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發生疫情是怎麼消滅的?那時候沒有疫苗和基因技術?

今世有緣522520


所有的疫情,歷史上都靠我們人體自身免疫系統。

黑死病

元朝,雖然是蒙古人的朝代,但是並不是亡於蒙古人的統治錯誤。有一個普遍的觀點,元朝是因為當時肆虐亞歐大陸的黑死病肆虐。也就是鼠疫。這種疾病起源於蒙古草原,一開始以為是老鼠帶的,後來發現其實是老鼠身上的跳蚤病菌。

在歐洲,先是在西西里島,西西里島死亡1/3人口,1347年,鼠疫出現在熱那亞,為了防止疫病,熱那亞人用弓箭趕走靠近港口有人得病的船隻,但是太遲了,1/3的熱那亞人死亡,接下來,威尼斯、羅馬,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英國、俄羅斯。3年期間殺死2500萬人,佔歐洲總人口也是1/3。歐洲平均壽命下降到20歲。

在亞洲,元順帝是元朝的倒黴皇帝。1352年,翼寧、保德州瘟疫,同年夏天,龍興瘟疫,1356,河南大瘟疫,1357年莒州瘟疫,1358年,汾州。1360年,元大都埋了20多萬人。由於中國人口基數龐大,1200年,中國1.23億人口,由於戰亂和瘟疫,1400年只剩下6500萬人。有人口歷史學家統計。1333年一年,中國至少得病死亡1300萬人。1344年,朱元璋全家瘟疫,死得就剩下朱元璋一個孩子,埋家人的錢都沒有,賣身黃覺寺。

從鼠疫傳播的現實可以看出,任何瘟疫都有一個病死率和存活率。鼠疫的病死率是1/3人口。也就是剩餘的2/3要麼沒有被感染,要麼感染了免疫系統成功防守反擊。達爾文稱之為“進化選擇”。黑死病也就是鼠疫並沒有消失,但是這種病毒本身對於人類的殺傷力已經基本喪失,因為活下來的人類大多數是經歷過選擇。有抵抗力的人類。

事實也證明了這種基因選擇。歐洲人後來侵略美洲,印第安人遭遇了再一次的鼠疫和天花。印加帝國的國王被歐洲人帶來的病菌害死,1529年,阿塔瓦爾帕的父親瓦伊納·卡帕克病逝,阿塔瓦爾帕和同父異母的兄弟瓦斯卡爾競爭中勝出。而印加帝國幾乎沒有其他繼承人的情況下,阿塔瓦爾帕想要和西班牙侵略者和解。結果168個西班牙人擊潰了10萬印加帝國大軍,用突襲的方式,並且俘虜了阿塔瓦爾帕。

很多人類學家發現,每一次人類征服那些未被開發過的領土的時候,都會帶來新的病菌,將那些地方的人類消滅一次(或者叫做篩選)。總會有人活下來,然後產生新的抗體。

黑死病就是這麼一種疾病,沒有任何人為的作用。在古代根本沒有預防醫學。中國人和歐洲人,都要靠自己的抵抗力。而抵抗力實際上遵循物競天擇。人類的基因差異性決定了,有些人可以抵抗某種病毒。

天花

天花算是預防醫學的第一次勝利。典型的做法是種牛痘,天花會感染人類,也會感染牛,但是牛的反應不強烈,所以牛痘的提取液感染一次人體,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但是人體接觸過天花病毒就能夠實際抵禦天花。這就是最早的疫苗。

在中國,乾隆年間治理天花,那時候中國人還沒有牛痘,所以預防天花用土方法。就是得過天花的孩子的衣服給沒得過的人穿。其實也是一種疫苗,但是這種疫苗是有風險的,20%的小孩子會為此得天花。

中國早在宋真宗時代即發明了人痘接種法,也就是上面20%發病率的種痘方法。英國醫師愛德華.詹納發現擠牛奶的婦女感染牛痘後不再感染天花,1796年試用牛痘預防天花,獲得成功。以後牛痘接種在世界範圍內推廣,對消滅天花起了巨大作用。1980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全世界已消滅天花,種痘也就取消。(乾隆一代,的確治理了中國的天花,用人豆的方式。因為乾隆皇帝死於1799年,而英國人牛痘是1796年,要是早一點,可能中國人口更多)

近現代

如果有抗生素,黑死病根本不是問題。因為黑死病雖然死亡率這麼高,其本質還是細菌,鼠疫桿菌。所以有抗生素之後你不會正眼看他。對於病毒,一種是疫苗預防,如今的疫苗研發是流水線模式的,當然,難點在於臨床數據獲取很難。動物是動物,人是人。萬一安全性有問題呢。另一種是隔離,只要確定傳染途徑,物理隔絕完全沒有問題。

而治療方面,其實主要是激發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或者干擾病毒複製,讓病毒得不到原材料。所以,一方面是激發,一方面是抑制。對於死亡率不超過10%的疾病,實際上不用特效藥,也不必過度恐慌。因為死亡率很低。美國流感1300萬人感染,死亡6600人。看上去很恐怖,你除法,也就是0.05%的死亡率。

而細菌,現在都有廣譜抗生素,抗生素髮明之後,人類平均壽命才上了70。毋庸置疑,這是最偉大的發現,而深罐發酵技術,則是突破抗生素製備數量的最偉大的發明。輝瑞在二戰的時候,讓青黴素成為便宜藥。

病毒依然是有危害的,比如埃博拉病毒,比如艾滋病病毒。但是現代預防醫學可以瞭解其傳播途徑,比如艾滋病血液和性傳播,比如埃博拉病毒,可以通過淨化水源等方式。而肝病毒,則可以通過疫苗的放水。我們這麼多的疫苗,都對應著一種病菌。大多數病毒和人類共生。

古代還是靠天生免疫。現代醫學才是偉大的。


財經紙老虎


古代沒有基因工程,當遇到重大災情,可以想象老百姓有多麼無助。就當時的醫療水平而言,別說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甚至都無法找到病菌的源頭。醫療器械在病毒檢測分析也不過是數十年的事情,那麼古代疫情爆發之時,老百姓是否真的只能聽天由命了嗎?

並非如此。所謂醫者仁心,每當病毒肆虐之時,儘管古代醫者也沒有好的辦法,但是強烈的使命感常促使他們跑到疫情爆發的前線,用生命去觀察每次疫情的特徵,正是他們一代代人的前赴後繼,才為後人留下諸多參考資料和寶貴的經驗。

可以說絕大多數疫情過後,有人不幸死去,也有人堅強地活下來了,靠的就是人類自身的免疫系統戰勝了那些病毒。然而,人類也憑藉著智慧通過數千年的不懈努力在對抗病毒上創造了奇蹟,例如,血吸蟲病、天花等。

赤壁之戰

赤壁(古蒲圻),在武漢西南大約100公里處。曹操率領數十萬大軍,與劉備、周瑜的數萬漢吳聯軍在那裡上演了世紀大戰,結果漢吳聯軍用妙計火燒赤壁,曹操狼狽而逃。此戰使諸葛亮、周瑜美名揚,卻讓曹操為後人笑。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呢?

據《三國志·曹操傳》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原來,當時,曹操軍中發生了大瘟疫,死了不少將士,這才被迫撤軍。次年,曹操在譙縣操練水軍,7月駐紮在合肥,本打算找孫權報赤壁之仇,但是到了12月卻再次不戰而退。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瘟疫嚇退了曹操呢?

  • 血吸蟲病

據考古學家聲稱,在湖北江陵出土的西漢男屍和湖南長沙馬王堆女屍中發現血吸蟲卵,因此,兩湖等地區早在漢朝時期就是我國血吸蟲病重流行區。

曹操七月南征,9月到新野,而後直奔江陵。在那裡呆了3個月後,沿江而下,與劉備、周瑜大戰於赤壁。據此,大體可以判斷曹軍當時是感染了血吸蟲病。

  • 中間宿主——釘螺

血吸蟲病是一種慢性寄生蟲病,主要流行於亞、非、拉美的73個國家,患病人數約2億。而釘螺是血吸蟲病的中間宿主,從11月到次年7月都可產卵,幼體兩個月差不多發育成熟。它發佈在亞洲東部和東南亞,湖北釘螺廣泛分佈在長江沿岸和湖泊周圍的湖沼地。

血吸蟲病主要通過皮膚、黏膜與疫水接觸受染,患者糞便中的活卵,是主要傳染源。

因此,為防止感染血吸蟲病,應避免在釘螺分佈的湖沼地游泳,不接觸已經發生疫情的水源。

  • 雲夢澤地

從地圖上可見,江陵到赤壁之間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雲夢澤地,為湖北江漢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幾百公里的草灘成為釘螺生活的天堂。曹軍9月份進駐江陵,幾十萬大軍吃喝拉撒都在這片湖沼地。

漢吳聯軍沒有人感染,可見當地人可能對此疾疫有所瞭解。儘管曹營中也有蔡瑁這樣的本土人士,但是曹軍中只要有人不小心接觸到釘螺,感染上血吸蟲病,他的糞便就成為了傳染源。行軍打仗常就地紮營,生活衛生狀況不言而喻,因此,曹營爆發血吸蟲病將不可避免。

  • 華佗之死

據《三國志》記載,儘管曹操多次召喚,華佗卻遲遲不願動身,後來被捕而死於獄中。世人都說,曹操因懷疑華佗想害他而將其殺死。但是,華佗死的那一年恰好是赤壁之戰發生那年,也許是華佗沒有及時趕到軍中,也許是華佗對血吸蟲疫情也無能為力,曹操便將失敗歸咎於他而將其殺死。

次年,曹操曾費數月時間來操練水軍,欲找東吳報昔日之仇,但最終還是決定打道回府。我想,也許他對去年的瘟疫仍然心有餘悸,況且這世上再無華佗,他又怎敢再與東吳在血吸蟲集聚的長江沿岸決戰呢?

萬眾一心,戰勝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被譽為千年瘟神,哪怕到上個世紀,仍然流行猖獗,曾嚴重流行於我國南方10多個省市。

解放前,疫區居民患病的不計其數,遠望病人,肚子像西瓜,脖子像絲瓜,手臂像黃瓜。據記載,上世紀的40年代,僅湖北陽新縣一地,就有8萬多人死於血吸蟲病。

1949年4月至1950年短短數月之內,渡江戰鬥和水上練兵中,數以萬計的指戰員便感染了血吸蟲病。據統計,當時阻止在疫區的軍隊中感染病例多達3萬多人。而流行疫區還有近千萬老百姓感染此疫,其中數十萬晚期血吸蟲病人已經危在旦夕。

  • 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

解放後,根據華東區最高指示,上海成立了血吸蟲病防治委員會,由九兵團司令宋時輪將軍任主任,抽調滬寧地區2000多名醫務工作者成立醫療隊,展開大規模的防治運動。

1955年,毛主席發出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從中央到地方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

  • 蘇德隆教授

1950年初,蘇德隆教授開始投入血防工作研究。他認為,滅螺是在一定地區內控制甚至消滅血吸蟲病的必須措施,村莊的河流人牛公用,是最大的感染源。因此,他提出先消滅村內釘螺,綜合治理環境,由近及遠,以此類推,從而實現區域性滅螺,他的這一理論對我國控制血吸蟲病具重要意義。

之後,蘇德隆教授先後提出多種滅螺方法。在此基礎上,他帶領師生深入第一線,瞭解居民感染血吸蟲病的特點和釘螺的分佈規律,以青浦區為血防試驗田,實地投入消滅血吸蟲戰役中。試驗田成功後,將經驗推廣向各大疫區。他廢寢忘食,深處血防第一線,幾十年如一日,為我國防治血吸蟲病做出了巨大貢獻。

  • 譜寫讚歌

1958年6月30日,餘江縣消滅血吸蟲的好消息傳來,毛主席激動地寫下了七言律詩《送瘟神》。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結語

不管華佗是否出手,一條小小的血吸蟲,最終讓自詡雄才大略的曹孟德止步於長江。但是,偉大的中國人民不會屈服,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終於消滅了為禍國人數千年的瘟神——血吸蟲。

今天,新病毒來襲我華夏大地。不過,我相信,偉大的中華民族仍舊不會屈服,在我黨的英明領導下,國人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不日定將其殲滅,加油中國!


讀春秋思無忌


前言

中華文明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文化斷層的文明,因此在對於“疫情”這樣的大事件上,有著其他文明所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在不斷總結前人的經驗中,不斷獲取大量的信息,從而建立其相應的應對及不同的治療方案上的進步。

根據現代傳染病學的定義,傳染病流行的三大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動物)。

而根據古代的文獻和現代考古發掘,發現古代的中國不僅僅在醫術治療“疫情”,在很早的時候,就通過前人的經驗總結中發現了截斷傳播途徑來避免“疫情”的擴張。

截斷傳播途徑來避免“疫情”的擴張

早在先秦時期,《國語·天官》(《春秋外傳·天官》)中記載著:“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

而考古發掘的睡地虎秦簡中,則更為決絕,是直接截斷傳播途徑:

1、簡113:癘者有罪,定殺;定殺何如?生定殺水中之謂殹(也)。或曰生埋,生埋之異事殹(也)
2、簡114:甲有完城旦罪,未斷,今甲癘,問甲可(何)以論?當(遷)癘所處之;或曰當(遷)(遷)所定殺
3、簡115:城旦、鬼薪癘,可(何)論?當癘所

而根據《試論先秦時期的疾疫》(作者劉繼剛)的研究,若是重罪的刑徒,患了傳染病,為防止傳染,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重罪者,且病情嚴重者,定殺後,且殺後要投入水中,不允許生埋。還有另外一種處理方式,若是輕罪者,就是送入“當癘所 ”,進行隔離。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總結前人的經驗中,到了漢代,隔離法已經逐漸成為古代人們處理“疫情”的必要手段之一,如《漢書·平帝紀》:“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甚至到了南北朝的戰亂時期,這種隔離制度已經成為朝廷和民間防疫的必要手段,如蕭齊時,就專門設立了六疾館,以專門隔離收治傳染病患者

到了唐宋時期,由於這個時期的理學逐漸成為官學,隔離方法與儒家提倡的孝道出現了衝突,且因人心恐慌、宗教信仰等等方面,這個時期,若是碰到“疫情”的出現,官府就會通過鼓勵道教、佛教參與治療和在隔離區中安撫人心的作用

如唐宋時期,給予僧人或道家頒佈度牒的形式,鼓勵僧人或道人掩埋屍體,如宋朝時期的漏澤園制度是專門收攏屍體、掩埋屍首的,而安濟坊則是收攏病患、傳染病患者的。井井有條,各項規章制度在宋時就已經較為完善。

1、“宋春二月,詔天下州縣置漏澤園,殯客死無歸之士“——《釋氏稽古略》卷四《漏澤園》
2、高宗南渡,民之從者如歸市。既為之衣食以振其飢寒,又為之醫藥以救其疾病;其有隕於戈甲、斃於道路者,則給度牒瘞埋之
若丐者育之於居養院;其病也,療之於安濟坊;其死也,葬之於漏澤園,歲以為常——《宋史》
3、崇寧初年,蔡京當國,置居養院、安濟坊——《宋史、食貨志上、振恤》

到了明朝時,由於朱元璋年幼時,歷經了全家死於非命的經歷,因此在還未建國之時,就已經仿宋朝,建立了養濟院、漏澤園、義冢、養老政策等等

太祖設養濟院收無告者,月給糧。設漏澤園葬貧民。天下府州縣立義冢。又行養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賜爵。

除了隔離方法之外,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的進步,古代逐步研究如何治理患病者,以及避免傳染源等等方式

一、先秦時期:

通過觀察天氣、天災、戰爭等,人們發現了不同的節氣、或大旱、大澇、或戰後,都能引起人患上各種不同的“瘟疫”,因此在書籍中進行了文字上的記載,並開始在各地傳播,讓人民避免患病的概率:

1、《禮記 月令》:孟春行秋令,則其民大疫;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於疫;孟秋行夏令,民多瘧疾;仲冬行春令,民多庎癆
2、《左傳 定公四年》:春三月,水澇方降,瘧疾方起
3、《韓非子 說林上》:任妄曰:飢召兵、疾召兵、勞召兵、亂召兵——大兵之後,必有大疫。

這個時期除了國家設立官職收攏醫治病患的措施之外,由於醫術上的不發達,除了醫藥之外,還綜合了各種巫術、占卜等迷信方式,但也發展出了以預防為主的理論來。

1、《周禮 地官》:凡歲有天患民病,則以節巡國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
2、鄉設巫醫,具百藥,以備疾災,畜五味,以備百草
3、設大祝和司巫,大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祈福年,求水貞。男司巫主逐疫除病;女巫主草藥燻浴,祛疫防病
4、《周易 下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5、《管子》:惟有道者,能避患於未然,故禍不萌

二、秦漢唐時期

商鞅變法,使秦國實施法制,因此在對待巫術這方面有著天然的反對姿態,使得秦國在當時除了良工、悍卒聞名之外,也以多良醫而聞名於世;因此早在戰國時期,秦國就率先設立了“太醫令”官職。當秦大一統之後,將“太醫令”列入了“九卿”少府之內——“(秦)有太醫令丞,亦主醫藥,屬少府”。是全世界第一個政權將醫學列入國家範疇的典範。

甚至還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考核、考試製度,來考證徵召的各醫官、“術士”(楚國稱醫者為巫、齊國稱術),於秋冬季節時,開展醫官的“課殿最”考核。過則獎,錯則罰

其中秦國規定了“不得兼方,不驗輒死”這項規定,影響到漢唐時期,特別是“不驗輒死”。

在古代時期,由於人口流動性教弱,所以在疫情的治療方面還相對落後,但從戰國之後,戰爭的升級,尤其是戰爭時期動用的人口日漸增長、規模也越來越殘酷,流動性也在不斷加強,使得“大兵之後,必有大疫”成為人們的共識

因此秦國也率先在軍隊中設立了醫官制度,而漢承秦制,不管是軍醫制度,或是城市衛生管理制度,都與秦無異。

如:1、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就記載了大量軍事醫學知識,尤其是戰場止血等,而在防疫方面,也提及了用生石灰處理營房等。
2、“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太常。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令丞。”——《漢書·百宮公卿表》
3、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國大旱蝗。……詔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漢書·平帝紀》

最為主要的是,秦統一六國後,始皇帝“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唯有對“醫藥卜筮種樹之書”明文法定不在焚書之列,甚至還進行整理、對社會頒佈。

所以漢代時,通過秦朝的整理,醫學上再進了一步,尤其是東漢末年時的張仲景通過不斷的觀察病人,研究前人的經驗,通過自身的臨床經驗,寫出了《傷寒雜病論》,迄今為止,《傷寒論》依舊是醫學界用以研究傳染病學的入門書籍之一。

到了唐朝,在此之前,人們對於傳染病,還是較為籠統,但人們根據《傷寒雜病論》裡的辯證及疫氣學說,開始觀察外物、環境,提出了更多的想法,尋找出傳染源。

如隋朝時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就開始提及牲畜傳染疾病給人的案例:

凡可食之肉,無甚有毒。自死者多因疫氣所斃,其肉則有毒,若食此毒肉,便可令人困悶吐利無度,是中毒。

隨後他在書中提到,一可能是牛吃草時,被毒蛇咬了,因此有毒,第二種可能就是牛患有疫病,人吃了會導致感染。

同時在唐朝顧微《廣州記》也記載了,牛舔別處後,又去舔牧童,天天都這樣,可有一天,牧童突然患病死了,而牧童的家人殺牛供賓客,“凡是食用此牛肉者,男女二十餘人悉變為虎”。雖然有點神奇、志怪的色彩,但若從另一方面考慮,賓客都變成虎了,周圍的人會怎麼樣?會不會是一場傳染病的爆發呢?

在秦漢時期,人們只是通過觀察環境和節氣的變化,與人體隨之的變化,來判斷出可能出現的疾病,但到了隋唐,就出現了質的變化,人們開始不斷去發掘出各種傳染源。去思考如何避免傳染源。

如:大兵之後,必有大疫;江南(長江以南)多瘴氣、蠱蟲,如血吸蟲(當時稱為血蠱等)、屍體可以成為傳染源,需要收斂掩埋;城市建設時,各坊必須修建排水溝等等、

所以唐朝時期,雖然醫官制度依舊是為皇室服務,但是也如同秦時期,太醫院同時也要擔負著教學、考核等等培養新一代醫生的責任。(東漢時,書籍主要集中在世家豪族之手,因此醫士也多出自世家大族,所以秦時建立的醫官制度在漢晉時期不再面向民間。)

並且唐朝時,也修建了“病坊”這樣的“恤貧寬疾”的社會機構,起初與佛教有關,主要是建立在佛教的旁邊或者就是佛寺院的內部,早期主要是由佛教管理“病坊”,可到了武宗滅佛之後,“病坊”無人管理,因此武宗下旨,令“有名行謹信,為鄉里所稱者”管理(也就是鄉紳)。後來又在此基礎上,

給予“病坊”“悲田”(公田)的供養,還制定了一套監督、管理制度,從此中土歷朝歷代在建國後都要建立這樣的“恤貧寬疾”的社會保障機構

“病坊”的作用,無“疫情”時,主要是收攏流浪人員、老弱孤寒之人,當“疫情”爆發時,就成為收治“疫病”患者的治療中心,起到了與地方醫療機構相互互補的關係。成為隔絕傳播途徑的隔離中心和治療感染者的治療中心。

三、宋朝時期

宋朝時期,尤其是北宋時期,有龐大的經濟作為後盾,因此可以說在古代,宋代的醫療制度和福利制度是全球領先幾代的

由於宋代醫療制度、防疫制度較為完善,且分為城市防疫制度和民間防疫制度、收攏、隔離、治療等等制度,因此只能從簡說起

宋代的醫官是歷代以來最多的,雖然有冗員狀態在內,但達到了1069人(是唐朝的十倍以上),所以有如此龐大的醫官,因此在北宋中期,在各大城市、地區建立了醫生考核制度。

特別是范仲淹的那句“不為良相,願為良醫”之後,北宋的醫官制度就如同科舉制度一般,不僅僅有各種分科、各種考試,還有實習制度,以及分配工作時的見習制度(如到軍隊、到醫館、到貧民、到學校裡面給不同的人看病,還要寫報告等等)。最為關鍵的是,每個階段都有評定,分上中下等,有獎學金也有處罰,施行的是末尾淘汰制。

當上醫官還不是可以放鬆的,還有每年的各種考核、檢查、以及治病時康復率、死亡率、殘疾率、被病患告的幾率,等等等等,(那些穿越小說說主角到宋朝為醫的,估計主角真的是學霸或是傻X,比當皇帝還累)。

如治病人痊癒百分之八十以上者,治療一千人以上減三年磨勘,五百人以上升官一等……如治療病人死亡百分之三十以上,,總治療一千人延長一年磨勘,五百人延長兩年

所以,我們能看到,宋朝時期的“瘟疫”氾濫是歷朝來最低的,很少出現大規模的感染的現象,甚至是范仲淹到地方為官時,他所管轄的州出現疫情(流感類),結果他自己研究處方,開了一個方子後,交給地方“熟藥所”(南宋改為“太平惠民局”)的醫官研究後,投放到民間,最後疫情根本就沒有傳播出現,很快就被平息下來了。

根據宋史的記載,宋朝(含南宋)先後一共爆發過42次疾疫,其中最大的有5次,只有一次是北宋慶曆八年,黃河決口氾濫,導致的大疫情。其餘的四次均是南宋時期,戰亂導致的瘟疫。

而宋朝處理“疫情”時的措施主要有:

一、中樞派遣良醫趕赴疫區檢視,與當地的醫官合作,根據病症,配藥賜給疫民,藥費由朝廷無償撥付。

二、派遣禁軍和地方廂軍封鎖各道路,同時向疫區內的部隊派遣“住泊醫官”(有實習生在內的情況),與部隊中的軍醫一起構建成部隊內部的醫療網絡。

三、財政專項資金撥付,由專門的官員負責,用以防疫時的支出。

四、各地的“熟藥所”自動參與治療之中,所出費用均有朝廷無償撥付。

五、疫區的地方官府,收斂屍首,可以酌情頒發度牒,讓僧、道人參與收斂屍首,超度亡靈,如收斂2000首給予度牒一張,南宋嘉定元年江淮大疫時的操作。

六、疫區外圍人員遷徙外地,如真宗祥符二年, 河北北部發生瘟疫,宋廷下令“邊民南徙避疫”

七、若是災害導致的人們流離失所時,招募精壯入禁軍,隨後老弱遷離災區,以避“瘟疫”(但宋徽宗時期這項規定出現了問題,尤其是大名府時,就因黃河決堤,金國入侵前夕沒有賑災,最終導致淮河、泗水一帶數百萬人死於疫情。)

四、明朝時期

明初時延續了宋朝時的規章制度,也是建立養濟院、漏澤園、義冢、養老政策,但由於毀史行為,缺乏資料,只能從少量的資料中顯示出明朝直到崇禎時期,因財政和頻繁的天災,在收攏災民,杜絕傳染源和收治感染者等方面,政府的不作為。

而根據明嘉靖時期,西方人的記載

“他們還有一件非常好的,使得我們都對他們這些異教徒驚歎的事,那就是在他們的一切城市中都有醫院,老是客滿,我們從來沒有見過有人行乞.我們因此問他們原因何在,回答說,每個城市裡都有一個大地區,其中有很多給窮人、瞎子、瘸子、老人、無力謀生的人居住的房屋,這些人就居住在所說的房屋裡,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始終有充分的大米供應。他可以在上述的大館舍中住到死去,此外他們在這些地方養得有豬和雞,因此窮人無須行乞而活下來”——葡萄牙人科魯茲《中國情況記》

在杜絕傳染時,明朝的城市繼承了宋朝時期的制度,但在科技上更勝一籌,導致了同一時期的歐洲人,看到之後都不得不去讚美

“他們(明朝人)第一是極其清潔,不僅在他們的屋內,也在街上。” 
“這裡的水是淡水,清澈透明,不像威尼斯的水那樣又鹹又澀。”——利瑪竇

根據僅存的資料顯示,明朝時期,由於小冰河爆發時期、與蒙古之間的交際、以及民間開發大西南等,明朝的疫情較為嚴重,特別是北方,蒙古沙鼠成為了罪魁禍首,因此根據清修《明史》的記載,明國祚276年,有疫情的年份竟有118年。

但僅存的資料不多,只能從有限的資料中來推測,明朝時期,處理疫情的措施多參考於宋朝,派遣醫官、免費發放藥物、以及隔離患病者。

如《明實錄》記載的洪武時期,在各地修建的惠民藥局,就是類似與北宋的“熟藥所”。

還有嘉慶時期,因與蒙古開邊市,導致的從北向南的“瘟疫”(迄今認為是鼠疫的可能性較大),明政府派遣太醫,分別駐紮在京城內外,診治病人,發放藥材。

另外明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天花流行,當地的醫師們用“人痘”接種法進行防疫等等。

五、清朝時期

這個不說了,可以搜索《清朝瘟疫史》,又或者看下《清史稿》也行!但清朝也留給了很多遺產,如溫病論,還有全省封閉,口罩,消毒,瘟疫醫院等等措施。


圖片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必刪除


史之為用


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瘟疫的爆發,古代的時候因為醫療水平比較落後,防範手段比較低級,一旦發生瘟疫之後傳染還有致死的率都非常高。

因此在史書上記載,每一次發生瘟疫都會造成數十萬人甚至一個地區的滅亡,一個村死的一個人都沒有也是常有的事情。

古代的瘟疫如此厲害,那麼古代是通過什麼辦法來控制疫情的呢?他們都是由什麼手段來治療得瘟疫的人的呢?

縱觀相關歷史資料,人類歷史上發生瘟疫的次數還是比較多的。比較知名的兩大瘟疫,一個是歐洲的黑死病,另外一個就是大明年間的鼠疫,有學者稱這兩個疾病都是蒙古軍隊從草原帶出來的一種流行傳染病。

這個流行病在歐洲造成了2500萬人的死亡。而在明朝史料記載,明朝的鼠疫造成山西,直隸,河南三省人員大量死亡,當時三省在爆發之前的人口多達2560萬,但是等到8年瘟疫過去之後,人口剩了不到1300萬,死了將近一半的人。

正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瘟疫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式,而且致死率非常高,所以人們對於瘟疫都非常的害怕。

古人將瘟疫會看成是老天發怒在懲治人間,因此在瘟疫爆發之後,家都會重點治理貪官汙吏,而各地官員也會躬身自省,並且趕快祭拜上天,希望上天能夠饒過百姓。

也會認為是有哪位官員審了冤假錯案,導致上天震怒,國家會將之前審過的案子重新梳理一遍,如果要是用冤假錯案儘快平反。

所以中國古人對抗疫情一個手段就是通過國家和官員們集體反思,但這也是一個沒有用的方式。

當然在發生疫情之後,地方政府還會免費發放預防作用的藥品,比如說會將一些藥品直接投入到井水裡面,讓老百姓打井水喝從而達到一定的預防效果。

在古代也有一些專門抗病毒的中藥方,比如說現在很多抗病毒口服液都是純中藥製劑,通過提前飲用這些藥品來達到預防的目的。

對於那些已經得了瘟疫的村子,會讓軍隊強制隔離封鎖村子,儘量不讓村子裡的人出來,以防疫情到處傳播。

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凡是接觸的那些得過瘟疫的人都會被傳染,所以會強制將得了瘟疫的人給隔離開來。

當時人們也非常自覺,若是村子裡有人得了瘟疫,其他的人都會藏在家裡不出來,除了必要的打水或者說買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之外,其餘的時間都待在家裡。

對於一些因瘟疫死亡而且無人埋葬的屍體,官方也會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處理,比如說火燒或者說用生石灰掩埋放水殺毒。

疫情爆發期間,國家也會組織相關醫生趕快進行相關的人體實驗,測試不同的藥方,找一些輕症患者或者重症患者進行實驗治療,在這個過程中當然也會有很多醫生因此染上瘟疫去世。

由於古代沒辦法研究這些瘟疫病毒的特性所以在測試藥方的時候成功率非常低,而且因為人的體質不同所以很難找出一個能夠治療所有瘟疫的藥方。

不過無論在任何一個時代,醫生總是衝在對抗瘟疫的第1線,這一點是無可否定的。





歷史回放機999


遠離鬧市山裡跑,空氣清新人稀少。

祖國人民眾志誠,消除瘟疫去魅影。




無為大智慧大力


首先中國古代有幾次疫病大流行,由於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不同,古方無法治今病,於是當時頂尖的醫生們就提出新的醫學理論和診療方案,從而推動了中醫學的發展。可以說,沒有發生大疫病時,中醫就是不停地總結。等發生靠總結的經驗無法處理的疫病時,反而迫使中醫出現跳躍式發展!

第一次:東漢末年。《傷寒雜病論》作者張仲景就說: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本書提出的六經辨證治療傷寒,就是中醫學的一大創舉!並且至今還在指導中醫臨床。

第二次:金元時期的寒涼派。

1.劉完素。當時河間地區疫病流行,用溫燥的傷寒方無法治療,反而容易加速病人的死亡,於是劉完素提出用寒涼藥治療熱性病。主要代表作:《玄機原病式》、宣明論方、傷寒直格。2.張從正。張從正應該是屬於劉完素寒涼派的分支,但他新增了攻下法。

第三次:明清兩代,由於城市發展,這一時期疫病發生主要集中在富庶的江南,死亡率極高!那個時代的醫師們發現無論是傷寒辛溫方還是寒涼攻下方,都無法有效治療這個時期的疫病,於是江南的名醫大家總結並提出了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治療溫病。這一學派又稱為溫病學派。這一時期主要的疫病診療指南是吳有性的《瘟疫論》。尤其是吳有性身為名醫,尚能深入疫區接觸病人,還提出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傳染,並提出了通過隔離病人、焚燒屍體及病人用品等方法以阻止疫情擴散等等觀點,可謂推除出新,也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

事實上中國古人對於疫病是非常關注的,從宋代,就成立了公辦的醫療機構,按成方製成湯劑丸散劑以惠民。當然這是和平發展時期。戰亂年代,瘟疫一起,就全靠家族內部互助互救。往往到最後就真的十不存一了。


100分紀錄片


隔離一直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最佳方案,對感染者用中藥進行調理,對感染致死的人畜屍體及其用品進行焚燒掩埋,其他人喝薑湯進行預防。

 

當然,古代的醫學水平畢竟有限,如果趕上像如今新型冠狀病毒這樣在潛伏期就可傳染的疫情,那死亡的人數可就多了去了,比如在東漢末年爆發的瘟疫,蔓延了大半個中國,關於死亡的人數,有記載說是2000萬,更有說是5000萬,幾千萬人的死亡導致中國人口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再比如在明末爆發的大鼠疫,也造成了上千萬人的死亡。





得之


提起疫情我覺得令人最深刻的就是幾百年前肆虐歐洲的黑死病,當時無數人因之喪生!

雖然黑死病最終停止了,但不是被消滅的,它是自己突然消失的。

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專家、歷史學家長期爭論的問題,直到現在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但通常認為與當時西歐各國家有組織的集體性抗黑死病行動有關。在這些行動中,隔離是最有效的手段。

黑死病是指從13世紀一直持續到17世紀的歐洲大瘟疫,因患者晚期的皮膚會因皮下出血變黑而得名。它在14世紀中期殺死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歐洲人。也是在那個時期,各個西歐國家先後開始採取集體防疫措施。從最早的各個國家自顧自的到國際間相互合作。這些措施最有效的就是嚴厲的隔離制度:患者隔離、村莊隔離、往來人員隔離、往來貨物也隔離。每個國家的隔離都舉全國之力全力而為,從國家機構到宗教,到平民百姓,最終,在1656至1721年間,西歐諸國就先後走出黑死病的陰影。


在歷史中尋找生活


其實消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隔絕傳染,只要沒有了傳染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消滅。

在古代如果有疫情發生,首先做的就是防止發生疫情區域的人員和家畜流動,就是封閉起來,死亡的屍體大多是焚燒後掩埋,還有處在河流附近的還會對下游進行管控。那時候相對殘忍在於基本疫區封鎖結束,裡面的生命也基本沒什麼了,然後火燒,疫情基本就結束了。

這個難點就是在於如何有效的封鎖,很多時候不是如何有效的治療,只要感染者都死完了或者痊癒了,那麼就結束了。


豬兒樂


古代吃水是大家共用一口井,記得歷史上發生疫情時當地政府在人民吃水的井中投入藥材,這樣可以集中診治。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