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導盲犬,相信鏟屎官們都不陌生。它們一生為人類服務,傾盡全力。當年一部《導盲犬小Q》不知道讓我們掉了多少眼淚,也大致瞭解導盲犬一生的辛苦和不易。

狗狗從出生起,到成為合格的導盲犬之前,需要經過極其嚴格的訓練。 然而,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當英雄。在經歷一連串的審核與評估後,只有約30%-50%的狗狗能通過測驗,真正帶視障朋友上路。也就是說,平均10只裡面就有5到7只狗會被淘汰。

今天白娜將從幾個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風險,比如:在不同的階段導盲犬會經過哪些評估?什麼情況下會被淘汰?而淘汰後牠們又何去何從?希望各位對導盲犬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了解。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成為導盲犬之前的成長曆程:

1.幼犬出生0~2個月:初期學習階段

出生後兩個月,導盲犬寶寶都會和媽媽及兄弟姊妹們待在導盲幼犬培育室裡,學習與其他狗狗進行正確的互動並培養團體生活的概念。

寵物訓練師會開始做一些基本的訓練,比如:籠內訓練、定點上廁所或適應穿戴背心及項圈(主要是需要讓幼犬提前習慣頸部、背部有東西的感覺)。

寵物訓練師主要會透過日常觀察,評估每隻狗寶寶的個性,再依據牠們的性格找尋適合的寄養家庭。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2.幼犬2個月~1歲:寄養家庭學習

要成為一隻優秀的導盲犬,除了高度穩定和健康的身體,也要學會聽懂指令,適應各種不同環境並能在公共場合保持禮儀。

導盲犬的養成,寄養家庭階段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居家生活習慣、社會化訓練與人類建立信任,全靠寄養家庭的愛心和耐心。

這段時間內,導盲犬需要做到不隨意吠叫、不隨地大小便、不跳上傢俱及不吃人類的食物。這些都是為了將來視障朋友帶導盲犬外出時可以穩定的陪伴。

不僅是一般生活習慣的訓練,寄養家庭平常也要帶著導盲犬出入各種公共場所以及搭乘各種交通工具。目的是為了讓狗狗趁早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習慣外在噪音的干擾、培養穩定性。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3.1歲~服役前:回導盲犬學校繼續訓練

約1歲左右的導盲犬會回到學校,接受訓練師與指導員專業的訓練與評估。一般導盲犬理想的訓練期是8個月至一年,但也因狗而異。在這個時期,主要會有三個訓練階段及測驗評估。以下將進行詳細講解。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初步評估與初階訓練

剛從寄養家庭回學校的導盲犬,從原本24小時跟照顧者形影不離,到現在晚上必須睡在犬舍裡。一開始有些狗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例如:警戒性吠叫、因環境變化而焦慮,甚至不斷的拉肚子或過度舔毛等等。

訓練師通常會給新生導盲犬一段時間適應,並等他們熟悉各式不同環境後,再進行第一次的整體評估。如果這些行為問題一直不能改善,會先在這階段被淘汰。

如果順利通過初步評估,就會開始教導基本技能,像是直線行走、路口停止、上下階梯、穿戴導盲鞍、基本引導、找目標物及閃避障礙物。每次訓練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一天2-3輪。如果單次訓練時間太長,導盲犬會失去專注力,訓練效果反而打折扣。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期中評估與中階訓練

學會了基本技能後,接著訓練師會教給狗狗更困難的挑戰:尋找定點、高障礙物訓練、分心訓練以及到戶外車流量大或交通複雜的地方進行訓練。訓練過程中一律採取正向訓練,以鼓勵代替責罵,讓狗狗對訓練產生好的連結,更樂於挑戰每個關卡。

通常一位訓練師會被分配2-3只導盲犬,當訓練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進行期中評估—矇眼測試。當訓練師戴上眼罩時,導盲犬會察覺到訓練師的遲疑與不安、下指令的時間點變得不那麼準確。這時要察導盲犬的判斷能力與工作意願,如果導盲犬很依賴指令,無法自主決定或表現很被動,可能表示沒有能力或意願做導盲工作。

當然,沒有狗狗能做到十項全能,訓練師也會依據導盲犬的情況做安排。例如:工作能力很好,但較依賴指令和引導的狗,未來可能配給還有殘餘視力的視障者。如果是穩定性很高但較沒有工作意願的,也許就很適合成為教育倡導犬。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期末評估與高階訓練

在正式服役,與視障朋友做配對前,期末評估是最後一道關卡。除了提高環境的複雜度並嘗試搭乘交通工具外,還會在這階段進行模擬情境式訓練

。在交通模擬訓練時,會由一名訓練師牽著導盲犬到車庫與人行道的交界處,再由另一位訓練師倒車出庫,測試導盲犬是否會看到移動中的車子而會停下。

從期中到期末,會有3-5次的評估不等,每次測驗會越來越困難、必須承擔的責任及判斷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即使通過所有的項目狗狗,也不一定適合當導盲犬。

有的導盲犬會因為性格親近人類,而努力壓力自己對訓練的恐懼和不安努力完成訓犬師的所有指令。但作為導盲犬本身會揹負很大的工作壓力,因此訓犬師希望每隻導盲犬是在開心的狀況下完成訓練及為視障者服務。因此,如果遇到這類情況,會選擇不讓這隻狗狗進行導盲工作。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前期導盲犬選則中被淘汰後的歸處

1.其他工作犬

不論是因為個性容易緊張、又或者有無法克服的恐懼,除役後的導盲犬將何去何從呢?在國外,除了開放一般家庭收養,一部分除役的狗也會評估其個性及特殊技能,轉職到不同的工作崗位,像是成為嗅探犬、陪伴犬或搜救犬等。

在美國,就有隻黑色拉不拉多導盲犬——保時捷,因為無法改善喜愛嗅探的習慣,而被判定無法成為導盲犬。除役後的保時捷,被轉職到費城消防隊,經過長達5年的訓練時間,保時捷成為一隻優秀的嗅探犬,幫助隊友在多達300場火災中找出起火源,屢屢建功!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2. 教育倡導犬

除役導盲犬除了開放收養,有些也會視情況擔任學校的教育倡導犬。要能成為教育倡導犬,除了有基本的能力、在公共場合也要很穩定、樂於親近任何人。

一般假日或有活動時,教育倡導犬要到各地進行倡導,讓一般民眾及小朋友有機會接觸與認識導盲犬。另外,當有寄養家庭或視障者想申請導盲犬時,也會出動教育倡導犬負責讓申請者試帶,降低導盲犬被退養及配對失敗的幾率。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3.收養家庭

對與導盲犬朝夕相處的訓練師來說,就算自己訓練的狗狗沒辦法成為導盲犬,也希望它們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收養家庭,繼續快樂的過生活。比起退休的導盲犬,除役的狗狗通常較年輕、身體健康狀況良好,而且都已學會基本的規矩。因此每每刊登收養訊息時,申請書就會如雪片般的飛來。

篩選收養家庭的過程絕也十分嚴格,除了最基本的有愛心、耐心及經濟基礎外,收養家庭必須同意讓狗狗住在室內、不能關籠飼養,最重要的是外出佩戴牽引。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最後的話

導盲犬的一生辛勞一直都在為了人類服務,所以我們在街上與它們偶遇的時候,請不要打擾它們的“工作”。幫助和陪伴視力有障礙的人士生活,成為他們的眼睛是導盲犬最重要的職責。給各位辛勤的導盲犬和訓練師鼓掌,同時也不要忘記付出很多辛勞和精力與愛的前期寄養家庭。希望所有的狗狗都可以被溫柔以待,不論你們最後是否可以順利通過測試,都希望你們有平安幸福的一生。


導盲犬的淘汰機制,工作意願很重要,導盲犬淘汰後的三種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