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恨的一個姓,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你知道是哪個姓嗎?為什麼會這樣?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他出生於現在的安徽鳳陽,原名朱重八,他出生的時候家裡很窮。在他上學的年紀,也只能和他的小夥伴去放放牛,後來由於突如其來的災荒於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哥哥都去世了。他就去黃覺寺當了和尚。25歲的時候,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的軍隊,開始反抗元朝統治。先後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和元朝統治者,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後統一全國。建立明朝,並定都南京。他打破歷代傳統,廢除丞相,並設立錦衣衛專門負責監管大臣的言行。


他所創立的政治制度不但在明朝運行了近300年,還影響了清朝的統治制度。所以說,朱元璋同時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一生勤於政事,建樹頗多,特別是創建了大量的制度典章。

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和統一的多名族國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

如此優秀的朱元璋為什麼那麼恨姓“蒲”的人呢?

朱元璋最恨的姓是“蒲”。他為什麼恨姓“蒲”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個人,蒲壽庚。

蒲壽庚本是一名香料商人,因為他特別聰明,在當時的行業上做的是有聲有色,所以當時的他幾乎是壟斷了當時整個泉州的生意。只是一個小小的商人為何還會遭到朱元璋如此對待?不惜下令讓挖出他屍體,進行鞭屍,還要下令其子孫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當時的蒲壽庚因為出色的行業手段,得到了南宋皇帝的關注和鼓勵,他自己也表示出對南宋皇帝的尊敬和愛戴。在襄樊之戰之後,南宋皇帝兵敗帶人投奔蒲壽庚的時候,蒲壽庚看南宋時日不多,絲毫不念及南宋皇帝之前對自己的幫助,關門拒絕了南宋皇帝。還背地裡去勾結元軍,做了一個賣國賊。

為了得到元朝皇帝的信任,蒲壽庚還把南宋皇帝的宗族子弟全部殺死。從此他的生意更是風生水起,並且還得到了一官半爵。本是走上了輝煌之路,可誰知道,元朝統治的日漸衰敗,蒲家後人又起了賊臣之心,自己想要當皇帝,他們暗地裡偷兵買馬,奈何都不是朱元璋的對手。在得知自己不是朱元璋的對手後。主動接近朱元璋,提出捐錢捐糧,想要這樣獲得朱元璋的信任。可他們完全不知道此時的朱元璋已經聽說了蒲壽庚的事蹟,並且他這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賣國賊和牆頭草,所以蒲家人無疑不是往槍口上撞,直接就被朱元璋下令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陳少遊


朱元璋曾經下了一道命令,讓一個姓氏的人成為了地位最底下的人。男世世為奴,女世世為娼,這樣的懲罰力度確實大,雖然引起了不好的反響,但也有知情者拍手稱讚。

而朱元璋不顧影響這樣做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接下來我為大家一一解釋清楚。

朱元璋最恨賣國賊

南宋將要滅亡的時候,天下發生戰亂,導致很多人吃不上飯,但有一位叫做蒲壽庚的人世代經商,算得上是富有。

當時他看準了時機,招兵買馬,原先只是準備自保的,但隊伍越來越大,所以受到了南宋,北元的看重,不過由於自己本身就是宋人,所以選擇了幫助南宋建立海上強大的力量。

當時南宋對自己統治的地區完全沒有話語權,只能依靠各地有實力的封疆大吏來維持自己的統治,搖搖欲墜的南宋朝廷受到了北元發起的猛烈進攻。

當時想要讓蒲壽庚抵禦元軍,還有很多部隊去幫助他,但他卻說服了這些人投降了元軍。原因很簡單就是認為打不過還不如保存自己的實力,將來能在元朝朝廷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賣國求榮者必死

就這樣他把城中三千多不願意投降的南宋皇親,全部送給了元軍為自己邀功,元朝也沒有吝嗇錢財,將大把的銀子以及不低的官職給了蒲壽庚,雖然被天下人痛罵,不過在元朝建立之後他安安穩穩的享受了幾十年。

由於元朝對待漢人的態度,直接導致了他自己棄去朝中的官職,自己直接去了海邊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拉起隊伍自己單幹。

不過此時的他在海上也算一個不小的海盜組織,當時元朝的國力也是日漸下降,所以並沒有清剿這股海盜,但賣國賊的頭銜也算給蒲壽庚坐實了。

朱元璋告訴世人賣國賊的下場

朱元璋這樣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告訴世人漢奸的下場,從古至今漢奸沒有好下場,不僅拖累的只有他自己的,就連其後代都受到莫名的侮辱。

這就導致很多姓蒲的人都改姓,就是為了躲避這個詛咒,要知道古代人是很迷信的,這樣的懲罰雖然到明朝中期就已經消失了,不過在古人看來這就是一種詛咒,直到現在姓蒲的人也算不上太多。

漢奸是沒有好下場的,但是還有很多沒有民族氣節的人選擇了投降侵略者來換取短期的榮華富貴。朱元璋這一出並不是為南宋報仇,只不過單單為了能夠讓世人提前警覺,讓人清楚的知道,這樣做會讓你的後代一生都抬不起頭。

前朝遺珠的各種流言

朱元璋繼位後,就有一些當時在北元身居高位的人,這些人在前朝做官後,還能在明朝繼續坐在高高的位子上,朱元璋對這些官員還是比較尊重的。

這些大官本身就對蒲壽庚不滿,現在新皇登基,改朝換代,明朝並不是馬背上的國家,所以有實力能夠將蒲打敗,所以每天上朝都會說海盜成災,所以朱元璋出兵滅蒲也有這個原因。

我認為朱元璋讓這個姓氏世世為奴,代代為娼的主要原因就是痛恨賣國賊,同時也告訴自己的部下,以及王爺千萬不要做出這種事情,來讓朱姓受到這種侮辱。


大國布衣


朱元璋最恨的一個姓,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你知道是哪個姓嗎?為什麼會這樣?(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朱元璋最痛恨的一個”姓氏”,下旨: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古代明君最重要的是行仁義之政,天下之事,世事繁雜,不能事事都要錙銖必較,宰相肚裡都能撐船,何況是君王呢!但是,朱元璋偏偏就對一個姓氏較起勁來,曾經下旨,要這個姓氏的男人世世為奴,女人代代為娼,究竟是哪個姓氏,能讓朱元璋痛恨到如此程度呢?這一切都要從南宋說起。

世界上最會做生意的,除了猶太人恐怕就是阿拉伯人了,他們從唐朝開始就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做生意,很多人最終定居在中國,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叫蒲壽庚,號海雲,他就是阿拉伯人的後裔,信奉伊斯蘭教,宋朝是一個比較友好的朝代,對待各個民族都一視同仁,所以,在中國的這些阿拉伯人日子過的還是不錯的。

到了南宋初年,蒲壽庚家族從廣州移居到泉州,《閩書》記載“至壽庚父開宗,徙於泉”,蒲家為什麼棄廣移泉,是與當時的商業發展形勢密切相關,我們知道,在南宋,泉州已經取代廣州,成為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以經商為主的蒲家,從廣州移居泉州也是自然之事。

泉州,成為了蒲家商業爆發的幸運地。

蒲壽庚的父親蒲開宗曾經擔任過安溪縣的主薄,因為發展貿易有功,被朝廷授予“承節郎”,雖然泉州是全國最大的貿易港口,但是海盜也異常猖獗,經常襲擊港口、船隻,劫掠貨物,官兵無能為力,蒲壽庚與大哥蒲壽宬帶兵打敗海盜,因功被封為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統領海防,從此,蒲壽庚亦官亦商,利用手中權力,壟斷泉州香料貿易30年,大發橫財,“致家產鉅萬,家僮數千”。蒲家有大量的船舶,1974年在泉州後渚港發掘出的一艘宋代船舶,內裝香料數千斤,據考證,就是“與蒲家香業有著密切的聯繫”,蒲壽庚一舉成為朝廷舉足輕重的人物,而此時,南宋內外交困,急需從海洋貿易中獲得稅收,維持龐大的開支,對蒲壽庚的依賴更大,便加封他為福建安撫沿海都制置使。

恩將仇報

當蒲壽庚家族在泉州大爆發的時候,成吉思汗的蒙古在北方開始崛起,經過幾十年的征戰,佔領了整個中國北部,偏安東南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正在苟延殘喘,成為風前殘燭。

1276年3月,元軍攻佔臨安,5歲的宋恭宗被俘,南宋滅亡了,5月,大臣陳宜中、張世傑擁立益王趙罡為端宗,年號景炎。這些殘留的主戰派認為可以退守閩廣,因為元軍長於陸戰,短於海戰,在海上和元軍周旋才是救亡之道,要堅持海上抵抗,就必須依賴蒲壽庚家族強大的海上力量,因此,蒲成了宋元雙方爭取的對象,景炎元年,端宗封蒲壽庚為福建東建招撫使、總海舶。

而元朝早已經看到蒲壽庚的重要作用,早在攻陷臨安前,已經安排大將不伯、周青去招撫蒲壽庚、蒲壽宬兄弟,兄弟二人搖擺不定。

1276年11月,張世傑護送端宗到達泉州,命令蒲壽庚“將舟以從”,蒲拒不聽命,於12月投降元朝,為表忠心,蒲壽庚殺了3000多名留在泉州的南宋宗室子弟,以及數萬不願投降元朝的泉州百姓,莆田南少林也在這次屠殺中被滅了,負責這次大屠殺的是蒲壽庚的兒子蒲師文,他生性殘忍,殺人時先砍掉手腳活活放血,為斬草除根,他連宋室的女人和幼兒全部處死。為了找到宋室的寶藏,把趙氏宗親的墳墓全部挖了,將屍骨拋棄荒野。

蒲壽庚配合元軍進攻廣州,在廣東江門崖門發動崖山海戰,南宋殘軍全軍覆滅,陸秀夫揹著幼主投海自盡,很多南宋忠臣和子民紛紛投海殉國,崖山海戰標誌著華夏文明的衰落,因此有了“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說法。

蒲壽庚作為南宋朝臣,不但沐受皇恩不思報效,還投降外族屠殺宗室作為投名狀,從此在歷史上臭名遠揚,蒲壽庚也成了泉州漢奸的代名詞。

自取滅亡

棄宋降元,蒲氏家族開啟了一個發展的新時代,因為助元有功,蒲壽庚被封為昭勇大將軍,任閩廣大都督兵馬招討使,後封為江西省參知政事、福建行省中書左丞,他的兒子蒲師文作為得力幫手,被封為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都元帥兼福建道市舶提舉,蒲氏家族在政治上達到了鼎盛。

與此同時,蒲家在經濟上繼續保持強大的海運實力,賣力為元朝恢復泉州的航運能力,泉州港在元朝達到了鼎盛。

但是,歷史是一條曲折複雜的道路,蒲家也並非一帆風順。元末,爆發大饑荒,穆斯林商人不僅不開倉放糧,反而哄抬糧價,催稅逼債,以看漢人餓死為樂,導致泉州城外餓死人無數,達到了人人相食的地步,饑民圍攻泉州,穆斯林商人日夜修建堤防,並對饑民進行無情屠殺。

1366年,蒲師文的女婿那兀納試圖在泉州建立伊斯蘭國,元朝忍無可忍,派大將陳宗海率軍圍剿,因為蒲家太過殘暴,激起泉州漢人的仇恨,很快那兀納兵敗城破,陳宗海決定屠城三天,大量清真寺被燒光,“凡西域人盡殲之,胡發高鼻有誤殺者。閉門行誅三日”,很多穆斯林被割掉耳鼻、手腳,蒲氏家族墳墓被開棺戮屍。

致命一擊

朱元璋滅元,對蒲壽庚叛主求榮,協助外族滅我漢族的叛徒行為極為憤恨,雖然蒲壽庚已經入土近百年,仍然下令把他的屍體挖出來“鞭屍三百”,將蒲姓劃入賤籍,禁止蒲姓人讀書入仕,又以蒲氏乃是元朝餘孽為由,下令蒲氏家族永世為奴。

朱元璋對蒲氏家族的補刀,讓他們徹底無法對抗朝廷,很多蒲姓人紛紛遷往各地,並改姓卜、楊、吳等姓氏。

正所謂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作為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從社會的最底層經過九死一生走到人生的巔峰,吃盡了世間的苦,也看透了世間百態和人心險惡,這也養成了朱元璋嫉惡如仇,睚眥必報的性格。他對和自己一樣出身的百姓愛戴有加,對待那些趁火打劫,賣國求榮的小人是懲治的到底,哪怕是人死了,也要讓其做鬼都不安生,這也算是殺雞給猴看,驚醒別有用心的人。


所以遇到朱元璋做皇帝 ,這樣的人只能祖祖輩輩跟著倒黴。其實朱元璋成功的路上痛恨的人有很多 ,把他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陳友諒,還有跟他死磕到底的張士誠,但這些人除了讓朱元璋恨外,後來更多的是感慨和尊重,並沒有多少恨。


那讓朱元璋如此痛恨的人會是誰呢、還要連累後代也跟著倒黴、

其實說來這個姓氏並不朱元璋的仇人,也不是昔日戰場上的死對頭,而是個很普通的商人。只是這個人做事非常陰險,是個典型的小人,這個人就是南宋時期的商人蒲壽庚,朱元璋痛恨的就是他,連這個姓氏也不放過。



在南宋時期蒲壽庚家族是泉州地區有名的富豪,家裡做的是香料生意,但蒲壽庚不願意只做個有錢人,他的目標是做個有錢有權的人。後來他就利用泉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他在當地的影響力,花錢買了個官,當上了泉州的舶司,掌管並壟斷整個泉州地區出口貿易的生意。


這個人讓朱元璋痛恨的地方就在於明明吃著南宋的俸祿,卻一心為自己謀劃。特別是蒲壽庚看著南宋逐漸沒落,而北邊的元朝逐漸崛起,就有了投靠元朝的心思,果然在後來南宋軍隊被逼的節節敗退,陸秀夫和小皇帝率領軍隊來到廣州期間,身在泉州的蒲壽庚來明知道小皇帝危難,卻沒有援軍相助,最後南宋的戰船在茫茫大海上火光連天,逼得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身亡。



在此次崖山海戰中,蒲壽庚看似沒有什麼大的舉動,但他卻幫助元朝迅速佔領南宋,果然後來蒲守庚投靠元朝,為了顯示自己的真心,他把宋朝逃到泉州的皇親國戚全部送給元朝做禮物 。而蒲守庚靠著背叛主子換來了元朝的重用,蒲家人在整個沿海地區榮福富貴很多年。


都說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後代,元朝建立的也快,危機來臨的也迅速。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在元末年間,蒲守庚的後代眼見元朝逐漸沒落,便又想故技重施,在泉州自立為王私自成立“蒲家小王國”,可惜這次由於操之過急,元朝雖然落敗,但剩餘的勢力碾壓這個新建的小國還是綽綽有餘的,元朝把泉州所有的蒲姓家人全部屠殺洩憤,其他的蒲姓人家為了避難紛紛隱姓埋名。


在朱元璋滅元,一向嫉惡如仇的他想起了蒲壽庚叛主求榮,甚至協助外族滅我漢族的叛徒行為極為憤恨,為了懲罰這樣的叛徒,朱元璋把已經入土近百年化成白骨的蒲壽庚屍體挖了出來,並命人“鞭屍三百”,順便也將蒲姓劃入賤籍,也就是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位娼。也正是因為朱元璋這樣的命令,很多遺留下來的蒲姓人選擇了遠渡重洋去國外討生活。

俗話說得好: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蒲壽庚及家人吃裡爬外,魚肉鄉里,最終得到應有的報應,連累的子孫後代也跟著倒黴。

正所謂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微風之語


其實這個姓氏就是“蒲”,我們熟知的《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就是此姓的後代,而朱元璋之所以對此姓恨之入骨,原因還得追溯到南宋時期,在南宋時期,有一位名叫蒲壽庚的商人,他在當地經營香料,是一個富甲一方的人,不過後來,宋朝被擊敗,南宋的皇帝逃到泉州,而蒲壽庚有權有勢,所以皇帝就打算去投靠他,誰知蒲壽庚一看南宋大勢已去,說什麼也不願幫助他。

他不幫也就不幫吧,南宋皇帝另尋他人,可是這個蒲壽庚為了向元朝表忠心,肆意屠殺當地的趙氏宗親,這也使得他歷經宋元兩朝依然屹立不倒,當地人雖然對他的行為極為不滿,可是礙於元朝的威勢,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後來元朝敗落,明朝建立,此地討伐他後代的聲音不絕於耳,朱元璋知道後,為了平息民憤,也為了平息自己內心的憤怒,特意下旨:男世世奴,女代代娼,也正是因為此舉,蒲姓後代紛紛改姓,一時間明朝竟再無蒲姓後人,直到數十年後此法被遺忘,他們的後代才敢改回本姓。


諸葛有財


這個姓,是蒲。

為何這個姓會遭受朱元璋如此憤恨呢?

朱元璋稱帝之後,的確對姓蒲的人下令: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

這件事要從南宋末年說起,那時候有個官員叫蒲壽庚。他當時擔任泉州市舶司,本身就掌管著船運的事宜。

而他自己也利用了手裡的權力,大力發展自己的海上生意。一時之間,蒲壽庚成為了富可敵國的大富商。

像他這種既有權、又有錢的官員,可以說是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是後來的事情,卻讓他背下千古罵名。

當時蒙古不斷攻打大宋,他竟然做了投敵賣國之人。不僅投靠了蒙古人,幫助他們打進來,還殺了很多皇室宗親,以表忠心。在《泉州府志·拾遺》中記載:

繼而舟不足,共掠其貲,壽庚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

蒲壽庚背叛大宋,不僅是為了保命,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南宋強行搶走了他大量的船隻,因此才惹怒了他。

而後他的確得到了元朝的重用,顯赫一時。直到朱元璋登基後,因為他是窮苦出身,從小受到了元朝的迫害。因此對這個投敵者,十分憤恨。

只是當時蒲壽庚已經死了,所以朱元璋就只能把氣撒在他的後代身上。才有的讓蒲姓子孫,男的世世為奴,女的世世為娼。後來,很多姓蒲的人都改名為卜了,就是因為這件事。


十點歷史君


朱元璋一生殺了許多的功臣,打下江山之後,為了保住自己老朱家的統治,把那群兄弟幾乎都殺光了。在後世中留下了一個兇殘無情的帝王形象。

然而在老朱功成名就後的殺伐史上,曾經將一個人的屍體,挖出來鞭屍,還下令其子孫世世為奴,女的代代為娼。可是這樣的做法不僅沒被唾罵,而且還遭到了後世人的稱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且聽策神慢慢跟大家道來。

什麼人這麼招朱元璋恨呢?

此人便是南宋末年著名的香料大家--蒲壽庚,而題目當中所說的姓氏便是蒲姓。蒲壽庚當時幾乎是泉州的土皇帝,壟斷了整個泉州的香料生意。“以善賈往來海上,致產鉅萬,家僮數千”。


公元1276年,蒙元大軍攻破都城臨安。當時只有5歲的南宋小皇帝宋恭宗被俘。南宋朝廷殘餘黨派,在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的帶領之下與宋瑞宗和宋末帝一起南逃至泉州。打算立都泉州,保住南宋最後一絲血脈。

然而正當張世傑等人到達泉州城外時,作為泉州當時實際的統治者,蒲壽庚卻拒絕讓他們進城。

張世傑大怒,於是搶走了停留在泉州附近的蒲家船海船,下令要沒收蒲壽庚的財產,這一下徹底把蒲壽庚給激怒了,這一怒,殺光了在泉州近3000多南宋宗室人員。



其後,蒲壽庚投降元朝,受到了忽必烈的賞識。並封其為忠勇大將軍,配合元朝部隊掃清南宋殘羽。在廣東江門崖門一帶,蒲壽庚又配合元朝部隊,將南宋殘軍全軍覆沒。

逼迫陸秀夫揹著幼帝跳海身亡,南宋近有10萬的忠臣都跳海殉國,這就是著名的崖山海戰,後世也有說法:“崖山之後再無中華。”

南宋末年有那麼多投降元朝的人,為什麼蒲蒲壽庚那麼招朱元璋恨呢?

首先,蒲壽庚投降蒙古族,殘害漢族,一定意義上就是漢奸,朱元璋平生最痛恨這樣的人。而且蒲壽庚手段殘忍,曾殺害了將近3000多全在泉州的南宋宗室。

其次蒲壽庚在元朝時期一直是泉州的土皇帝,是一個高度自治的團體,而且其資源極其豐富,具有非常大的海外影響力,交通方便。這在朱元璋的眼中,無不成為了一種威脅,朱元璋意圖消滅所有的各地方自治團體,蒲壽根家族就首當其衝了。


最後,蒲氏家族其實是外族遷入中國,在當時很容易被漢族人定為殘暴,狼子野心的種族人群。因此,而受到了朱元璋為首的漢族人的唾罵。

現在的泉州還有蒲氏人?

明初由於朱元璋欽定,泉州的蒲氏後代永遠不能做官,女的只能做妓女,蒲氏家族日益衰落,其子孫後代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改名,改姓氏為黃,還將黃姓故意寫為苗字,因當時苗與蒲同音。


逃往全國各地,所以現在在全國各地當中,有一部分的黃姓與苗姓都是泉州蒲氏的後人。而在泉州蒲氏的族譜當中,對第七世的蒲壽庚的記敘處於空白狀態。現在蒲氏子孫,主要分佈在臺灣和東南亞地區。至於泉州本地的蒲氏人,歷史早已過去,他們也早已融入正常群體當中。


策神歷史


這是一件真實歷史發生的事情,並不是民間野史的杜撰,這個家族叫做蒲家,而通過接下來的一段事件回顧也能夠看得出來朱元璋對這個家族有著多麼大的痛恨。


事件回顧

朱元璋歷時十餘年,終於趕跑了元帝國,成立了大明帝國,在成立大明帝國之後,定然會有很多的中上層勢力向朱元璋示好,我們有一個現代名詞叫做經濟投機,簡單來講就是在元帝國時期的富豪通過拉攏或者說孝敬明帝國的皇帝而獲得一定的政治地位,這在歷朝歷代的封建帝國當中是極其常見的一件事情。

朱元璋儘管手段殘忍,對於這些富豪們也不太待見,可是於情於理剛剛建立明帝國的朱元璋的確需要他們的幫助,而且朱元璋也本著一種合作共贏的態度,並沒有給他們太多難堪,只是希望讓他們在個人發展的同時,對明帝國的子民能夠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可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家族叫做蒲家,從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就開始頻頻的對明帝國的各級官員受賄受賄,這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覺,因為一大家族即便再富有,也不可能說去買通全部的官員。而蒲家如此,背後必然隱藏著更為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於是朱元璋開始徹查整個家族,在徹查之後,便發佈了這條通令,那就是男的世代為奴,女的世代為娼。

沒錯,這就是事實

儘管我們經常說,朱元璋是一個非常殘忍的人,朱元璋沒有任何人性,經常屠殺百姓和官員,可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在沒有找到對方百分百犯錯誤的前提之下,朱元璋無論是對官員還是對百姓都非常的友善,尤其是明朝時期的福利政策,基本上是整個封建帝國當中福利政策的巔峰時期。所有的鰥寡孤獨老人和妻離子散者都能夠得到朝廷的補貼,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的。

而對於這個蒲家人,朱元璋通過詳細查看一直追溯到了宋朝,原來在宋朝的時候,這個蒲家人就非常有錢,通過大量的錢才買到了一個非常高檔的官位,只不過在享受南北南宋時期給自己家族帶來福利的同時,蒲家人暗中私通元帝國,並且把南宋的很多情報都無償的奉送給了元帝國。

也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元帝國當成為了華夏地區的主宰之後,依然保證了普家人的經濟霸主地位,可以說整個蒲家家族都是賣主求榮之輩,而且在元朝衰敗的時候,蒲家就曾經想著自己去當皇帝,可惜生不逢時被朱元璋摘了桃子,再加上自己沒有如此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只能嚮明帝國投降。而朱元璋歷來就是非常討厭這種人的,當初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僅僅是表面上想要叛逃張士誠,就被自己用皮鞭子來回抽了很多下,並且關在監獄裡面,終身不得釋放。

所以當朱元璋得知蒲家的前世今生之後,便非常憤怒,舉行要嚴厲的懲罰蒲家人,也就有了後來的女人世代為娼,男人世代為奴的這樣情的一種情況。


趣談唐宋元明清


朱元璋剛剛統一天下,登上帝位沒多久,就頒佈了一條十分殘忍,天下民眾卻又拍手叫好的命令:

泉州“蒲”姓家族男丁世世為奴,女眷代代為娼,基本上為這個家族打上了永世不得翻身的烙印!


為什麼朱元璋對“蒲”姓這麼痛恨呢?讓我們進行一個詳細瞭解!

泉州蒲姓的“光榮”事蹟

蒙受皇恩,家族興盛

蒲姓家族如此結局全緣於蒲壽庚這個當家人,蒲家先祖是越南籍阿拉伯人,在廣州、泉州地區世代經商。到蒲壽庚父親這一代開始在南宋朝廷任職,而蒲壽庚確實是家裡最有出息的,精通外國語言、擅長對外貿易。

南宋朝廷看上了蒲壽庚的優勢,任命他為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利用朝廷信任和商業便利,官商合一,逐漸成為財力、實力首屈一指的人物,南宋朝廷對他也甚是倚重,任命他為福建、廣招撫使,總管海上所有的對外事務!


臨危變節,重利忘義

南宋抵抗元朝侵略,戰事不利,張世傑帶領幼主撤退至泉州地區。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想利用泉州繼續與元朝周旋,蒲壽庚拒絕接受他們入城,害怕戰事牽連到自己在泉州的日進斗金。拒絕接受也就罷了,他也未向南宋君臣提供任何援助……

張世傑等人看透了蒲壽庚“白眼狼”的本質,臨走之時一氣之下直接搶了他的商船,抄了他的家產,用來補充軍用。蒲壽庚看到家產受損,這比要他的命還難受,一不做二不休,把泉州的宋氏宗親、留守士兵、士子學者一共3000餘人殺了個精光,此舉全是徹底墊實了他們蒲家在天下人心中的位置。


叛宋投元,狼性難改

滅舊主宋室宗族這事都幹了,蒲壽庚自然也不在乎投降、變節這樣的“小事”了。很快他就帶領家族投降了元朝,忽必烈認為留他在泉州這片有用,一是繼續搞好對外貿易,二是對南宋殘餘趕盡殺絕。所以就對蒲壽庚繼續重用。

幾十年後,蒲氏後代覺得做生意賺的錢一部分交給元朝朝廷十分心疼,就瞅著天下將亂的機會,想割立泉州,獨吞利益。

元朝派兵攻破泉州,對泉州的蒲氏家族、異域人和伊斯蘭教徒進行了大肆殺戮!


綜合看來,在當時的天下人眼裡“蒲”姓家族見利忘義、背信棄義,確實和養不熟的“白眼狼”沒什麼區別!

朱元璋的民族情懷

元朝統治下視漢族等普通百姓性命為草芥,勞役、賦稅嚴重,百姓們天天在生死線上徘徊。

朱元璋能夠一步步統一登基其實也是拜元朝的殘暴統治所賜。朱元璋十幾歲時父母就死於瘟疫,與家人被迫分散,顛沛流離。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使朱元璋心中對元朝統治者的仇恨越埋越深,對曾經“賣主求榮”的“蒲”姓家族自然更是恨到了骨髓深處。



朱元璋在義軍之中摸爬滾打成為領頭人,又經過千辛萬苦擺平了陳友諒、張士誠,終於統一江南地區。然後就迫不及待的去實現自己的畢生夢想了,他打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僅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中原一統。

天下一統之後,朱元璋自然會清算那些元朝的“狗腿子”、“鷹爪子”,作為典型代表的泉州“蒲”姓,自然是重點照顧對象。

先是把故去多年的蒲壽庚屍骨挖出來鞭撻、暴曬,又是下令蒲姓男子世世為奴,女子代代為娼。蒲姓族人四處潛逃,大多改姓埋名,偷偷生存!


朱元璋一介布衣,征戰沙場,殺伐果決,養成了嗜殺成性、冷血多疑的性格,其晚年的所作所為更是被評價為殘暴、無情。然而針對“蒲”姓的所做所為,卻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這說明不僅朱元璋對“蒲”姓恨意滔滔,天天人對“蒲”姓也是不恥和怨恨!

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是也!


以史勵人


朱元璋最痛恨的姓,是蒲姓,最恨的人是蒲壽庚。

蒲壽庚是宋末元初之人。朱元璋坐皇帝時,他已死了一百餘年。但朱元璋還是叫人把他的屍骨從墳裡扒出來,鞭屍三百,蒲氏後人被定為餘櫱,全部充軍禁錮,“世世無登仕籍"。蒲姓後人紛紛改為他姓。

那麼,蒲壽庚究竟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呢?

蒲壽庚祖先是中東阿拉伯人,做東西方留易,主要經營大宗香料,先在越南,後移居中國廣東。宋朝晚期,福建泉州崛起,成為南宋經濟中心,蒲壽庚父親移居泉州。至蒲壽庚,生意越做越大,富甲一方,不僅擁有大量船舶,而且擁有私人軍隊。曾任南宋泉州船舶司提舉一職。"擅船舶利者三十年"。壟斷泉州香料海外貿易達三十年。"以善賈往來海上,致產鉅萬,家僮數千"。因曾助剿匪,他還被任命為福建安撫使和沿海都制置使。總之,宋朝庭對蒲壽庚一直是十分厚待的。

1276年2月,元軍南下臨安,宋恭帝投降。南宋遺臣奉恭帝兄趙昰來到福建,另立朝庭,是為宋端宗。元軍由浙入閩,宋恭帝君臣坐船至泉州,希望得到蒲壽庚的援助,把首都立在泉州。但蒲壽庚卻關緊城門,不讓宋室君臣進城。宋少保張士傑大怒,沒收了蒲家在海邊的船舶。

蒲壽庚因此投降元軍,並喪心病狂地將泉州城內的宋室外宗三千餘人,全部屠殺,還屠殺泉州百姓,漢人達萬人。幾戶反對蒲壽庚的家族慘遭滅族。連清源少林寺和尚,也被殺了千餘人,只有少數逃得性命。

泉州血流成河。蒲壽庚的殺戮甚至超過了元軍的殺戮!

蒲壽庚還以船舶支援元軍,協助元軍進攻在廣東的南宋的殘餘政權。直至厓山之戰,南宋軍民全部殉國。

蒲壽庚家族在元朝一直享有富貴達百年。元末因叛亂,幾被滅門。

漢人對蒲壽庚恨之入骨。也正因此,才有了朱元璋“掘墳鞭屍",將其後人永定為"賤籍"的事。

對這件事,我以為,蒲壽庚忘恩負義,背叛宋朝,屠殺無辜,罪該萬死。掘墳鞭屍,以昭其罪,以平民憤,亦屬正確。但其子孫無辜,其他後人更無辜。朱元璋讓其後代"世世為奴,代代為娼",好象有點"矯枉過正"了。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