要形成春節歡天喜地節日和平時的日子不一樣的氛圍,要使人感覺到春節是新的一年裡重要的節日!

第五,電子設備轉移了興趣。以往除夕年夜飯,全家人會圍坐在一起,邊吃年夜飯邊看春晚邊聊家常。現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人們寧願刷朋友圈,也不願跟身邊的親友聊天;寧願群裡“搶紅包”,也不願忙前忙後張羅。

春節是全球華人最隆重的節日,是中華民族最具標誌性的文化符號,它承載著人們對家和萬事興的美好願景以及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盼,是其他節日無法比擬的,我們應以更為嚴肅、莊重的態度來對待春節,而不是“隨隨便便”過個年。找回失去的年味,首先要增強春節的儀式感,儀式感能給原本平凡普通的事情增添莊重感,讓人們有敬畏之心。比如:大年初一忌倒汙水、垃圾、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還有忌打破盤、碗等物品,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待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還有大年初一不能罵人、訓孩子、夫妻吵架的。實際上春節期間的每一天的風俗自古以來都是有講究的。要宣傳和懂一點這些風俗和講究,對全年的工作和生活會有很大幫助和好處的。“一年之計在於春”,只有每個人過好了"守規矩”的傳統春節,在新的一年裡才有好的兆頭,好的收穫,好的成果,好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