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茶葉市場的水到底有多深?

許多年前,就有業內人在說,茶葉的水很深,只要不喝出什麼毛病,就不會有人站出來講這潭水有多深。只要無關自己利益,絕大多數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損害自己利益,那絕大多數人必定是絕口不提。那到底這水有多深呢?

信陽毛尖茶葉市場的水到底有多深?

茶葉,本來就是普通的一種農產品,許多人自家就世世代代種植、炒制,自家的茶有自家的味道。

涉世漸深,大多數人都聽說了一些響噹噹的名字,比如信陽毛尖、大紅袍、金駿眉等等。絕大多數人都是喝不到所謂的正宗的名茶,哪怕是你去了一趟信陽或者是武夷山,你也不一定能夠買到真貨。絕大多數人更是以為包裝上印著“信陽毛尖”四個大字的茶就是信陽毛尖了。

如此長久以往,漸漸地,這些茶與這些名字就被固定地釘到一起,成為了他們心中的好茶。如果有天幸運真的碰到所謂真貨,先入為主的認識會讓他們拒絕這些真茶,更有可能把真的當作假的,把假的當作真的。這難道不讓人啼笑皆非嗎?

信陽毛尖茶葉市場的水到底有多深?

茶葉安全問題也被頻頻曝光:

1、問題曝光後的漠視

問題茶葉的曝光的新聞時而有見,往往引起一時熱議後,便深深沉入湖底。這些出了問題的茶葉何去何從,從此無人問津。更何談改變呢?

2、偷工減料、加灰分

這個問題似乎是老生常談,我們暫且跳過。

3、以次充好、陳茶充新

這種手段,一般的老百姓也不會辨認出來,茶葉也沒有到不能喝的地步,也就品質稍差而已。

4、農藥殘留、禁用農藥

中央電視臺北京市消協的工作人員日前分別從北京的燕莎友誼商城、老舍茶館、沃爾瑪購物廣場、物美超市、麥德龍超市等隨機購買了50個樣品進行比較試驗,樣品涉及標稱北京、浙江、江蘇、河南、福建、遼寧、安徽等多個省市的31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毛尖茶樣品。

結果顯示,50個測試樣品中有33個樣品質量指標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不合格率高達66%。 50個樣品全部檢出農殘。

5、食品添加劑、微生物超標、激素濫用

這些不合格樣品中,天福、富芳、桐木關等大家比較熟知的商品茶均在列。不合格的,主要是因為被檢出了農藥殘留、禁用農藥、食品添加劑及微生物超標等。

此次天福茶葉共有三個批次被檢出不合格,均因含有禁止在茶葉中添加的日落黃、檸檬黃、胭脂紅等添加劑。生產日期為2014年11月12日、2015年3月12日、2015年4月27日,分別在南平、龍巖、莆田三地被檢出,品種為正山紅種、正山小種、正山紅茶。

出現以上問題,其原因又再哪裡呢?

1、於茶商

對於茶商唯一關心的就是形狀,顏色和香味,壓低價格賺取差價。

2、於茶加工個體戶

對於茶加工個體戶,唯一關心的是如何收購到低價好茶葉並加工成茶商要的形狀,顏色和香味。

3、於茶農

對於茶農唯一關心的就是提高產量,在好價格的時候賣個好價錢。

4、於政府部門

政府部門也根本管不了極其分散的經營,每戶茶農就產個幾十或百把斤。

無關道德,就是沒有人關心茶作為食品的基本安全要求,農藥,添加,激素,衛生等等。

5、產區盲目種植,一切以利益為導向

如果你身在茶區,或者時常關注新聞,那你可能會時不時聽說哪裡把原本的植被都改種成了經濟效益高的茶葉。

6、過度開發,水土流失,地力降低

如果你真的去過一些”著名“產區,或許你會被整齊的種植茶園所震撼,但是你可曾知道如果盲目開荒,原本植被遭受破壞,如果失於看管,茶園則可能發生嚴重的水土流失。

7、工藝劍走偏鋒

就拿鐵觀音作為一個例子。現在的許多人對鐵觀音的印象就是像綠茶那麼的幹茶綠、湯色綠、葉底也是綠油油的,可有多少人知道傳統鐵觀音長什麼樣子?在乎的人估計不多吧。但豈止一個鐵觀音變了模樣?工藝創新沒有錯,但劍走偏鋒、盲目以市場為導向並不可取。

8、標準缺位

標準有跟沒有差不多,茶葉生產、檢測、銷售等多個環節存在標準缺位現象。許多茶農一年就只就生產個幾十或者百把斤,本來賺的錢就不多,如果還要加上這些送檢測的費用,根本就很難賺錢。政府部門也根本管不了極其分散的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