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很失敗,孩子12歲了,咋辦?

大蘭子妞


只要孩子善良,三觀正,心態陽光,您就是個好父親,千萬別望子成龍,不然您會活的很累,我們得學會接受孩子的未來和我們一樣平庸。


蜜雪兒的糖糖


孩子12歲正是叛逆期的開始,相信每個家長面對不聽話的孩子都會有些不知所措,那麼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再任性減輕叛逆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經驗:

我兒子在剛上初一的時候,無論是在學習方面的表現還是在生活上的表現基本上都還能說的過去,只是偶爾犯些小錯誤,但是到了初二的上半年突然發生了變化,孩子開始表現出嚴重的叛逆行為,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在宿舍和同學鬧矛盾,最後過分到放月假的時候帶領幾個不錯的同學去和鬧矛盾的同學約架鬥毆。得知這些情況以後,我真是被氣的差點沒崩潰,真想把他狠狠的胖揍一回,後來冷靜的認真思考了一下,覺著不能用暴力的方式去教育他,因為畢竟已經十三歲了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同時又快到了中學學習的關鍵期,如果動用暴力可能會造成他破罐子破摔,若是那樣就徹底壞事了。於是我強壓住怒火,問他原來想當醫生的夢想是不是真的,他說那當然了,我說不對不是真的,他說為什麼這樣說,我說如果你說的是真的的話,那你肯定會好好的學習,因為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你都不好好學習了用什麼去實現夢想呢?所以我認為你說的是假的。他顯然被我激怒了,說,我就是說的真的!我說那好,你做出個樣來讓我看看,同時也讓愛你的老師看看。從那以後,兒子真的變好了,學習成績也慢慢的變好了,後來還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衡水市第二中學,取得公費就讀的資格。所以當孩子叛逆的時候千萬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對待,而是要先耐心細緻的去傾聽孩子真實的想法,然後在加以鼓勵,只有這樣才能慢慢的讓孩子重回正規。




衡水新自媒體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好是逆反的年齡。

我是過來人,我可以談一談我的感受。

我今年68週歲了,我女兒小的時候在她上初中,大概也就是這個年齡段,一般到初中的孩子,他就覺得自己好像是長大了一些,所以他特別想擺脫束縛。

我常常說作為一個家長,你要學會一點點心理學,起碼你要學會跟孩子溝通。

當我女兒上初中以後,我開始學習心理學,我儘量的和他做好溝通,這也與當初與你的教育有關,孩子在6歲之前潛移默化的就要教育他懂事講道理,如果過去那個年齡段還沒有理解懂事和講道理,那麼當他大了以後,他逆反的心態就會更加嚴重。

所以說孩子的教育是終生的教育,只有孩子到了18歲以後甚至上大學參加工作以後,由於你從小沒有捋順他的規範教育,長大以後就很難再進行教育和溝通。

當他稍微覺得自己大了以後,您在溝通的時候會更加費勁一些,他總是覺得你在規範他。

但是這個年齡的孩子如果不規範,有可能會走向歧途,因為他所接觸的孩子群體不同,所以我們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

當他有了逆反心理以後,你越想規範他,他越想和你反抗。

這個時候規範就不如溝通了,所以要學會和他講道理,和他溝通,做他的朋友,這一點非常重要。


單桂敏艾灸


做為父母其實真正的成功不僅在於賺錢還有孩子的教育問題。能培養一個聽話、積極上進、不虛榮、樂觀、愛學習、懂得感恩父母的人這才是真正成功的。但現實真的很難。為了能給孩孑更優越的條件和財富以此來創造幸福。多少人背井離鄉去外面打工賺錢孩子成了留守兒童。但對於他們幼小的心靈來說卻是一種傷害。我的女兒曾經也是一個留守兒童。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是爺爺奶奶帶的。當時是開始住校了。女兒說有一回冬天下了雪之後融化把鞋子弄溼了。不敢和老師說硬是穿了兩天等星期六的時候回來才換。把腳都凍僵了生了凍瘡腫起來。還有每次開長會的時候。老師都會說通知一下你爸媽。我女兒說她每次都低著頭偷偷的落淚。因為她知道爸媽肯定沒有空回來。還有逢年過節的時候。需要和女兒分別的那一刻,女兒總是戀戀不捨的哭著問媽媽你什麼時候才回來。那一刻太多的心酸伴著眼淚不由自主的湧上來。突然在想難道賺錢真的需要捨棄孩子骨肉分離嗎?但最後還是狠了狠心走了。因為有太多的無奈沒辦法把孩子帶在身邊。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真不是一個合格的爸媽。但我很感謝我公婆。有了他們才能在外面安心的做生意。還把我女兒教育的很好身心很健康。心地善良還有一顆感恩的心。我說這些只想表達的是如果你們也是在外面打拼。一定要經常打打電話關心關心。一年當中抽出二次回家看看孩子。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一直在關心你愛著你。真的有條件的話把孩子帶在身邊。一家人在一起比什麼都強。還有現在的小朋友們特別上了初中以後到高中沉迷於打遊戲的特別多。導致了沒心思讀書。成績一落千丈。這樣的孩子家人需要特別的有耐心。不能打擊他刺激他。只能講道理要讓他明白書是給自己讀的。在這個社會文憑雖不是最重要。但你沒有文憑就只能做苦力。在辦公室吹空調上班的都是努力愛學習的人在那裡上班的。12歲的孩子教育還來的及。家長一定要冷靜找出原因。耐心勸導。知道爸媽愛他重視他。相信一定會理解你們的良苦用心。


浙江天琪根藝


因為也是十幾歲孩子的媽 以前也會有同感 所以想分享一下我是怎麼走出來的

背景

我們都覺得孩子不願意嘗試新的東西 老是躲著膽怯 但孩子從來不改 我們都很鬱悶,孩子也不開心

我們習慣苦口婆心地說 你為啥不願意去試試啊 又沒什麼風險 ?萬一很好玩呢 兒子說 不 我不願意!然後我們就發火:你怎麼膽這麼小 你還是男孩子呢 兒子不說話了 但就是不做!

轉變關鍵事件

兒子十歲那年 有次我們一家人商量暑假旅行 住巴黎 其中有一天我有事 就想讓他們父子兩自己去比利時玩 我老公立刻說 那不行 我英語不會講 人生地不熟 怎麼可能搞得定啊?

兒子就在邊上坐著 我就說 你一直說兒子害怕挑戰 碰到困難就躲 ;現在你呢?更何況那麼多人一個字母不認識都能周遊英國 你方向感那麼好 怕什麼?我老公也很棒 立刻說:行!那我們去!不過你要幫我們買好火車票 然後兒子要負責問路(兒子會講一點英語 但害怕 不敢開口)

我至今還記得當時兒子臉上震驚的表情:爸爸也會怕啊 爸爸也會改啊!

那次父子勇闖比利時 留下很多好玩而難忘的記憶:爸爸戰戰兢兢出門就拍各種照片 生怕找不到回酒店的路 到了布魯塞爾 只玩了火車站廣場 完全不敢跑遠 飯也在火車站吃的 ;



好不容易回到巴黎 地鐵口出錯了 傻眼了 巴黎的建築都是一樣的 :爸爸逼著兒子找了個法國小哥問路 兒子怕的要死 抖抖索索去問 沒想到小哥人那麼好 一路陪他們走了十分鐘 一直指路給他們到酒店 路上還問兒子中國的事情 兒子的英語在這十分鐘突飛猛進 心也越來越定(法式英語講的慢 相當於兩個外國人說英語 都不咋地)

我這一天都提心吊膽 不知道這兩人能搞定嗎……回到酒店 看到他兩安然在酒店 還分享了各種囧事 我的心樂開了花 看著兒子亮閃閃的眼睛 我擁抱了他 !人生 還有比這更開心的時光嗎?



從那以後 我老公學習到了 對孩子的要求 自己先做到;兒子學習到了 對待未知 不要太害怕搞不定 先試試看 有困難 大家一起商量討論 肯定會有辦法的

我自己的學習

1⃣️所有的改變從自己開始 而不是孩子

父母和小孩朝夕相處 孩子早就熟悉父母的溝通方式和真實意圖 也形成了很固化的習慣 如果想調整 一定是從心智成熟的父母開始 而不是孩子

父母調整一小步 孩子改變一大截

2⃣️ 父母齊心協力 不是一方

一個人教育孩子 一是太辛苦壓力山大 容易有情緒 二是容易有盲點

像上面這個例子 如果孩子爸爸不配合 甚至唱反調 我一個人怎麼可能教育得好?



3⃣️ 理解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如果覺得自己失敗 孩子也會很鬱悶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讓父母以自己為榮

所以先不要給孩子下結論 你就是懶啊 不好好學習啊 不聰明啊 這樣會讓雙方的情緒變得更差 最終無法交流

要知道三十歲以前 人格都在發展中 都可以調整 ;過早下負面結論 會攔住孩子改變的意願 也會錯過調整改變的良機

所以先想想 如果你是你的孩子 被父母這樣評判 你的感受是什麼 相信深愛孩子的你 一定能從自己挫敗的情緒中走出來



先處理情緒 再談事情

希望能幫到你哦 如有疑問歡迎私信 最近在做一些青少年個案 還是很有感觸的

喜歡關注!


高端美妝專家


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經歷困境、克服困境並且週而復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重要的不是糾結客觀存在的困境,因為不管你願不願意,對每個人來說,困境都會一直存在,所以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保持一個平穩的、平和的心境!


尤其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當然需要反思,但是教育孩子的複雜性眾所周知,需要我們不斷的耐心、細心更要加上對孩子的愛心,而且孩子的成長也不會是我們想象的一帆風順,過程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我們想到或想不到的情況,這就更需要我們作父母的不斷的修煉自我,昇華自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給到孩子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可能比單純的狹隘的學習成績更要寶貴:

一、南京郵電學院研究生因為導師的壓迫無奈自殺的案例告訴我們:孩子在遇到困境、遇到壓力時科學應對的思路以及心態仍有相當的欠缺:


  • 學生跳樓,學生自殺的案例這兩年屢見不鮮,我們就拿這個研究生自殺的案例來說,因為導師的長期壓迫,不讓孩子參加正常考試,還逼迫孩子簽署延期畢業承諾書,應當說這個導師確實是導師界的敗類無疑!但是反觀學生,是不是也有問題呢?當然有,問題就在於不應該這麼草率的輕生,不應該拿自己的生命當賭注,因為他應該明白,面對這樣的敗類,搭上一條名實在不值當,所以通過這個案例,我們的父母應該教會孩子什麼呢?



  • 我覺得至少要引導和給孩子灌輸以下意識:


  • 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只要自己不作惡,任何情況任何人都不值得我們去搭上生命;辦法總比困難多,遇到困境直面困境,這條路走不通,我們就想別的辦法,但是記住一點,那就是再難的困境,總有解決辦法,這一點毋庸置疑;


  • 要學會獨立,要學會科學的思考問題,面對強權要以柔克剛,聰明應對,其實那些可惡的人,可惡的事,本身才更可憐,我們應該看到他們內在的懦弱,想方設法,以柔克剛,從容應對;



  • 學會融入集體,學會尋求幫助,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總有打不開的心結,總有一時的糾結,這個時候儘可以去向第三方求助,學會向別人求助,本身就是一種能力!

二、陝西西安高中生捅死老師的案例告訴我們:孩子的教育需要情感的呵護,更需要理智方面的正確引導!


  • 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做壞事是失去了理智,什麼是理智?說白了就是理性就是有智慧,換句話說,那些過失犯罪的都是因為沒有理性,沒有智慧!西安的這個高中生,就是因為老師把手機沒收了,就用刀捅死了老師,我不知道當時他心裡在想什麼,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以為這樣做可以發洩自己的怒火,這正是孩子最容易失去理智的地方,那就是不合我意,讓我不高興,我就可以以任何方式發洩出去,不計後果,做了再說,這樣的一種思維尤其在青少年群體中非常普遍,尤其值得我們注意!


  • 如何能夠讓孩子有理智,理性的面對自己遭遇到的一切呢,我覺得以下幾點是我們需要給到孩子的:



  • 不隨便打罵孩子,因為打罵本身就是一種負面的示範,就是一種典型的失去理智的行為,如果你經常性的以打罵的方式給到孩子錯誤的示範,那孩子在這樣的氛圍裡面就會讓失去理智成為一種內在的習慣;


  • 給孩子辯解的機會,不要隨便打斷孩子,不要總是站在成人的思維去界定孩子,理解別人和被別人理解就像一對戀人,和平相處才會互相包容,不能被理解,就很難做到理解別人的做法;


  • 互聯網上的資源在青春期前,尤其要進行甄別,對於充斥暴力武力,強調暴力傾向的影視作品,應該謹慎讓孩子接觸,類似的作品接觸的越多,孩子內心裡面模仿的慾望就越強烈,就像小時候看少林寺,有幾個男孩沒有想過將來也去少林寺學武功呢?

三、大連13歲男孩把10歲女孩殺死的案例告訴我們:為人父母不但要強調孩子不受他人欺負,更要重視摒棄孩子內心裡面的惡的一面!


  • 就像魔鬼不分老幼一樣,人性的惡也一樣不分年齡,然而跟魔鬼不同的是,魔鬼天生就是魔鬼,而我們是具備理性的人,人與動物的根本分別就是有理性,有理性有什麼好處?可以讓你自保的同時還能得到周邊人的接納甚至喜歡,這才構成了我們和諧的社會!因此為人父母,除了強調學習,更要重視孩子內心營養的灌輸,尤其孩子內心裡面惡的幼苗開始萌芽之際,就要把它扼殺在搖籃裡!


  • 遇到問題,理性解決,好勇鬥狠沒完沒了,今天你可以去打他,明天他可以再帶人來打你,然後你再打回去,最後一起蹲監獄,有誰是贏家嗎?沒有,都是輸家!所以我說,好勇鬥狠其實就是人生當中的一個老千,忽悠你上當,然後讓你進入圈套,尤其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動不動就拳腳相向好像自己挺拉風的樣子,其實最終害的是自己,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這樣做:



  • 爭強好勝可以有,但要用對地方,不可以一味的放縱,比如在學習上非要考第一,但是真的考不了自己就繼續努力,下次再爭取,這是完全可取的;但是跟同學之間就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非要爭個你死我活,那父母就要全力幫孩子剎車,讓他意識到這樣做的後果,發現一次,解決一次,直到讓孩子收回心思;


  • 平時家庭裡面不能對孩子百依百順,啥都不讓他做,只讓他學習,這樣的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就會養成誰都得順著自己的習慣,一旦有自己不順心的地方就要開始歸咎於其他人,從此變得不可理喻,心胸狹隘,而且嫉妒心重,容易走極端;



  • 孩子之間出現矛盾儘量不要插手,除非孩子出現走極端的情況,要合理規勸,打消他惡的念頭,教會他控制自己的脾氣,理性面對跟同學的關係!

總之,做父母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差事,很多時候我們都崇尚其樂融融,家和萬事興的良好氛圍,但是真的要達到這一點可沒那麼容易,尤其在孩子教育方面更是有層出不窮的問題等待著我們,但是思前想後,面前的那個熊孩子不就是自己生的嘛,多少遺傳了我們的基因,我們不想辦法,誰又能拯救他呢?

歡迎關注葛老師教育新智匯,一起關注行進中的教育百態!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1.父母應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心,讓孩子明確地意識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良的行為習慣,將之羅列出來,貼在對孩子來說醒目的位置,讓它每時每刻都去提醒孩子,喚醒孩子對不良習慣的注意,然後有意識地去克服、糾正。

2.和孩子簽訂一個君子約定。從最容易改正的那個壞習慣開始糾正,父母時時監督提醒,孩子有意識地自我修正。只要有點進步,父母就給以肯定、鼓勵、獎勵;如此一直持續到這個壞習慣改掉為止。父母切不可操之過,要耐心地等待,要敢於面對一次次糾錯的失敗,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因為習慣成自然,已形成的潛意識行為很難在短時間內修正。

3.父母平時要細心觀察,記錄孩子壞習慣表現時的細節。然後想辦法在這些細節上做文章,看能否從細節上找到一些突破口,從而讓孩子抑制自己的行為,為壞習慣設堵。

4.在孩子容易表現出壞習慣時,嘗試用另一好習慣或中性習慣替代壞習慣。

5.改變環境,儘可能地讓壞習慣擺脫誘惑,失去“用武之地”。

6.糾錯不如立正。家長和孩子共同確立一個容易形成的好習慣,堅持下去,培養成功之後再增益另一習慣。如此,讓孩子一步步地由壞轉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擺地攤的小濤


十二歲的孩子,正處於兒童期向少年期轉變階段,身體和心理上都有明顯的變化。這時段中的孩子,不但讓父母很煩惱,而且他們自己也很煩惱。這其實是因為身體和心理的成長給他們帶來嚴重的不平衡,而他們自己為年齡幼小,駕馭不了這些不平衡。這個時期,作為家長就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和智慧,去正確引導孩子。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和他們共同制定規則,一起來按要求做!學習上,可以為他們買些勵志類的書籍,書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勝過任何語言的教育力量!


上帝之眼淚


有空多陪陪孩子,讓他的成長並不孤單。因為嗯,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時候會冒出來個十萬個為什麼,你不單只是要解答他,而且要以身作則的做出來。應酬那一些就儘量不要了。把下了班,閒暇之餘的工作中心放到家庭。這樣更有利於他的成長!父母多半在這個時候。迫於工作上和生活的壓力。很多時候回到家裡什麼事都不想管。但是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父母才是孩子的第1個老師。(喜歡我的觀點,歡迎大家跟我交流。關注我。並轉發)



藍視娛樂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在因為自己無力掌控和應對即將來臨的改變而陷入無能的憤怒和無力當中。我清楚的記得我在12 13歲時面臨的種種變化帶來的心緒不寧。這個年紀的孩子有很多自己認為比整個世界都重要的事。他的世界觀人生觀開始形成。他開始不聽話,他開始有自己頗為幼稚的見解,他開始學會將內心的不滿訴諸武力,他開始渴望走進異性的內心來看看她們與自己有什麼不一樣。這不就是你我都曾有過的人生麼?當你不能左右孩子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在那個年紀幹過的荒唐之事。退回到12歲,用你們的清澈的眼睛一起去看看這個美好的世界。你可能會理解他們,而且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因為很可能你覺得他現在有多混蛋,你當年就有多混蛋。好了傷疤忘了疼,這話不止適用在個人,還適用在一個家族。在血緣上,你為人父母,在教育上不妨先自己教育自己一番,試著和12歲的自己和解,遠比與12歲的孩子咆哮來的優雅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