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鎮虜樓是長伸地堡的最高的一個碉樓,拾級而上,每一塊大條石厚重,滄桑,有著不可言說的時光,迂迴走廊,每個瞭望口都有曾經的傳說,一塊塊青磚在拱形建築下壯觀宏大,可想當年建成時的情景,頂部沒設樓梯,但牆上掏著腳踩得小窩,估計是後人掏挖而成,往外眺望,耳邊彷彿聽見舊日的馬聲嘶鳴,狼煙滾滾,讓人心潮澎湃,平添一絲浩然之氣,整個長伸地的風景一覽無餘,可謂是滿眼風光鎮虜樓。只有站在這裡,靜觀四面八方,你才能切實感受到長伸地堡的險要,一條下山的小路曲曲彎彎,山杏在風中自我陶醉,時光一直走,一直變化……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沿著一條公路,只見兩面山勢陡峭,彎路頗多 ,車速慢行,掠過急緩的山坡,深邃的峽谷,蒼翠的松林……淡淡的霧靄,縹緲的浮在山巔,空氣陡然新鮮起來,恍如期許的夢幻,曾經真切的嚮往。

長伸地的來歷有幾種說法,那種更接近歷史

長伸地堡位於赤城縣境內東南,明代屬宣府鎮下北路,舊名“外十三家”。萬曆十年(1583年)明軍築堡戍守。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赤城自古為軍事重地,歷史上戰火不斷。元代成為連結上都和大都的主要驛道,明代被稱為“京畿屏障”,護衛北京。赤城存有不同時期的長城。但目前,除有史料可以確定的北魏、北齊、明長城以外,其他還有待進一步考證。據初步統計,目前赤城縣共有長城約690華里。

長伸地村從歷史長河中走來,沉澱了數百年深厚的文化。說到村名的來歷,也有不一樣的說法,一種說法,是站在鎮虜樓上才會感覺出這裡的確是一個可以延伸視野,靜觀數里的要地;而另一種則是說,古代一位姓常的武將鎮守此地,屢勝不敗,此堡固若金湯,人稱此地為常勝地,後誤為長伸地。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在《赤城縣誌》裡面有這樣的記錄:“舊名外十三家,嘉靖中為史車二酋盤踞,隆慶四年內徙二酋,萬曆七年始開復疆土修築堡牆,週一裡八步,高三丈五尺,皆磚砌,樓二座,南北門二座”。

長伸地地處險要,座落於巡檢司至寧疆堡之間的幽深山谷之中,是扼守獨石口通往東路長城的交通要衝。峽谷西側山上的“鎮虜樓”可靜觀四面八方之敵情,是整個長伸地的制高點,從這裡望去,整個村子盡收眼底。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城堡為南北兩城,北城為駐守區和居民區,南城為校軍場,南側這塊空蕩蕩的場地應該就是當年用來演練的校軍場。城牆的夯土十分結實,土中混有礫石,應該跟今天的混凝土澆注的原理是一樣的。保存了數百年之久城牆就樣對抗著風吹雨淋,雖然已不具備以前古堡防衛功能,但仍可讓人去感受那一段屯堡戍邊的歲月。

歲月在古村堡穿梭,卻抹不掉那份厚重

走進古堡,那些厚實的城牆以冷靜的目光接納你,它們就是這樣簡單而又粗曠,就是那麼幾筆勾勒出當年的雄姿,牆堡上的樹或草恣意生長,毫無顧忌,在進村的路上,我們相遇了郭姓的老人,他在這個古堡裡已經是第六代了。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這個古堡的每戶院落的門樓有意思的是,都是那麼矮小,在村裡轉了一圈,怎麼也找不到那種高大有氣勢的,院落的牆大多數也是石頭壘砌而成,在一條街道轉角處赫然發現一個老物件,左看看右瞧瞧,竟不知道是何物,問古堡的老人才知道是拴馬樁,一座戲臺,古樸裡透著淡雅,飛簷精緻,雕樑畫柱,外牆上面刻著精美的圖案,感嘆古人在清淡或戰亂的日子裡還能如此的生活,這裡的廟宇也保存的相對完整,可見當時的宗教日日昌盛。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山環水繞,鍾靈毓秀,遠遠便能聽見那嘩嘩的水聲,一條瀑布劈面飛來,濤聲陣陣,煙水悠悠,飛珠走玉一般滾落下來,樹依偎著水,水映照著樹,靜靜的和諧,淡淡的孤寂。閒散的心境一如人生,慢慢的在歲月裡回味,山上到處是樹,樹的海洋,連綿不斷,廣闊無盡。

古堡裡的日子是安靜的,穿行在水泥鋪就的小道上,你可以感受陽光的熱烈,古屋的寂靜,低矮的門樓,處處流淌著古樸淡雅。大山裡潮溼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穿行遊走村中常感覺移步換景,城匾上的刻字已經模糊,戲臺上的雕樑畫柱也退了顏色,一幅幅景兒讓人分不清這是在昨日還是今朝。

 

拿大獎的電影在長伸地拍攝,故事裡有著怎樣的無奈

《二嫫》是周曉文導演拍攝的第九部電影。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電影的故事是這樣的:山裡女人二嫫的丈夫是個下臺的村長,整天病歪歪的,床上和地裡都不大行,一家的擔子全靠二嫫挑著。他們的獨生兒子虎子老去鄰居家看電視,老被轟出來,二嫫堵氣要給兒子買一個比鄰居家大的電視。她拼死拼活地做麻花面到幾十裡外的縣城去賣。鄰居“瞎子”經常幫助二嫫,一來二去就有了感情,暗度陳倉。“瞎子”介紹二嫫到縣城的一家飯店做麻花面掙錢,還經常偷偷地夾在工資裡給她錢。二嫫偶然中知道賣血可以掙錢,就經常賣血,還老去看商店裡那臺全縣最大的電視。二嫫得知瞎子常給她錢並且聽到別人的閒言之後,和“瞎子”翻了臉,回到村裡,繼續做麻花面。鄰居媳婦大鬧一場,和二嫫打了個兩敗俱傷。過年了,二嫫終於買回了那臺最大的電視,村民們湧進她家看電視,“村長”感到很是風光,二嫫卻因勞累和貧血不能下炕,她靠在自己的血汗所得-電視機上,愣愣地不知在想些什麼?成為村裡人連電視一起觀看的對象。

這部電影就是在長伸地拍攝的。劇中主演艾麗婭,在電影開拍前就和另外幾位演員一起在長伸地體驗生活。在長伸地的一個多月時間裡,艾麗婭和張海燕兩位女演員每天住在村裡農家,還各自領了一個“兒子”和“女兒”在一起生活。幾乎已變成地道的“村婦”,表情也變得有些木然。

在電影拍攝時村裡很多人還出演過群眾演員。電影上映後引起了國內外評論界的普遍關注和討論。榮獲了1994年首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女演員獎(艾麗婭)、最佳電影技術獎、最佳對外合拍片獎;1995年度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艾麗婭);第47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青年評審團金獎、國際影評人獎、評審團大獎等多項獎項。

張家口赤城長伸地堡,歲月裡的屯堡戍邊見證,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每一座村莊都有自己的魅力,或許就是這種歷史的產物和文化的凝結而成,一旦形成便永難更改,歲月的變遷只會磨損它的容顏卻不會銷蝕它的獨特。一片磚瓦、一段故事記錄下了一個村子發展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