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藥不能長期吃,是真的嗎?

創意風向標


段醫生答疑在線🚀降壓藥必須長期吃🚀

明確告訴大家:降壓藥必須長期甚至終生服用。

醫生遇到過很多次這種情況:當醫生給病人開具降壓藥時,會苦口婆心的告知:降壓藥不能隨便停,必須長期吃。可是多少高血壓患者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降壓藥不能長期吃”這麼一句話,就把醫生的囑咐拋之腦後。對此醫生能做到的就是反覆強調、反覆告知。



高血壓不是感冒,好了就徹底好了,不留根。

高血壓屬於慢性疾病,目前還不能治癒,只能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來綜合控制,因此就需要長期、 甚至終生服用降壓藥。

“堅持服藥是高血壓患者”才是高血壓患者的長壽之路

持續的血壓升高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據研究,血壓自120/80開始,高壓每升高20mmHg,低壓每升高10mmHg,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成倍增加,像心梗、腦卒中、冠心病等。

隨意停用降壓藥,不僅會導致血壓再次升高,而且反覆吃吃停停,血壓波 動過大,對心腦腎的損害更嚴重。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長期服用降壓藥,堅持嚴格的生活方式控制,如果血壓長期控制達標後可以逐漸減少劑量或者種類。在減藥的過程中,必須密切監測血壓的變化。


段醫生特別提醒:

(1)以下都是對高血壓的錯誤認識:即使血壓高也不願意過早服藥;有症狀才用藥;只靠藥不改變生活方式;只吃藥不查血壓;自己調整降壓藥。

(2)高血壓這些慢性疾病的治療,必須是在醫生的指導下,病人主動遵循配合和堅持。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降壓藥不能長期吃?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謠言!

雖然大家的健康意識已經在逐漸提高,但是關於一些慢病控制方面的問題,還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誤區。比如說就有很多高血壓患者,相信降壓藥不可以長期吃,基於這個觀點的理由各種各樣,讓我們來一一為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說“降壓藥不能長期吃”,還不科學和不靠譜的。

降壓藥不能長期吃,吃久了會有依賴性?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根據血壓升高的情況,以及身體其他方面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情況,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物來控制血壓的。

有的朋友不敢用藥,是因為有這樣一種說法:長期吃藥會出現依賴性,如果到時候停服,就會造成身體更大的健康問題。這種說法確實挺唬人的,但並不是所有的藥物長期服用都會產生依賴性。在藥物方面,長期服用可能產生依賴性的藥物,以精神類的藥物居多,如改善睡眠的一些安眠藥,如我們最常見的地西泮(安定)等,如果長期服用來改善失眠,一但停服,確實會導致失眠症狀更加嚴重的問題,對於這樣的情況,更科學的說法是“停藥反彈”或“撤藥綜合徵”,通常通過逐漸減量服藥,使身體逐漸耐受,這種所謂的依賴性,也是完全可以克服和改善的。

對於降壓藥物來說,除了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長期用藥時,如果需要停藥,要注意逐漸減量,避免突然停藥產生心動過速風險外,其他類型的降壓藥,都不存在所謂的“依賴性”問題,而且如果服用降壓藥,對血壓控制良好,身體也完全耐受,也完全沒有必要停藥。

降壓藥不能長期吃,吃久了會有耐藥性,血壓控制不住?

這是另一種關於長期服用降壓藥的謠言。所謂耐藥性,是指身體對於藥物的藥理作用逐漸產生耐受,導致藥物無法發揮正常的降血壓作用。但降壓藥長期服用,真的會產生耐藥性嗎?

雖然有一部分朋友,確實在長期用藥的過程中,出現了原來服用這個藥物血壓控制的很好,但後期會出現血壓控制的不好,需要加服或換服其他藥物的情況,但出現這種問題,真的怪降壓藥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血管衰老程度加重,會導致血壓的更難控制;最近精神壓力大,抑制焦慮緊張,也會導致血壓的難以控制;最近吃的口味重了,鹽吃的太多,也會倒是血壓難以控制;原來戒掉的煙又抽起來了,也會導致血壓的升高……,諸如此類的影響血壓平穩的原因還有很多,因此,如果出現服用藥物原來達標,現在不達標的情況下,先不要只是考慮是降壓藥產生了耐藥,而是應該多從其他方面查找原因。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幾大類降壓藥,各有各的作用機理,但還沒有一種藥物,有臨床研究發現,在長期服用的過程中,會出現逐漸耐藥,甚至藥物失效的情況。

降壓藥不能長期吃,吃久了傷肝傷腎?

對於長期用藥,可能產生不良反應風險的擔憂,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部分青紅皂白,不用科學的眼光去判斷和識別藥物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而是一味的盲從一些謠言,最終導致的結果很可能是:血壓沒控制好,肝腎受到了更大的損傷。

口服藥物進入人體吸收代謝,絕大多數都要先通過肝臟的代謝過程,但並不是所有通過肝臟代謝的藥物,都會對肝臟產生損害。有一些藥物,比如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等,確實可能會對肝功能造成影響,但大多數主流的降壓藥物,對肝臟都是沒有不良影響的。有的朋友喜歡說,我家隔壁誰誰誰,吃了一輩子降壓藥,最後得了肝癌,還說不是吃降壓藥吃的?對於這種說法的人,並不真的瞭解事實真相,把兩件本來沒有關聯的事情,非得說成因果關係,至於信不信,大家自己判斷就好。

說長期服用降壓藥傷腎,也不夠科學。實際上,確實有一部分降壓藥物,如果有腎功能不全的情況,應該慎重應用,如肌酐水平超過265的患者,對於普利類和沙坦類藥物,都不建議服用,但腎功能不全,並不一定是降壓藥所導致,而服用藥物,控制好血壓,正是能夠減少高血壓對腎小動脈引起的損傷,而長期不服藥,血壓控制不好,才是真的會導致腎功能下降,甚至腎功能衰竭的靶向器官損害。因此,長期服用降壓藥控制好血壓,是“護腎”而不是“傷腎”。

降壓藥不用長期吃,血壓正常了,高血壓就“治癒”了?

這是對於降壓藥服用的另一個誤區。通常說來,特別是對於原發性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的疾病,這種疾病我們更多應該注意的是控制,而不是治癒。

當然能夠治癒高血壓,把血壓恢復正常,當然是一種很理想的事情,但通常說來,對於原發性的高血壓,服用的降壓藥物,都是從不同的作用機理來把血壓控制下來的,如沙坦類、普利類抑制血管緊張,舒張動脈與靜脈血管,改善高血壓;利尿劑類藥物通過利尿排鈉,改善水鈉瀦留,降低血容量來降低血壓等等,不同的降壓藥作用機理雖然不同,但最終結果都是,只有服用了藥物,血壓才能得以控制,並不存在“治癒”高血壓的可能性。因此,多數情況下,需要長期合理的應用藥物,做好血壓的監控測量,把血壓控制的達標而平穩,才是降低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其他靶向器官健康損害的最根本方法。


李藥師談健康


對於高血壓患者降壓藥是可以長期吃、需要長期吃的

我們說(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是說高血壓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發病,由於病因無法完全去除,所以這種慢性疾病無法治癒,只能控制。因此,高血壓的防治是長期的、甚至貫穿發病後終生的事情。對於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來說,降壓藥就是要長期吃的,而且是可以長期吃的。即使一些高血壓患者在某個時期、某個季節或因為身體的某些狀況,不需要或不適宜服降壓藥,也不是說他(她)們的高血壓就治癒了,還需要監測,因為血壓還可能再度升高。相信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有切身體會。

有些高血壓患者服藥後血壓降到正常了就想停藥,覺得血壓正常了還吃什麼藥啊!殊不知血壓正常正是降壓藥的作用停藥後血壓還會復升的。這樣的患者,有症狀還好,血壓復升了可以及時發現;若是無症狀,又疏於監測,恐怕要等到出了靶器官損害甚至臟器功能衰竭了才能發現,那真是悔之晚矣了。臨床上有些病人不就是因此而發生腎衰、腦出血了嗎?

有些患者吃的是長效降壓藥,長效藥的半衰期(藥物自體內消除一半所需的時間)很長,有些藥還是結合在組織裡的,因此起作用慢,但是藥物作用消除也慢,比如氨氯地平(絡活喜)。在一些老年人,氨氯地平的半衰期可以長達90小時。所以臨床上觀察到,有些患者停藥後一個月左右血壓再度升高的情況才會顯現出來。所以剛停藥時血壓沒有即時升高,千萬不要以為是高血壓治好了,不吃藥也行了。即使血壓不高,也要經常監測,以便及時發現血壓異常。

我們吃藥,前提是有病(沒有其他意思哦!)。是因為疾病對人體帶來的損害,遠大於藥物的副作用;是我們能從藥物治療中獲益,所以才用藥的。相比起藥物的一些影響(胃腸不適、肝腎負擔等),疾病威脅的是人體的健康、功能(致殘)乃至生命(致死)。“兩害相權取其輕”,相對於疾病,我們選擇了藥物

目前臨床推薦的一線降壓藥物,都是經過長期臨床應用研究驗證過的。這麼多年用下來,總體的安全性是好的,長期應用是安全的。而且對於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肥厚、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卒中、慢性腎臟病等的預防和治療也是有效的。我們的患者中很多80歲以上的老老年高血壓,合適的降壓治療是他們得以長壽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高血壓的治療中生活方式干預不可或缺的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

這也是好幾天前的問題了。回答晚了,抱歉!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說,恰恰相反,降壓藥不能吃吃停停。

有些人服用降壓藥很不規,律,想起來就吃一兩次,忘記了便停一兩天。殊不知這樣吃吃停停,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原來,高血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它引起的一些併發症。早期高血壓病人僅表現為心排血量增加和全身小動脈張力增高,動脈並沒有受到明顯的損害。如果這時沒有很好地控制血壓,任高血壓長期發展,就會導致和加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動脈硬化。若病人同時還伴有高血脂和糖尿病,往往會使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血管腔狹窄、血流量減少、功能衰竭,發生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梗死、腎功能衰竭、中風等。有調查顯示,高血壓病到了後期,高達70% 的病人會誘發中風, 20%合併心臟疾病, 10% 演化為腎臟疾病。這些疾病不是致殘就是致命,十分兇險,故有人稱高血壓為"隱形殺手"。

高血壓病人一般經不同日數次測量血壓,凡血壓注18.7/12.0 千帕(140/90 毫米汞柱) ,就需要用藥治療;如果病人同時有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或痛風等,則血壓注18.0/1 1.3 千帕(135/85 毫米汞柱) ,即要接受治療。病人一旦確認要服藥,就得終身服藥。因為90% 以上的原發性高血壓病因不明,迄今還無法根治,只能終身服藥。服用降壓藥,可使血壓保持在正常範圍內,是預防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的有效辦法。

不過,在服藥降壓的同時,使血壓保持穩定也很重要。因為血壓不穩定,同樣可導致和加重動脈硬化,造成重要器官損害。因此,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當提倡使用長效製劑,最好服用維持時間較長的降壓藥,以保證24 小時內平穩降壓。

減少血壓波血動,就是對動脈最好的保護,就是對重要器官最好的保護。


草原獨狼


降壓藥,按照西醫的要求是要長期吃的。西醫其實是在用藥調整人的內分泌的產出物,覺得身體裡這些產出物不足,而表現出高血壓症狀。至於為什麼會有產出物不足的問題,西醫研究清楚前無法解決。因此,西醫的降壓藥就得長期吃。

是藥三分毒,這是中醫的觀點。按照中醫的治法,是要根據身體的機能進行調整的。中醫認為正常的人體是平衡的,長期吃藥會改變人體的平衡,導致其它疾病。所以,用中醫的理論治療,除非有醫囑,藥不能多吃。平常要了解一些食療養生的方法,用食療解決一些小毛病。

中醫的人體是動態的,平衡的。從中醫眼光看西醫長期吃藥,總是擔心會破壞了身體的平衡。西醫治療,長期吃藥出現併發症的情況比較多。最後,不是死於治療的疾病,而是併發症,從中醫的眼光看,併發症很有可能是長期吃藥的副作用。

最好是找中醫,治療緩解導致高血壓的身體機能之後,慢慢減少西藥。不要上來就告訴中醫有高血壓,以主訴身體不適為主,以調節身體不適為主。高血壓說到底,是身體有問題之後,身體自己採取的調適機制。解決問題,身體就會自己調整,而降低血壓。


踏雪無痕5141815


降壓藥物當然可以長期服用,但服用前需經專業醫生充分評估病情,制定個體化方案,選擇適合自己的降壓藥物類型,並注意監測血壓水平變化和定期複查。


常用的降壓藥物主要有ACEI類(卡託普利、依那普利等普利家族)、ARB類(纈沙坦、厄貝沙坦等沙坦家族)、β受體阻滯劑(普萘洛爾、倍他樂克等)、CCB類(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和利尿劑(氫氯噻嗪等)五大類。

降壓藥物的主要目的在於控制血壓水平,減少血壓波動、心腦血管意外及併發症的發生,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希望大家正確認識,避免偏聽偏信,以免貽誤病情。

高血壓患者降壓藥物一經使用,應堅持每天服藥,避免吃吃停停,以免引起血壓波動,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在降壓藥物使用過程中,也要注意監測血壓水平變化和定期複查,瞭解由於副作用發生,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調整。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銀杏葉的守望


首先跟大家明確的是,降壓藥是可以長期吃的。對於很多原發性高血壓,同時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不能有效改善血壓的患者來說,很多情況下這些患者是需要長期口服降壓藥的。長期終身口服降壓藥,是原發性高血壓的重要治療策略之一。高血壓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壓沒有得到控制。而有效控制升高的血壓最重要的辦法就是吃降壓藥。降壓藥吃得好,血壓控制的理想且平穩,對於很多高血壓患者來說是福音,這樣一來升高的血壓就不會影響高血壓患者的生活和預期壽命。而那些相信高血壓不需要長期吃藥的人,一般會出現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併發症和損傷,可以說一旦併發症發生,到時候真的是追悔莫及。

最後,還是跟廣大高血壓患者提個醒,血壓高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良好的控制,長期口服降壓藥就是良好控制血壓的最好辦法。


張之瀛大夫


由於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持續的血壓升高會造成心、腦、腎、全身血管損害,嚴重時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主動脈夾層等危及生命的臨床併發症。因此,高血壓一旦發生,就需要終身管理。


我國心腦血管病現患人數2.9 億。每年約有35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佔總死亡原因的首位(41%),平均每10 秒鐘就有1 人死於此病。我國現有腦卒中患者至少700 萬,心肌梗死250 萬,這些患者超過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心腦血管病死亡人群中,一半以上與高血壓有關。


藥物治療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手段。對於二級以上高血壓,診斷後就應該啟動藥物治療。對於輕度高血壓,在通過非藥物治療干預3個月後,血壓仍不達標,也要啟動藥物降壓治療。


藥物治療的目的就是將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避免造成心腦血管的損害出現上面所說的併發症。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治療率、達標率還比較低。據統計,2012 年我國有高血壓患者2.66 億,但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低於40%和10%。現在,有些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存在誤區。


1用藥一段時間後,血壓降下來了就停藥

由於原發性高血壓屬於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控制。血壓降下來正是應用藥物的結果。一旦停藥,血壓就會反彈。


2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不願長期服藥

不良反應是藥物所固有的屬性。但合理應用降壓藥,不良反應發生率很低。如果平時注意監測,一旦發生,可通過停用換藥來繼續降壓治療。


綜上所述,“降壓藥不能長期吃”是錯誤的。降壓藥就需要長期服用,並且監測血壓使其達標,同時注意監測服藥後是否出現不良反應,一旦出現,請找醫師調整藥物治療方案。


劉藥師話用藥


這肯定是不對的,對高血壓的併發症做出以下說明。

第一、如果長期血壓高會對心臟造成不可逆的影響,高血壓引起左室擴大和肥厚,形成高血壓心臟病。最終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死亡。

第二、長期高血壓可是腎動脈硬化,甚至出現腎功能不全。

第三、長期血壓可使視網膜小動脈硬化,視乳頭水腫。

第四、長期高血壓可是腦血管變性,形成微小動脈瘤,進而發展成腦出血。

這些都是一些比較嚴重的不可逆的併發症,一旦形成就終生不能改變。我們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的目的也就是防止這些併發症的出現。延緩併發症的出現。

任何藥物都有毒副作用,高血壓藥物也是一樣,那麼長期口服究竟副作用有多大呢?我就拿臨床上常見的ACEI類降壓藥來說,他的副作用主要有:

1、乾咳是這類降壓藥最常見的,停藥好轉。

2、極少部分人出現高血鉀,停藥好轉。

3、加重腎功能不全,這個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嚴重的副作用,但是我們臨床有腎功能不全的時候本就是避免這類降壓藥的。

4、低血壓,尤其是在治療初始或增加劑量時停藥或者減少劑量就好轉。

從高血壓的併發症和毒副作用來看,我相信大家都能認識到長期口服高血壓藥物的好處吧。


餘千蘭


我是小鋆醫生,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降壓藥不能長期吃?回答是只要確定是原發性高血壓,就需要長期服用,除非血壓過低,否則不建議停藥

有些患者經常過分誇大降壓藥的副作用,總是杞人憂天,害怕每天吃藥會給身體帶來危害,其實相比較降壓藥的不良反應,不服用降壓藥物,讓血壓長期保持在高水平才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眾所周知,高血壓除了平時頭暈、頭痛、乏力,最可怕的是其併發症,包括心腦腎、眼睛等各種靶器官的損害,如果已經確診為高血壓,仍然不服用降壓藥,難道非要等到某天出現明顯的併發症才意識到危害麼?我不想危言聳聽,但希望大家正確認識高血壓的危害,提前預防靶器官的損害,減少併發症的出現。

有些患者罔顧醫生的苦口婆心——“不要私自停藥”、“不要頭暈才吃藥、不頭暈就停藥”,諸如此類的話語每天都要說好多遍,但依然有患者不聽勸告,選擇相信偏方能夠治癒高血壓也不相信長期服用降壓藥能夠穩定血壓,明確告訴大家:降壓藥是目前來說能夠採取定量方式穩定降壓的首選降壓辦法。其實現在的降壓治療大多建議服用中長效藥物,一天也就服用一粒兩粒,方便的很,如果能夠聯合非藥物治療,包括飲食控制、適量運動,也就俗話說的“管住嘴,邁開腿”,很大程度上還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量,也就減少了一些患者對降壓藥長期服用會造成很大危害的擔憂。

我是堅持健康科普的小鋆醫生,碼字不易,如果能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