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叫“公司裡要罵就罵80後,千萬不要罵90後和00後。”大家怎麼看?

杜杜的空時光


“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這是去年微博上一句很火的臺詞。

中年人比年輕人更能受氣,這是什麼緣故呢?其實這可以用經濟學理論來解釋。

勞動者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是為了獲得工資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在勞動者出賣勞動力的過程中,只有工資的效用(需求的滿足)大於勞動的負效用(辛苦和受累還有受氣),勞動者才會願意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幹同樣的工作,同樣的工資水平,中年人為何比年輕人更能受氣?能夠比年輕人承受更多的勞動的負效用?因為同樣的工資給中年人和年輕人帶來的效用一般是不一樣的。

工資(商品)的效用取決於其邊際效用量,而邊際效用是遞減的。消費者消費的第一個麵包與第二個麵包給他帶來的效用是不一樣的,第二個麵包的效用要小於第一個麵包。吃第三個麵包時,他可能已經吃飽了,這時第三個麵包帶給他的效用就為零甚至為負,因為吃了會撐得難受。這就是西方經濟學中所謂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一定實際工資給勞動者帶來的效用取決於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滿足程度或者說“基礎消費量”。中年人要供房、供車,要養育小孩,還要贍養父母,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消費量”相對較低。年輕人沒房子可以和父母一起住,錢不夠花了,還可以厚著臉皮找父母要一點,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消費量”就相對較高。“基礎消費量”高,一定實際工資的效用就小,反之則大。

中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消費量”較低,一定實際工資給他們帶來的效用就相對較大,他們就能承受較大的勞動的負效用,包括受氣。在同樣的工資水平下,年輕人所能承受的勞動的負效用相對較小,大聲責罵他後,他可能就受不了那氣,立馬辭職不幹。

人們可以觀察到,一個國家年輕人的失業率總比中年人要高,這也是這個道理。一些歐洲國家長期存在年輕人高失業率,這是因為他們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水平相對較高,提高了勞動者整體的“基礎消費量”,降低了工資的效用,那些“基礎消費量”較高的年輕人便會最先失業。


大方妹幾


這點是深有感觸,之前公司,比我高一級的就是86年的,每月房貸還4000,生了個兒子今年上幼兒園了,老婆不上班專職帶孩子,我兩年前去的公司,那時候他就很多白頭髮了。

我前店長94的去年買的房,也是房貸4000,今年剛生了個兒子,老婆暫時不能上班。去年風姿颯爽的小夥子,今年頭髮也白了不少。

我是91的,本土作戰,無房貸壓力無家庭拖累(一隻單身狗)。開會的時候前店長被罵得狗血淋頭,就是看中他壓力大不會輕易走,哪知道人受不了還是罵走了。於是我當了店長,業績再差不會多講我一句,因為我沒生活壓力,想走就走,每次到我這就是幾句話帶過,有次86領導想多說我幾句,被經理一把按住了,輕描淡寫帶過我了。因為公司常年缺人,我是店裡唯一銷售主力,其他全剛去不久的,或者銷售能力暫時沒起來的。

後來86領導跟我談,說讓我好好帶店什麼的,他管兩家店,但是我最近狀態不好,銷售差,上面找他談話,說什麼他一不在我們店,我們店就出問題,差點讓他只專心管我們店了,這樣他工資至少少一半。但我估計上面和他談的時候肯定也是劈頭蓋臉一通罵。

後來因為公司模式我受不了也走了,他現在就要死守那家店,拼銷售,哎,但是他肯定不會走,這把年紀最尷尬,各種壓力逼著他沒辦法。


啊四情感


還真的是這樣,不光是公司,在醫院裡也是一樣。

這幾年新入醫院的畢業生基本上都是90後,這些小孩跟我們八零後剛進入單位時的狀態完全不一樣。

十幾年前我剛進醫院的時候是追著學,因為剛進醫院沒有臨床經驗,天天看見上級醫師治病自己把所有不會的都記在本子上,回了家查書或者上網搜索,臨床上能動手的也都搶著上手幹。

現在我們單位新來的醫師們都是剛畢業不久吃沒有職業資格的新人,進了醫院在各個科室間輪轉,醫院希望讓他們多學習一下,多掌握一下各科知識。

可這些小孩們好學的很少,你這邊遇到多重多複雜的病人他就在旁邊看手機,自己連個聽診器都沒有,也不會上來查體問診,更不關心怎麼治,我有一次問一個小孩“你不看病人沒有臨床經驗,那等你考過職業資格怎麼值班呢?”,他就是笑笑也不回答,再問就不理你了。

還有很多新來的輪轉醫生,你要是說他一句他會回你十句,總有很多個理由,有時候我甚至覺得有找藉口這點心思用在專業上知識點早就掌握了。


急診醫生老趙


我是90後,之前做西廚,因為需要滷牛肉,休息的前一天晚上,提前把牛肉切好,並告知廚師長牛肉滷好,給我留一半用,其餘的分給熱房,結果等我休息回來,給我留的全部都是邊角料,量還非常少,午餐出了一半,沒牛肉用,只好停掉,然後就各種找我的問題,我也不能慣著他啊,直接硬懟,勞資休息前不是告知你了嗎,牛肉我要一半,你是怎麼監督的,明知道我需要牛肉用,現在牛肉沒了,還踏馬的怪我,然後廚師長說一句,我最少頂兩句,直接頂的沒話說,是我的錯,你批評我,我沒意見,不是我的錯,你批評我,不好意思,哪怕是老闆來,我也硬懟,我提前交接好的,出了事情我是不會背黑鍋


柴廢90後


90後真的任性。。。。

我們本來是單休,週六上班的。

但是讓這個員工上午去送貨,需要跑2趟。但是一個上午也是夠的。讓他送完就可以下班。

然後他就跟我吵架,說這個不是他的職責。。。。

我們大家都可以兼著去送貨,只有他說這不是他的職責。

然後我們去送貨了,他跟所有同事瘋狂吐槽,罵髒話。說我們壓榨勞動力。。。😂

送個貨怎麼了,我也是不能理解。


小屁孩MONCOEUR15


不是說我們90後不能吃苦耐勞,咱就說說管理,很多公司裡面幹了幾年當了個班長,線長什麼的小領導,一天牛逼哄哄的,你在哪裡好好在幹活,故意過來把你一把拉開,故意在哪裡幹快幾個,說幹活這麼幹,有時候嘴上叨叨個不停,真想揍一頓,媽的,我一天到晚幹活不停,你閒的蛋疼沒錢過來數落一下我,狗日的,我直接辭職不幹了,我離職單上寫的組長天天罵人,還說讓我重寫份就說不適應工作環境,我沒重寫,為什麼我要違揹我的良心寫不適應環境了,再說了錢出去哪裡都可以再掙,我憑什麼受你氣,你算老幾,我已經低三下四的,你他媽還一天說個沒完,給你臉了,操,什麼東西。[酷拽]


阿博愛視頻


身為95後的我深有感觸,90後不是不能被罵,是不能無緣無故的被罵,你可以因為我工作上的失誤罵我,但是你不能因為你心情不好,或者其他原因莫名其妙的罵我,我是來上班的,又不是來上墳的,隔三差五的罵我兩句誰受得了。在一家公司呆過20天,一個星期被領導無緣無故的罵了3次,受不了以後就走人了。我工作有問題你可以指責我,但是一大早去上班劈頭蓋臉的罵我是怎麼一會事。哪些80後的同事在和我交談的時候問我沒有事吧,他說領導就是這個脾氣,其實人挺好的,可能他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又可能是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不得不承受,畢竟上有老下有小,可能每個人的承受力不一樣,但是我覺得上班的工作氛圍真的很重要,在一個壓抑的環境裡不管是誰都呆不長久。


蕾蕾愛寫作


求生欲很強嘛。

先說90後罵不得的問題:

90後的確罵不得,但不代表不能責罰。

跟我同事過的所有90後,因為個性比較獨立,愛憎分明。

所以,他們是非常願意承擔過錯的。

但是,你責罰可以,但不能罵人。

你可以因為我的錯誤而發火,但是你不能因為發火而罵人。

工作上,90後積極熱情。所謂的熱情,是指幹工作的時候,而不是在熱情的拍領導馬屁。

他們更喜歡的,是就事論事。如果有人公報私仇,或者藉著公事來擠兌他們,不好意思,忍不了。

所以說,90後罵不得。

再來說要罵就罵80後的問題:

普遍80後都是經歷了職場風風雨雨的人,他們其實不是能夠捱罵,而且壓根就沒把你當回事。

你罵歸你罵,我心已飄蕩到四海。

80後在這個階段,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大,離職風險高。所以抗“罵”能力會更強!

不是他們不敢懟你,而且他們會有自己的風險評估。

一方面,需要有工作收入來維繫家庭條件。另一方面,如果你罵得不過分,他們權當狗叫。

當然了,也不是說80後就可以任人宰割。

要知道,一個被生活壓力壓到極致的人,發起火來威力也是難以想象的。想想彈簧的原理。

總之,我認為不管80還是90。犯了錯,就事論事,大家都能承擔相應的責任。但不要罵人,罵人只會把事情往壞的方面推,沒什麼好處。


職場大俠知陽


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現在的社會環境已經不一樣了。

我自己也是一個80後,在製造業也做了很多年,跟同事也討論過這些問題。

80後的人,你如果罵他,他基本上也不會當回事兒;90和00後,如果你罵了他,很容易被懟回來,而且也很容易離職。

01

80後的人處在時代的分水嶺。為了生活,為了責任,他們更有忍耐性。

80後的人,最年輕的,現在虛歲也31歲了。他們很多已經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就算比較晚的,現在也買了自己的房子。他們有著家庭和房貸的壓力。而且80後的人基本上處在改革開放的剛開始的時期。家庭生活相對也不寬裕,從小的成長環境也相對來說比較艱苦。他們更有忍耐性。

因此80後的人,如果你罵了他。他基本也不會當回事兒的。因為他需要這份工作,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自己的家庭。他們需要擔當起家庭那份責任。

02

90後和00後是個性鮮明的新一代人。他們個性張揚,他們自信,他們比80後更注重自我感受。

90後和00後,算是個性鮮明的新一代人。因為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相對從小的生活環境要比80後要更加的優越。所以在整個成長環境更中,他們的個性更加的張揚。他們比80後顯得更加的自信。90後的人對待公司的領導會比80後,顯得更加的自在和自然,他們更加註重公正,公平和平等。

因此如果你罵了他,很可能就會被堵回來了。如果你罵的難聽,說不定都能打起來。而且很容易,因為這些就離職了。

最後,我認為現代管理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進行改變。以前的那種粗暴式的管理,非常嚴明的上下積極的那種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的社會發展。不論是80後,90後,還是00後。在職場中犯錯,該批評就批評,該懲罰就很規章制度去懲罰。但是不要罵人,罵人現在已經不好使了。只能把衝突更加的惡化,沒有任何幫助。


職場匯


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話:公司裡罵人就罵80後,千萬不要罵90後和00後。確實!在很多場合,你會看到領導對80後十分嚴格甚至可以稱之為“苛刻”;對待90、00後則會“溫柔”許多。

但是這句話真的對嗎?我不敢苟同!

01

職場中,領導“批評”下屬的事情多如過江之鯽,誰會在意你是80後,還是90後或者00後。在領導眼裡,工作沒有做到位,相似的錯誤重複犯卻沒有一絲警惕、悔改。領導以次為由,對你進行痛斥和批評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如果你一定要雞蛋裡挑骨頭,非得理解成領導有意罵你,沒有人能夠左右你的想法,腦袋長在你的脖子上愛怎麼想怎麼想。

你要是想不通,覺得自己委屈了,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大可辭職另謀他出,何必在這裡受這些鳥氣。說句不客氣的話:不管哪個年齡段的職員,地球離開誰都照樣轉,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聰明的領導是絕不會輕易口出髒話罵人,真有那樣的人,只能說他情商太低。

02

不管怎麼說罵人總是不禮貌的行為。領導上級罵80後員工能解決問題嗎,不罵90後、00後員工又能解決問題嗎?不一定!

80後員工上有老,下有小,房貸和車貸都是不小的壓力,有時候被罵也就算了,忍一忍也就過了。但也絕不是任由你謾罵。泥人尚且有三分脾氣,不要太過分了!

90、00後員工喜歡就事論事,你可以責罰他們,但是你不能罵人。個性獨特,愛憎分明的他們,自己做錯了事情很願意承擔起責任,唯獨不能忍受被人罵。

總之,不管是80後,90後還是00後,都不應該遭受謾罵的待遇。罵員工總歸是下下策,並不能解決問題;就事論事,大多數員工都是很願意承擔起應盡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