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1》

對一切酥香焦脆的東西,麻花沒有任何的抵抗力。

比如,路過早餐店,一旁新鮮出鍋的,剛炸到香脆恰到好處的油餅、蘿蔔糕;

午後的咖啡店裡,一屜剛出烤爐,邊角發散著誘人焦香的華夫餅,魅力無窮;

過年過節,姑姑家裡的炸鰻,外層裹著焦焦的一層,金黃色的酥,香飄滿室。

……

這些,都屬於尋常生活裡,常能接觸到的動人焦香。

提到這,有關心麻花體重話題的人,請自覺出門左拐。

接下來,熟悉麻花行文套路的朋友們,已經猜到了今天的正題是聊巖茶的焦糖香。

直到現在麻花還記得,當初最開始喝巖茶的時候。

剪開一泡袋親戚送來的水仙,焙火特別的透,特別的足。

一打開,誘人的焦糖香、堅果香,透紙而出。

誘得麻花,差點兒就要將這幹茶的條索,當成是烤得又酥又脆的海苔條,直接吃了下去。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2》

焦糖香,在巖茶裡是種常見的香型。

武夷巖茶,是經過半發酵的。

更何況,巖茶還焙了火。

所以,不論如何,茶湯裡都會有焦糖香,會有火功香,會有花香。

焦糖香的由來,和巖茶的焙火工藝,直接相關。

巖茶的製茶工序裡,焙火是個極關鍵的一環。

那到底,武夷巖茶是如何實現焙火的呢?

焙火,是指將巖茶放在竹條編成的焙籠裡,底部放上木炭。

利用炭火的溫度,將巖茶的多餘水分焙乾淨。

並且,趁著焙火時,在溫度的作用下,茶葉的毛孔張開。


就好比,一個人到了汗蒸房那樣。

於是,通過文火慢燉的作用,可以讓茶葉內部焙進火。

與火相伴、與火相生的巖茶,自然而然具備著獨到的焦糖香氣。

焙火的過程中,茶葉內部的風味物質,容易發生一系列的微妙反應。

而巖茶的焦糖香,大部分來源於美拉德反應產物。

美拉德反應,科學點的稱呼是,非酶褐變反應。

在生活裡,這類反應特別的常見。

比如說,煮飯煮菜的時候,很多未經烹調的菜本身沒什麼香氣,又或者氣味很淡。

生米沒有煮成熟飯之前,氣味很淡。

而經過加熱後,一煮熟,就立刻變得香噴噴的大米飯。

箇中原理是因為單糖和氨基酸,在一定的溫度和時間作用下發生了反應。

所以,才產生出了誘人的香氣。

巖茶的焙火,同樣是這樣的道理。

經過高溫的焙火後,茶葉中的蛋白,淬鍊出來了誘人的焦香氣息。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3》

有一回,麻花試到了一款肉桂。

拿起桌旁的鶴嘴小剪刀,將那泡茶的袋口剪開。

再倒進燙過的景德鎮蓋碗裡,打開蓋聞香,嚯,好濃的焦糖香!

看來,那泡茶的火,焙得比較透,比較高。

要不然,怎麼會在同一批寄來的茶樣裡,表現出來這麼濃郁的焦糖香氣。

正當麻花,心裡頭默默的認定,那款茶將要是那一回試茶的黑馬時。

殊不料,在沖泡之後,那泡肉桂的表現,徹底翻了車。

揭蓋聞香,香氣好弱啊,桂皮香連影子都沒有。

再認真的端過茶杯,細細的品嚐,湯水裡也沒有明顯的落水香。

這,可真的怪事了。

這時,坐在一旁默默打字的村姑陳,伸過來了一句話:

說白了,焦糖香就是工藝香。

焦糖香濃的茶,不代表它本身的芳香物質多啊。

一語驚醒夢中人!

對,就是這個理,沒有錯。

巖茶的香氣,按來源分,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工藝香和品種香。

簡單點理解,工藝香是指巖茶在加工製茶過程中,獲得的香氣。

而品種香,則得看一款茶的香氣物質積累的家底。

如果是山場普通的巖茶,那麼茶葉內部的芳香物質,積累的數量自然就不多。

所以泡茶喝茶時,品種香不顯,桂皮香、蘭花香、當歸香,一律都不明顯。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4》

焦糖香,屬於武夷巖茶的工藝香。

並且,是巖茶工藝香的最佳代言人。

基本上,絕大部分焙進火的巖茶,都會具有焦糖香。

如果在幹茶上,聞不到焦糖香。

或者聞到的香氣很淡,接近於無,那麼就需要多注意了。

遇上這類的情況,如果是比較有經驗的老茶客,心裡頭會想:

這是不是,又該重新復一次火了?

因為,武夷巖茶的製成,少不了火。

如果是缺少了這位“火神”的保護,那麼巖茶的後期保存,就會滑落很危險的境地。

稍微不留神,不注意。

原本好好的茶,就該要返青了。

所以,趕在茶葉返青前,趁著只是焦糖香變弱,其他方面沒有發生明顯劣變的情況下,需要趕忙再焙上一道火。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在茶葉裡需要焙火的巖茶,是比較異樣的存在。

巖茶的焙火,除了是讓巖茶獲得獨到的風味外,更是為了讓茶葉的品質穩定。

讓經過發酵之後的巖茶,性狀保持穩定,不再繼續發酵下去。

並且,巖茶的焙火,是過程性的,是持續性的,並不是一次性焙成的。

有的時候,需要焙一道火,而有時候需要焙兩、三次。

舉個例子,第二道火焙完之後,這批茶如果沒有順利賣出,茶葉內部的火有褪到了返青的臨界點。

那麼就需要復焙,再焙一道火上去,焙到中足火,足火,甚至更高的火功。以此來延長巖茶的保存時間。

巖茶焦糖香的有與無,可以當做是巖茶焙火的風向標。

沒有焦糖香的巖茶,風險很大,需要趕緊復一次火。

做好準備,才能以防萬一!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5》

聞一款茶的工藝香,最好的地方,是在幹茶上。

聞幹茶香時,最好的做法,是燙壺溫杯後去聞。

素瓷的蓋碗,經過沸水的燙和淋後,內部能夠保留一定的溫度。

咖啡倒入熱的杯子裡,聞起來可以更香。

而巖茶投入溫熱的蓋碗內,更有利於激發茶香。

通常,焙過火的巖茶,工藝香的類型有很多:

焦糖香、窖香、堅果香等,都屬於其中行列。

巖茶的工藝香,讓武夷巖茶在茶圈裡,獨樹一幟。

一款品質正常的巖茶,沒有焦糖香,不行。

而幹茶上焦糖香明顯,喝茶時卻聞不到馥郁的茶香,以及基本的品種香。

那樣說明,一款茶的品質堪憂,內質積累太單調。

按老一輩的武夷山製茶師的說法,武夷巖茶的製茶,鮮葉是基礎,加工是關鍵。

通過做青+焙火,才能將巖茶內部的芳香物質提取出來,讓香氣產生更多的變化。

但並非是焙火程度越深,火功越高,這款茶的焦糖香越明顯。

在超過一定的範圍後,巖茶的焦糖香,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凡事過猶不及,焙焦了,直接焙成炭,焙死了巖茶,根本談不上任何的香氣保留!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聊聊武夷巖茶的常見香型焦糖香

《6》

張源在《茶錄》中,說了一大堆的香氣:

香有真香,有蘭香,有清香,有純香。

表裡如一,曰純香。

不生不熟,曰清香。

火候均停,曰蘭香。

雨前神具,曰真香。

更有含、漏香、浮香、問香、此皆不正之氣。

搖頭晃腦的,唸完了這麼一長串香氣的類型。

按麻花來說,巖茶的香氣類型,遠比這些文字的形容,要來得豐富。

弱水三千,取出一瓢。

單單是舒服的焦糖香,表現就足夠的特別!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