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插圖來源於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知女人心》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女人味”本來不應當成為一個問題,從原始社會開始,人群就分為男人和女人,估計從那時開始,男人就有男人味,女人就有女人味。

只不過不同的時空、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文化甚至不同的階層對“女人味”的定義會有不同。

在狩獵採集的時代,會打麋鹿大概是有“男人味”的表現,會採果子能找到可食用的植物塊根是有“女人味”的表現。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三妻四妾、打老婆是“男人味”的表現,裹小腳、走起路來風擺荷葉是“女人味”的表現。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我說“女人味”甚至在不同階層有不同定義時,想到的是一位美國黑人婦女在一個女權大會上的著名演說。

這位女士對美國女權運動中的白人中產階級主流價值有意見,就在會上放了一炮,演講標題是:“難道我就不是女人?”其中大講她作為女奴怎樣挨鞭子,幹粗活。

她對“女人味”的定義肯定跟一個白人銀行家太太的定義不同。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女人味”在中國被當作一個問題鄭重其事提出來是在改革開放之初。那時,國家百廢待興,人心思變。人們對此前的一切價值有一種狂熱的顛覆衝動。

長期以來,“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是主流意識形態,女人從閨房走出來,所有的商店裡都買不到化妝品,全國的女人除了進入了傳統上屬於男人的領域,下大田鋤地呀,開公共汽車呀,最前衛的甚至下了煤礦,那兒可完完全全是男人的領地。那時,上臺演出都不化妝。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都到1988年了,我從美國學了社會學回來,有一天突發奇想,坐在北京車道溝的馬路牙子上數路上的女人有多少化了妝,多少沒化妝。

記得這個出於一時興起的小型調查的結果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女人化了妝。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大概是因為社會上“女人味”嚴重缺失吧,有一大批人包括搞婦女研究的都開始呼喚起女人應當恢復“女人氣質”來,這是學術語言,用非學術語言來說就是:女人要有“女人味”。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客觀地說,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女人大多已經恢復“女人味”了。

有那麼多時尚雜誌的引領,有佔全國雜誌封面90%的美女做榜樣,中國的女人雖然不見得個個向林黛玉的方向努力,不見得個個按賢妻良母的標準要求自己。

但是很多女孩肯定不是像我們年輕時那樣把“鐵姑娘”(文革時對能吃苦耐勞的女人的褒稱)

作為自己修煉的標準,而是有自己的一套“女人味”的標準了。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其中有溫柔、美麗,也許有順從,甚至可能有性感,但是不一定有聰明、能幹,更不會有攻擊性、領袖慾。用比喻來說,就是小鳥依人、春藤繞樹吧。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我們怎樣看待這個對中國古代社會女人氣質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呢?

我的看法是,我們也許應當否定“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的舊口號,但是取而代之的不應當是“時代不同了,男女不一樣”,而應當是“時代不同了,女女不一樣”

在這個經歷了否定之否定的新時代,女人並沒有全體回到宋朝或者清朝,有些女人的價值改變了,不太喜歡順從,不太甘於輔佐男人的角色。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有的女人願意做小鳥,也有的女人願意做人;有的女人願意做春藤,也有的女人願意做樹。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我的意思是,女人已經不像宋朝或者清朝的女人那樣鐵板一塊了,有各種各樣的女人,她們的味道也可以被認為是“女人味”,因為女人味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當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遷而不斷重新定義。

比如,有願意不出來工作在家裡做賢妻良母的女人;也有願意自己在社會上打拼經濟獨立的女人。

有願意做男人的輔助角色的女人;也有願意領導男人的女人。不能一口咬定只有前者才是“女人味”,後者就是“男人味”。

人性是無限豐富多彩的,女性(女性氣質)也是無限豐富多彩的。

就現在,定義你的“女人味”

因此新時代的“女人味”裡面不僅應當包括溫柔、美麗、順從,還應當包括聰明、能幹,甚至包括攻擊性和領袖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