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用四百元,怎麼幹?

振道思芡62744334


可以嘗試一下經濟作物的種植,比如大棚蔬菜的種植,我們這裡很多種植反季蔬菜的,利潤都很可觀。


王者54453996


我承包10畝多一點水田種水稻,每畝租金一百斤雜交米,也就是200以內的租金,還是旱澇保收的放水田,離路又近。如果不是關係好,我還不要哩!我們組有近十畝拋荒田,分錢不要,白種,但沒有人要,只好連年長草。我是以養羊為主,附帶種二十畝水稻。


老胡種地的


水稻價格低,嚴重挫傷了農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很多農民把土地流轉,外出打工了。我們當地的農民,70%已經全部外出打工了,土地只有少數人才種植了,平均每戶一對夫妻承包100畝以上,全部採用機械化種植。人工種植現在已經沒有利潤了,一個人工要每天要200元,已經請不起人工幫工了, 農村都是老人和小孩子在家, 也找不到合適的幫工來幫忙了,所以,從播種到收割全部採用機械化了,一對夫妻全年平均出勤日只有100天。我們當地農民明白水稻種植,價格可能不會上漲,只能從內部挖潛,所以早在20年前就開始,採用直播技術,就是將水稻催芽“破胸”後直接撒到水稻田,減少中間栽插環節,降低了栽插成本。另外選擇高產、優質新品種種植,這幾年我們當地水稻產量年年提高,2017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200斤,2018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400斤,2019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900斤,都是選擇新品種種植,購買種子種植。每年我們當地農民,都種幾畝新品種,產量高就在來年大面積推廣。 我們當地有農機專業合作社,承包我們當地水稻機械化耕作任務。水稻採用大型旋耕機旋耕,100畝水稻田只須3天就平整好了,直播也可以採用機械化直播,為了節省成本,我們當地農民都是採用人工直播,就是夫妻倆自己將水稻種子撒到水稻田裡。另外我們當地承包大戶已經從小農機時代,發展到現在大農機時代了,很多農民已經購買了大型輪胎旋耕機、收割機、播種機、運輸機、機械噴霧機, 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我們當地農民從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上嚐到甜頭,很多農民覺得承包100畝土地已經太少了,紛紛到外地去流轉土地承包經營。,去年我們當地有幾戶農民去鄰縣承包了500畝水稻田, 不過都虧本了, 原因是沒有機耕路,只能採取人工種植,沒有灌溉或排澇設施,水稻田比較低窪雨季被淹了。 從我們當地水稻種植經驗來看。水稻種植必須採取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你就是畝產達到1萬斤也掙不了多少錢。因此關於水稻怎麼種?我認為還是搞規模化種植,將水稻田集中連片機械化種植,就是建設高標準農田,興修小水利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使水稻田旱能灌澇能排,大型機械能開進田間地頭。我們當地水稻田1000畝,只有8戶人家 承包經營,每戶只有一對夫妻在家種植管理,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機械化耕作,機械化噴霧打藥 施肥,去年我們當地採用無人機噴霧,1000畝耕地只用一天時間,化肥也採用無人機撒施,水稻成熟後,採用大型聯合機收割,然後用運輸機運到米廠銷售,不用曬,不用揚場。 去年我們當地水稻畝產1900斤,單價1.20元/斤畝產值2000左右,每畝純收益1000元左右,平均每戶純收益在10萬元以上。不過像2019年這樣的年成很少,大部分年份種植水稻每年純色收益在3萬元至5萬元左右。


幹農業必須要有勇氣、膽量,敢於投資、敢於下成本。我們當地農民有一句調侃的話叫“種水稻不下成本,就等於賭博不下注一樣”,這句話雖然有點比喻不恰當,但也道出了幹農業的真諦。過去農民幹農業不掙錢,就是因為規模小,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了,農業機械化、規模化、市場化、企業化是當今農業發展的方向,農業還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我們當地農民水稻 從返青期到收穫每隔7天——10天噴霧農藥防治病蟲害一次,從水稻返青期到水稻灌漿期追施返青肥、拔節肥、孕穗肥。水稻封行後, 還要“曬田”7天——10天,“曬田”後,還要追施穗肥,水稻揚花授粉期要避開高溫時段,確保水稻田環境溫度在35°C以內,能達到增產效果。水稻生長週期 每畝水稻追施尿素40公斤,氮磷鉀複合肥30公斤,氯化鉀肥1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旋耕機費用每畝100元,播種機費用為每畝100元,收割機費用每畝100元,土地租金每畝250元,抽水費用每畝100元,農藥費用每畝100元,銷售費用每畝100元,合計水稻種植費用每畝1000元左右。幾十年來我們當地農民每掙一分錢就投入到水稻種植上,購買農業機械,興修農田水利設施,現在高壓線已經下到田間地頭,水稻田旱能灌澇能排,抽水灌溉都採用高壓電抽水。因為不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稻就沒法種植了,因為農村已經找不到人工種植了,只有投資購買農業機械,才能種植。如果前怕狼後怕虎,沒有勇氣去投資,去下成本種植,水稻是沒法種植的。我們當地是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小麥幾乎只能保本,全年收入就只能靠水稻種植了,因此,我們當地農民千方百計地降低水稻種植成本,內部挖潛,提高水稻產量,才能確保水稻種植有較高的收益。如果我們幻想水稻價格能上漲,那也只能是幻想。目前我國水稻庫存在1.3萬億噸以上,去年我國水稻產量在1.3萬億公斤。國際市場上,2020年大米產量預計略減0.16%,至4.98億噸。2019年結餘1055萬噸,2020年大米需求量4.94億噸,過剩4570萬噸。到2020年期末庫存繼續提高2.6%。,至1.78億噸,庫存消費比36%,比上一年提高0.5個百分點。水稻價格上漲是不可能的,種植水稻我們只能在產量上下功夫,在內部上挖潛力,在降低生產成本上下功夫,才能種好水稻。


長江老農


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用四百元,怎麼幹?我給你靠譜回答,保準你今年種水稻能掙著錢!

地確正向小編提出的問題那樣,種水稻價格低,承包費高。一畝地能掙個三頭五百很不容易,那麼怎樣在水稻價格低的情況下,怎麼幹才能掙到錢呢?

當下種水稻專指靠買是不行的,因為現在種的糧食基本是傳統做法,就是打的糧食買給糧販子,糧販子再賣給糧食加工廠,這中間一斤糧食已經被扒了兩次,糧販子送到加工廠每斤至少掙六分錢左右,如果遇上老實農民不知價,叫糧販子忽悠了。恐怕販子一斤水稻至少掙一毛左右。加工廠收的水稻加工成大米,再批發給糧米店,中間利潤不說恐怕你也知道一二。

我的一個朋友種水稻一百餘畝,承包費每畝300元,他的做法是打的水稻一斤不賣,全部走水稻深加工路子,他的十幾萬斤水稻加工成大米,春節前全部售出,而且供不應求。這樣一斤水稻達到一元八左右。

所謂的深加工,就是把自產的水稻拉到水稻加工廠,自己加工大米並裝袋,打入城裡糧食批發市場。

那麼,現在農民一家水田只有三五畝地,自己走深加工量太小,不成規模怎麼辦呢?各戶必須聯合,一起做,這樣即有量也有規模,而且往外發大米成本也低,糧米店也易接收。

總的來說,走水稻深加工,銷售是關鍵,應在城裡有親投親,有友投友,自產大米打開城市糧食市場並不難,也以說非常容易。現在很多種地大戶已經這樣做了,而且效果相當不錯。你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沙塵暴5478


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四百元,怎麼幹?這個問題在農村比較常見也現實,下面說說個人看法。

一、擴大種植面積,爭取國家補貼,在小編這邊去年的水稻種植補貼標準是,連片水稻500畝以上,每畝可補貼三百元,這基本上可抵絕大部分的田租了。另外,在專用的農機方面也有一點的補貼。

二、提高種植水平,這個最主要的就是要增產增收。比如說別人種一季稻,而你種的二季稻,別人畝產量一千斤,你畝產量達到1400斤,比別人多種了季,產量也別人高,這個就是你的優勢。又或者,可以引進一些種養相結合的項目在裡面,比如稻田泥鰍、青蛙、王八、大閘蟹等等。

三、節約成本,這個又分為二個方面:

①節約種子、肥料方面的成本,這個都要經過精準的計算做規劃,該用的不少用,不該用的絕不多用。

②人力方面的成本,這個主要是要多施行機械化操作,減少人力勞動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因為水稻種植目前虧本主要就是虧在人力成本方面,只有把這個成本降到最低,才能實現利潤。

四、防敵害糟蹋,水稻成熟的時候,各種鳥類、老鼠都是糟蹋水稻的主力,嚴重的可導致水稻田減產十分之二,所以在水稻成熟季節要做的敵害的防護,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總之,水稻種植利潤低、田租高,是目前許多地方的現狀。如果真的想在這方面長足的發展,一個就是要達到國家補貼標準(大面積種植),一個就是要提高種植水平,另外就是減少浪費節約成本,只有這樣,你才可能會有微利。


壞男人說小龍蝦


題主所說現在種植水稻畝收入不足300元,這種說法感覺的有點的誇張。也就是說種植一畝水稻,在風調雨順的條件下,每畝水稻的純收入不足的話,還不如一個農民工打一天的工收入高。這樣確實的水稻種植是沒法幹了,還不如種植其他的農作物了,比如說把水田改成旱田種植樹、玉米風收入也比種植水稻的收入高,或者種植大豆更方便,也比種植水稻的收入高了。尤其是現在種植大豆的補貼每畝達到了270元左右,加上每畝大豆至少也能收入二三百元。



先來算一下,種植一畝水稻的成本到底有多少?現在種植水稻食用的複合肥,每畝一袋大約在150元左右;使用農藥每畝地在50元到100元之間,這需要根據各年的病蟲害的爆發的情況來衡量;水稻育苗的種子錢每畝地也在50~100元之間,如果使用自己預留的水稻種子就不用花錢了;水稻插秧現在分人工插秧和機械插秧,如果機械插秧的話每畝地在120元左右;水稻的收穫每畝機械費在100元;在這裡個人工費就不算了。這樣每畝地的種植成本加起來平均在500~600元之間。



再來算一下,每畝水稻的一年收益有多少?每畝水稻的產量對於南方地區兩季稻的話,平均在2000斤左右,對於北方地區一季稻平均在1100斤左右。按照目前市場的最低收購價格1.2元計算,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的水稻收購價格平均在1.25元左右,優質水稻價格達到了1.6元左右每斤,東北地區的有機水稻達到了2.1元左右面積。通過這樣計算,基本上每畝水稻的純收入平均在700~1100元之間。如果除去水稻的承包費每畝400元的話,這樣每畝水稻的純收入也就在300~700元之間。這種計算的方法屬於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水稻穩產、高產,如果遇上了自然災害就會出現了虧損了。



總之,通過以上計算可以清楚的看到,種植水稻的收入的確非常的低,而且這兩年水稻的種植面積在不斷的減少,主要是我國通過水稻的價格機制來調節我國普通水稻的種植面積,以增加優質水稻的種植面積。畢竟優質水稻的價格比普通水稻的價格要高很多,至少每斤高出了0.5元的利潤,這樣每畝的純收入能達到1000百元左右。如果說種植幾畝水稻的話,不能夠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還不如外出打工賺錢。如果說種植幾百畝或者上千畝的水稻是可以在家裡搞農業種植的,比外邊打工要強很多,只是非常的辛苦而已。


宗元三農堂


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當一畝田在農村可以種殖或養殖能有上千元或幾千元的收益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但事實如此,就有人突破了這一概念!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農村的稻田除了種大米,還可以有什麼別的用途?

首先,如今網上比較流行的是《鰍田稻》和《蛙田稻》,如果稻田的水源比較好的話,我們就利用這一條件,在種有稻田的田裡養魚,例如:鯉魚,或泥鰍之類的,現在很多地方的人,都是這樣混合種植養殖,特別是養泥鰍,一畝田裡面最少年產量在兩百斤,一斤泥鰍在18元左右,收入還是挺可觀的!

如果水源不好,也可以養殖青蛙,一畝田平均下來也可以養殖五百到一千隻蛙,一斤青蛙14元,也是個不少的收入,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對糧食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要求,特別是農藥這一方面,我們種植稻田養有魚或蛙,就不能噴灑農藥和施肥,這樣就形成了原生態養殖種植,大大提高了稻穀的價格,和稻田利用價值,所以現在一畝田400元,條件好的話,也是可以值得種植的。








鄉村愣子哥


什麼?承包土地種水稻還虧本?這個買賣被你搞砸了,你一畝水田還虧本1百元,你承包了多少畝?100畝?300畝?這樣算來,你虧不起啊。

這個種植水稻,不賺錢,應該也不會貼本吧。現在水稻價格再便宜,也有1元多吧,一畝水稻田畝產也有一千斤左右吧,這樣算來,一畝水稻田收入也有一千多啊,這還是一季,水稻田可以種植兩季還是三季的吧。題主是不是隻種一季水稻,然後把土地荒蕪了,其實你種植一季按理來說是可以保本的,第二季第三季出了成本就是你賺的。這樣看來,你承包土地,肯定自己偷懶了,沒有把土地最大利用率使用起來,一年365天,土地也是可以利用365天的。



我從如下幾個方面建議你:

1、首先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前面我也帶過說了一下,土地種植水稻可以根據溫度高低來確定種植幾季,緯度越低,全年溫度越高,熱量光照充足,一年可以種植水稻三季。在我國海南、廣西等地,就可以種植水稻三季。在長江流域屬於亞熱帶地區,可以種植兩季水稻,再加一季油菜或者小麥,這樣其實稻田也是被利用了三季。你一定要記住從土地裡要效率,從土地裡賺錢。


2、調整水稻種植結構。比如水稻你覺得轉不了錢,你是否可以種植商品玉米。也就是種植一季水稻後,選擇種植商品玉米,也就是說的新鮮玉米售賣。新鮮玉米論個來賣,一個幾元錢,一畝產量也高,你可以考慮一下。

3、如果是亞熱帶長江流域,你可以種植兩季水稻,在第二季稻收割後,你可以選擇種植蔬菜。比如甘藍包菜、白菜臺、紅菜薹這些蔬菜是冬季比較吃香的蔬菜,產量高,價錢也不錯的。


關注農民,一起學三農。


三農小黃鴨


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用四百元,怎麼幹?

相比於玉米價格的波動幅度大,稻穀、小麥作為口糧,最近幾年來,雖然價格波動幅度小,但因為仍主要受到託市主導,隨著託市價格的下調,波動趨勢卻比較單一,那就是逐漸趨弱,部分稻穀品種的市場價格已經回落到10年前左右的水平。與此同時,受環保等原因影響,農資的價格卻在上漲,包括化肥、農藥、柴油等,以及種子、機械、水電等費用,都不同程度的逐漸走高。由此,使得不少地區的水稻種植收益下滑明顯,部分種植戶甚至出現了虧損,相信不少人也看到過南方水稻產區部分農戶出現撂荒的新聞。

水稻生產者的種植收益下降,以及不少種糧大戶的虧損壓力增大,對於水稻的種植生產及結構調整,都產生著以及產生了較為直觀、深遠的影響。糧小咖曾聽一位南方水稻產區的資深專家級領導不無擔憂的提起,南方一些省份水稻田撂荒容易,將來複耕是比較難的,進而也產生了對未來水稻庫存壓力減輕後的口糧安全擔憂。糧小咖作為一個市場和產業的觀察者,對於水稻種植戶下一步怎麼幹,無法給予準確或有針對性的建議,但可以藉助悟空問答的平臺,為接下來的兩三年時間內,農民朋友種植水稻提供一下預警建議還是可以的:

一方面,稻穀品種作為一號文件確定的必保品種,預計2020年將繼續在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那麼新稻上市後,託市依然會成為市場購銷的主導或主要支撐。雖然參考出臺的2020年小麥託市信息,預判稻穀託市的市場化導向趨勢或將更為明顯,但只要託市收購底價不下調,新稻上市後大多產區仍將會啟動託市收購執行預案,但收購的力度或將比2019年進一步減小。這對種植普通稻穀品種的農戶來說,到開春育苗開始之前,應該重點考慮一下種植結構的調整問題了。

另一方面,最近幾年其實對稻穀市場價格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庫存的託市陳稻穀的銷售,也即是所謂的去庫存問題。這部分陳糧庫存不完全統計在1.2億噸左右,相當於一年稻穀產量的一半多,而且是從2013年產以來的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已經是不宜存,需要加快處理銷售。預計隨後的這兩三年裡,國家可能會通過降價銷售、專場拍賣、定向銷售等各種辦法進行去庫存,那麼陳稻供應的增加,以及價格偏低,在增大市場供應的同時,也將會對新稻穀市場價格走勢形成抑制。

綜上所述,在國家很可能不會再上調後期稻穀託市收購底價的情況下,來自於託市收購的支撐作用將會越來越小,且來自於託市陳稻拍賣的壓力會加大,種植普通稻穀品種以在託市下出售,對於種植戶來說,“靠譜”的程度也將會越來越低,在這種大的市場形勢下,種植戶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將較為必要。


糧小咖


現在種植水稻畝純收入不足三百元,承包土地費用四百元,怎麼幹?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題主所說的這種現象,是種植成本大於收入。這樣搞種植,就失去了種植增收本來的意義。這種現象使我們大多數的農民朋友很困惑。那麼這個問題究竟怎麼來解決,村民小江認為有以下幾點要素是種植水稻增收的關鍵。


一:提高水稻的品質和產量。

如果在不改變水稻田地種植水稻的本質的情況下,要想增收其基本的要素是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而要提高水稻產質量的具體措施是:優選品種;細化育苗(可根據各地域環境,及種植歷史來選擇播植的方法);做好水稻分孽前的除草工作;水稻肥水管理;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水稻楊花灌漿期的管理工作;水稻成穗期的水肥管理;及後期的適時收割工作等。


二:改變水稻的食品屬性變為商品屬性。

水稻本身是食品屬性,其附加經濟價值有限。為提高其經濟價值,可以改變其本身屬性。如商品屬性。當然不管怎麼變,其本質仍是食品。如:可以改作為種糧;可以進行粗加工(如,大米等),可以進行二次細加工(如,米粉等);可以進行商品包裝等等。

三:改種其他經濟型作物。

如果條件允許,可能的情況下在不改變土地使用的用途,可以改作作為其他經濟型農作物。如一些蔬菜、水果、藥草、花花卉、瓜果等等。


總結,雖然說現在一些種植傳統型的農作物其經濟效益並不明顯,但是一般情況下種植傳統型的一些農作物都是以量取勝。種植的地域廣闊也就是種植的面積很大,微利積少成多。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當前正處於過渡階段。要取得農業產值最大化,我們更期待於農村農業農民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