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醫院裡的醫生不夠用,一些學醫的本科、碩士生還找不到工作,怎麼回事?

老三供熱環保鍋爐



劉大夫194


2000年我大學畢業,和大部分人一樣,去了人才交流會,說是人才交流會,可本科生好像在裡面就不是人才。

因為所有用人單位都是碩士起步,好多縣醫院都是博士起步,我的簡歷投出去明顯就是石沉大海。


最後遇到一家醫療器械公司,讓我去賣醫療器械,當時書生氣十足的我,很鄙視這種行為,想著自己讀了5年書,本想當一名醫生,誰知道藥物當銷售了。

結果就是醫院沒有一家看上我,醫療器械看上我,我沒看上人家;現在想想要是當初去當了銷售,說不定比現在舒服;好幾個高醫療銷售的同學,人家現在都是地區經理之類的。

20年前,想進縣醫院都難,大部分同學都是靠家裡的關係去了醫院工作;而我不得不曲線救國,上了研究生,推遲就業壓力的來臨。

那時候就是很多本科畢業生根本找不到工作,可是我們去醫院,尤其是大醫院看病,常常覺得醫生不夠,每次需要排好久才能看上病。其實這是個社會問題,並不是醫生能決定的。簡單說有幾個原因:

大家畢業後,不管是本科、碩士、博士,都想去大醫院,都想去好醫院;大醫院不但能見到各種病例,學到本事,而且大醫院賺錢也多。

所以嚴格的說去大醫院好醫院,不但要有文憑,還得有門路,真是擠破頭才能進去;但每個醫院的編制是固定的,比如一個大醫院只編制500個醫生,那麼夠500個醫生就不能再進了。只有每年退休幾個醫師,這個專業的醫生就會空缺,才會再進新人。所以大醫院缺醫生只是相對缺醫生,因為大都願意去大醫院看病,那自然看著大醫院缺少醫生;可是大醫院的編制是固定的,又不能無限制的招新醫生進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天津兒童醫院,我又一次去看病,晚上12點掛號,凌晨2點才看到,當時說這麼多患者,為啥不再開一家;結果先天津兒童醫院第二醫院,依然是人滿為患;因為大家就信大醫院。

而比較小的城市或鄉鎮確實缺醫生,所有人覺得上完大學,尤其上完碩士博士,肯定不能去小地方,不然不就白上學了,結果就是小醫院沒人去,這就是絕對的少醫生。

另一個就是社會問題,醫療環境雖然有所改善,但醫患關係仍不是很樂觀,我們常常能聽到打醫生,甚至殺害醫生的事情,所以近年來報考醫學院的學生也在減少。種種原因導致了目前我們去醫院的感覺就是:醫生咋這麼忙?醫生咋這麼少?


如此社會問題,不知道大家有什麼建議,請提出來!

我個人覺得,互聯網時代,肯定能夠對這種缺醫現狀有所幫助,我的夢想就是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除了致力於科普工作,我要想辦法解決更多人的諮詢看病的問題,讓更多的人,更方便的通過網絡能解決很多簡單的問題,省的花時間花錢去醫院;同時讓更多人,不同地域的人通過網絡能夠聯繫到三甲醫院的醫生,享受到三甲醫院醫生看病的待遇;同時給好醫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幫助更多的患者;從而起到三贏:患者獲益,醫生獲益,減輕醫院壓力,減輕社會壓力。


當然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為了夢想,努力!加油!

2020年1月12日!

5年後,當我回首這篇文章的時候,但願不負!


心血管王醫生


醫院醫生不夠用其實是一個普遍現象,尤其是有些科室,醫生是十分緊缺。比如,兒科、急診科,這些科室臨床任務重,醫患糾紛多,很多老醫生選擇跳槽到別的科室甚至轉行,而新醫生不願意選擇這些科室。因此,這兩個科室的執業醫師越來越少,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那為什麼有些本科生甚至碩士生找不到工作,但是醫生卻還這麼缺呢?我認為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專業不對口。

雖然很多醫院卻醫生,但其實是某些科室缺人,而有些科室則"人滿為患"。比如骨科,前些年很多醫學生選擇學骨科,因為骨科好上手,有成就感,掙錢多。因此,隨著這些醫學生們一個接一個的畢業,骨科醫生人滿為患,很多大醫院現在骨科都是博士生!本科和碩士生不可能進骨科。那有些朋友會問,讓骨科醫生去兒科或者急診嘛。我想大多數骨科醫生是不會願意的,畢竟隔行如隔山,換個專業太難了。另外,醫院也不想要一個專業不對口的醫生在某個崗位鍛鍊幾年才能在臨床上獨擋一面。



第二,寧缺毋濫。

現在很多大醫院對醫學生要求很高,動不動就要博士畢業,還要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更有甚者要求拿過國自然基金!試想普通院校畢業的有多少人能達到這種要求?但是,作為一個醫院的領導,大多認為寧缺毋濫。院領導肯定想招一個進醫院就能夠"用的";想招一個科研能力突出,可以給醫院發大文章、拿課題經費的;想招一個有專業特長的。而有些本科生,特別是有些碩士生高不成低不就。基層醫院可以進他們"嫌棄",三甲醫院或者市級以上大醫院他們卻要擠破頭,甚至不受待見。因此,有些人本科生或者碩士研究生就找不到工作。


骨科木匠劉醫生


這樣的情況確實廣泛存在,但是大家要明白不是所有的醫院醫生都不夠用,也不是醫院的所有科室都不夠用,也不是所有的本科、碩士生都找不到工作,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現在醫院缺醫生的情況主要集中在兩個科室,那就是急診科和兒科,這是所有醫院都要面臨的是問題。

兒科和急診科是兩個非常容易發生衝突的科室,而且收入都不是很高,這兩個科室存在著巨大的醫生缺口。

●現在很多大型三甲醫院並不缺少醫生,尤其是一些航母級的大型三甲,除了本家的醫生,有培養的博士、碩士、實習醫生以及進修醫生參與到臨床工作中來,所以說基本不缺醫生。

●有些醫院確實缺醫生,但是由於醫院級別不對,很多醫生或者醫學生不到不得已不會選擇,所謂沒有梧桐樹,也就引不來金鳳凰。

●有些醫院確實是缺醫生,但是本著寧缺毋濫和長遠建設的目標,非博士、博士後、高端人才不引進,也是現在常見的現象。這個可以理解,現在醫院的發展不僅要做臨床,科研也是重要的一項,高端人才科研能力肯定強!

從本科生和碩士生角度來看呢?

●本科生可以說是醫學剛起步,碩士生可以說是醫學科研剛起步,所以很多超大型三甲醫院不作為首選,尤其是本科生,幾乎沒有機會。

●很多醫學碩士畢業以後,都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比如骨科碩士、風溼科碩士,所以求職的時候都是尋找自己對口的科室和醫院。但是往往某些醫院不缺少相關專業的醫生,如某些熱點科室像內分泌科、神經內科、骨科,幾乎都是人滿為患。找對口真滴很難!

●其實很多醫院有很多的崗位,比如某些二甲醫院、基層的醫院,有很多的醫生缺口,但是無論本科生、碩士生都會覺得在這樣的醫院不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經驗積累等都會差強人意,寧肯再考碩士、博士,也不想在基層醫院上班,這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有些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真的很好找工作,而且大家會搶著要,比如

口腔、康復醫學等,根本不愁找工作。

總結

其實醫學生找工作真的不難,畢竟我們國家有很大的醫生缺口,但是醫院發展不平衡,畢業生又要求過高,造成了這種不平衡。另外專業也很重要,有些專業異常搶手,而有些專業卻異常艱難。期待將來會更好吧!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天地之寬


其實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大醫院也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合適的人。

大醫院想要的是既會臨床又可以搞科研的人才,所以普遍需要高學歷,他們寧願招不到人,也不會將就。

而本科生、碩士生也想要進一個更好的醫院,有一個更大的平臺去發揮。不想讓自己將就在一個小醫院裡面,渾渾噩噩過日子。

雙方都不想妥協,所以造成了,現在的現象。


一個小醫生的科普


手術量有,經典案綁?

副高職稱,早已過關?

業內名聲,早已震天?

在校學生,理論生吞;

學習能力,實戰能力;

天地差別,不得不服;

醫生能力,病友決定;

用腳投票,直白殘酷!

【與認為學歷等於能力的職場小白共勉】

2020年元月7日


綻放人生hnguo1965


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與醫院的招聘期望值,沒有達到一致。所以,用人的醫院招聘不到合適的醫生,醫學類專業的畢業生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招聘不到理想醫生的醫院,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最牛叉的醫院,比如北京的協和醫院、301醫院,上海的瑞金醫院、華山醫院,武漢的同濟醫院、成都華西醫院、廣州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這類全國頂尖的大醫院。

這些醫院對人才的要求極高,不僅專業要嚴格對口,而且學歷也要達標。本學校本醫院培養的最博士,也未必能夠達到他們的要求,有時他們的目標是“海歸”博士,或者根本不要剛畢業的學生,只要副高職稱以上的成手醫生。在招聘時,他們經常採取寧缺毋濫的原則,如果沒有合適的,乾脆放棄招聘。

另一種是最底層的醫院。鄉鎮衛生院級別的,一般來說,這種醫院地方窮,位置偏、人口少。不是走投的無路的畢業生,一般不會到這樣的地方來,即使來了,也很快要跳槽走人。

這類底層醫院,由於自身條件太差,畢業生根本不願意來。甚至專科的畢業生也不容易招來。

什麼樣的畢業生容易找不到工作?

中國有名老話,叫“高不成低不低”。醫學類專業畢業生中的本科生、碩士生,最容易“高不成低不就”了。

畢業生求職,總是想找個理想工作。所謂理想的工作,是畢業生認可的最好的工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畢業生認為最好的。畢業生在求職時,一般都會把目標定在自己認為最好的標準上,但是他們的標準多數超過了他們自身條件和能力。

比如,本科畢業生,想去三甲醫院做醫生,還要在比較好的城市內,這種就業目標就不太現實。如果想讓醫學本科畢業生直接到鄉鎮級別的醫院就業,一般本科生還不願意接受,特別是相對偏遠鄉鎮衛生院,很多都招收專科層次的畢業生。

很多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都是,大城市大醫院進不去,基層偏遠小醫院死也不去。醫院的期待值與畢業生的期待值完全不一致,最後造成了醫院招不到人,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對於畢業生來講,如果自己的條件不是特別優秀,在就業的時候,最好能夠靈活一些,懷最好的希望,做最差的打算。必要時高低自己的期待值,先達到就業目標,然後再尋找機會發展,或許會更好。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願諮詢師,歡迎評論區交流不同意見。關注交流更多高考志願問題。


高考第一志願


分配不均,資源錯置所導致。

超級醫院人滿為患,患者怨聲載道,醫生壓力巨大,疲於應付。

小型醫院,門可羅雀,患者無法信任醫生,醫生職業自豪感喪失,即使有能力也無法施展。

解決這些問題,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需要回歸醫療的本質,迴歸公立醫院的保基本,減少對患者資源和醫療人才的虹吸效應。

促進醫療人才的流動,更好的技術和服務作為重要資源可以得到更廣泛的釋放。

等級制是一種客觀上的障礙,醫療機構和醫療人才的等級制需要優化,以臨床能力作為更重要的衡量指標。

在保證基本醫療的基礎上,充分的競爭,才能有更優質的技術和服務。


血管外科蘇磊


不能把單位辦成自家的,形成固有利益集團。放眼望去,不難發現一些好單位好崗位總是被某些人佔著,更可惡的是林林總總的親戚都會順理成章的安排。有個別現象還非常巧妙,找個理由堂而皇之的吃空餉。比如原來就有搞個有病的證明,在原單位不上班依然拿著工資,而人就跑到外地謀職拿高薪,一個人倆份工資,其樂融融。誰會想到莘莘學子十年寒窗一事難求,別說去報答掏空的家,連自己餬口都難。提倡自主創業是對的,但如果沒有平臺,沒有機會,沒有崗位,很難實現就業。年輕人想就業,但長期不能就業這就不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