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3℃~7℃左右的溫度,在大型水庫怎麼釣鯿魚?

野釣寄情山水


由於鯿魚屬於中下層魚類,垂釣過程中應該使用釣浮或者釣行程的方式進行垂釣;水深應選3—5米左右深度。再分析垂釣水域是大型水庫,在這種環境垂釣打窩是非常必要的,結合是水溫比較低的冬季魚類需要高蛋白的餌料。於是可以得到以下垂釣方案,先用死的小河蝦進行打窩,然後掛小活蝦進行垂釣,用飛鉛釣行程的方式更便於鯿魚發現魚餌從而挺高命中率,線組用0.8+0.4,袖5鉤子,這個組合基本2兩到一斤多的鯿魚都可以拿下,魚竿建議5.4米以上的。



黑貓愛釣魚


釣魚人總說冬季魚難釣,主要原因就在於冬季氣溫低帶來的水溫降低,魚的生活覓食習性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改變,當水溫低於10度以下魚體內的消化酶就開始減少,從而導致它們的活性覓食性降低,所以想要在冬季釣好鯿魚你需要了解以下幾個問題:

鯿魚的特性有哪些?找到它的特性才能針對性的調整處理。

冬季大型水庫會對鯿魚作釣有何影響?

怎麼樣才能釣好鯿魚?

基於這三個問題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有效的幫助您對冬季在大水面水域釣鯿魚提供一個思路,希望可以幫到您。

鯿魚的特性有哪些?

冬季想要釣獲鯿魚首先就要知曉它的特性,知道了特性才會有更大的把握能在它覓食不積極的狀態下釣獲它。

身體特徵

鯿魚的身體其別魚其他所有魚種,身體扁平腦袋小嘴巴小,成體後的鯿魚最多在3-4斤左右,身體扁平的特點提供了鯿魚在水下游動的阻力降低可以遊的很快。

覓食特點

鯿魚屬於雜食性魚種,但是這種雜食性卻又不像鯉魚、草魚、鯽魚那樣偏向於某種味型,如鯉魚喜歡甜草魚喜歡谷香,鯿魚的沒有固定覓食特性導致在用餌的時候可以任意的搭配,只要味道不古怪它都會搶食,常見的玉米、顆粒、918、藍鯽都能釣獲它

生活特性

鯿魚屬於中下層魚種,這就導致鯿魚並不會像鯉魚、鯽魚那樣貼底覓食,而是和草魚一樣離底覓食,但是這種離底覓食並非絕對,僅僅是離底釣獲它的概率更大,離底覓食加上游動速度快,間接導致鯿魚對運動中的食物更感興趣;其次就是鯿魚屬於群居魚種,喜歡扎堆一起進行生活覓食,這也就意味著有一條上鉤下面實際上有一群鯿魚。

除了覓食水層和群居生活特點外,鯿魚也是一種對水溫和溶氧量無比挑剔的魚種,科學研究表明當水溫低於8度鯿魚就會停止覓食再低下去就會死亡,所以冬季的低溫狀態下並不特別適合釣鯿魚,往往春、夏、秋三個溫度較高的季節更適合釣獲鯿魚,因為冬季的水中溶氧量比較高,這裡可以忽略,如果是夏季這種氣壓較低的時候,就需要考慮溶氧量的影響因素了。

瞭解了鯿魚的三大特點,其中與冬季釣鯿魚直接相關的就是生活水域的水溫,所以在瞭解特點的基礎之上,我們還要了解大型水庫冬季會對釣鯿魚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才能輔助我們採用何種釣法進行應對。

大型水庫對鯿魚有何影響

大型水庫相比較小型水庫來說水容量更大,受到了水域流場、太陽照射、水域熱交換的影響,水庫的水溫會出現分層現象,由上而下一次為變溫層、溫躍層及深水穩定層,加上水的比熱大的特點導致冬季深水穩定層的溫度要比室外溫度高上一些,而淺水變溫層的溫度會隨著室外溫度進行緩慢的變化,所以淺水處的溫度會接近3-9度的低溫,在上面鯿魚的生活特性中我們瞭解到,鯿魚處在低於8度的時候就會停止覓食,所以想要在大型水庫中釣獲鯿魚首要就是選擇深水穩定層水域進行作釣,因為深水的溫度比室外溫度高接近在10度上下,這種情況下鯿魚會全部離開淺水變溫區域遊向深水溫度很定且暖和的水域覓食生活

如何才能釣好鯿魚?

冬季鯿魚難釣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水溫低導致的活性不高覓食性不強,再加上鯿魚對於水溫的依賴性過高,所以我們想要釣獲它就需要在釣位選擇、釣法選擇等兩個方面進行調整。

釣位的選擇

水溫是冬季釣鯿魚選擇釣位的第一標準,因為水溫低於八度根本就不可能釣到它,所以釣位應該避免選擇淺水位置,但是因為是大水庫水域面積比較大,想要在這麼大的水面找到鯿魚的棲身之處非常困難,淺水不能釣深水處找魚難,那應該選擇哪種釣位作釣呢?

向陽的水草位置,向陽的位置意味著這種位置能受到陽光的照射,白天的水溫可以隨著太陽照射時間得到提升,加上有水草的覆蓋能有效的起到避寒保溫的作用,這種位置最容易受到鯿魚的喜愛,除此之外就只能通過拋竿釣遠釣深進行,但是這樣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找魚困難。

釣法的選擇

釣法的選擇應該根據釣位的選擇進行,如果選擇的是水草這種環境比較複雜的位置,就需要使用我們冬季常用的傳統釣法進行,配合上冬季所有魚種都喜愛吃的紅蟲作釣,通過頻繁的提逗刺激鯿魚的攻擊慾望,是冬季作釣鯿魚的絕佳之選。

如果沒有適合的草邊位置作為釣位,那就只能通過岸筏竿配合竿稍進行了,冬季的魚口輕竿稍過硬的海竿、遠投並不適合,相交岸筏竿的軟質竿稍更容易捕獲到魚的吃口信號,通過調整筏竿的站立高度,調整串鉤在水下的狀態,使串鉤可以更容易跨水層作釣,配合上扇形搜魚方法,找到鯿魚聚集的位置集中作釣,收穫應該也不會差。

除了以上釣法外,如果題主所在的水庫有魚排之類的浮臺釣位最好,浮臺的釣位水位相對可以更深並且可以垂直向下作釣,完全可以使用筏竿進行定點定水層作釣,通過頻率的向釣點拋投窩料進行誘魚,使用雙鉤掛紅蟲顆粒作釣,由下向上的逐層搜索效果也不錯

寫在最後

冬季天氣寒冷其實並不適合以不耐低溫的鯿魚為目標魚種,既然題主想要釣鯿魚肯定是水庫鯿魚的密度比較大,除了以上幾點作釣技巧外,因為鯿魚的頭小嘴巴小覓食性不積極,我們還要針對性的調整魚鉤的大小和線組搭配,一般冬季可以採用1.0子線搭配5號金海夕即可

一個熱愛釣魚的江湖小生【垂釣大咖】,歡迎您的評論、轉發、點贊!


垂釣大咖


冬季3~7℃左右的溫度,在大型水庫怎麼釣鯿魚?

前幾天,一位釣友給我發了張照片,是在一個小型水庫,釣獲了一條鯿魚。當氣溫在9℃左右,小雨伴有微風。

這就說明,冬季鯿魚依然開口攝食,只是受冬季氣溫影響,都藏匿在深水區。

冬季水庫垂釣鯿魚,難度性較大,由於水庫的面積太大,不易尋找魚群。冬季的水溫較低,水裡的魚不愛動,打窩誘魚時間太長,但也絕非不可釣獲。那麼,氣溫在3-7℃該如何釣獲鯿魚呢?下面,鯽魚殺手以6個方面內容,為您詳細回答。

☞先了解鯿魚

☞3~7℃對鯿魚的影響

☞冬釣鯿魚的位置選擇

☞不易垂釣的方法

☞水庫冬季這樣釣

☞釣餌使用

先了解鯿魚

1、適宜生長溫度

鯿魚是屬於溫性魚類,每年從3月底開始遊向岸邊開始覓食。在5-6月份,當氣溫升到20-30℃之間時,會選擇有水草處開始產卵繁衍。鯿魚屬於貪吃類型的,從3月底至11月份,在此之間會不停的採食,尤其到了秋季是釣獲絕佳時機。

2、棲息水層

鯿魚是屬於中下層魚類和草魚相似。在水域環境相對安靜的情況下,一般不會潛入水底。鯿魚同時和鯽魚生活也比較相似,喜歡棲息在有水草的環境下,在水草之間生活,在靠近水草的地方,鯿魚通常不會潛入水底,同時也喜歡生活在淤泥較深的區域。

3、覓食性

鯿魚是屬於草食性魚類,主要採食苦草、輪葉黑藻,水生維管束植物以及周叢生物,也喜歡採食稜角類、橈足類、搖蚊幼蟲等。在自然水域生活中的鯿魚,同時也覓食一些掉落在水裡的昆蟲、水裡的魚卵、昆蟲卵。

鯿魚其實是雜食性魚類,不僅貪吃且什麼都吃。

比如:有一次筆者在野河垂釣,由於沒帶乾糧肚子餓了,叫了一份外賣“蛋炒飯”,老闆挺客氣,還送了一小份“鹹豆角”。野河白天的小雜魚太多,為了不影響吃飯,突發奇想的在魚鉤上面掛了2根鹹豆角,沒過一會直接黑漂,居然釣獲一條1.5斤的大鯿魚。

比如:去年在水庫使用玉米垂釣,等了一下午一口沒有。到了傍晚,住在水庫傍邊的老奶奶下來洗“青辣椒”,反正沒魚吃,索性掛一個辣椒粑,結果還真有魚吃,釣獲一條2.4斤的鯿魚。

3℃~7℃對鯿魚的影響

淡水魚類,對溫度的變化都非常敏感,鯿魚也不例外。有時也會因為氣溫升高,洄增加活動量,但始終不會離家深水區。氣溫降到3~7℃時,對鯿魚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 不愛動

因為魚是變溫動物,隨著溫度下降、水溫降低,鯿魚的新陳代謝作用會降低,鯿魚此時的活動量非常小,幾乎都是棲息在水底不怎麼愛動。魚的活動量減少後,緊跟著就會造成魚的攝食慾下降,由於消化減弱,此時鯿魚一天的攝食量,相比其它季節要少很多。

  • 喜深水

鯿魚的習性是中下層水域生活,但冬季的低溫天氣,對鯿魚的棲息環境影響非常大。水溫降低以後,此時的鯿魚,都會選擇棲息在水底,如果水底有淤泥,鯿魚則都會棲息於此。

冬釣鯿魚的位置選擇

冬季垂釣鯿魚與其它3個季節恰恰相反,入冬以後水溫降低,此時的鯿魚就會開始逐漸的從淺水區,向深水區遷移,等到溫度下降到10℃以下後,鯿魚會在深水區的低窪處棲息。由於水庫面積較大,距離岸邊較近的位置,水位深度都不會太深,冬季釣獲鯿魚的關鍵就是釣位。

3個綜合釣位:

  • 水庫大壩

春、夏、秋的季節,由於氣溫高、水溫適宜,此時的魚群都會遠離深水,靠近岸邊的淺水選擇食物,冬季則再次回到深水大壩地方避寒。大壩的位置,通常是一個水庫最深的區域,在很冷的冬季,不光是鯿魚棲息避寒,一些不耐低溫的魚種,如:草魚、青魚、鯉魚等,都會聚集於此。

所以,冬季選擇水庫大壩垂釣,是個明智的選擇。

  • 深潭處

在大型水庫,有些地域距離大壩較遠,那就要選擇深潭處垂釣。水庫的水底環境,都不會是一展平,總會有坑坑窪窪的區域。那麼,如何尋找深潭?

比如:大型水庫選擇深潭,首先要看水庫兩邊的環境、地勢,通常在地勢較高,且陡峭的前面,都會有水位較深的區域。

比如:在一些山體凸出較為明顯,兩邊比較往後延伸較為陡峭,這些釣位都是深水區。

比如:選擇山體的斷崖處,這類的區域通常深,且容易藏匿大魚。但水底環境複雜,容易掛底。

  • 緩流處

冬季的魚都喜歡棲息在水流較為平緩,一天光照時間長的環境下。由於冬季的氣溫影響,向陽和水流較緩的區域,水溫相對穩定,回溫速度要比其它區域快。

比如:水庫的周圍環境,通常都是山與山之間相連,兩山之間會有一個類似於洄水灣區域,這個地方的地形通常是凹進部分,即向陽且環境安靜,同時水流變化不會太大,適宜冬季魚群棲息。

冬季的季節性特徵是,聲音傳播力強,冬季的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安靜的環境,此時,灌木樹葉和外部環境聲響漸漸消失。冬季魚對人為造成的聲響非常敏感,所以要選擇,遠離景點、居住區、公路邊。

不易垂釣的方法

冬季的水庫垂釣和夏季不同,由於天氣太冷,此時的魚群都藏匿在深水區避寒,雖然我們知道,此時鯿魚在深水區,但深水區往往距離岸邊較遠。所以,在冬季要想在水庫垂釣鯿魚,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和魚的距離。

但,冬季水庫這兩種釣法,顯然不適合,為什麼?

比如:在水庫垂釣,假設釣位深度約在6米。7.2米的魚竿,加7.4米的魚線,總共約15米。首先減去水深6米,在減去1米的餘線,防止打滿竿,這樣一算我們實際垂釣的距離約有8米遠的距離。即使是使用“甩大鞭”加“流氓線”,但操作過於笨拙且節奏較慢。

比如:冬季使用磯竿釣滑漂,類似於夏季大魚藏匿深水區時,垂釣的目的相同。但磯釣竿雖然釣的遠,由於磯釣滑漂的操作性較強,新手一時半會不易上手。

大型水庫,300畝以內的小型水庫,是兩個概念。面積越大的水域,魚的密度就越稀疏,所以增加了垂釣的難度。那麼,冬季鯿魚該如何釣獲?

水庫冬季這樣釣

在水庫這樣的大環境,在冬季使用海竿加串鉤,在冬季的特點是釣的遠。針對此時的魚群遠離岸邊,藏匿在深水區,可拋30米開外。

  • 選擇3.6米以上的海竿。海竿短了,加上串鉤的距離,就會減少了拋投距離,海竿越長拋的越遠;
  • 海竿的漁輪,選擇在5000C左右,這個線杯量是綜合性強,水庫、河流都可以使用;
  • 冬季的主線選擇在4號,此時魚的力度較小,即使有其它魚種咬鉤,也不用擔心切線,合理調整卸力,就能輕鬆應對;

冬季海竿垂釣也需要打窩,將窩料參入腥味粉餌,加大誘魚力度,將窩料團成團,拋入釣點,做好標記,確保每次拋竿時,都能拋入窩點附近。冬季使用串鉤釣法,在水庫垂釣不僅可以釣獲鯿魚,就連其它的魚種都適合。原因是此時魚群都在遠處的深水區,海竿垂釣拉緊了和魚的距離。

釣餌使用

鯿魚是雜食性魚類,原則上對釣餌要求不高,但考慮到冬季氣溫低,對魚的影響,所以釣餌還是要以“活餌”為主,“靜態餌”為輔。活餌的針對性很強,不管是什麼魚也都愛吃,在垂釣鯿魚是還會有意外的收穫。

1、大蚯蚓

冬季水庫使用海竿串鉤垂釣,用蚯蚓作為釣餌,不像其它季節受干擾。春、夏、秋三季使用蚯蚓,面臨最大的挑釁就是小雜魚,但冬季氣溫較低,加上海竿拋投較遠且水位較深,所以不用擔心小雜魚的干擾。冬季蚯蚓在水庫還可以釣獲草魚、青魚、大板鯽以及翹嘴等,所以,冬季水庫使用蚯蚓垂釣綜合性強且效果好。

2、改變思路使用玉米

夏、秋季節使用玉米較多,但冬季也可以使用。選用嫩玉米,將玉米底部剪開,讓其汁流出來,可引誘魚兒。再將外部掛上一條蚯蚓,這種上餌也被稱為“黃金搭檔”,蚯蚓蠕動吸引目標,逗魚過來咬鉤。

★寫在最後

冬季水庫垂釣,對釣魚人來說是一個挑戰,由於天氣冷、氣溫低,魚口通常都不會太好。所以,在水庫這樣的環境垂釣時,不僅要做好防寒保暖,還要耐得住沒有魚口等待的時間。海竿串鉤垂釣,在選擇蚯蚓時,要挑選個體較大的,且活躍性好的蚯蚓。蚯蚓個體小,在垂釣時容易被小鯽魚攝食。大蚯蚓能夠很好的降低小鯽魚以及小白條的干擾。


鯽魚殺手


這個溫度釣魚難度很大了!首先要明白魚是冷血動物,隨著水溫的增高而變得活躍!食慾也就旺盛,但是!水溫低相對的也就行動遲緩,食慾不振!或是在深水處處於半冬眠狀態,這個時期釣魚可以選擇天氣好,氣溫高時出釣,選擇紅蟲作為釣餌比較不錯,同時,可以把鉛皮飛起來,釣飛鉛,頻率和節奏要保持好注意鉤餌在下降時浮漂的動作,很多都是接口的信號,抓這個信號會經常釣到扁魚,鯽魚甚至是鯉魚等


鯰鯉大殺手


如果說到冬季最適合垂釣的魚類,很多釣友腦海裡面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鯽魚,確實,冬天還好釣一點,不怎麼費神的,鯽魚肯定是最好的選擇之一。不過就算是這樣,也並不代表著冬天就只有鯽魚能釣,像其它的魚種,只要方法、餌料得當,也有上鉤的幾率,像鯿魚就是其中之一,冬天釣鯿魚是很多老釣友的樂趣。

鯿魚和鯽魚的習性其實相差不大,同樣喜歡聚群活動,而且好動喜溫,基本上在中層水域裡面活動得最為頻繁,天氣變化劇烈的時候,它們也會躲到水底避寒,不過一旦氣溫回升,鯿魚的活性上漲得比鯽魚還要快,咬鉤很兇,而且進食的速度也快。

在冬季,鯿魚也會在淺層偏中的水域活動,基本上就是2-3米的深度,而且鯿魚非常喜歡吃香味重的餌料,對香氣非常的敏感,所以我們在釣鯿魚的時候使用的餌料,可以使用穀物類的餌料,像常用的麥麩、玉米麵、豆餅還有菜籽餅等都是很好用的,尤其是酒糟,釣鯿魚有奇效,有準備的朋友在釣鯿魚的時候,用酒糟是最好的選擇。除了酒糟之外,在使用麥麩、玉米麵一類的餌料的時候,還可以在炒香之後加入一點香麻油、黃豆粉等輔料來增加香味,同時要記得加入白酒。

鯿魚的嘴長但是開口小,上顎稍微長一點,這樣就導致了在釣鯿魚的時候很容易跑魚的現象出現。在野外釣鯿魚的時候,首先土建用軟竿,細線小鉤,伊勢尼魚鉤4-6號都是不錯的選擇,浮漂的選擇也要用小號的。

打窩的時候可以提前一天去打窩,畢竟冬天發窩慢,在誘餌裡面摻入酒糟、豆粉一類的增香材料,在找好釣點之後打窩下去。第二天直接下釣就可以了,鯿魚吞餌之後漂相非常的明顯,可以即時就提竿上魚。

鯿魚對氧氣的需求非常的大,所以喜歡在開闊水域活動,像河流進出口、樺尖等氧氣比較充足的地方都是鯿魚喜歡的,洄灣處也可以,而且由於鯿魚的趨溫習性,鯿魚的食量也比較大,而且不會像鯽魚一樣長期躲藏在水草裡面,打窩的時候可以稍微多下一點窩料。



釣魚維


冬季釣鯿魚,釣離底,找魚層,餌料要霧化好,偏向酒味,邊釣邊補窩,散炮最好,定時定量做好誘釣結合,鯿魚遊走於中下層水域,確定魚層的位置後按上述方法操作。

浮漂調節應該是宜釣靈不宜過頓,13目吃鉛2克內的漂,調10釣3,4目,浮漂下頓時反應迅速,往往吃口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釣鯿魚考驗的是反應能力與經驗,魚群來了可能一瞬間釣很多,魚群走後,需要等的很長時間,而且鯿魚怕驚動,中魚後及時迅速帶離魚層位置,以免驚動魚群,掌握好這些,在五米水深,也能順利釣獲大鯿魚。



釣魚阿金


1.首先我們北方鯿魚是一種喜歡群體出動的魚類,其體型比較寬,腦袋缺比較小,和草魚的所在水層及吃餌習慣非常類似,屬於雜食性的魚類,葷素即可如平時常見的玉米和蚯蚓一點也不挑食,一般在江河湖庫都可以找到鯿魚的身影,下面就由我長期積累的經驗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冬天釣鯿魚的技巧。

2.儘管鯿魚不同於其他魚種,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並且喜歡生活在一些石頭堆或障礙物較多的地方。

3.但從習性上來講,這種魚多數喜歡在水草外緣,經常有人洗刷東西的碼頭,或者障礙物比較多的地方遊弋,而不是固定或緩遊在一定水域。因此在冬季要想釣好鯿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還是多找幾處釣位,以便於尋找它的蹤跡。

4.如果是釣大個體鯿魚,個人建議是子線放長用較細的子線然後釣底,餌料選擇是拉餌粘麝香米,鯿魚釣離底的時候上的小鯿魚,鉛皮觸底,雖然口慢了,但是上來的魚幾乎都是個體較大的魚,很少上小魚。

5.進入冬季氣溫逐漸下降,鯿魚的活動區域從上游和淺水區逐步向下游和深水區轉移選用5.4米以上的手竿,1.5號主線,0.8~1.0號子線,伊勢尼4~6號。這樣的釣組對付冬季肥壯的鯿魚足矣。

6.因冬天水溫較低,建議提前用麥子加小雞伺料麝香米揉團提前打窩,鯿魚吞餌時或含餌上抬吞餌,散漂上浮,立漂橫躺水面。或含餌邊遊邊吞浮漂平移或黑漂。看到上述情況的其中之一,即可抬竿提鉤,十有八九獲魚。提竿時要注意力度,因鯿魚嘴脆薄,不可大力提竿,建議用軟杆,輕輕地抬竿即可。當風和日麗,氣壓高,水色滑,水中氧氣充足,魚兒食慾旺盛之際,鯿魚成群結隊沉於水 底搶窩子食吃,這時,用葷餌素餌均可,沉於窩子底釣,效果也狠好,吃鉤速度快,一般都是浮標迅速上浮,或指向深水,提竿即可。




漁你同樂


冬季水溫低,像鯰魚、黑魚已進入冬眠狀態、幾無覓食發生,但仍有一些魚種比如鯽魚、鯉魚、鯿魚會遊弋覓食,儘管受低溫影響,攝食慾望受到抑制、覓食不積極,但掌握好的技巧、時機,仍有不錯的漁獲。本文以此為起點,聊一聊冬季低溫(3℃—7℃)在大型水庫垂釣鯿魚的一些事情,分享眾釣友。

鯿魚的習性特點

冬季想要更快、更多的釣到鯿魚,瞭解它的習性特點,知道它的分佈規律及食性偏好,針對性地採取垂釣方案。

鯿魚屬於雜食性魚,但以素食為主,葷食為輔,像水裡的浮游生物、軟體昆蟲及藻類植物均是鯿魚的覓食對象。而到了冬季隨著水溫降低,水底的藻類也消亡殆盡,水體變得清澈,此時食物是極為匱乏的,鯿魚的食性也發生了變化,對含高蛋白的食物需求旺盛,而腥味能激活鯿魚的攝食慾望,所以腥味的商品餌或紅蟲、蚯蚓等葷餌對鯿魚極具吸引力。

鯿魚最適宜的水體溫度是18℃—28℃,在這個區間範圍內鯿魚的活性最高、攝食慾望最積極,所以冬季氣溫低至3℃時,鯿魚的活性低落,覓食慾望受到了嚴重抑制。鯿魚趨溫性的驅使,會逐漸向深水區、有水草、樹枝、障礙物,水溫略高的水域遊動。

大型水庫垂釣鯿魚的具體方法

前文了解了鯿魚的食性特點及大致的棲息要求,那麼結合水庫的具體情況,又如何垂釣呢?

釣點的選擇:與其他水域不同,水庫的特點明顯,靠近大堤的水面寬,上游水流彙集相對較窄,中下游水面寬廣、且有足夠的水深。所以冬季優先在水面較深的下游的深水區。有些水庫地段有水灣,因漲水水流衝擊的原因,深度一般不會太淺,且水底溝壑較多,有殘餘的植物碎屑,所以常用鯿魚等在這裡棲息、逗留,也是不錯的釣點。另外背風向陽及有水草、網箱的水域均是不錯的釣點。這些釣點當氣溫在3℃—7℃範圍時,水溫與氣溫較為接近,相對高一些。

窩料的使用:水溫不僅影響魚的活性,也影響窩料的發窩時間,筆者曾在5℃時的水打窩,至少需要2-4小時窩料才把魚誘到窩點。另外冬季多風,

所以針對鯿魚窩料,以顆粒餌為主,餅類的玉米渣為輔,一般將比例控制在3:1為宜。冬季注重養窩,所以建議長期在一個釣點,每次收拾漁具後,再投擲一些釣點,讓窩子時刻有魚逗留。

釣餌的確定:除去考慮鯿魚冬季喜腥餌、葷餌外,還要考慮冬季多風的影響如果使用腥味面餌,適當添加一些拉絲粉,提高餌料的附鉤性,避免揚竿時餌料脫落

。使用蚯蚓的話,可整體鉤掛,蚯蚓在水中蠕動,挑逗鯿魚引起它的興趣,另外可輕微蘸一些丁香油,強化蚯蚓的氣味,刺激鯿魚,激發它的攝食慾望。

線組的選擇:冬季魚口輕、開口頻率低,咬鉤後拉動子線動力緩慢、輕微,浮漂動作不明顯,有時釣魚人難以發現。所以滿足鯿魚需求的前提下,線要細建議主線是0.8或0.6,子線0.6或0.4,鉤用4號袖鉤或伊豆。浮漂選用長尾細漂,高端靈敏度高的專用漂,不錯過輕微魚口動作

寫在後面

本文從鯿魚食性、分佈特點,結合水庫的具體情況,層層遞進,分析了水庫冬季垂釣鯿魚的方法、技巧。但每個水庫的水情、魚情有所差異,所以釣魚人應根據具體情況,略加調整,詳細會有不錯的魚情。


野釣分享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鯿魚生活在我國南北方,哪裡都有分佈,雖說是中下層的魚,但並不絕對,它有時上中下到處跑,夏天中上層,冬天中下層,可以看出這和水溫有關,還算有規律。在江河或水庫中釣鯿魚,還是比較有準頭的,我們就以水庫野釣為例,說說釣位的該如何選。野釣,更注重以魚的活動範圍、區域來選釣位,魚在水中活動,活動的是什麼?不會是下棋聊天,也不會是聚會學習,也就是找找魚食,吸吸氧氣,活動活動筋骨,那麼找準魚吃餌、氧含量的魚路就是竅門。當然這鯿魚也不例外。

首先我們要學會看天氣和溫度,氣溫低時,如早上晚上,鯿魚會進入較暖的深水活動,中午及午後溫度上來,它又會到中上層活動。鯿魚活動還喜歡在水草多的地方,因為那裡有較多它們的食物。還有些地方我們可以參考,思路也離不開魚食,如水域的進水口處,水流方向的回水灣出,水下有較大的物體(樹根、沉船等)處,及橋樑的橋墩下面等。這些地方都是鯿魚喜歡去的地方。找好這些釣位,用好誘餌和釣餌,釣鯿魚還是很輕鬆的哦。



戶外釣魚嚴多多


鯿魚和鯽魚的習性其實相差不大,同樣喜歡聚群活動,而且好動喜溫,基本上在中層水域裡面活動得最為頻繁,天氣變化劇烈的時候,它們也會躲到水底避寒,不過一旦氣溫回升,鯿魚的活性上漲得比鯽魚還要快,咬鉤很兇,而且進食的速度也快。

在冬季,鯿魚也會在淺層偏中的水域活動,基本上就是2-3米的深度,而且鯿魚非常喜歡吃香味重的餌料,對香氣非常的敏感,所以我們在釣鯿魚的時候使用的餌料,可以使用穀物類的餌料,像常用的麥麩、玉米麵、豆餅還有菜籽餅等都是很好用的,尤其是酒糟,釣鯿魚有奇效,有準備的朋友在釣鯿魚的時候,用酒糟是最好的選擇。除了酒糟之外,在使用麥麩、玉米麵一類的餌料的時候,還可以在炒香之後加入一點香麻油、黃豆粉等輔料來增加香味,同時要記得加入白酒。

鯿魚的嘴長但是開口小,上顎稍微長一點,這樣就導致了在釣鯿魚的時候很容易跑魚的現象出現。在野外釣鯿魚的時候,首先土建用軟竿,細線小鉤,伊勢尼魚鉤4-6號都是不錯的選擇,浮漂的選擇也要用小號的。

打窩的時候可以提前一天去打窩,畢竟冬天發窩慢,在誘餌裡面摻入酒糟、豆粉一類的增香材料,在找好釣點之後打窩下去。第二天直接下釣就可以了,鯿魚吞餌之後漂相非常的明顯,可以即時就提竿。

鯿魚對氧氣的需求非常的大,所以喜歡在開闊水域活動,像河流進出口、樺尖等氧氣比較充足的地方都是鯿魚喜歡的,洄灣處也可以,而且由於鯿魚的趨溫習性,鯿魚的食量也比較大,而且不會像鯽魚一樣長期躲藏在水草裡面,打窩的時候可以稍微多下一點窩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