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小藥,是天使還是魔鬼?

釣魚用的小藥無疑是漁具領域同時被神話與妖魔化最嚴重的裝備,愛它的認為它是天使,恨它的認為它是魔鬼,結果搞得喜歡用小藥的人用起來偷偷摸摸,談起來諱莫如深,那麼小藥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呢?

先給小藥一個定義就是什麼是小藥,就本人理解而言國內釣友將包括誘食劑、興奮劑、香精、味道物質、營養強化劑、中草藥等添加劑統稱為小藥,當然色素算不算小藥,這是一個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釣魚小藥,是天使還是魔鬼?

被神話了的小藥

先說說為什麼小藥被神話了,首先一個問題國內很多小藥的研發與生產者沒有給出小藥的主要成分以及科學的誘食性能評價結論,僅僅是請一些大師、網紅大V通過實際做釣來給背書,那麼這些名人釣獲不錯的小藥就真的一定有效嗎?不一定,也許是倖存者偏差。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倖存者偏差,首先我們先要明確兩個基礎事實:

1、釣獲多少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一定的偶然性,有時候運氣很重要

2、魚不會均勻分佈在水中,即使在高密度的魚塘,也會有高密度區域或低密度區域,位置很重要

在運氣和位置都很重要的情況下,如何證明背書者的釣獲不是運氣或者恰巧的甚至是有意的做到C位呢,這是一個問題。

有讀者一定會說不會是所有背書者有這麼好運氣位置做的那麼正吧,當然不會,但是廠商只會拿釣獲最好的大師、大V的來背書,釣獲不好的的大師和大V的評價你是沒機會見到的,你說是不是?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這種偏差也會存在釣友自己的做釣實踐中,你在某次釣獲中恰巧運氣不錯,恰巧用了某種釣魚小藥,這樣你就會形成某種小藥非常有效的印象。

除了倖存者偏差的影響以外你可能遇到安慰劑效應。

釣魚小藥,是天使還是魔鬼?

就是當你缺乏系統準確的餌料誘食性能對照實驗數據時,你會默認使用小藥的釣獲效果要好於不使用小藥的效果。

那麼如何避免小藥被神話,釣魚人如何避免自己為神話埋單,廠商如何科學的展示小藥的誘食性能?

對於釣魚人,你需要的就是搞清楚小藥的成分,選用包含誘食效果的明確的誘食劑是避免交智商稅最好辦法,因為很多誘食劑的誘食效果是經過無數個科研論文證實過的,例如甜菜鹼等,具體見

釣魚小藥,是天使還是魔鬼?

對於廠商,你們需要使用科學的實驗方案展示你們小藥誘食性能,具體方案和辦法可以參見 介紹的莫斯科國立大學的實驗方法,科學的展示誘食性能是魚餌廠商最好的宣傳手段。

釣魚小藥,是天使還是魔鬼?

被妖魔化了小藥

小藥之所以會被妖魔化主要是源於人們對於添加劑、化學添加劑、不明添加劑的心理恐懼,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在自己的飲食上越來的越排斥添加劑尤其是化學添加劑的使用,甚至是存在一棒子打到所有化學添加劑的趨勢,這樣的一種心理也被投射到了魚餌的添加劑上面來了,因為所有添加劑不是毒害魚兒就是汙染水體,是作弊,必須一棒子打死。

其實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離不開化學,離不開化學反應,離不開化學物質,你喝著一氧化二氫,呼吸著O2,炒菜時會放氯化鈉,你的食物裡必然會有多種氨基酸,沒有這些化學物質和添加劑你會死掉的!

所以,可怕的不是添加劑更不是化學添加劑,尤其是化學添加劑的誘食性能毒理作用都是明確,國家標準中可以添加到食物和飼料的添加劑都是安全的,當然計量也要在安全範圍以內,否則吃鹽也會死人的。

可怕的不是添加劑,是毒理作用不明確的添加劑和過量使用添加劑。

釣魚小藥,是天使還是魔鬼?

關於部分化學添加劑是使用量可以訪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