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夜晚如何捉黃鱔?為何現在沒人去抓黃鱔了?

農夫也瘋狂


在農村夜晚如何捉黃鱔?為何現在沒人抓黃鱔了?

不請自來!

關於這個問題,得分時間來說,記得在我的少年時代,也就是七十年代初期,農民們把秧插完後的第三天,晚上就開始捉黃鱔了!

為什麼要等到第三天呢?因為剛剛插完秧的水稻田,由於耕地耙田和人工插秧,整個田裡的水都是渾濁的,而黃鱔本身的顏色也是褐黃色和青黃色的,跟水體之乎一色,所以必須要等到水澱清以後才能看到黃鱔!
那時候的農村,手電筒還少的很!因為農民根本捨不得去買,那時候農村流傳著一句話:要想家產了(敗光了),電筒和手錶!所以在當時的農村手電筒絕對很少!

當時農民們晚上捉黃鱔,都是用一根樹枝,在頭上綁上一點爛布或者稻草,澆上一些農用柴油,用洋火(火柴,當時稱為洋火)點燃照著捉黃鱔的,工具就是一個魚簍加上一隻手。由於黃鱔覓食的特點是靜伏在水底不動,所以很好捉的,那時的黃鱔也多,一個晚上能夠捉上好幾斤!第二天大清早拿到集上去賣,價格是每斤一角八分錢。
等到八十年代的時候,手電筒的普及,晚上捉黃鱔再也不用火把了,全部都換上了手電筒。

另外一種晚上捉黃鱔的方法是,本人獨創的!工具是:用4個毫米的鋼絲自制一把七股鋼絲叉,拿上一隻手電筒,帶上一個魚簍或者蛇皮袋,沿著河邊去尋找,在夏天天變的頭天晚上,由於水中缺氧,大黃鱔會直立著身體,把嘴巴伸出水面呼吸空氣,一動不動,酷似一截竹棍,此時只要瞄準了一叉下去,十拿九穩,用這種方法,本人捕捉的黃鱔無數,最小的六兩左右,最大的一斤八兩!

那麼為什麼現在沒人晚上捉黃鱔了?

本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由於近些年濫用除草劑,再加上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農田中的黃鱔已經很少很少了,就算你晚上去捉黃鱔,大多都無功而返,所以人們就不在去捉了!

二,在我們這裡,現在種植水稻,都是採用免耕種植法,田裡在水稻的幼苗期的管理是無水的,就算田裡有黃鱔,由於田裡無水,晚上黃鱔也不會岀來覓食。

三,改革開放後,農村所有的青壯勞力都流向了城市,農村剩下的都是留守兒童和老人,出於安全考慮,他們晚上是不會出門的。

四,由於現在的農村,野生資源越來越少了,而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點黃鱔也不用親自動手去捕捉了,想吃直接到菜市場去買一點,省時省心。

由於以上幾種原因,現在農村的人,晚上再也不去捉黃鱔了!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以前小時候,每到夏天時,喜歡晚上吃完飯後,就幾個人拿著手電筒和桶子放野外去抓黃鱔。有時候去稻田裡,有時候去水塘邊,或者沼澤地裡去抓黃鱔。話說,小時候農村的環境可是很好的,每天晚上去抓黃鱔,都能抓十幾條,那種平時用來裝水的桶,有小半桶那麼多。

我們抓回來的黃鱔,太多了,自己吃不完,還拿去賣,賺點零花錢用。那時候賣的零花錢是不用上交父母的。有時賣不掉的,就拿回來去送人,或者直接剁碎了餵鴨子。

農村晚上怎麼到野外抓黃鱔呢?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方法。有的用電線去電的,有的用叉子叉的,有的徒手抓的。

我就比較佩服那些用叉子叉的同行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叉的,一叉一個準。我也曾經試過用叉子叉。但是說實話,我覺得很難,還不如我徒手抓那麼方便。

黃鱔一般白天都是躲在洞裡的,晚上會出來覓食。說實話,徒手抓黃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黃鱔比較滑溜,徒手抓黃鱔是需要練習技巧的。說不清楚,需要自己動手去實踐才能掌握門道。

說實話,現在農村晚上的確已經沒那麼多人抓黃鱔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現在農村裡,由於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很多稻田裡已經很少黃鱔了。而一些沼澤地,也因為農藥的流入而使得黃鱔變少。而一些水塘裡,也因為魚塘投藥太多,而黃鱔生存環境變得惡化。

總之,現在農村裡,晚上去抓黃鱔的話,收穫大大不如以前,有時還常常空手而歸。於是,去抓黃鱔的人變少了。

現在,晚上還去抓黃鱔的,大部分人都是做視頻的,或者戶外直播的。

2:現在農村裡,人比較少了。

以前農村比較多人去抓黃鱔,還是因為農村人比較多。有些人去抓黃鱔,不一定是為了收穫,而是為了一群人好玩。


現在農村裡,大多都是老人小孩,小孩們都比較金貴,老人們是不允許他們晚上出去抓黃鱔的,畢竟晚上到野外,危險的地方很多。

而老人們,要留下來照顧小孩,沒那個心情去抓黃鱔。再加上年紀大了,不太好動去搞野。

3:過去喜歡晚上去抓黃鱔,是因為家裡窮,沒錢買肉吃。晚上去抓黃鱔,可以改善伙食,也可以換錢用。

現在農村大家都可以吃上肉了,也不太在乎賣黃鱔那點錢。那自然就沒什麼人去抓了。

大家覺得,現在晚上還有更多人去抓黃鱔嗎?


村哥小凡


農村以前很多人捉黃鱔,白天下雨田裡積水,夜晚就年輕小夥呼朋叫友幾個人就出發水田裡捉,一個人揹著電瓶,一個人拿著水桶,其餘人就幫忙拿電筒,那時候流行電瓶電魚電老鼠,現在都沒有了。一般都是徒手捉黃鱔,要不然就是用個自制的鐵叉子去叉,手電筒燈光很強烈,一照到晚上出來覓食的黃鱔,沒等它反應過來,就在人的手上了。

現在沒人去捉黃鱔了,有也是少數,一個原因現在是人種田少了,掙錢路子多了,種水稻辛苦掙錢不多,就是種也是種一季夠自己吃就行,不種水稻田裡經常放幹,黃鱔都不願來這裡做窩生崽,想捉也沒得捉。除了種田少,還有一個是前幾年村裡到處建房,把水田挖了從別處運來泥土,做基就建房子,都把黃鱔趕跑了。

我覺得現在人種田越來越懶了,能用農藥除草就不會自己動手去拔,偏偏野草除不盡,用藥也根除不了反而是殘留在土壤裡,最後被農作物和生活在泥下的生物吸收了,年年用藥害蟲對藥也沒反應了,又要用更厲害的藥,蟲和草都不死,捉到的黃鱔也不敢吃啊。

再說現在生活質量高了,人都開始關注養生了,像野外的東西都擔心有寄生蟲,村裡又都是老人小孩,老人要照顧孩子沒那個心思大晚上的去捉黃鱔,也不允許小孩晚上跑出玩。現在有養殖的黃鱔,個頭大還幫忙去內臟,想吃就去買上兩條,夠吃一餐了,田裡的黃鱔個頭小,要捉好幾條才夠吃。

每年過年除了常聽年輕人說工作,聽他們說得最多的還是,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捉黃鱔以前是圖個新鮮圖個好玩,現在也沒有那個趣頭了,追求不同了,都想著買房買車,好玩的新事物多了,捉黃鱔弄得一身髒,不如城裡電影好看。


農人春香


我是胡蔥煲雞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90年代中期,那時候我們這裡溝渠稻田裡的黃鱔是真的很多,晚上去找黃鱔其他東西都不用帶,一個礦燈一個簍子或者蛇皮袋就行了,怎麼捉呢?田裡水淺,黃鱔直接浮在水面,下田直接用手抓住就就可以了,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穩穩當當跑不了,一個小時能撿幾十斤,親身經歷。

☞,最近幾年,小龍蝦養殖還沒有興起的時候,溝渠稻田裡的黃鱔肉眼是看不到了,背個打魚器去電黃鱔,大半夜收穫也很可觀,不過很少見到大鱔魚,普遍規格比較小。

☞,現在晚上都沒有人用打魚器電黃鱔了,因為走錯路都是蝦田,不過蝦田地籠裡面倒是有不少黃鱔在晚上鑽進去,早上起籠子的時候運氣好也能收穫幾條几斤。

☞,農藥汙染,更主要的是捕撈過度,最終導致黃鱔越來越少。


小龍蝦曬太陽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油炸黃鱔了,因為我們這邊屬於偏僻的農村,家庭條件不好,每年有一點的收入連平常吃喝用度都難以維持,所以除了過年時候能吃一次肉,在平常是很少買過肉吃的,所以在小時候只要是想吃葷菜,就會約上幾個小夥伴去捉黃鱔,那時候屋後旁邊小河淤泥中黃鱔非常的多,也不需要用什麼工具,只需要捲起褲腿然後下去扒開淤泥不一會就會捉到很多,就夠一家人吃上一頓的了。



而現在黃鱔已經很少了,白天如果還像以前那樣刨淤泥抓黃鱔基本抓不到了,而黃鱔有一個生活習性,就是白天在洞裡休息,晚上出來覓食,所以現在捉黃鱔大部分都是選擇晚上。只需要帶上一個手電筒一個裝黃鱔的袋子還有一個黃鱔夾就夠了,因為黃鱔在晚上如果忽然遇到強光的照射會在一時間很難反應過來,所以我們晚上捉黃鱔的時候會用強光手電筒對著黃鱔照射以後,如果岸邊的就用手捉上來,如果是裡面的那麼就需要用鱔夾給夾上來就行了。




我想現在沒人抓黃鱔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其一就是現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平常如果想吃葷菜直接去超市買就行了,而且野生黃鱔寄生蟲太多,現在家鄉都不讓小孩吃這些東西了,害怕感染寄生蟲。其二就是現在我們農村很多人為了掙錢都出門打工了,留下的只有一些老人還有小孩,老人如果去捉身子骨會吃不消,而小孩太小出於安全考慮也不會讓小孩去捉。

這最後一個原因我想也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人們之前的肆意捕捉以及現在種田農藥化肥的使用,導致野生黃鱔少之又少了,有時候晚上費好大的勁都很難捉到一隻黃鱔,所以就導致現在很多人都不再去捉黃鱔了,就算去了也收穫無幾。


以上就是夜晚抓黃鱔的方法以及現在很少人捉黃鱔的原因,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大家留言補充討論。


農業經濟第一線


在農村夜晚如何捉黃鱔?為何現在沒人去捉黃鱔了呢?

一、先來回答在農村夜晚如何捉黃鱔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記得小時候,農村生活水平不是很好,大魚大肉在當時並不常見,魚、蝦、黃鱔、泥鰍等水產品雖然不缺,可以隨時到野外捉到一些,但是那個時候缺肉少油,吃魚蝦黃鱔之類的水產物沒有油會是什麼味道大家可想而知。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怕吃大油,油膩的東西吃多了不健康,可是那個時候的農村,廚房的油罐裡有沒有豬油,有多有少可以體現這個家庭的生活水平。所以,每當家裡廚房的油罐有豬油時就會和大人們一起到野外抓魚、捉黃鱔改善生活。我們小時候夜晚捉黃鱔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現場抓,另一種是用地籠子工具套。當然還有一種白天用的用黃鱔鉤掏。

1、打手電筒現場撲捉

那時候在農村每到晚上經常可以看到野外稻田埂和溝渠壩上有手燈光,那多半就是下田捉黃鱔的,晚上去捉黃鱔不用帶多小東西,一個手電筒或礦燈一個蛇皮袋子或魚簍子就可以了,用手燈直接照射水田和溝渠邊,有黃鱔就可以看到它在水邊覓食,下去直接用手抓住就就可以了,手抓也有一定的技巧,左手握抓右手用食指扣,雙手同時用比較穩當,一不小心很容易讓它跑掉,一晚上捉兩三個小時會收穫滿滿。

2、下地籠子陷井捕捉

下地籠子捉黃鱔是後來的事了,隨著農村機械化的生產,農村閒暇剩餘勞動力就多了,一些聰明人就發明了地籠子陷井,用竹子片編織的籠子,籠子頭留有小孔設陷井只能進不能出,籠子頭尾可以放開和扎住。地籠子出現後,於是就有人用地籠子設陷井夜晚去捉黃鱔,這種方法方便高效,頭天晚上放置好第二天早上收回來,不影響休息不耽誤幹農活。頭天晚上用時在籠子裡放些蚯蚓等誘餌,扎牢籠子的尾部後把它放在有黃鱔經常出沒的淺水裡,再把上面偽裝好就萬事大吉,每次可以放設幾十個籠子,天亮前再一個個收回,如果設放的位置好幾乎每個籠子都有傢伙,甚至一個籠子可捉幾條。

自從有了下地籠子捉黃鱔這種民間高效的捕鱔方法後,農村野生的黃鱔就起來越少了!

二、為何現在沒人去捉黃鱔了呢?

隨著捕捉方法的改進農村野生的黃鱔越來越少是現在沒人去捉的一個原因,但是還有幾個主要因素如下:

1、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平常如果想吃就會直接去超市買到養殖的黃鱔,而且野生黃鱔在農村非常的少,費很大工夫和精力也不一定能捕捉得到幾條;

2、現在的農村有勞動能力的人為了掙錢大都出門打工了,留下的只有一些老人還有小孩,老人如果去捉體力吃不消,小孩一是不會捉二是為了安全家裡大人也不會讓小孩去捉。

3、現在適合黃鱔生活的環境少了。農村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使農村的灌溉溝渠都被水泥硬化,並且不是澆灌季節溝渠內經常乾涸無水;還有些居住人口較多的地方,到處被生活垃圾汙染,生活廢水充滿了水溝,黃鱔已經沒有了存身之處。

4、現在的農業生產多用化肥和農藥,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是給野生黃鱔的最後一擊,也是致命一擊,大家現在知道為何現在沒人去捉黃鱔了吧!


五e三農


有些地方的稻田臨時改成了果園,而有些地方的水田則生滿水草或者乾枯蓄不住水了,黃鱔該何處為家呢?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在夜晚捉黃鱔各個各的方法,有的人一晚上捉好幾斤,而有的則只能捉到寥寥無幾的幾條。捉黃鱔不僅可以賣錢,還是許多農村孩子的一種童趣。既然如此,那為何現在很少有人去捉黃鱔呢?難道農村娃都不喜歡去捉了?刺楸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農村孩子零錢和零食都多了

如今的農村孩子比以前的那些幸福多了,以前的農村娃可能到了讀高中還暈車,因為少有坐車,而現在的幾歲農村孩子對車子早就見怪不怪了。除了這點,最明顯的就是零食多,甚至比以前城裡孩子的零食還豐富,而以前的農村孩子就只有到野外找點樹莓、覆盆子、野桃子、野枇杷、酸酸草之類的野果野味了。


除了找野果野味,捉黃鱔、泥鰍、青蛙在以前是好些農村孩子的一大樂事,捉到少數可以打牙祭,而量一多就可以拿到集上上賣了換錢。賣了錢,有的孩子會把錢存起來他用,而有的則換零食來吃。

在零錢方面,以前的農村孩子可能都沒有零錢的概念,得的壓歲錢還可能會被父母收繳,而現在好些農村孩子每年得的壓歲錢不少,在刺楸這裡,一些孩子得的壓歲錢可能比父母一個月掙的錢還多。


有零錢花,零食吃,農村孩子已不稀罕去捉黃鱔了。

二、生長環境改變

在務農者減少的某些農村,田地荒蕪已是正常現象。雜草叢生,田間小路消失在刺楸村裡就很常見,別說種田了,就連走近道的小路都早已淹沒在了雜草之中而不復見。

許多稻田已看不出是稻田,灌木、雜草、雜樹(尤其是構樹)遍佈,即便要重新耕種,也得慢慢開荒。

而那些情況沒這麼嚴重的稻田,早已蓄不住水,由田變成了地。這樣環境,黃鱔如何生長?想捉都沒地方可去了。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沒人去捉黃鱔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在農村夜晚如何捉黃鱔?為何現在沒人去抓黃鱔了?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人小時候都經歷過抓蛤蟆、釣魚、抓螃蟹、抓黃鱔等等野外趣事,黃鱔煲粥好吃又營養,抓黃鱔白天跟晚上都有不同的方法,而且黃鱔你徒手抓是抓不住它的,它滑了,所以我們小時候就用釣的方法去搞,這種方式相對來過就比較費時間了,但要是遇到地段好的小溪道,那也可以搞到好多,跟大家分享兩個我們小時候玩過的方法,看跟你使用的方法有沒有相同之處。


獲得更多農村動態請點擊【關注:鮮果農阿軍】每天不定時更新你意想不到的農村故事

白天我們用釣黃鱔的方式來抓黃鱔,利用家裡縫衣服的針,烤紅彎曲弄成小小的勾子,剛好能被黃鱔咬住即可,跟釣魚差不多的方式慢慢的等黃鱔上鉤,運氣好一天也能搞到不少,不過這幾年因為水質汙染,農藥的侵害,黃鱔等動物也少了很多,還有人直接用電魚機去電,這樣做事違法的哈,大家要謹慎用這種方式方法。


晚上的時候就好玩啦,拿個手電筒然後在搞個黃鱔夾,沒有黃鱔夾的可以用老虎鉗子,我們小時候就是用老虎鉗子夾的,黃鱔的作息規律就是白天休息,晚上出來找吃的,所以晚上就可以拿個手電筒跟夾子去就可以了,有時候要比白天搞的多一些。

這裡還問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去抓黃鱔了,我個人認為主要的原因也有這些,農村裡現在老人跟小孩子居多,為了安全起見都不會去抓黃鱔了,晚上出去抓更不安全,萬一遇到蛇怎麼辦呢,況且農村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都願意花錢去購買,而都不太願意自己去親力親為了。



雖然去抓黃鱔的人少越來越少,但黃鱔也逐年逐年數量上越來越少,如果野生的黃鱔人人都去抓,不用多長時間它就可以滅絕了,而且有些人還心狠手辣直接用電魚機去電,被這樣一搞日後真的就渣都見不到了。


黃鱔也是一種很多寄生蟲的野生動物,大家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弄乾淨和煮熟、煮透,我們那邊就有人因為吃了太多黃鱔身上佈滿了寄生蟲,這不是玩笑,是真人真事,所以能不去吃野外的水生東西就不要去吃。

以上是阿軍的個人觀點,如你對本問題“在農村夜晚如何捉黃鱔?為何現在沒人去抓黃鱔了?”有其他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鮮果農阿軍


黃鱔太少了,以前就抓不到,只可遇不可求,白鱔可能絕種了,刺鱔早就在1970年前絕種了,現在人與題主說的應是青鱔,連綠鱔都不是。

現常見的都是青鱔,同補品的藥書上記的黃鱔兩碼事。這如鱉按星分種一樣,藥用的不是普通的鱉,因而瞎補,啥也沒補成,僅送錢了。

青鱔與泥鰍一樣,當肉吃而已,最好吃的方法是五香魚乾,當零食吃,有嚼勁。

動物很奇怪,水裡的想上岸,草與蟲在岸上,魚想上岸,而貼水邊覓食,吃魚的,因水裡有魚,想下水,從而水邊的動物最豐富。有時幾斤的粘魚抓青蛙可上岸。

抓青鱔有白天釣的尋洞式,黑天巡水邊式,陷井誘捕式,地蘢瞎撈式。

黑天手抓不必抓住,潑上岸最快更穩,只是費乾電池。

現在一天打工百元多,夜抓魚僅幾十元,不划算,抓家除自用,幾乎不抓了。


味哎兒


現在田裡除了沒有種莊稼,如果插了水稻後最多一個星期就開始施化肥,半個月後就打水稻專用除草劑和其它農藥,試問假如你生活在那種環境下,請問你能否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