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鬥中,士兵跳入水中,真的能躲避子彈嗎?

孤獨的虎王


可以的,但是要看水多深。

國外用人做實驗驗證子彈在水中威力


子彈在水中速度衰減的非常快。而且是初速越快的子彈衰減也越快。這是由瑞利公式決定的:

各種槍械水下射擊,基本上都飛不出去多遠

依據這個公式,阻力和流體密度,物體速度的二次方,以及阻力系數和表面積成正比。由於水的密度比空氣大了好多,因此在水中的阻力遠遠大於空氣,而且由於子彈形狀的緣故,很容易在水中受到側向力造成子彈翻轉,進一步加速能量耗散。這是子彈在水中很快就會失去威力的根本原因。Discovery節目組做過一個實驗,使用全威力步槍彈向水中射擊的時候,僅僅運動了1.2米就已經無法擊穿模擬人體的凝膠了

。也就是說,如果對方拿步槍機關槍掃射,只要呆在水下1.2米往下就是安全的。但這只是針對高初速子彈。對付水中的人,反而是亞音速重彈頭表現更好一些。因為依據公式,阻力和速度二次方成正比,初速越快,阻力就越大。

實際上實驗表明,使用手槍射擊水下時,到2.4米的深度才能保證凝膠不被打穿,而在2.1米深時凝膠仍然會被打穿。但如果把手槍子彈換成速度更慢的魚叉,那殺傷的距離恐怕還要更遠一些。這是因為魚叉的形狀長徑比非常高,在水中運動穩定性更好;初速低保證了阻力更小,同時自身慣性大保證了殺傷力。所以如果對方跳到水裡,你有開槍的功夫還不如抓起一根魚叉丟進去。。。


配發給蛙人部隊的水下專步槍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魚叉的啟發。這種步槍的子彈擁有超高的長徑比,以保持水下運動的穩定性,同時增加子彈質量並減少初速,以保證威力。比如70年代蘇聯研發的APS水下步槍,使用是5.66mmx39mm的藥筒,但是子彈長度高達120mm。看上去完全就是一根鋼針。APS步槍在5米水下有高達30米的射程;即便在40米深水下,仍然有11米有效射程。

蘇聯APS步槍

使用APS射擊的蛙人部隊


一個題外話,這種水下步槍的設計和坦克所使用的APFSDS彈藥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穿甲彈侵徹金屬裝甲的過程中,可以等效為一種流體運動,用伯努利方程建立粗略模型。長杆穿甲彈的長徑比可以有效保證其侵徹時運動方向性(減少跳彈幾率),同時可以增加侵徹的深度。

APFSDS長杆穿甲彈

長杆穿甲彈侵徹裝甲的過程可以看做是在流體中的運動


紙上的宣仔


影視劇中,有非常多的鏡頭,有人跳水逃生時,岸上的人朝水下開槍,有的幸運地從水下逃脫了,但會經常看到槍擊以後,水中會冒出鮮血,跳水者不幸遇難的鏡頭。

其實,關於用槍械朝水下開槍,究竟能否打死潛入水下的人,網絡上歷來有一定的爭議,對此,美國的科普電視節目探索頻道《流言終結者》欄目,曾經專門做過一次實驗來尋求答案。

在節目中,工作人員分別使用了手槍、步槍、霰彈槍等對水面進行射擊,最終,得出的結論,可能顛覆一般觀眾的認知程度,即槍彈入水以後,就極少有真正的殺傷力了,人只要離開一定的距離,則槍彈對其根本不具備殺傷力。

不要說是一般殺傷力有限的手槍,大名鼎鼎的M1-加蘭半自動步槍,在陸地上能貫穿兩寸半厚的防彈玻璃,子彈速達到每秒865米,有效射程高達800米,但是在射擊以後連水下三米左右的凝膠都沒碰到彈頭就碎了,即便換上初速達到每秒915米的穿甲彈,情況也基本上差不多。

也即一般人高估了子彈在水下的威力,而忽視了水的力量,人只要入水潛入一定的深度,是能夠有效躲避子彈殺傷的,因此,某些影視劇中的鏡頭,潛入水中躲避子彈的射殺,是切實可行的。

根據實驗,不要說是普通手槍子彈,就是步槍子彈,入水超過一米,基本上就不具備殺傷力了,水的阻力對彈頭的影響之大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水和空氣的界面之間,有非常大的密度變化,水的密度比空氣高無數倍,此外由於水流的作用,子彈入水後,彈道會不規則的彎曲,且射程非常近,甚至彈頭都會破碎。

由於步兵槍械無法射殺水下目標,蘇俄才率先在全球研究出了水下專用的APS突擊步槍,裝備本國的蛙人等特殊兵種,除了水下步槍結構非常複雜以外,發射的是箭形子彈,在保證有殺傷力的前提下,水深5米和40米時,有效射程分別是30米和11米。

因此,戰鬥中的士兵,跳入水中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基本上生命安全就有了基本保障,即便不幸被子彈命中,大概率不會死亡,頂多身體負傷。


國平軍史


答: 我先說結論,然後再為什麼。如果士兵跳入水中是可以躲避子彈的。這是真的。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這其中存在的原理。

瑞典的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水下開槍,結果子彈射出後沒有多遠就沉入水底。這是為啥呢?

物理學家海倫阿尼拉解釋說,子彈在空氣中飛行沒有受到多大的阻力,所以飛行距離比較遠,但是水的密度是空氣的八百倍,也就是說子彈要承受相對空氣的800倍以上的阻力,那麼發生阻滯現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數學家,馬克 帕克說,子彈在水下有效射程只有陸地上的千分之一。

在高速攝像機下面,我們發現子彈射出去之後會出現許多的泡泡這又是為什麼呢?

工程師湯姆威格斯沃斯說,子彈離開槍身後,在其前方會形成高壓區域,而子彈後方形成低壓區域。這就形成了一個真空區域。在真空區域內水突然沸騰一點點,蒸發形成了小的氣體雲。這就是子彈為什麼會射不遠的成因。

既然知道了原因,那我們就好理解,士兵如果跳入海水裡那麼機槍或者步槍的子彈是無法穿透海水的。因為大多數的子彈在水上的行進路線不到1米。

所以,士兵在水下躲藏是可以躲過子彈的攻擊的。

當然萬事都有例外。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開始測試一種特殊的“超空泡”子彈。它可以讓潛水員在水下射擊,以便與對方蛙人或者潛水載具交戰,攻擊力明顯高於現有水下彈藥。這款名為“CAV-X”的新型彈藥由DSG技術公司研製,也被稱為“多環境彈藥”。共有兩種構型,其中A2型可以在空氣中射擊或向水中射擊,用於水面、空中巡邏警戒等環境。而另一種X2型則專供潛水員水下射擊使用。兩種彈藥均具備“超空泡”能力。


在DSG的穿透力官宣視頻中,測試員先將一發普通子彈裝入AR15步槍並射擊彈道測試凝膠。普通彈藥衝擊力很強但只穿透了一塊凝膠,前進了0.5米左右。而“超空泡”彈藥則穿透了10塊凝膠,厚度約4米,穿透力明顯提升。

這就意味著如果美軍列裝了這種子彈,兩棲特戰部隊只需攜帶常規步槍,不需要另帶一把水中武器,規避了APS等現役水下槍械在水上射擊環境下效果大打折扣的問題,作為特種部隊戰鬥力的有效補充。那麼人們依靠海水做掩護的辦法也將會受到限制。


南閣水哥


關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一般情況下是可以躲避的,但也有特殊情況。

1. 我們大家都知道除過手槍在空氣中的射程較近外,只有100米左右,步槍子彈的射程可達1000米左右,重機槍、狙擊槍則更遠,可達2到3000米。而且步槍的彈頭是尖的,飛行速度比手槍快很多,一般都是500米/秒的速度,重機槍和狙擊槍的子彈飛行速度可達1000到2000米/秒。按照人的普通思維,這麼遠的射程、這麼快的速度,都能穿透鋼板,射入水中肯定也有很大的殺傷力。以至於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主人公為了躲避追擊,跳入水中,敵人在岸邊向水中瘋狂掃射,主人公一點事都沒有。我們都會認為這是電視虛構的情節,現實中肯定不可能,至少剛入水幾十米內還是有殺傷力的。其實,現實中還真是這樣的。

2. 為什麼呢?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多倍,子彈在水中穿行,阻力相當於空氣中的800多倍。美國有檔節目就現場測試了子彈在水中的射程和殺傷力,手槍在水中的有效射程大約有1米,步槍在80釐米水下已經基本上沒有了殺傷力。也就是說,只要在水深1米以上的地方,子彈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殺傷力了。在剛入水時,還是很危險的,一旦中彈,也是會造成傷亡。

3.為了提高槍械在水中的有效射程,很多國家都在研究水下步槍。比如,20世紀70年代,蘇聯就研製出了一種水下突擊步槍,它的子彈很長,有10釐米左右,在水下5米發射,有效射程可達30米,到了水下40米的深度,也會有超過10米的有效射程。要是碰到這種裝備,就沒法躲避了。


起步一二一


這是真的,如果士兵在戰鬥中遭遇地方火力壓制,而己方在沒有遮掩物可提供隱蔽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跳進水中躲過子彈的射殺。這是因為水的密度遠遠高於空氣,再空氣中高速飛行的子彈打液體水時飛行阻力會驟增,此時的子彈會出現如下三種現象:第一、進入水中後動能迅速消耗,速度瞬間降為0;第二、子彈與水面“擦肩而過”,形成跳彈;第三、子彈與水面產生作用力,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被撞擊變形或撕碎。

不論出現哪一種現象,只要水中的士兵潛得夠深就能躲過子彈的攻擊,保住一條小命。需要指出的是,這裡所說的“夠深”不是要求士兵潛至人體無防護潛水極限的12米,而是2米以下就足夠了,因為威力再大機槍(威力越大越安全)所發射的子彈一旦進入水中以後動能將在0.9米以內耗盡,潛入2米深的水裡是絕對安全的。

為什麼子彈能夠擊穿鋼板、土牆、木板,對隱藏在後面的目標產生殺傷,卻不能殺傷潛在水裡的目標呢?為什麼子彈對水射擊時會發生跳彈甚至撕碎的現象呢?為什麼說威力越大的槍械潛入水中躲避就越安全呢?咱們從以下幾點來逐一分析。

▼下圖為國外小夥為了證明水下能躲子彈,跳進游泳池中用自動步槍在距離自己5米的位置開槍,結果這發5.56毫米步槍彈在開火後只向前飛行了0.9米後就向水底自由沉降了。

子彈在水中快速消耗動能的機理

見過實彈的讀者應該知道,不論是機槍還是步槍,所使用的子彈的彈丸造型都是船型的,設計彈丸時,第一要考慮的自然是如何減小空氣阻力——阻力小打得遠,這個道理地球人都知道。說到減阻,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空氣阻力”。彈丸在飛行過程中受到的主要阻力就是空氣阻力,按空氣阻力產生原理可以分為三種:摩擦阻力、激波阻力、渦流阻力。

摩擦阻力產生於空氣對彈丸橫截面以及彈體上凹凸不平之處的接觸,激波阻力產生於彈丸的尖頭在空氣中突破音速時形成的阻力堆積,渦流阻力發生在彈丸尾部的擾流空氣。船型彈丸就是為了減小上述三種阻力因素對飛行的影響而設計的,世界上除了手槍彈以外,幾乎所有的子彈彈丸都是船型設計,可見子彈只適合在符合空氣動力學研究的空氣中飛行,而不適合在密度較大的水中“航行”。

水的密度為999.84千克/立方米,空氣的密度為1.293千克/立方米,水的密度是空氣的775倍,假設一發初速為860米/秒(7.62mm狙擊步槍彈)的子彈以接近垂直的方式射入水中,那麼這發子彈在接觸到水的一瞬間就受到了相當於空氣775倍的阻力的影響,如果水面並非平靜的游泳池,而是有流速或者興波的河流或大海,那麼子彈還要在相當於空氣775倍阻力的基礎上再增加水流阻力和興波阻力,即F=1/2CρV^2S,C是阻力系數, ρ是密度, V是速度, S是垂直方向橫載面積,F為子彈射入水中受的阻力。可見子彈一旦進入水中,動能消耗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子彈在空氣在空氣中的飛行速度(即初速)越高,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最後只能以自由沉降的形式落入水底,試問這樣的子彈又怎麼能殺傷潛在水中的士兵呢?

▼下圖為射入水中的AK-47自動步槍所發射的7.62×39mm步槍彈,它在正在以翻滾的形式在水中快速消耗動能,大約0.8米以後將完全失能。

子彈在擊中水面後形成跳彈的機理

上述中子彈能射入水裡完成動能迅速消耗的前提是以接近垂直或者大角度的形式對水射擊,如果射擊角度(指彈著角度)小於30°,那麼子彈將會像“打水漂”那樣在與水面接觸瞬間形成跳彈,無法進入水中殺傷潛在水裡躲避的士兵。

跳彈是一個軍事術語,意思是當子彈以一定傾斜角擊中物體表面時子彈被反彈,改變飛行彈道的現象。跳彈並不專指子彈,任何彈種都可以在滿足跳彈的條件下產生跳彈現象,比如坦克炮在發射穿甲彈擊中目標弧形炮塔或傾斜裝甲時、流彈擊中士兵戴在頭上的弧形頭盔時、高速飛行的子彈擊中堅硬物體時等等情況下都會發生跳彈現象。

水是一種柔軟的液體,既沒有傾斜面、弧形面和堅硬外表,為什麼子彈接觸後也會發生跳彈呢?其實並不是所有向水面射擊的子彈都會發生跳彈,而是在彈著角度比較小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比如護航軍艦上的士兵使用12.7mm大口徑機槍向海盜實施警告性射擊時,子彈在接觸海水瞬間就會被彈飛形成跳彈,這是因為大口徑機槍在對海射擊時的俯角本來就小於30°,子彈在接觸海水時的彈著角度太小,彈道和穩定性瞬間發生改變,這就與穿甲彈擊中傾斜裝甲發生跳彈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子彈根本無法進入水裡,而是直接彈飛了。

▼下圖為準備使用89式12.7mm重機槍對海盜實施實彈射擊驅離的蛟龍特戰隊戰士,這個射擊角度大約只有20°,子彈在接觸水面時將100%發生跳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搜來看看這段視頻。

子彈與水面接觸時或涉入水中後發生彈體變形或撕碎的機理

我們首先來聊一聊關於槍傷治療的題外話,在抗戰神劇中我們猜猜看到軍醫治療士兵槍傷時往往是用手術刀開刀,然後取出彈丸就算完事了,然而現實中的槍傷治療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外科手術,因為子彈射入人體後會發生翻滾形成空腔效應,在這個過程中子彈會發生彈體變形甚至破裂,這就是一些老革命直到去世體內仍然有許多彈片無法取出的原因。


人體的密度約為1048千克/立方米(成年男性),與水差不多,因此子彈射入水中同樣會發生彈體變形或撕碎的現象。我們以95式5.8毫米班用機槍為例:該槍在發射87式普通彈時彈丸初速為970米/秒,有效射程400米,100米射擊距離上對普通鋼板的侵徹深度為8~10mm,子彈飛行至600米時仍能穿透3mm厚的A3鋼板,該型子彈的彈殼材質為合金鋼,彈頭採用全銅被甲,彈芯材質為鉛。

使用95式班用機槍向水面開火時,87式普通彈便以970米/秒的速度向目標飛行,這個速度相當於音速的2.85倍,即2.85馬赫。而水面相對於子彈時完全靜止的,當這枚以2.85倍音速的速度飛行的子彈擊中水面時,根據衝量定理求平均衝力:Ft=mv,其中作用時間t由子彈長度及飛行速度可求得:t=L/v代入可計算出撞擊瞬間將會產生2.16萬牛的撞擊力,相當於2.6噸的重物砸在這枚外銅內鉛的子彈上。

倘若此時子彈發生了跳彈,那麼彈體勢必發生變形;假如子彈接觸水面後並沒有被彈飛,而是進入水裡,那麼子彈在變形的同時還會發生翻滾,在水中形成瞬時空腔,這個過程中子彈所受應力就不僅僅是區區2.16萬牛的撞擊力,還有翻滾時產生的應力,在這些合應力作用下變形的子彈就會破裂,這便是子彈射入水中會發生變形或撕碎的機理。

▼下圖為美軍 M16A4自動步槍在不同距離以30°角對水發射M855普通彈時子彈發生的變形和破碎程度對比。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士兵在戰鬥中跳入水中是能夠躲避子彈的,影視劇中那些在水中仍然會被機槍射殺的情節在現實中是不會發生的。普通槍械對水射擊時子彈很難射入水中,初速越高的子彈越難殺傷水中的士兵,大口徑的重機槍子彈甚至還會在與水接觸發生變形或跳彈,而且初速越高的子彈水的阻力對其產生的影響就越大,更不容易射入水中。那麼是不是說士兵只要跳進水裡的就能躲避所有的子彈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比如海軍陸戰隊特種兵使用的“水下步槍”所發射的箭形子彈就能在水下有效殺傷30米遠的目標,這種發射劍形子彈的水下步槍屬於沒有膛線的滑膛槍,所使用的箭形子彈長達300mm,彈丸重量超過20克,發射時彈丸初速並不高,只有大約90米/秒,它以近似於魚雷的“航行”形式高速飛向目標造成殺傷。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水下步槍在空氣中發射箭形子彈時有效射程只有5米。

▼下圖為我國海軍陸戰隊特種兵(蛙人)裝備的06式5.8毫米水下步槍以及配用的5.8毫米箭形子彈。


兵器知識譜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最開頭20多分鐘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登陸時的情景,由於被MG–42機槍封鎖住了登陸艇的艙門,美軍登陸部隊這從登陸艇的兩舷翻入水中...結果部分人還是沒有躲過MG–42機槍7.92毫米子彈的打擊,被打死在了水裡。

就是這個動圖引起了軍迷們的熱議,有的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人說也是有可能的,那麼到底哪一種觀點對呢?

通過物理學和實際測試的結果表明,是第一種觀點對!因為子彈在空氣當中飛行的阻力很小,可以在幾百米的距離內精確的擊中人體,但是在水中就不是這樣了,因為水的密度是空氣的700倍,而且水裡面還有空腔填補的壓力,也就是說:當子彈頭進入到水中之後會受到700倍以上的阻力,首先改變了子彈的彈道,並且子彈在水中所形成的空腔會被水迅速的填補,在填補的過程中還形成了水壓力,阻力和水壓力會瞬間將子彈的動能消耗殆盡!這就使得只有幾克重量的子彈頭在較深的水中起不到任何殺傷力,上面圖片當中是使用AKM突擊步槍(彈頭重量7.91克)在水下的試驗,子彈在水裡滑行只有一米多遠,動能被消耗完畢自己沉在了水裡。


MG–42在正常條件下射程是600米之內,其7.92×57毫米子彈在1500米處仍然具備相當驚人的殺傷效能,雖然子彈的重量12.8克和發射藥都大於7.62×39毫米子彈,但是到了水裡也是一樣的,最多有一米多一點的殺傷距離。

動作或者戰爭影片為了提高藝術水平,可能會出現一些謬誤,但是士兵在泅渡過程中只有躲在較深的水下還是可以躲過子彈的。

當然,現在有了水下蛙人專用的步槍,圖片上可以看到它所發生的子彈,像一根長鋼釘,這種水下步槍在水深5米時射程為25米、水深20米時降低到了18米,也是水越深壓力和阻力越大,射程也就越近...專用武器尚且如此,一般的步機槍子彈就更沒有多少能力去打擊水下目標了。

皇家橡樹1972


這是真的,因為水的密度比空氣要大得多,所以在空氣中能夠產生大動能的子彈,進入水中連一米都打不出去,更不要說是貫穿人體了。

之所以當敵人跳入水中後,一大幫人朝水面掃射其實是出於下意識的舉動。認為那個人才剛跳入水中,要是速度夠快估計還能打得到。但其實不然,在足夠高的位置縱深跳入水中,人會瞬間潛入數米的深度,這種深度子彈根本就打不到了。

當然能不能打得到主要還得看下潛的深度,要是下潛個四五米肯定是安全的,可要是水特別的清澈且站起來只能到半身的話,即便跳入水中子彈依舊能夠傷到你。

綜上所述:跳入水中來躲避敵人的子彈掃射,主要還是得看在水中下潛的深度。畢竟子彈在水中沒有威力,主要還是因為水的密度過大,過大的密度快速消減了子彈的威力而已。


九品侍衛


能否躲避子彈只取決於一個條件,就是你離陸上或者是水下的槍支有多遠,而至於槍支的威力有多大完全不用考慮;

一般來說,如果槍支是在水上開槍的,你只要與水面保持2m的距離就完全可以躲過去了,而如果槍支在水下的話2m就更是綽綽有餘了。別看在陸地上面槍支的射程最少也有幾百米,但是到了水下連個2m都跑不了。



而導致陸地上與水中子彈射程的差別的原因就是阻力的大小,在陸地上子彈的阻力來源就是空氣,而水下的介質就是水了,水的密度是空氣的772倍,可以近似的說約為800倍,這也就是說同樣的子彈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在空氣中受到阻力的800倍,再通俗點,空氣中能跑800m的子彈水中可能1m甚至不到。

而關於這個水下可以躲避子彈的結論並不是單純只靠理論推導出來的,而是真有不怕死的軍迷親自試驗的。



在國外曾經有過類似的實驗,不過都是拿類似於人體的物品代替人體,但是有一個膽大不怕死的人拿自己做實驗,他在游泳池水下距離槍口約3m然後開槍,實驗過程中子彈在大約1m的地方就偏離原軌跡然後慢慢的墜落了。

而此外在國外各項類似的實驗中也都證明了只要保持2m及以上的距離子彈就不會對人體有殺傷力,至於槍支的威力不同,實際上在水下的時候那些威力更大初速度更快的槍所受到的阻力越大,越不用擔心。



不過即便如此在戰時想要通過水下躲子彈仍然是種找死的行為,別說蛙人的專用水下步槍了,就是子彈打不到你直接往水下扔一顆手雷你就涼涼了,所以這種方法在實戰中還是不可取的。


迷彩眼觀世界


士兵在戰鬥中遇到危險跳進水中確實能夠躲避子彈的襲擊,但是要下潛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夠達到不受傷的目的。在很多影視劇裡面都可以看到一些士兵跳進水中來躲避子彈的襲擊,而且這種情況存活率很高,雖然有一定的節目效果,但是現實生活中只要潛入水中夠深確實可以做到。


子彈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殺傷力,主要是其超高的出膛速度,即使子彈彈頭很輕,但是憑藉其超高的速度,產生的動能是巨大的,能夠對目標產生巨大威脅,一旦擊中要害,很可能就會斃命。

子彈主要是接觸空氣這種小密度介質,子彈在空氣中飛行遇到的阻力較小,殺傷距離很遠,但是水的密度是空氣密度的775倍,這也就意味著子彈在水中產生的阻力是在空氣中的775倍。也就是一支有效殺傷距離在800米槍,在水中有效殺傷距離將降至1米左右。所以只要下潛深度達到1米以上,基本上就可以躲過很多槍支的子彈。



外國有一個小夥就曾做過一個關於水中開槍射擊的實驗,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小夥站在離槍口兩三米的距離上拉動了拴在扳機上的繩子,最終子彈從槍膛射出,產生了巨大的氣泡,但是子彈在水中只是前進了一小段距離,軌跡同樣也發生了變化,最終小夥安然無事。從而證明了,只要潛入水中深度足夠,通常兩三米就能夠滿足,那麼子彈就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跳入水中雖然可以有效的躲避子彈的威脅,一旦敵方扔一枚手榴彈或者發射一枚火箭彈,還是難逃厄運,這些武器產生的衝擊波以及超高速度的彈片會構成巨大威脅。


Global防尉


在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主角為躲躲避追殺而跳入水中,隨後安然躲過反派射擊的情節。這樣的情節並非導演的異想天開,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子彈“遇到”水中真的會喪失必然的威力。

從理論上講,跳入水中躲避子彈完全可行。水的密度是空氣密度的775倍,受此影響,子彈在水中的意圖將會是空氣中的近800倍,那麼原本射程800米的步槍子彈,在水裡的射程可能只有1米左右。在水中行進的子彈也無法通過旋轉來保持穩定,它的彈道也因此變得非常不規則。同時,高速射出的子彈因所受承受過大,也極容易遭到損壞。射程縮短,彈道不規則,再加上彈頭損壞,這些極大地降低了子彈在水中的威力。在國外一檔稱為《 Discovery》節目中,主持人在水下進行了多種槍械的射擊實驗,證實子彈在水中的威力會遭到嚴重破壞,哪怕是重型狙擊槍的子彈也只有1.5米的射程。如此,由於水下的可視範圍有限,所以在水下也可以有效掩護行蹤,可行只要下潛到一定的深度就可以有效躲避子彈的射擊了。

不過,子彈在水下的射程和威力雖然會減弱,但是它射出時的能量卻並不會消失。水是不可壓縮的流體,其壓縮大於空氣,子彈入水後會迅速將能量傳遞到水中,最終能量如果這些激波距離人體很近的話,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那麼即使跳入水中也得離它遠一點。

因此,在戰鬥中跳入水中,只要達到一定深度,的確可以躲避子彈的射擊,保護自身安全。但是即使如此,也得設法離它遠一些,否則子彈入睡後產生的激波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