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翁》的最後一句, 為什麼被教科書刪掉? 只一句意思就全變了

唐宋兩朝在我國的歷史上是比較亮眼的,這段期間的詩人也比較活躍,其中有一位叫歐陽修,他可是八大家之一,除了詩之外,他還有很多其他的作品,比如在我們中學時期,有一篇課文就是他的作品,一則名叫《賣油翁》的寓言故事,這則故事用生活中一個小小的事情教育大家,世上無難事,只要你肯付出。不過我們大多數人學習到的這篇課文其實都少了最後一句。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 為什麼被教科書刪掉? 只一句意思就全變了

想必大家在學校的時候,都知道一個道理,一般用來點題,或者是說明作者意圖的都在最後一句話上,既然是這麼重要的一句話,為什麼在課本上要去掉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句被去掉的話是什麼: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如果真的解讀出來你就知道為什麼要被去掉了。

這裡面最重要的四個字就是“庖丁斫輪”,其實這是兩個典故,庖丁相信大家都能想到,就是庖丁解牛的故事,而斫輪說的是輪扁斫輪。輪扁是一位非常著名的造車工人,他可以用刀斧就將木頭砍成車輪,和庖丁解牛一樣,都是說這個人有精湛的手藝。而結合我們原本的賣油翁故事,歐陽修就是想要這幾個人的事情,來諷刺陳堯諮,說他和這些人沒有區別,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射箭,不過就是一些可以通過勤練就掌握的技能,只要手熟即可。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 為什麼被教科書刪掉? 只一句意思就全變了

大家可以看得出來,加上這句話之後,賣油翁的那一手技藝變得一文不值,這對於課文想要教授給我們的主題可不相符,所以教育部門也是擔心加上這一句之後,會讓學生產生一種讀書沒有用的錯覺,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 為什麼被教科書刪掉? 只一句意思就全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