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專家都說錯的“鼎”。

如果提到周代,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列鼎”這個詞,所謂:

  • 天子 九鼎八簋
  • 諸侯 七鼎六簋
  • 卿大夫 五鼎四簋
  • 士 三鼎一簋 或 一鼎無簋

然而,這個廣泛流傳的知識點是確然無疑的否?



文獻的可信度

實際上,許多人對我們常見的關於列鼎制度的介紹都深信不疑,甚至許多中小學生的所做試題的題目都清晰表述了這一知識點,而且還信誓旦旦地註明“根據文獻記載”,不是抬槓,我請問,哪個文獻記載的?實際上,不僅文獻,連考古都否定了上文的論述。

目前,最早記載上文論述的是《公羊傳》,那麼問題就來了,周代的制度,《周禮》中怎麼沒有記載?有人會說,周禮年代久遠,或許是佚失了,被漢人又復原了,可惜,這也不可能,因為《周禮》中實際上是有記載的,但是卻是另一套和上文表述完全不同的列鼎方法:

連專家都說錯的“鼎”。

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繁複的禮制呢?其實關鍵在於——“禮制是與政治相關聯的”。所以真正決定諸侯爵位與待遇的其實是:

連專家都說錯的“鼎”。

打狗還需看主人

需要注意,圖1中天子所屬的下級,實際上有可能和諸侯是重合的,即諸侯受命出任周天子的卿士,比如,公爵中的上公就是三公加命升級而成。真正比較麻煩的是附庸,我也只是推測,也可能附庸跟本就沒有規定。

卿大夫不過是一種習慣叫法,實際上並不存在,只有大夫是貴族,其中有些大夫擔任國君的輔佐,地位高於一般大夫,成為上大夫也就是卿,卿不是貴族頭銜,而是官僚品級,同時,也因此與西歐封建社會相區別,卿的任命周天子是有權參與的,不過似乎任命結束後,具體事務周天子是不好管理的。

卿的地位就好理解了,當然是與諸侯相關了,不過卿與國君的差距似乎格外大,我思量,其應當主要是為了避免大國之卿比小國之君還高貴許多,畢竟國家再小也是國君,聯合國開會也不能因為上海市市長比有些窮國的總統工資高就讓他去。

至於士,一般認為是最低級的貴族,不過其實也可以看成最高級的平民,至於平民的等級,幾乎沒人講過,在《禮記》中也提到了上中下農夫的問題,農夫也是有等級的!而士,尤其是下士,他們的食俸就等同於上農夫,並且也明白講出來,他們的食俸也就是僅限餬口罷了,其實和低保區別不大了,士也就是夾在貴族與平民中間意思意思的意思,最著名的士——孔子,已經是徹底的寒門了。

實際上,能反映實力的,以食俸為主:

連專家都說錯的“鼎”。



希望能有高人來加以補充,對於我們來講,禮是很重要的,還是搞清楚一點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