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的空間感怎麼培養?

楓梧簫楠


空間感是自然形成的,是熟練駕馭毛筆時自然產生的,因為所謂空間感就是筆法和結構使然,在自然書寫的狀態下筆鋒八面出鋒,筆鋒自然的換面,筆鋒自然的絞轉,結構空間會自然的發生對比,疏密變化,這樣就有空間了。

所以要抓住一家,比如米芾,智永,把他的運筆動作熟練了,你就可以有空間感了。





法永禪師


書法具有二重性,即空間性與時間性,與之相對應的藝術效果表現為空間美與時序美。


何謂空間性、時間性?

空間性在書法上即字的結構,它更多的是從靜態方面去理解的。

時間性即指書法作品筆筆遞進、筆勢呼應的過程,它是從動態上去理解書法。

就書體而言,正書(篆書、隸書、楷書)的空間性更強,而行草書的時間性更強。這是因為古代的正書大多以碑刻流傳,其間筆筆映帶的信息早已無處尋覓,只剩下一個空間性的構架,很難表現筆筆遞進中的時序之美。


孫過庭在《書譜》中說:“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禮。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

孫所說的“使轉”,其實是指靜態的正書之中靈活的筆勢。換言之,也可以說是正書點畫之間表現出的時間關係,這種時序之美,最能體現作者的性情。

其他藝術門類的空間性與時間性

1、建築之美表現著空間性,它以立體的空間造型表現其美。

2、音樂之美表現著時間性,它沒有在空間中展示具體的形象,而是在時間的流動中通過旋律和節奏來表現其美。

3、舞蹈兼具空間性與時間性,它既有具體的空間形象,又在時序中展開變化。


書法如同舞蹈一樣,具有空間美與時序美。

書法中空間性與時間性的關係

具體到一件書法作品中,空間性與時間性是不好截然分開的,二者相輔相成又難解難分。

書法創作要通過時序來完成空間形式,書法的審美要通過其空間形式來解讀其時序之美。


創作中忽視其時間性,其作品會如泥塑殭屍;而忽視其空間性,則又成遊騎無歸。

只有二者合而為一,其作品才能具有動人的形象與鮮活的生命,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形神兼備”。

如何增強書法的空間感?

上面講了,正書的空間性強於時間性,而正書中楷書筆法又最為豐富,故增強空間感,要重點加強楷書的學習。


一是要學習楷書結體方面的理論。要搞清“平劃寬結”和“斜畫緊結”兩大類結體方法的特點,以及它們各自常用的結體手段。

二是加強臨摹,初學書法時尤其要注重摹帖,筆畫要寫到位,只有先寫得“像”才能保證結體正確,也就增強了空間美。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書法作品空間感怎麼佈局?

這要牽扯到章法的問題,每一幅作品,章法佈局很重要,章法的優劣,與書寫的筆法也有重要的關聯,除去落款,首尾呼應,以及印章使用,最為關鍵是自然性。

近年來的頻繁的書展,章法佈局出現了別出心裁,出現了頗多的佈局,拼接,不僅侷限黑白的合理,又加上了紅色小字點綴,使得作品有了多彩的形式。

淡墨人認為,書法書寫主要是黑白的佈局合理,再加上其它點綴大可不必。並且應該體現書法的自然性,注重字法筆法的厚重豐滿。為主要因素。

而現代書法,崇尚作品的視覺展覽效果,其實書墨的美妙,源自耐賞,力究內涵的豐富,不要外強中乾。追求華麗的外表,僅僅是展覽的短暫觸動人心,關鍵還是經得起推敲,經得起耐賞。

因此談及章法佈局,想到作品整體的渾然一體,具有暢然性,流暢度,或者書寫的典雅,或活潑生動形象,或陽剛轉折之氣,柔美園轉之象。

根據作品的書寫的特點,來決定書法的章法佈局的風格。

崇尚章法結構的自然性。


狂喜淡墨a


空間感說白了就是留白,字內字間乃至整體章法。簡言之,計白當黑,計黑當白。很多人不明此理。


秦川書法


空間是藝術存在的形式,是一種物質形式的存在。而書法的空間感的構成意識正是通過視覺來傳達的,所以在人們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首先感受到的也是這種整體的章法空間構成。

那麼書法作品的空間感應該怎麼培養,小塵覺得可以從一下兩個方面解析。

點線的多維交叉感

張懷瑾:“其有一點一畫,意態縱橫,偃亞其間,綽有餘裕;結體峻秀,類於生動,幽若深遠,煥若神明,以不測為量者,書之妙也”

多維的空間感的形成首先是基於點畫(線條)自身的空間感。這種線條形成的多維交插感,左右穿插,上下連綿,使作品中各自獨立的面、獨立的體積以不同的方式高度結合起來,從而完成了書法中立體的線條到立體的結構的運動,前後左右、四面八方的點畫(線條)展現出無窮的造境,為我們在紙上創造了一個視覺縱深、無邊無際的空間,而這線條本身顯得又更富有體積、更富有生命的韻律。複雜多變的點線運動創造出動盪、變幻無窮和幽遠無際的空間意境。

留白的空間對比

黑白相依,“有無相生”。留白是中國藝術審美的一個重要觀點,顯示出中國傳統藝術的智慧。它作為中國美學思想的核心問題,更是在其它藝術門類中煥發光彩,甚至被人們引為一種處世哲學。

中國書法主要以線(而不是像西方繪畫那樣主要以色)為主要表現手段。線正是以白為前提的,沒有白,就無法凸現線。白,一開始就是中國書法造形表意的重要手段,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生命。中國藝術講究“氣韻生動”,而“氣韻”是一定要由留白來表現的。有“白”才有空間相生。這種多維空白空間感,就好比中國山水畫中的空白,像群峰中曲折迂迴的幽谷,像空闊無際的江面,像峰巒間瀰漫的雲霧,給人以空靈的美感、呼吸的順暢和想象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