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傳》:我們終將要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張愛玲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會遇到兩個人,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

生而為人,我們大抵都渴望生命的圓滿,似乎只有好茶配好壺,好花配好瓶,人生才不至於留有遺憾。

然而當我讀了《林徽因傳》,窺探了她與徐志摩那段愛而不得的情感時,我才知道,遺憾不是庸常百姓的標配,圓滿也不是名人雅士的專有,在這個萬丈紅塵裡,圓滿總是可遇而不可得,而遺憾才是真正的人生常態,俯拾即是。

《林徽因傳》:我們終將要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仔細想一想,再回頭看看我們自己,其實也正是如此。我們的一生大概都在不停的錯過中度過,或者錯過那個夢寐以求的名校,或者錯過那個心心念唸的愛人,或者錯過那個足以改變命運的機遇。

可是,喜歡一個,愛一個人,都是刻骨銘心的事,絕非簡單的一句錯過就可以抹平那些沉重的思緒。尤其對於用情至深之人,更是千均重量。

所以我們不能輕言放棄,至少在不曾擁有之時,要努力爭取,而在擁有之後,更應真真切切的愛一次。正如徐志摩所言:“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的靈魂伴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儘管……儘管我們終將可能還是要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你我相逢,在康橋的雨霧裡

每當提起感情,或者誰與誰相遇,誰與誰相戀,總會與緣分糾纏不清。

有緣之人,無論相隔萬水千山,終會聚在一起;而無緣之人,縱使近在咫尺,也形同陌路,無份相牽。

彼時,徐志摩已是3歲孩子的父親,但他卻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愛情。妻子張幼儀嫁給他時,只有15歲,他們的婚姻是張幼儀的二哥――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總裁張嘉璈撮合的。

但他,並不愛她!

《林徽因傳》:我們終將要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徐志摩與張幼儀

如果沒有康橋的那場相遇,也許一切都將歸於沉寂與平靜,當然,中國這片土地上或許也因此少了一位多情的才子,至少,不會再有那首叫人淚雨滂沱的《再別康橋》了。

然而,也只有康橋,才配得上那場傾城之戀。

阿爾比恩門27號,就在這裡,徐志摩邂逅了他一生難以割捨的情愫。

是年16歲的林徽因,第一次見到戴著一副玳瑁眼鏡的徐志摩時,差點脫口而出叫他叔叔,雖然她只比徐志摩小8歲,但他畢竟已是3歲孩子的父親,看起來老成不少。

而於徐志摩而言,到底是她純真率性的談吐吸引了他,還是她剪水雙瞳中暗藏的憂鬱扣開了他的心門呢?他也不得而知。但他自此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誰才是應該與他相伴一生的那個人。

她遇見他,他愛上她,也許一切在冥冥之中早有定數。

那些日子,康河的雨霧,似乎有意在為林徽因與徐志摩營造一種浪漫的氣氛,若有若無的雨絲朦朦朧朧,籠罩其間的劍橋像極了少女那對溼漉漉的眼睛。

這對年輕的才子佳人漫步於康河兩畔,遠處教堂傳來的晚鐘,悽婉而悠長。

他們在一起,有著永不間斷的話題,他們聊旅歐經歷,談人生理想,他們談雪萊,談拜倫,談狄更斯,時間於他們而言,像靜止了一樣,空間於他們而言,也成了一幅水墨畫。

“你看,那是王家學院的‘數學家橋’,那座橋原本沒有一顆釘子,後來一位物理學家卻出於好奇,將橋拆散研究,最後無法復原,只能用釘子又重新組裝起來。”

徐志摩憂鬱地望著遠方,憂鬱是他的本色。

他嘆了口氣接著道:“每一種美都有它固有的架構,不可隨意拆卸,而人生就不同,你可以更動任何一個鏈條,生活也將因此有了全新的改變。”

這句話正應和了徐志摩自己的人生,他更動了人生最重要的鏈條,使他和張幼儀、林徽因三個人的人生都發生了鉅變。

《林徽因傳》:我們終將要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徐志摩離開張幼儀時,張幼儀已經懷了他第二個孩子。

時至今日,我們都難以想象,在妻子身懷六甲之時,徐志摩竟能棄她而去,難怪有人說 你守得住一個負心漢,卻守不住一個痴情郎。

然而,人們大抵也忘記了,正是多情才造就了無情啊。

回頭望去,康河的那場相遇,早已定格在歷史的長河裡,當然也定格在悽美的詩篇和詩人的靈魂裡,只是,那場美麗的邂逅,卻如劃破長空的一道流星,在剎那的驚豔過後,留下的依舊是漆黑而死寂的夜……

你可以記得,但最好選擇忘掉

海風拍打著晚秋的海面,捲起千層浪,遊輪拉著長長的汽笛,清亮而空曠,渾渾然飄到碧海藍天之外,一隻落了單的海鳥煽動著疲憊的翅膀,發出一聲悲寂的鳴叫後,又飛向遙遠的天際去了。

晚秋的天空顯著尤為蒼藍而高遠,徐志摩憂鬱地望著海鳥消失的方向,那大概就是奔向自由的方向吧!

1922年10月15日,恢復單身的徐志摩隻身趕往上海,此刻的他已經拋下一切,為了平生所愛,哪怕拋妻棄子或被世人唾罵,他也在所不惜。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命運總是不可抗拒的存在,一番掙扎過後,誰都逃不掉既定的結局。

彼時,林徽因與梁啟超的大公子梁思成早已結為秦晉之好。儘管他不相信,但這就是事實,恩師梁啟超給他的信中寫的清楚明白:這樁婚事“已有成言”。

梁啟超給這個用情良苦的學生兩條忠告:

第一,萬萬不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弱妻幼子之上;

第二,真愛固然神聖,但可遇而不可求 ,不可勉強。

信寫的語重心長,可陷入愛河之漩渦的徐志摩哪裡還聽的進去,他憤然執筆回了一封慷慨陳詞的信:

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鬥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渡耳……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的靈魂伴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有情嗎?

林徽因回國之後,也對自己的兩段感情做了深入的思考,她曾多次把徐志摩和梁思成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對比。論才情,徐志摩自是浪漫的不在話下,而梁思成呢,他是父親林長民欽點的金龜婿,況且梁思成不僅才華橫溢,而且穩重自持。雖然她也深知,選擇梁思成必定會傷害一往情深的徐志摩,但為顧全大局,她也情非得已。

命運總是在我們頗感迷茫的時候,給出我們明確的暗示,就在林徽因夾在徐志摩與梁思成中間苦惱不已時,一場冥冥之中的車禍發生了,在那起車禍裡,梁思成右腿骨折。

大概正是這起車禍,堅定了林徽因要與梁思成走下去的信念吧,因為照顧病人,讓林徽因與梁思成有了自戀愛以來從未有過的親密接觸,也讓林徽因真正看懂了自己的內心。梁思成感謝這場有驚無險的意外,因為這場意外,讓他與林徽因再也分不開了。

《林徽因傳》:我們終將要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梁思成與林徽因

這大概都是命運的安排吧,也許從林徽因跟隨父親回國的那天起,就已註定她與徐志摩的背道而馳。

人生的陰差陽錯往往就是如此,誰又能說的清呢?徐志摩終而像那消失於天際的孤鳥,煽動著傷痕累累的翅膀,世界很大,未來在哪,一切都誰它去吧……

汽笛不懂離人的別意,硬是執拗的拉響了

1924年4月23日,北京前門火車站迎來了一位高貴的老人,他頭戴紅色柔帽,身批棕色長袍,鶴髮童顏,長髯飄逸。

他就是榮獲諾貝爾獎的偉大詩哲泰戈爾。

當天北京前門火車站站臺上,繁花錦簇,名人云集,梁啟超、蔡元培、胡適、熊希齡、徐志摩……他們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飄逸,無不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萬綠叢中一點紅,林徽因身穿咖啡色連衣裙,看上去格外素靜淡雅,為迎賓人群增添不少動人的青春氣息。

《林徽因傳》:我們終將要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左林徽因,中泰戈爾,右徐志摩

5月8日,由胡適主持,400多位文化名流參與的泰戈爾64歲生日宴會,在京隆重舉行。

宴會上,由新月派排演的話劇《齊德拉》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個故事裡,人們關注的並不是故事本身,而是扮演公主齊德拉的林徽因與扮演愛神瑪達那的徐志摩的那段深情對手戲。

可能連林徽因和徐志摩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他們竟然那麼快就進入情景。他們配合的如此默契,每個眼神都是心靈的相連,臺詞好像不需要記憶,因為完全可以從對方眼神裡讀出,真情的演繹打動了臺下的所有觀眾,當然,也包括林徽因的準公公梁啟超。

因一段戲重新燃起的愛情之火,以八卦緋聞的形式登上第二天的頭版頭條,徐志摩與林徽因餘情未了的新聞風靡全京,一時間洛陽紙貴。

《林徽因傳》:我們終將要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徐志摩與林徽因

梁家上下對林徽因心存不滿,梁思成也終日鬱鬱寡歡,為了堵住眾人的悠悠之口,經過短暫的情感波動後,林徽因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這個情感的是非之地――她要與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學。

在那個悽婉的月色之下,林徽因明確的告訴徐志摩:“我是不會和你在一起的。”這句話就像一把鋼刀,深深插入了徐志摩最軟的那塊肋骨。

於痴情的詩人而言,這次碰撞出的愛情之火,無疑是一場迴光返照,而離別對他來說, 更像是一場死亡。

離別的車站,詩人匆匆寫道:

“我真不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話,我已經好幾次提起筆來想寫,但是每次總是寫不成篇。這兩日我的頭腦只是昏沉沉的,開著眼閉著眼都只見大前晚模糊的悽清的月色,照著我們不願意的車輛,遲遲地向荒野裡退縮。離別!怎麼的能叫人相信?我想了就要發瘋,這麼多的絲,誰能割得斷?我的眼前又黑了。”

而汽笛總是不懂離人的別意,不等這份用情至深的信寫完,它便急匆匆的拉響了。徐志摩瘋也似的衝向站臺,欲將那封未完之信遞向心愛的人,然而火車早已走遠了。

火車愈行愈遠,就像自己無疾而終愛情,泯滅於歲月的長河裡。

現實終究是現實,單憑一腔熱血,又怎能與現實對抗?徐志摩的心徹底碎了,他回頭望了望眼前的景象,周遭的一切都是那樣的迷離……

《林徽因傳》:我們終將要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我們終將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有人說,林徽因至始至終愛的都是梁思成,她從來就沒有愛過徐志摩,她的女兒梁再冰也曾對此強調:母親與徐志摩只是純潔的友誼。

儘管如此,我依然願意相信,林徽因是愛過徐志摩的!

這從林徽因赴美流留學期間,遭到梁家橫眉冷對而傷心至極時,曾寫給徐志摩的一封短信中就可窺探一二。

那是一封短的不能再短的信了:多麼希望能夠得到你的來信,不用寫什麼,報個平安也好!

這是多麼的用情至深,多麼的紙短情長啊……

時光氤氳,百年已過,我們現在已很難分清當年的落花流水,究竟是誰有情,誰無意。又或許這本就一場誤會,只是紅塵中的一場偶遇。

不管怎樣,當青春的盛宴落下帷幕,我們都將回歸平靜。至時,我們都將向那段驚豔的時光揮手告別:去罷,那流光裡的一抹彩虹,來罷,渡我餘生的人兒,讓我們一起溫柔剩下的歲月吧……

《林徽因傳》:我們終將要錯過那個驚豔了時光的人

*作者簡介:宜書舟,職場老司機,80後段子王,乾貨有洞見,雞湯有思想,你要不要來嘗一嘗?關注@宜書舟 陪你把生活過成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