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生活在水裡,蚯蚓生活在泥土裡,為什麼蚯蚓是萬能釣餌,魚兒的最愛呢?

溪水長清


美食憑的是口感和味道博得人們的青睞,人們喜歡美食跟做美食的食材的出處沒有任何關係,不管它是土裡長的,還是樹上結的。

如果蚯蚓不是被雨水沖刷進入水中,如果蚯蚓沒有人類的媒介作用的話,泥土裡生活的蚯蚓和水中生長的魚,估計永遠都不會有交集。

魚兒的食物除了糧食類和作物類素食以外,還喜歡吃水生昆蟲以及水生軟體類動物,包括陸生的蚯蚓。


蚯蚓,雖是陸生環節動物,但卻屬軟體動物類,那麼,水裡生活的魚喜歡吃陸地泥土裡生長的蚯蚓,原因我估計無非就是以下四點:

★首先是蚯蚓在水中的掙扎動作很博魚兒的眼球,吃葷餌的魚兒很難抵擋蚯蚓動作的誘惑。

★其次是蚯蚓屬軟體動物,口感好,很適合魚兒入口。

★再者,蚯蚓身體的腥味、特別是蚯蚓體內汁液的濃腥味是魚兒最最不能自抑的。

★還有,水生物沒有蚯蚓,魚兒對進入水中的蚯蚓很新奇且很感興趣。


經過多年的垂釣我發現用蚯蚓做釣餌有三個細節很重要,直接影響到釣魚獲魚的成敗。

  • 一、顏色深(紅)的蚯蚓容易招引魚兒的主動覓食,這是因為魚兒對餌料的顏色有偏好,有釣友做過魚兒對餌料顏色這方面的實驗,實驗結果證明紅色容易被魚兒首先發現。

  • 二、鮮活的蚯蚓對魚兒很具誘惑力。魚兒屬雜食性,但是還是偏重於對葷餌的興趣,這個不難理解,“肉”,誰不愛吃!

  • 三、斷截的鮮活蚯蚓對魚兒更具難以抵抗的誘惑力。斷截的鮮活蚯蚓由於身體汁液在水中的流散使嗅覺靈敏的魚兒很快就能捕捉到濃腥味,當循味而來的魚兒發現在水中不停扭動身體極具誘惑力的“鮮嫩多汁”的軟體肉餌時,喜食葷餌的魚兒怎麼不上前吞食。


總結:綜上所述便是野釣魚倌對於“萬能釣餌”蚯蚓為什麼被魚兒青睞的幾點原因,個人見解既垂釣經驗之談,如有不妥之處,還望釣友們指正。

野釣魚倌


其實魚兒吃蚯蚓很正常的現象,並不是蚯蚓生長在泥土中魚兒就吃不到。

我們都知道,下雨的時候由於泥土中水份大量增加,蚯蚓受不了那麼多水的時候會離開泥土,從而到達地面。這也是每次下午地面上會有大量蚯蚓的原因。


然而隨著雨水的沖刷,很多蚯蚓隨著水流進入河內,釣友們都知道下雨後好釣魚,這也是由於雨水的沖刷,岸邊的蚯蚓和其他生物衝入水中,魚兒吃餌很厲害,這也是雨後釣淺水的原因。

另外蚯蚓分兩種,一種是常見的蚯蚓,一種是水蚯蚓。所謂的水蚯蚓也就是生長在水中的蚯蚓。魚兒在小時候就是靠水蚯蚓為生,魚兒在魚苗期水蚯蚓是它們主要的食物。

水蚯蚓,又名紅絲蟲體色鮮紅或肉紅、橙黃色。它們多生活在排放汙水或廢水的陰溝汙泥中(一般是緩流水黑汙泥中),密集於汙泥表層,一端固定在汙泥中,一端伸出汙泥在水中顫動,一遇到驚動,立刻縮回汙泥中。它是金魚和錦鯉非常愛吃的餌料,也是魚苗期魚兒主要的食物來源。水蚯蚓一般長4釐米左右,最長可達10釐米。所以說魚兒並不是吃不到蚯蚓,只是我們對於魚兒的生長方式不瞭解而已。

比如:小時候秋季釣草魚用蟋蟀或者螞蚱效果很好,這也是它們常常落水被魚兒捕食導致。

魚兒在野外生存,碰到什麼吃什麼,尤其是能吃的下的活食,這也是有些愛路亞的釣友,經常用假餌釣到鯉魚草魚的原因。

有些科學養殖的魚塘,在魚塘中間掛一個燈泡,晚上用燈光誘惑各種趨光性昆蟲,蟲子掉入水中從而被魚兒捕食。

所以說魚兒吃蚯蚓是很正常的捕食行為。


光頭魚司令


事實表明,在無干擾的情況下,一條魚傾其一生都不大可能邂逅到一條蚯蚓,不過它們會遇到一些像蚯蚓的食物。

此外,許多魚都不大挑食。例如,鯰魚會愉快地吃死蟲、植物、蝸牛、魚卵甚至其他魚類,準確地說它們會吃蛭和昆蟲幼蟲脂類的東西,這些東西長得都有些像蚯蚓。鯰魚還吃有些像蚯蚓的水生蠕蟲。總而言之,選擇魚餌時,水裡本來就有的食物,魚兒已經吃膩了;其他量多且容易找到的餌才是上上選。

另外,任何有經驗的漁民都會告訴你,魚被魚餌吸引的兩大原因是:味道和運動,同種魚餌對不同魚類的吸引力有所不同。例如,海洋魚類(至少是人們想捕捉的那些海洋魚類)主要以小魚和腐肉為食。因此,推薦切餌(將魚切片),因為這樣將魚餌投入水中時,血腥味會散得更快,勾引魚的效果會更好。不過,在湖和池塘裡,魚的主食會更多些,魚餌的選擇可以更隨意些。例如,落到水裡的昆蟲和植物殘渣,湖裡的魚都愛吃。所以,只要你樂意,可以用蟋蟀、蜜蜂甚至麵包來釣湖裡的魚。你還可以買一些專用的漿糊擦上魚餌和假餌,令它們的味道對某些魚變得更具吸引力。你甚至可以放棄魚餌直接使用看起來像魚餌的假餌,並且在水中手動搖晃;或使用那種會在水面時蹦躂的假魚餌來騙魚兒,讓它們以為那是小昆蟲之類的東西。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會覺得魚其實並不偏愛蚯蚓,它們根本就是不挑食啥都吃;蚯蚓之所以成為不錯的選擇,是因為它們在淹死前會使勁掙扎(掙扎可能還跟它們身體裡被勾進了一枚魚鉤有關吧···)。魚喜歡動的東西,大多數漁民都會告訴你,用活的蟲子釣到的魚會比用死蟲子釣到的魚多。所以,蚯蚓足以勝任。但誰知道呢,說不定魚對味道比運動更敏感。

不過運動和味道也不一定是必須的,至少對鱸魚來說是這樣的。伯克利魚類研究中心的一項實驗中,實驗對象是一群自出生以來,從未見過蚯蚓或任何蚯蚓狀東西的鱸魚,研究人員往它們生活的水池中懸掛了外觀與它們食物相同的塑料食物,它們根本不予理睬。而當研究人員往水池裡掛進蚯蚓形狀的塑料時,鱸魚們的反應出奇地激烈。


窮小自


我小的時候野釣都是用的蚯蚓的,也有一些自己的認識,下面我說一下我的認識。

蚯蚓腥味對大部分魚都有吸引力,而且還算是葷餌

蚯蚓之所以能大多數種類的魚,一是由於蚯蚓的腥味對魚有吸引力,大部分魚都對腥味比較喜歡。

二是蚯蚓屬於葷餌,很多魚類都是雜食性的,其中有些動物性蛋白質需要葷食來提供,這也是蚯蚓有吸引力的一個方面。

因此我們用蚯蚓釣魚的時候有時候會釣上各種各樣的魚來,蚯蚓也就被稱為萬能餌了。

蚯蚓屬於軟體動物,妖嬈的動作容易吸引魚類攻擊

其實魚兒在水裡也會覓食一些浮游生物、昆蟲幼體等動物,對一些在水中有活性的小動物還是有一定攻擊性的而蚯蚓屬於軟體動物,入水之後的“妖嬈動作”很容易引起魚兒的興趣,從而吸引魚兒過來攻擊。

也是由於上述原因,蚯蚓才被成為萬能餌,用蚯蚓釣魚能釣到很多不同種類的魚,但蚯蚓並不是魚的最愛,不同魚的口味還是有側重的,比如鯽魚喜歡腥香,鯉魚喜歡甜,鰱鱅喜歡臭等等,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認識,歡迎釣友批評指正。


出海抓魚潛水摸蝦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蚯蚓這種小動物。蚯蚓俗稱地龍,無脊椎動物,富含高蛋白。

那為什麼魚會喜歡吃蚯蚓呢?

剛剛說了蚯蚓富含高蛋白,魚兒常年僅吃些水草啊!腐食,藻類什麼的全都是素食。就像人一樣,好久沒吃過葷了,看到一頓肉不也流口水嗎?

開了個玩笑!它們一個在水中一個在土裡,魚兒為什麼會喜歡吃?這還是有原因的。

老一輩釣魚人,當時信息不發達,釣魚知識只能口口相傳,大都會不少魚諺,比如“漲水魚,落水蝦”,“雨後魚靠邊,打窩不打遠”等等。為什麼我要說到這些魚諺呢?這就要說到蚯蚓的習性了。

因為蚯蚓沒有肺,全靠皮膚提供氧氣,平時它們生活在溼潤的土壤中,土壤有間隙它們可通過皮膚吸收氧氣,但只要一下雨,雨水會把這些間隙填滿,造成蚯蚓無法呼吸所以鑽出來。動物們有著天生的感知能力,只要快下大雨時,蚯蚓也會隨之鑽到地面,然後被雨水衝到江河湖泊成為魚兒的美餐。年常日久魚兒們便對蚯蚓的味道產生了慣性,這也是漲水魚靠邊的原因之一。

也並不是魚兒任何時候都愛吃蚯蚓的,比如夏天魚兒就沒有那麼感興趣了。





老貓愛垂釣


樓主提的問題相信也是眾多釣魚心中的疑惑吧,許多時候我們在戶外垂釣時,往往有些時候幾十元的商品餌料搭配起來還不如一塊錢一包的蚯蚓釣的多,這種情況我也遇到許多次了。下面我就從蚯蚓的生活習性以及造成蚯蚓能成為眾多魚類愛好的食物原因說起。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蚯蚓的生活習性。蚯蚓分佈極廣,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土壤裡, 出入糞坑的邊沿、汙水溝旁 ,柴草堆下及草根附近,都是蚯蚓的生息繁衍之地。所以無論大江南北還是四處八方,都可以挖到蚯蚓,而且成本更低,自己挖的話可以說是免費的。這也是蚯蚓成為萬能餌料的一項重要原因!

其次,蚯蚓是雜食性動物,各類禽糞、畜糞、瓜果皮、腐植物、土壤細菌都是蚯蚓的最愛。所以蚯蚓本身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其體表充滿大量的、富於強烈性氣味的粘液,這種氣味對於多數魚類有強烈的誘惑力。

再次,蚯蚓本身具有紅色,紅色在水中比較顯眼,較容易被魚類發現。蚯蚓在水中的生存時間較長,加之在水中不停的蠕動(這就需要我們釣魚者熟悉掌握掛蚯蚓的手法),容易被魚發現,加之是活性的、純天然的,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魚的警惕性。

在使用蚯蚓垂釣的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魚類都喜歡吃蚯蚓,一般來說蚯蚓適合釣鯽魚、扁魚、翹嘴、白條這些,大個體的魚類相對來說要少一些!在使用蚯蚓垂釣過程中我們也應注意一下幾方面的問題:1、蚯蚓的選擇:並不是所有的蚯蚓都能帶給我們好的魚獲,釣大鯽魚用個體大的蚯蚓,相反的用小蚯蚓。水清大小蚯蚓都合適,水混則用大蚯蚓。 2、根據不同的季節選用大小不同的蚯蚓,春冬小,夏秋大! 3、保持蚯蚓的新鮮度和個體活力強,味道新鮮的蚯蚓才更具有吸引力!

還是那句話,沒有萬能的餌料,根據合適的魚情做出合理的判斷,才是真理!蚯蚓好用,但是並不是萬能的,因為其便宜且容易找到才會成為廣大釣魚愛好者的首選!





戶外野釣小李


大家好,釣魚領域作者工作之漁為您解答!

可以肯定的說這個問題是不存在因果關係的,不能因為說魚和蚯蚓生活的環境不一樣就沒有食物鏈的對應關係。自然界的法則從來不以生活環境來做區分,就像貓喜歡吃魚,人喜歡吃的食物從天上、地下到水裡,分佈廣泛。

魚對食物喜好是由食物成分和氣味決定的

食物的主要功能是飽腹,先要不捱餓生存下去,才能談繁衍生息,所以對魚來說先要判斷食物能不能吃,在有選擇的基礎上,才會挑食,選擇性的吃喜歡的食物,剛好蚯蚓就是這樣一個對魚充滿誘惑力的食物。

蚯蚓對魚的吸引力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蚯蚓味道腥,恰好是魚喜歡的氣味。

魚本身散發出獨特的魚腥味,其對腥味的食物尤為偏愛,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像部分人群喜歡吃肉一樣,肉的香味濃郁,能瞬間勾起食慾。蚯蚓表面能夠分泌出一層粘液,本來是滋潤身體,保持溼潤的,但是偏偏這層粘液異常的腥,這種味道在水中擴散速度快,能迅速被魚捕捉到,從而進窩吃餌。

2、蚯蚓所含蛋白質豐富,能夠滿足魚的身體所需。

對魚來說蚯蚓是行走的動物蛋白質,是魚能夠攝取到為數不多的動物蛋白含量較高的食物之一。在春季,大部分魚類會集中產卵,這時身體消耗大,急需快速補充體力,動物魚餌相對植物魚餌來說能量高,可以滿足魚此時的需求,因此這個季節蚯蚓做釣會有更好的收穫。

3、蚯蚓作為活食,會不停的扭動,誘惑力強,身體細長,對魚來說適口性好。

很多人都知道,活動的食物對魚的誘惑力非常大,尤其是肉食性的魚類,像黑魚、翹嘴等,它們能夠通過身體上的側線感知蚯蚓在水下的動作以及方向,能夠快速找到蚯蚓,嘴型大,吃餌兇猛,看到魚餌會一口吞下。這也是路亞仿生餌的原理所在,保持假餌在水中不斷的跳動,吸引魚類截口。

結束語

食物鏈裡面從來不講位置分佈,只有弱肉強食,蚯蚓不是魚唯一的食物,剛好蚯蚓的氣味魚喜歡,其實並不在乎是不是蚯蚓,只要氣味相似魚就會吃。

蚯蚓有萬能餌的稱號,主要是因為適用性廣泛,針對很多魚種都有很好的效果,除了肉食性魚類以外,雜食性魚類對蚯蚓的喜好會隨著水中食物、溫度等因素變化。


工作之漁


魚的覓食特點

魚吞食蚯蚓,主角是魚,其覓食的特點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具體如下:

1、魚的嗅覺:魚獲取食物位置,主要依靠嗅覺,其重要性遠超魚的視角、味覺及聽覺。魚頭部兩側各有一對或兩對鼻孔,鼻孔內部有鼻囊,大量感知氣味的神經末梢分佈其中,異常靈敏,遠超人的認知。當水流攜帶食物從一個鼻孔進入,在另個鼻孔排出的過程中,食物中的氣味刺激味覺神經,引起魚的注意。可見,魚覓食主要通過嗅覺,對食物氣味的興奮度遠超其他。

2、魚的視覺:相當數量的魚視力微弱,甚至像鯰魚這種常棲息水底、夜間活動覓食的魚種,幾近失明。魚是否能辨別顏色,目前存有爭議,主流的說法是常見的淡水魚不能識別顏色,主要通過光線感知顏色的強弱,像顏色鮮豔的如紅色、黃色,在魚眼睛則是亮白色;而如綠色、棕色等顏色,則表現為暗灰色。所以單純依靠魚識別食物是否可吞食,效果有限。

3、魚的味覺:其實魚是味覺的,在小型魚身上尤其明顯。當通過嗅覺確定食物的位置後,魚會用嘴唇觸碰食物,或者吸入口中再吐出,便感知到了味道,判斷出食物是否可食。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些魚對於氣味濃郁的假餌無動於衷。

魚是如何吞食蚯蚓的

上文介紹了魚是如何覓食的,那麼對於未曾見面的蚯蚓,它又是如何吞食的呢?

1、首先通常所用的蚯蚓,都是暗紅色,當蚯蚓隨鉤入水後,在蚯蚓的眼睛裡,這個東西並無特殊之處,也是暗紅色的一個普通物體,當然如果蚯蚓搖動身體,這個另說。因此單憑顏色是無法吸引魚的注意的。

2、如前文所講,魚嗅覺發達,問題的關鍵還在蚯蚓的氣味。由於蚯蚓長期生活在泥土裡,體內散發出一個濃厚的土腥味,特別是用鉤尖刺破錶皮,汁液流淌出來後,氣味更濃郁。釣魚人清楚,水溫越低,像鯽魚、鯉魚這類魚,越喜歡腥味,所以魚便尋味而至。

3、當魚用嘴唇觸碰蚯蚓後,分佈表皮的味覺神經,便判斷出食物是否可吞食,一旦確定無危險,便大口吞嚥,撕扯蚯蚓肉,拉動子線引起浮漂動作,釣魚人趁機提竿上魚!

蚯蚓使用技巧

蚯蚓用於主要是打窩和作釣餌,其中有不少使用技巧,具體如下:

1、打窩:蚯蚓打窩主要用於誘集像鯰魚、黑魚這類食肉魚種。

首先將蚯蚓分割成1公分左右的小段,將其裝入盛有鬆軟泥土的小盆,攪拌均勻,握成團打入釣點位置,由於蚯蚓的汁液在水中迅速擴散,縮短了誘魚的時間,效果極佳。這種方法簡單容易操作,最好現做現用,避免蚯蚓發愁。

2、蚯蚓掛法: 不同釣魚人都有自己擅長鉤掛蚯蚓的方法,彙總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掛頭法②穿腰法③節掛法④穿筒法⑤龍吸珠掛法。具體操作方法不再詳述,網絡有詳細介紹。

3、蚯蚓幾點注意問題:一、魚的視力有限,所以不必將蚯蚓拍死掛鉤,活動的更易挑逗魚,引起它的興趣。二、鉤掛蚯蚓時,尾巴不宜朝向鉤背,以免魚咬住後拉動浮漂動作,提竿而無魚。

寫在後面

如上所述,魚喜蚯蚓,是兩者各種原因吃促成的結果,是科學可以解釋的。釣魚人多瞭解蚯蚓的使用細節,對於提高漁獲有一定的幫助。


野釣分享


魚生活在水裡,蚯蚓生活在泥土裡,為什麼蚯蚓是萬能釣餌、魚兒的最愛呢?

之所以蚯蚓是萬能釣餌,魚兒的最愛那是因為:

第一,蚯蚓在有土的地方基本上都會有發現,在漲水的時候水淹沒陸地蚯蚓就會從泥土裡鑽出來是魚兒也比較容易獲得的食物。

第二,蚯蚓本身帶有很強的腥味,對魚來說也是相當具有誘惑力的。

第三,蚯蚓這種活物它在水中身體會不停的擺動,魚兒對活動的魚餌本來就是特別喜愛,非常容易引起魚兒的注意。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大概發現蚯蚓具備這幾個特點,比較常見容易獲得、具有很強腥味、愛動,這些特點都是魚兒所喜歡的。所以蚯蚓是萬能釣餌,魚兒的最愛也就順理成章了。

以上僅為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農村小李365


蚯蚓是我們常用的餌料想必大家都知道,也可以說是萬能餌。其實蚯蚓並不生活在水中,魚兒能遇到蚯蚓的概率也極低,除了下大雨將一些蚯蚓衝進水裡,或者有些老漁民用蚯蚓當餌捕魚這類情況。基本上蚯蚓並非魚兒在天然狀態下會遇到的食物。兩個幾乎毫不相干的生物,卻因為人類的釣魚活動讓它們走到一起。那麼為什麼魚會喜歡吃蚯蚓呢?下面給大家詳細的說明。

正常的生態環境中,一條魚終生都不大可能邂逅一條蚯蚓。不過他們會經常遇見,一些像蚯蚓的食物。此外許多魚都不大挑食。例如,鯰魚會愉快地吃死蟲、植物、蝸牛、魚卵甚至其他魚類,準確地說它們會吃蛭和昆蟲幼蟲脂類的東西,這些東西長得都有些像蚯蚓。鯰魚還吃有些像蚯蚓的水生蠕蟲。

總而言之,選擇魚餌時,水裡本來就有的食物,魚兒已經吃膩了。其他量多且容易找到的餌才是上上選。另外任何有經驗的漁民都會告訴你,魚被魚餌吸引的兩大原因是:味道和運動,同種魚餌對不同魚類的吸引力有所不同。例如,海洋魚類(至少是人們想捕捉的那些海洋魚類)主要以小魚和腐肉為食。因此推薦切餌(將魚切片),因為這樣將魚餌投入水中時,血腥味會散得更快,勾引魚的效果會更好。

不過在湖和池塘裡,魚的主食會更多些,魚餌的選擇可以更隨意些。例如落到水裡的昆蟲和植物殘渣,湖裡的魚都愛吃。所以只要你樂意,可以用蟋蟀、蜜蜂甚至麵包來釣湖裡的魚。你還可以買一些專用的漿糊擦上魚餌和假餌,令它們的味道對某些魚變得更具吸引力。你甚至可以放棄魚餌直接使用看起來像魚餌的假餌,並且在水中手動搖晃。或使用那種會在水面時,蹦躂的假魚餌來騙魚兒。讓它們以為,那是小昆蟲之類的東西。

古時老釣友通過細心的觀察,發現蚯蚓和水裡的一些昆蟲非常像,所以也用蚯蚓試試,結果發現蚯蚓是萬能餌料,蚯蚓釣魚就這樣流傳下來了。假如真的是這樣,那魚也太悲慘了,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都認錯了食物。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會覺得魚其實並不偏愛蚯蚓,它們根本就是不挑食啥都吃。蚯蚓之所以成為不錯的選擇,是因為它們在淹死前會使勁掙扎(掙扎可能還跟它們身體裡,被勾進了一枚魚鉤有關吧)。魚喜歡動的東西,大多數漁民都會告訴你,用活的蟲子釣到的魚,會比用死蟲子釣到的魚多,所以蚯蚓足以勝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