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的阜康錢莊是如何一夜崩塌的?

李雯雯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胡雪巖的崩潰是必然。

很多人認為胡雪巖很了不起,其實他不過是一個白手套而已。

胡雪巖之所以起家,說通俗點不過是高官斂財的白手套,一個管家而已。

所以胡雪巖根本沒什麼了不起,他所謂的財富,大部分也不是他自己的。

這種事情在清末屢見不鮮,比如名聲很好的李鴻章死後留下幾千萬兩白銀的遺產。

上圖是胡雪巖的妻子。鼎盛時期,胡雪巖妻妾成群。

這些錢的大部分不是房屋、田地和現鈔,而是入股各種商業。

試問,李鴻章有多少錢去投資經商?無非是利用手中權力,官商勾結,由此分到的乾股(公司無償贈送給他的股份)而已。

胡雪巖也是一樣。

他本來只是浙江普通商人,從夥計起家,生意很小。

自從攀附上湖州本地的官員以後,將湖州官府大量錢財收歸自己的錢莊掌握,得以逐步壯大。

後來又是籠絡浙江巡撫,最後成為閩浙總督左宗棠的部下。

胡雪巖作為左宗棠的經濟方面的助手,幫助建立了辦福州船政局,幫助左宗棠收復新疆對洋人做了大量借款。

尤其,胡雪巖也利用左宗棠手中的權力,得到了大量財富。

不過,傳說中的幾千萬白銀的家產,可以推斷有很多不是胡雪巖自己的,而是左宗棠等官員的。只是名義上掛在胡雪巖的手中,掩人耳目罷了!

胡雪巖靠勾結權貴上位,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大商人。

然而,最終他也因此完蛋。

隨著湘軍的消失,國內的權力鬥爭逐步聚集到名氣極大又掌握實權的左宗棠和李鴻章兩人之間。

在鬥法中,左宗棠不敵,節節敗退。比如藉助楊乃武小白菜的案件,左宗棠老巢浙江的派系幾乎被趕盡殺絕。

而李鴻章卻知道想要消滅左宗棠的實力,必須對付胡雪巖。

早在左宗棠表示要收復西北時,李鴻章表示反對,藉口是朝廷沒有錢。

然而,胡雪巖卻幫助左宗棠籌集1595萬兩白銀,讓左宗棠在這次鬥法中大勝,面子裡子都有了。

當時左宗棠實力衰弱,已經無力保護胡雪巖。

於是,胡雪巖本來生絲投機失敗,不過損失了幾百萬兩白銀而已。

然而,李鴻章卻利用各種手段,使得老百姓蜂擁去胡雪巖的錢莊擠兌。

其實就算是今天中國大銀行,如果遇到儲戶擠兌一樣會完蛋。

為啥?既然是銀行或者錢莊,必然要把錢拿出去投資或者借貸。只要遇到擠兌,神仙也得垮臺。

最終,胡雪巖就這麼稀裡糊塗的破了產。

其實,在最早擠兌的時候,如果胡雪巖還有人罩著,只要能夠得到一筆銀子的救急,還是可以度過難關的。

然而,李鴻章卻命令邵友濂故意拖延胡雪巖的餉款二十日。

沒幾天,1883年10月6日胡氏杭州的“泰來錢莊”最先倒閉。12月3日,京師阜康分號關閉。接著,鎮江、寧波、杭州、福州、金陵、漢口、長沙等分號亦相繼閉歇

其實這幾乎是必然的。

做白手套是極為危險的,危險度絕對超過20年前的煤礦礦工。


薩沙


阜康錢莊倒閉的過程大概有個十天,半個月樣子。

胡雪巖一開始也沒當個事,這輩子見的風險太多了,這回應該也能抵擋過去,後臺左大人也已經插手了。

但是,胡雪巖幾年前埋下的地雷終於爆炸了,炸的就是胡雪巖自己。這個地雷就是招商局的電報局。

大家知道,胡雪巖一貫仇恨招商局,凡是招商局的東西一概抵制。而且還耍招商局,招商局分股集資時,胡雪巖會認購個五萬兩銀子樣子,到要出錢時一概不理,就不給你錢,我說的玩的。李鴻章,盛宣懷那個恨啊,看的出來,都是左宗棠指使的。這些個行為,典型的“損人不利己”。

既然你抵制電報局,那你就不要跟電報局打交道哎,偏不,後來做生意與外地的聯繫都去電報局拍電報。

那麼,就到了盛宣懷報復的時候了。胡雪巖拍的每一封電報都有一封在盛宣懷的桌子上,事情就簡單了,阜康錢莊的分支機構到處都是提錢的人,胡雪巖電報指示從甲地籌款支援乙地,突然甲地會出現數不清的取錢的人,乙地會更多的出現取錢的人。

就是這個辦法,胡雪巖破產了。


Anren1207


談起紅頂商人,我們就會想起胡雪巖。他在當時又是官員又是商人,在當時是比較厲害的人物,他的財富在那時已經達到了首富的地位。胡雪巖經過自己的努力,創建了有名的銀行------阜康錢莊。作為錢莊的主人胡雪巖,在當時被很多人嫉妒,所以他就要面對很多困難,以及洋人的威逼利誘。

(胡雪巖劇照)

在1883年,離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有20餘年,每個地方開始修建工廠船塢數座。又從德國購買了兩艘鐵甲戰艦,在1月份與10月份做好,李鴻章上奏朝廷,講兩艘船命名為“定遠”和“鎮遠”,慈禧太后聽後非常高興。就在這一年,胡雪巖的錢莊為什麼宣佈破產?那得先從胡雪巖建錢莊講起。

胡雪巖如何建起阜康錢莊

胡雪巖從小家裡比較貧窮,後來到信和錢莊當學徒,他的命運就從這裡開始,並與一個叫王有齡的人聯繫在一起。傳說胡雪巖在錢莊當夥計的時候,每收回來一筆呆賬都是自己做主,當時幫助了貧困潦倒的王有齡,用五百兩銀子讓王有齡做官的本錢,可是胡雪巖一個月的工資才八兩銀子。看出胡雪巖為朋友仗義相助,往往這種人能成就大作為。

當時清朝實行捐官制度,用彌補與太平天國打仗所造成的損失,只要有錢就可以做官,因此,王有齡的父親就拿錢給他捐了一個官。雖然捐了官,要是想走馬上任,還得各項打點辦事的人,此時胡雪巖給的五百兩銀子就派上用場了,胡雪巖給銀子的時候沒有想太多。

王有齡當時的運氣非常好,通過各項打點,便在浙江當官,享受榮華富貴的他,肯定不會忘記胡雪巖。後面胡雪巖的阜康錢莊,與王有齡有著緊密的聯繫。根據《華陽國志》中記載:“世平道治,民物阜康”。這裡面的阜康就是胡雪巖用來做了錢莊的名字,後就有阜康錢莊。

(左宗棠劇照)

胡雪巖的阜康錢莊最早本錢來自王有齡的海運局,有了王有齡作為聯繫人,阜康錢莊很快就代理了浙江省的公庫。有了官府做後盾,阜康錢莊就越做越大,胡雪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阜康錢莊為何會一夜崩塌

有了阜康錢莊,胡雪巖開始了做起了蠶絲與藥材等生意,用錢莊作為資金的週轉。在1861年,浙江巡撫王有齡因失去了杭州城,而自縊殉國。胡雪巖從此就失去了靠山,時勢造英雄,這個時候剛好左宗棠收復了浙江,並與胡雪巖有一面之緣,誇獎胡雪巖是商業奇才。

後來胡雪巖與左宗棠的關係越來越好,左宗棠讓胡雪巖幫他運軍火與糧食,解決左宗棠在糧餉與武器的需要,又幫助左宗棠召集常捷軍與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在西政平叛阿古伯的時候,管理上海採運局的事務。在上海用貸款的錢,採供軍餉,還做情報工作,及時將上海的中外情報給左宗棠,讓他收復新疆得到保證。

隨著左宗棠的西征的功績越來越多,無論什麼事情,只要上奏都會批准。胡雪巖的錢莊也越做越好,辦事也比較順手,這個時期的阜康錢莊達到了鼎盛時期,胡雪巖被稱紅頂商人,穿黃馬褂,官居二品。

這個時期,胡雪巖在上海有很多豪宅,家裡金銀不計其數,擺的整整齊齊,讓非常有慾望。在1881年開始,胡雪巖開始囤積生死,往後已經囤積了一千多萬銀子的貨源,並超過整個上海的三分之二。由於機器繅絲廠都是外國人開的,胡雪巖有錢莊與當鋪作為資金週轉。

(王有齡劇照)

在1883年,日本與意大利的蠶絲年成不較好,剛好填補到了胡雪花囤積生絲的數量,當時經濟危機,需求量不是太好,國際上的生絲價格下跌。胡雪巖又得罪了外國人,所以海關與海運都被外國人所控制,導致自己的生絲無法外銷。

中法戰爭爆發,戰爭擴大了福建與臺灣,造成沿海商人有些緊張,許多商人都便賣了家產。由於先前收的生絲比較貴,導致人們紛紛到錢莊提錢,出現了只提不存的現象,進而貨幣流動速度大幅下滑。這時錢莊出現了很大的風險。

在1883年,胡雪巖的錢莊慢慢的開始倒閉,先是分店倒閉,後來到總店倒閉。胡雪巖的阜康錢莊就這樣倒閉了,給他帶來沉重的打擊。

綜上所述:胡雪巖從一個窮小子,到一代紅頂商人,同時也是“洋務運動”時期,所出現的民間資本家。胡雪巖的阜康錢莊破產與他和外國人關係搞僵有一定關係。

圖:來源網絡


長城說歷史




胡雪巖是晚清著名的紅頂商人,一邊做著生意,一邊當著大官,真是愜意至極。但是,輝煌大半輩子,終究,從1883年開始破敗,這一敗彷彿從天堂到了地獄,特別是他最為重視的“阜康錢莊”,“一夜崩塌”。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就了胡雪巖的破產,是什麼造就了阜康錢莊的倒閉呢?

1883年的上海金融危機,是第一大原因



所有的事情發生在1882年的5月,大清最大出口產品“生絲”行業發生了貿易戰,這是大清商人和洋人之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大清商人代表人物胡雪巖,先後籌資1500萬兩白銀,收購了大量生絲,然後囤積起來,等著時機到位,賣給洋人獲利。跟著胡雪巖一起操作的還有不少蠶絲商人,大家都以胡雪巖馬首是瞻。

由於各商家的資本有限,都從各個錢莊貸了數量不同的款項,都在坐等獲利。但,突然之間,市場情況發生變化,意大利生絲大獲豐收,洋人的壓力迎刃而解。壓力跑到了胡雪巖等人這邊,怎麼辦?拋售,因為生絲並不適合長期儲存。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越拋價越低。

正是:一頓操作猛如虎,到頭還賠千萬兩。到這裡,胡雪巖損失已經很大,彷彿要了他半條命。但,惡劣情況才剛剛開始。



各個錢莊因為給蠶絲商人貸了款,而生絲又讓這些商人賠了款,於是大量的壞賬、呆賬產生了。而1883年前,大清出現了不少“股份公司”,因此不少錢莊和生意人的錢投到了“股票”這個新事物上。但這沒譜的事,投機性太大,不少錢又瞎到了這事上。

於是,各個錢莊在幾重壓力下,開始走向了崩潰,而且迅速形成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各個錢莊迅速走向了倒閉和破產。

阜康錢莊上海分號先扛不住了,同時蘇州等分號也走向了崩潰,如果總行北京分行能抗住,留得大本營在,也許阜康錢莊還有回天之力,但是,恰巧大問題又出現了。

政治對手的推波助瀾,讓胡雪巖的錢莊再無生存的餘地



(左宗棠)

胡雪巖危機重重,他的朋友左宗棠也是愁眉不展。此時,有人“兵分兩路”,成功地達到了“落盡下石”,從此,胡雪巖再無歸路。

大家都知道,左宗棠後期最大的政敵是李鴻章,李鴻章最出色的幕僚是盛宣懷,兩人通過兩條路,開始“痛打落水狗”,一是李鴻章通過正規渠道,彙報阜康錢莊的風險,讓慈禧太后明白朝廷官銀在胡雪巖阜康錢莊的風險,使後來的慈禧下命令,必須轉移官銀,而且讓左宗棠追回不夠的銀兩;二是盛宣懷通過下面影響力,讓商人、官員及時去取出各自的銀子。



(李鴻章)

可能有人感覺李鴻章這招有點狠,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李鴻章作為一個大臣,最大程度讓朝廷少受損失,彷彿也能說得過去。兩管齊下,阜康錢莊再無活路,只得倒閉破產。

胡雪巖欲哭無淚,左宗棠迴天無術。曾經的李鴻章,左宗棠是看不到眼裡的,但李鴻章縱然功勞、能力不及左宗棠,但搞政治鬥爭完全是一把好手,不服不行。

1885年9月,左宗棠一命嗚呼,當年11月,胡雪巖也走了閻王殿,弟兄倆一起走了黃泉路,想來不會太寂寞。





(劇照胡雪巖)

阜康錢莊的一夜崩塌,一是因為生絲貿易戰,導致金融危機的出現;二是政敵推波助瀾,加速了阜康錢莊的快速倒閉。

生意場上無常勝將軍,居安思危,才是要點,一意孤行進行“豪賭”,一不小心就會陰溝翻船,胡雪巖就是例子。


藍風破曉


胡雪巖是中國近代商業領域的傳奇人物,他出身貧困家庭,少年時期開始獨闖江湖,白手起家,通過自己常人所不及的能力,最終成為一代首富。可是最終,卻又落得為人財兩空,含恨而亡。不免讓人唏噓不己。

胡雪巖靠著與官府關注千絲萬縷的關係,商業帝國迅速壯大,特別是與左宗棠相識後,基本上就成了左宗棠的後勤部長,協助他負責地方錢糧,部隊軍餉,武器裝備,戰後賑撫等大小事宜,後來因功被授予二品官銜,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官商。



在與官場通力合作的同時,胡雪巖趁機專營發跡,將自己的商業帝國迅速增大,鼎盛時期的阜康錢莊,遍佈大江南北,在各主要城市均有分號,胡雪巖被人稱為“活財神”。他同時還經營藥材、絲茶、藥店等多行業生意,使人生達到了鼎盛時期。

1883年,胡雪巖經營絲繭貿易,為了獲取更大的收益,他壟斷數省生絲產業。此舉引起了洋商的聯合抵制,剛好此時國外的生絲大獲豐收,胡雪巖囤積的生絲無奈只能虧本出售,從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巨大。



看準時機的李鴻章,為了打擊左宗棠方面的勢力,指使手下對胡雪巖的錢莊延遲打入餉款,造成錢店現金危機,謠言四起,各地富商百姓被傳言所惑,又適逢中法戰爭幫爆發,人心惶惶,紛紛到錢莊提現,致使各地突然爆發擠兌風潮,導致錢莊無力兌付,只能相繼關門倒閉。最終胡雪巖宣佈破產。

胡雪巖亦官亦商的身份,為清政府也是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強國防建設,推動慈善事業,樹立”誠信”、“戒|欺”的商業典範,左宗棠收復新疆,胡雪巖更是功不可沒。但最終還是沒有逃出成為政治鬥爭犧牲品的下場。



歷史微點


此事說來話長,咱們從頭說起。我們從胡雪巖年輕時開始說起,或許能夠從中找到他最終失敗的原因,年輕時,胡雪巖在一家叫做“信和”錢莊裡學習金融方面知識,作為一名學徒,他任勞任怨,並且善於學習,很快就成了錢莊裡的一號人物。上天總是喜歡給一些人挑戰,胡雪巖一生收到了三次,三次都抓住了,但是最後一次被自己玩崩了。

第一次挑戰:在成為錢莊裡的掌舵者後,胡雪巖開始了自己人際的交往,他不滿足於自己現在的身份,他想往上邊爬,爬的越高越好。於是,他遇到了一個叫做王有齡的人,當時清朝內外交困,在太平天國之後,只要你有錢,就可以捐錢當官。此人已經捐官了,並且捐的還不小,但現在朝廷的文書還沒有下來,而且去上任,也需要打點關係。胡雪巖看中了他,把他當作自己人生的第一筆投資,私自挪用錢莊的錢,為王有齡四處打點關係,知道他前去上任。王有齡到了浙江當上官後,自然而然的對胡雪巖感恩,胡雪巖也早已不想在這裡了,於是利用自己掌握的資源和王有齡的擔保,開了一家自己的錢莊—阜康錢莊。

在錢莊開啟來以後,胡雪巖利用錢莊的流動資金,開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介入蠶絲,藥鋪,製衣等各種生意。逐漸成了徽商裡面的頭號人物,家中資產已經出具規模。尤其是蠶絲是讓胡雪巖成為首富的重要因素,但也是讓他最終窮困潦倒的致命毒藥。在1861年,他的靠山王有齡自縊殉國,一時間需要再次在朝廷中尋找新的靠山,這個靠山需要官做的很大,還能夠互相合作。

第二次挑戰:不久,胡雪巖看中了在朝廷有著重要地位的左宗棠,並試圖與其取得聯繫,而此時的左宗棠大人也有件煩心事,那就是收復新疆,在眾多官員都要放棄新疆之時,左大人力排眾議,下定決心自己前去平定阿古柏。話是說出去了,朝廷也給你人了,可是錢卻有著很大的空缺,在胡雪巖找到自己後,左宗棠與胡雪巖相見恨晚,達成了倆人間的合作。

胡雪巖為左宗棠籌備軍糧,軍餉以及武器,為左宗棠創建軍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單從這一方面來說,胡雪巖也為中國領土的完整做出了很大貢獻。當然,左宗棠也不會光拿胡雪巖的好處,在浙江,福建,江蘇等地為他打開方便之門,商業達到了一個新的地步。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以後,胡雪巖水漲船高的成了清朝的二品官員,在政商兩界混的風生水起,與左宗棠也成了莫逆之交。

第三次挑戰:1881年,胡雪巖為了繼續獲得更多的錢財,他把眼光看到了生絲行業,利用自己阜康銀行的資金和其它行業的收入,不斷的收購生絲,希望自己能夠壟斷生絲行業,藉此哄抬價格。前期胡雪巖賺的盆滿缽滿,更是捨不得就此放手。到了1883年,胡雪巖遭受到了滅頂之災,日本和意大利作為生絲的生產國,在此年大獲豐收,直接衝擊了胡雪巖的生絲行業,價格大幅度跌落,虧本處理短時間依然賣不出去。這時,房漏偏風連夜雨,中法戰爭也爆發了,沿海商人為了自己的性命,紛紛變賣家產,從錢莊取錢,胡雪巖的資金也斷了。自己的商業帝國轟然倒塌,阜康錢莊也隨之倒閉。有的書上說,朝廷本想救濟胡雪巖的,但是被左宗濤的死對頭李鴻章給阻攔了,延遲不給,直至胡雪巖破產。

這真是應了當代一句話: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啊!不過在胡雪巖的一生,我想他是值得的,很難想象當年的一個小學徒,會成為當時清朝的首富嗎?雖然最後黯然收場,但經過也已經足夠精彩!


歷史深度揭秘


胡雪巖是中國商業史上的一個奇蹟。

他從小學徒做起,白手起家,以一己之力締造出龐大的商業帝國,讓人歎為觀止。

胡雪巖幼時家境貧寒,曾替人放牛、打短工。但人貧志不墮。某次放牛,在路上拾得一個包袱,裡面裝著滿滿的銀子。胡雪巖並未迷失本性,將包袱收藏好,在路邊放牛,靜等失主。

失主是杭州錢莊老闆,回來尋包,喜胡雪巖品行難得,將他帶到杭州學做學徒,胡雪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幹起,三年師滿,成了錢莊正式的夥計。

又因為不謀私利,做事膽大心細,自信誠實,很快擢為跑街。在這一時期,胡雪巖遇上了他命中的第一大貴人王有齡。


王有齡早在道光年間就捐了浙江鹽運使,但無錢進京。胡雪巖眼光獨特,認定奇貨可居,拿出了自己辛辛苦苦積蓄下的五百兩銀子,慷慨資助,供其進京跑關係。

王有齡涕淚橫流,感激不盡。王有齡跑官成功,得侍郎何桂清薦舉,在浙江巡撫門下任糧臺總辦。為報答胡雪巖大恩,王有齡資助胡雪巖自開錢莊,號為阜康。

自此,胡雪巖的事業越做越大,成杭府之鉅富。這還沒有完,王有齡的官不斷高升,胡雪巖獲助更廣,除錢莊外,還開起了許多的店鋪。

曾對王有齡有薦舉之恩的江蘇二品學臺何桂清調動到浙江任巡撫胡雪巖八面玲瓏,知道何學臺是雲南人,立刻置辦好四樣雲南土產相送“宣威火腿、紫大頭菜、雞樅菌和鹹牛肉乾”。

何學臺收禮回訪,向胡雪巖道謝:“離家萬里,兵荒馬亂,能吃上家鄉的風味,太感謝了。”

替胡雪巖策劃準備四樣雲南土特產的是他的相好阿巧。阿巧風姿隱綽,妖豔動人。何桂清一見之下,神魂顛倒,不能自持。

胡雪巖雖然也迷戀阿巧,為抱上何桂清的大腿,忍痛割愛,將心愛的女人相贈。

何桂清要上京碰碰運氣做京官,胡雪巖立刻奉上一萬五千兩銀子。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這就是胡雪巖的人生哲學。得王有齡、何桂清等人的相助,胡雪巖捐班了一個候補知縣,從商場跨入官場。入了官場,視野大為開闊。胡雪巖又認識了精通外語和洋場生意的人才古應春,進入洋場。

1860年,英法聯軍侵京師,咸豐以“狩獵”為名,倉皇出逃。一時間,諸軍躍然欲試,要救京師。有王有齡的指點,胡雪巖迅速與軍界搭上了鉤,吸納了大量的募兵經費存入自己的錢莊。不久,王有齡又委以其辦糧械、綜理漕運等重任。胡雪巖由此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財經,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861年11月,太平軍攻杭州,胡雪巖做起了軍火生意,給清軍提供了大量槍支、糧米,獲利巨大。當時,京內外諸公皆以胡雪巖的阜康錢莊為外庫,寄存無算。

次年(1862年),王有齡因喪失城池而自縊身亡,胡雪巖失去了大靠山。但是,胡雪巖命中的第二大貴人已經出現。這人就是民族英雄左宗棠。

經曾國藩保薦,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一職。左宗棠所部在安徵時餉項已欠近五個月,餓死及戰死者眾多,進兵浙江,問題更加突出。胡雪巖抓住了這次機會,在炮火紛飛中為左宗棠等措到了十萬石糧食。

左宗棠喜出望外,對胡雪巖青眼有加,屢屢委以重任。得到左宗棠的支持,胡雪巖主持上海採運局,兼管福建船政局,經手購買外商機器、軍火及邀聘外國技術人員,從中獲得大量回傭。

此外、他還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操縱市場、壟斷金融,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二十餘處,並經營中藥、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資金超過千萬兩以上,成為“中國首富”,被慈禧太后御封為四省稅務代理總管,後又御賜一件黃馬褂,封為二品頂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紅頂商人。

真正讓胡雪巖成為大清舞臺上的重要人物的,是資助左宗業平定新疆。

1875年,左宗棠被清廷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由於缺乏軍餉,左宗棠通過胡雪巖向外國銀行借高利貸籌措軍餉。

胡雪巖找到在上海匯豐銀行任幫辦一職的古應春,聯繫上了英國渣打銀行,先後六次借款,累計金額為一千八百七十萬兩白銀。可以說,左宗棠能收復新疆,胡雪巖功不可沒。


頂峰時期的胡雪巖,阜康錢莊遍佈全國,資金高達兩千多萬兩銀子坐擁一萬畝田地,富可敵國。

據說,胡雪巖娶了十二房姨太太,號稱“東樓十二釵”。每到晚上侍女端上盛有各姫妾牙牌的銀盤,胡雪巖隨手翻一個,待女就按牌上名字安排這個姫妾侍寢,與皇上翻牌子沒有什麼兩樣。

還有小道消息說:胡雪巖家裡家外的女人是能組成象棋盤隊的,胡雪巖曾組織起這些女人來了場真人象棋比賽。

沙漚所作《一葉軒漫筆》就說,胡家有侍妾近百人。李蓴客的《越縵堂目記》則說“(胡宅)所蓄良賤婦女以百數,多出劫奪”。這裡所說的“劫奪”,多指以錢劫奪。

李伯元的《南亭筆記》卷十五中講述有這樣一個故事胡雪巖經過一家裁縫店,看見有一身姿曼妙的美女倚門而立,就多看了幾眼。女子覺察,白了他一眼,入屋關門。胡雪巖大怒,差人拿了七千銀元找到美女,要納其為妾。洞房之夜,胡雪巖只顧自己喝酒,讓新娘子裸體躺在床上,安排好幾個僕人各執巨燭立床邊照亮,大笑道:“汝前日不使我看,今竟如何?”酒飽意足,揚長而去。

第二天早晨,派人轉告女子:房中的物件你隨便拿,也可以改嫁他人,胡家沒有你的位置。女子也不客氣,帶走了價值兩萬兩白銀的傢什,成為當地鉅富。

所謂樂極生悲。

胡雪巖的悲劇就在於不能收斂低調,最終淪為政治犧牲品。左宗棠晚年和李鴻章互相攻訐,胡雪巖和左宗棠這麼親近,又這麼高調礙眼,自然成了李鴻章打擊的對象。

1881年,胡雪巖試圖壟斷江浙生絲生意出口,開始大批囤積生絲。洋商與胡雪巖之間的一場商戰因而不可避免最終,胡雪巖陷入了國外金融資本勢力和國內金融買辦勢力的內外夾擊之中,資金鍊斷裂,宣告破產。

恰巧,1883年,國內爆發金融危機,李鴻章等人咬定這場危機就是胡雪巖囤積生絲投機失敗引爆的。胡雪巖雖得左宗業力保,但左宗棠不久病逝。

1885年9月,在李鴻章等人的操控下,胡雪巖被“拿交刑部治罪以正國法”,家屬則被“押追著落,掃數完繳”。當年11月,胡雪巖黯然離世,終年六十二歲。


申報七十七載


我是五色土聊歷史,我來回答:

胡雪巖(1823-1885),本名胡光墉, 字雪巖,出生於安徽徽州績溪,13歲起便移居浙江杭州。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



胡雪巖幼年時候,家境十分貧困,以幫人放牛為生。胡雪巖12歲那年,父親病逝。13歲的胡雪巖開始就孤身出外闖蕩,到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幹起,三年師滿後,就因勤勞、踏實成了錢莊正式的夥計。19歲的胡雪巖被杭州阜康錢莊於掌櫃收為學徒,於掌櫃沒有後代,把辦事靈活的胡雪巖當做親生兒子。於掌櫃彌留之際,把錢莊悉數託付給胡雪巖。這所價值5000兩銀子的錢莊,堪稱胡雪巖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26歲的胡雪巖結識“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挪借錢莊銀票500兩銀錢,幫王有齡補實官位事發,被趕出錢莊。

如此這般胡雪巖和王有齡成了莫逆之交,在王有齡仕途通達官運恆通的時候,王有齡知恩圖報,為胡雪巖做大做強,建立商業帝國,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清光緒八年(1882年),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生絲價格日跌,企圖壟斷絲繭貿易,卻引起外商聯合抵制。百年企業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開始了。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佔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歐洲意大利生絲突告豐收再就是中法戰爭爆發,市面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事已如此,胡雪巖已無回天之力。

清光緒九年(1883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週轉不靈,風聲四播。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



清光緒九年(1883年)十一月,順天府尹畢道遠等上《阜康商號關閉現將號夥訊究各折片》,告知朝廷京城阜康銀號倒閉的消息。初七日(1883年12月6日),清廷下旨讓時為閩浙總督的何璟、浙江巡撫劉秉璋密查胡雪巖資產,以備抵債。

清光緒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廷再下諭旨,將胡雪巖革職,並讓左宗棠追剿胡雪巖欠款。由“買絲若干包”可知,胡雪巖確實在破產前購買了大量生絲。



清光緒十年正月初七日(1884年2月3日),清廷下旨催促左宗棠加緊清理。左宗棠確實曾派人去查封杭州胡雪巖的當鋪、商號等,並向清廷奏報。

清光緒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即在福州病逝。同年十一月,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



由此可見,在生絲交易上,導致阜康錢莊倒閉的原因如下:

其一,外部原因是胡雪巖要壟斷生絲市場,展開了中外商業大戰,結果就是胡雪巖是以一人之力,應對歐洲列強的各個國家,歐洲列強幾個國家抱起團來,對付胡雪巖一個人。

其二,內部原因是李鴻章釜底抽薪,調換了相關對外貿易人員,從根兒上徹查胡雪巖(因為李鴻章和左宗棠向來有隙,李鴻章欲搬倒左宗棠,只能從左中堂的身邊人下手,既先搬倒胡雪巖。),胡雪巖豈有不敗之理。

其三,這是胡雪巖自身的問題,胡雪巖坐擁偌大的商業帝國,胡雪巖的內心開始膨脹,胡雪巖駕馭不了內心慾望的烈馬,胡雪巖的慾望遠遠大於了能力,面對白花花的銀子,沒有經得住誘惑,突破了道德底線。

以下是左宗棠對胡雪巖的評價:“道員胡光墉,素敢任事,不避嫌怨。從前在浙歷辦軍糧、軍火,實為緩急可恃。臣入浙以後,委任益專,卒得其力。實屬深明大義不得多的之員。”

胡雪巖一生跌宕起伏,最終一貧如洗;

真是赤條條來,又赤條條走;胡雪巖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資才甚少,眾多產業中僅有胡慶餘堂留存於世。



胡雪巖開設的胡慶餘堂,始創於1874年,地處杭州吳山腳下。在中醫藥漫長的發展源流中,胡慶餘堂以其精湛的製藥技藝和獨特的人文價值,贏得了“江南藥王”之美譽,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之稱。

胡慶餘堂許多匾額都是朝向外掛的,唯獨“

戒欺匾”是掛在營業廳的背後,是掛給內部員工看的。這塊匾為胡雪巖親筆寫就:“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餘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願諸君心餘之心。採辦務真,修制務精……”。

在胡慶餘堂百年曆史中,流傳著許多耕心製藥的故事。如“局方紫雪丹”,是一味鎮驚通竅的急救藥,按古方製作要求最後一道工序不宜用銅鐵鍋熬藥,為了確保藥效胡雪巖不惜血本請來能工巧匠,鑄成一套金鏟銀鍋,專門製作紫雪丹。現金鏟銀鍋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並譽為中華藥業第一國寶。

清光緒四年(1878年),胡雪巖在親筆跋文的“戒欺”一匾。它高懸於廳堂,被奉為店訓。



胡雪巖商道已經成為一種經營理念浸漬在胡慶餘堂品牌內涵中形成一個完備的人文體系,核心就是“戒欺”。其“是乃仁術”、“真不二價”“顧客乃養命之源”等經營理念,已超越了中醫藥範疇,將為打造“誠信”社會作出最明確的歷史詮釋。

“戒欺”匾曰:“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餘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願諸君心餘之心。採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上述文字是胡雪巖留給後人的最有價值的品牌遺產。   

“戒欺”反映在生產上就是“採辦務真,修制務精”。“採辦務真”的“真”,指入藥的藥材一定要“真”,力求“道地”,從源頭就優選藥材質地;“修制務精”的“精”是精益求精,其意是員工要敬業,製藥精細。   

在經營上,“戒欺”的體現是“真不二價”,向顧客正言胡慶餘堂的藥童叟無欺,只賣一個價。胡雪巖還把“顧客乃養命之源”寫入店規,教育員工把顧客當作衣食父母。

我是五色土聊歷史,歡迎大家關注!!!


五色土聊歷史


阜康錢莊的倒閉標誌著胡雪巖時代的結束,它倒閉的原因主要有:政治傾軋,生絲大戰,最主要的還是金融危機引爆的擠兌潮。

政治怎麼傾軋呢?1883年,時值中法戰淨,清廷授令左宗棠領戰,以左宗棠為靠山的胡雪巖著急為左宗棠軍隊籌措軍費,一時手頭比較緊,焦頭爛額之時。


胡雪巖的商場死對頭、背靠李鴻章的盛宣懷一看時機來了,打算對胡下手報負。當時李鴻章和左宗棠在官場也是冤家對頭,當時,胡雪巖還外國貨款的協餉掌握在李鴻章手裡,只有經過李鴻章授意,道臺邵友濂才能給予發放。這天,盛宣懷特意找到邵友濂,說:“李大人有交代緩發這筆協餉,時間是20天。”不敢得罪李鴻章的邵友濂只能照辦了,這樣一來,阜康錢莊就失去了臨時週轉的資金,同時盛宣懷向那些外國銀行放風造謠,說胡雪巖資金鍊即將斷裂,這些洋行一聽,怕借出的錢款血本無歸,焦急萬分,紛紛向胡雪巖催款。事發突然,胡雪巖只能從阜康錢莊先支取80萬兩補上缺口。此時,盛宣懷又趁機鼓動一些大戶到阜康錢莊提兌,且四處放風說:胡雪巖積囤的生絲己經賠了血本,欠外國銀行貸款80萬兩,馬上就要面臨倒閉!如此一來,存款在阜康的人群恐慌不己,紛紛到阜康銀行要求提現,最後將阜康銀行擠兌倒閉。這是阜康倒閉的一個原因。

另一原因是生絲大戰。

胡雪巖積囤生絲源於一場和洋商的生絲大戰,晩明以後,江浙一帶己經是全國紡織業的中心,但當時還是手工紡織,1860年後英美各國機械繅絲廠進入中國,效率遠高於手工紡織,對中國紡織業造成致命打擊,這樣一來,外紡織商就有了價格優勢,必將壟斷中國的蠶絲貿易,為了打破這種壟斷,胡雪巖以高於外商價格收購農民的蠶絲,控制了原材料,當時投入資金大約是2000萬兩。結果到1883年11月,阜康錢莊由於面臨資金鍊斷裂,胡雪巖被迫不得不低價賣出生絲,一下損失800萬兩,所以也有很多人認為,胡雪巖積囤生絲是導致其破產的根本原因。

那麼阜康錢莊倒閉的真正歷史原因是什麼呢?

在當時,阜康錢莊倒閉並不是個例,而是社會的一股狂潮。由於1883年,中法戰爭陰雲籠罩,上海爆發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金融危機。倒閉商鋪非常多,直接牽連到放貸的錢莊,市面銀根奇缺,錢莊不斷倒閉的消息,又引發了更加猛烈的擠兌,1883年年初,上海有78家錢莊,到年底,只剩下10家。形成連鎖浪潮,外地錢莊很快波及,兩個星期後,和阜康齊名的杭州德馨錢莊突然倒閉,緊接著12月1日,阜康錢莊也倒閉,先是杭州總部和上海分部同時倒閉,消息傳到北京,12月5日當晚,阜康北京分部門口“取銀之人擁擠不斷”,第二天就倒閉了。


總之,阜康錢莊的倒閉,不但有人為的政治傾軋,更有與當時大的金融環境密不可分,如同多米諾骨牌,在一片擠兌潮中,阜康錢莊的連鎖體系終究沒有擺脫倒閉的命運。胡雪巖的商業輝煌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隨錄筆記


胡雪巖是晚清著名的紅頂商人,他以錢莊為主業,逐漸擴大到生絲貿易,典當質押,藥材行等多個行業。極盛時期,胡雪巖的阜康錢莊在全國各地設立了二十餘處分號,總辦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四省公庫。

他創辦的胡慶餘堂以“真不二價”做為立店宗旨,成為與北京同仁堂相媲美的藥行,當時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之稱。胡雪巖憑藉大膽靈活的商業頭腦和倚靠官府的有利條件,逐漸積累起鉅額財富,被稱為“活財神”。

那麼遍佈大江南北的阜康錢莊是如何一夜之間崩塌的呢?胡雪巖曾說“做生意就是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錢莊就是一項銅錢眼裡翻跟頭的生意。胡雪巖的阜康錢莊之所以能夠迅猛發展,主要是因為代理官府公庫,先是王有齡的湖州府庫,再到浙江公庫,最後是四省公庫。胡雪巖用官府的公款從事生絲貿易,從湖州,蘇州等地的桑農手中購入絲繭,運送到上海出售給洋人,從中牟利。

隨著財富的積累,胡雪巖的野心逐漸膨脹,萌生了與洋人在絲繭生意上一較高下的念頭。1882年,胡雪巖囤積了2000萬兩絲繭,令洋人無絲可買,繅絲廠陷入困境,迫使他們出高價購入絲繭,以恢復生產。胡雪巖的如意算盤最終落空,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中法戰爭的影響

1853年,法國增兵越南,想以越南為跳板,威脅廣西,雲南等西南省份。清政府對此分為兩派,以軍機大臣李鴻藻為首的主戰派主張安撫黑旗軍首領劉永福,以抵抗法軍入侵;以李鴻章為首的主和派主張和平談判,以通商為誘餌促使法軍退兵。慈禧太后對和戰大計委決不定,於是法軍長驅直入,擊敗駐守在北寧的清軍,中法戰事一觸即發。

越南戰事失利的消息傳到上海,有錢人紛紛提銀取現,準備逃離上海。因為清政府沒有海軍,假如中法一旦開戰,上海將首當其衝將被法國兵艦佔領。一時間上海市面大亂,銀錢奇缺。胡雪巖因大量資金被絲繭套牢,致使錢莊週轉不靈,恰逢遭到擠兌,頓時陷入困境。

李鴻章有意陷害

胡雪巖的發跡依靠兩個人,先是浙江巡撫王有齡,1861年太平軍攻佔杭州,王有齡自縊殉城,胡雪巖又投靠在左宗棠麾下。中法戰爭中,左宗棠是主戰派,李鴻章是主和派,兩派之間明爭暗鬥,互相較勁。李鴻章的智囊盛宣懷認為左宗棠之所以底氣十足,一意主戰,主要是背後有胡雪巖這尊財神撐腰。如果能扳倒胡雪巖,左宗棠自然就消停了。

中法在越南的戰事傳到上海,傳聞兩國即將開戰,盛宣懷和上海道邵友濂通過匯豐銀行傳出胡雪巖與洋人鬥法失利,所屯積的絲繭賤價出售都無人聞津。原本市面大亂,人心惶惶,聽到這則消息以後,人人都恨爹媽少生了幾條腿,急匆匆地趕到阜康錢莊提款,就此出現擠兌風潮。

阜康檔手拆爛汙

胡雪巖是錢莊夥計出身,按理來說對阜康的情況應該非常清楚。可實際上,由於他的重心轉到絲繭貿易上,做為主業的錢莊反而全權委託給上海阜康總號的檔手宓本常。他依仗著資格老,權力大,每天經手數百萬兩銀子,可還是隻領那份不菲的薪水。宓本常心有不甘,動起了歪腦筋,挪用十五萬兩公款給表弟陳義生經營南北貨運輸,這招叫“借雞生蛋”。

不料,宓本常運氣不好,陳義生的沙船在海上法國兵船被擊沉,貨物全打了水漂,賠光了老本,這些都是阜康錢莊的公款。平常時期十幾萬兩銀子對阜康來說如同九牛一毛,可在緊要關口就顯得至關重要,消息一傳出去,前來提現的人絡繹不絕,使擠兌風潮雪上加霜。檔手不負責任,把局面弄得不可收拾,杭州話叫“拆爛汙”。

擠兌風潮發生後,上海阜康總號因無銀兌付被迫關門歇業,從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北京,杭州等地的阜康錢莊紛紛遭遇擠兌,胡雪巖見大勢已去,無力迴天,只好宣佈破產,被革職抄家抵債,曾經風光無限的阜康錢莊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