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如果日軍沒有偷襲行為,美國和日本的戰鬥力如何?

朕要爆發了


日偷襲珍珠港,加快了自己滅亡的腳步。軍事實力上與美國不在一個檔次。


生活在詩意裡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戰鬥力非常強,據說一個日本兵的單兵作戰能力相當於四到五個國軍士兵的作戰能力,是相比於美國來說還是略輸一籌。

以陸軍為例


二戰前,日本陸軍常備軍團只有17個,總人數大約有24萬左右。但是七七事變後,日本陸軍開始了大規模的增兵動員,日本陸軍的巔峰時期大約有770萬的軍隊,即便是在日本投降的時候,日本都還包裡有500多萬的陸軍。

而美國在於日本開戰前,陸軍只有五個師團,總人數不過兩萬。儘管後來的美國也迅速的擴軍備戰,但是相比於日本的陸軍還是稍弱一些。

再來看看日本海軍。


以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實力來看,日本擁有航空母艦10艘,戰列艦12艘,重型巡洋艦12艘,以及各種驅逐艦和護衛艦,總共有10個航母編隊。

而美國在戰前有5個航母編隊,但是開戰後,由於美國強大的工業體系以及自身龐大的資源堆砌下,美國軍事勢力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至二戰結束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共有155艘,所以毫無疑問海軍方面日本是完敗。


最後輪到了空軍。

其實日本和美國並沒有真正的空軍,二戰時期日本和美國的空軍都是作為陸軍和海軍的附屬兵種出現的。

由於空軍沒有獨立的地位,所以可以想象日本空軍的規模並沒有多大。二戰日本陸海軍共生產了6萬多架飛機,轟炸機:14513架,戰鬥機:35528架,攻擊機:5285架,運輸機:2045架,教練機:4665架以及其他一些輔助機型。

而美國空軍雖然也沒有獨立的編號,但是美國在其強大的工業體系的加持下,美國空軍最高峰時期達到了26萬架。

空軍實力美國和日本事相差不多的,但是美國空軍規模遠遠超過日本空軍,所以毫無疑問日本空軍戰敗。

綜上,陸軍日本略勝一籌,海軍日本備美國完敗,而空軍也弱於美國,所以綜合來看,美國更強。


這個歷史很正


各位親愛的讀者們,我是歷史直通車!

第一 導語

兩個國家之間爆發的戰爭不僅僅只是進行軍事實力上的角逐更是兩個國家之間工業實力的對抗,只有強大的工業實力才能支撐得起戰爭機器的持續運轉。

美國自1872年經濟總量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到二戰爆發時,經過了幾十年時間的發展且美國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契機和籠絡了大批的人才,已經具備獨立完善的工業體系和眾多優秀的工人,並且國土面積廣闊,擁有豐富的原材料。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自身所擁有的資源是非常有限的,很多工業原料都要進行進口,且日本屬於後起之秀,在很多方面都落後於美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日本很清楚地知道:要想戰勝美國,只能靠偷襲先一步奪得主動權。

第二 偷襲珍珠港

這是在日本的“狗急跳牆”之舉,如果日本不偷襲美國,奪取美國在南亞的利益和打開運輸通道,那麼日本的石油就會消耗殆盡,飛機,坦克和軍艦都會成為廢鐵,將會不戰而降!所以,在此背景之下,日本只能是對美國在太平洋夏威夷群島南端的珍珠港實施偷襲。

【日本曾多次與美國進行溝通,希望美國撤銷制裁,但是日本佔領中國影響了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要給日本一個教訓。】

珍珠港屬於“太平洋的心臟”,一旦珍珠港被襲擊,美國在整個太平洋上將會喪失主動權,而美國雖然工業實力強大,但是日本以為美國需要很長一部分時間到1943年才能轉入戰時狀態,即全部工廠的生產都支持抗戰。日本可以趁著這個時間,奪取主動權,到時候自然也就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

【實際上,日本的偷襲行為引起了全體美國人民的憤懣,美國在很短一部分時間之內就進入戰時狀態】

幸運的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3艘航母並不在港口停泊,日本這次珍珠港偷襲最大的成果就是炸沉了多艘戰列艦,但是戰列艦在二戰之中的作用遠遠小於航空母艦且由於偷襲是在星期天,很多官兵不在港口。

第三 公平的較量——珊瑚海海戰

日本的偷襲行為不僅給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還給驕傲的美國人帶來了巨大的恥辱。所以,美國人十分痛恨日本人。

珊瑚海海戰是發生在1942年5月4日至5月8日的一場海戰,之所以說這是一場公平的較量是因為沒有偷襲行為,雙方都是突然相遇,之前沒有任何的制定好的作戰計劃,並且這是海戰史上第一次航母使用艦載機在遠距離作戰。這場戰役的結果是整個戰役盟軍共損失3艘軍艦,其中1艘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1艘驅逐艦和1艘油船。損失飛機65架,陣亡官兵543人。日軍共損失2艘軍艦,其中1艘航空母艦(“祥鳳”號),1艘驅逐艦,還有1艘航空母艦受創。損失飛機69架,陣亡官兵1074人。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分析出來,美日之間幾乎打成平手,在不考慮工業實力,戰略和後勤等基礎之上,未來的勝敗還難分,但是美國的國力遠超日本,美國一週可以造出1艘航母,這是日本難以企及的,且日本迷信大炮主義,相信以戰列艦的厚重裝甲和大口徑巨炮可以帶來勝利,最終不過是美國軍艦的靶船而已。

第四 援兵實力

三個軸心國之中要數德國的戰鬥力最強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德國在戰爭初期是贏在一個措手不及,戰爭進入中後半段之後,德國的處境也十分艱難。所以,日本要想靠外在援助贏得美國的是不可能的。

好了,這就是筆者我的觀點,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有更多好意見的朋友可以提哦!
最後,你看得了多遠的過去,你也就可以看到多遠的未來。
歷史雖然沒有一定的規律,但是有一定的蹤跡可究。

【作者:歷史直通車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歷史直通車


如果日本沒有偷襲,一對一單挑,美國碾壓日本,日本會被打的滿地找牙。打個比方,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好比一個重量級拳擊手與一箇中量級拳擊手,美國是前者,日本是後者。日本前期的一系列勝利是基於偷襲結果上的,美國在措不及防中被打懵了,所以出現了失誤,到後期隨著美國國家機器的開動,優勢開始顯現。美國的能源資源、製造工業、科技水平、人才優勢都是碾壓日本的,實事求是的說,二戰日本的失敗始於對美國的偷襲。

對日本這種對手,也不可小視,任何麻痺大意都會造成局部的失利。這就好比,一場拳擊賽,雖然都知道不一個級別的選手上臺較量,一般情況下,不會有懸念,但是也有輕量級選手KO重量級選手的例子,失敗不是實力不行,而是過於輕敵。偷襲珍珠港以及日本初期在東南亞戰場的節節勝利就是個例子。所以戰爭這種東西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來不得半點馬虎,尊重對手就是尊重自己。

日本唯一能夠勝過美國的地方就是戰鬥精神,在全民洗腦的那個年代,整個日本民族陷入了戰爭的癲狂狀態,個體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一個個殺戮機器,“不怕死,漠視生命”成為日本軍隊思想的主旋律,這種精神勝利法的確讓人可怕,也是戰爭初期美國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但是,血肉之軀畢竟抵不過鋼鐵洪流,後來在美國強大的軍事堡壘面前,這些被“武士道”精神迷惑的“皇兵”如螻蟻般紛紛倒下、死去、腐爛,成為日本法西斯的陪葬品。


東園小牛


二戰中,如果日軍沒有偷襲形為,美軍和日年戰鬥力如何?我說,如果1941年12月1日日本沒有偷襲珍珠港,一下子不會激起美國人馬上眾志成城,聲討不宣而戰的小日本,因為日美還在談判中,僅在開戰前突然中斷談判,羅斯夫總統氣憤地說:沒見過日本這麼可恥的國家。若論兩軍的戰鬥力,那是旗鼓相當,都很了得。但戰爭的最終勝負不光取決軍隊的戰鬥力,還看誰的戰爭資源深厚、龐大,美國的工業能力遠超日本,所以日本敢於挑戰美國,真是自不量力,沒掂來輕重,自取滅亡也。


大民(劉育民)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其勝負取決於總動員能力。

二戰中的日軍或許單兵能力強大,但整體國力遠遜於美國,且處於外線作戰,並無本土總動員優勢,肯定是不如美國的。美軍也正是出於正確估計,拒絕登陸日本本土,而是請斯大林出兵東北及使用戰略轟炸迫使日本屈服,所謂無他,揚長避短而已。



歷史的行程


二戰的歷史將會改寫。在日本偷襲美國之前,美國的戰力是很低的,並且美國會繼續保持孤立主義政策。而日本會在軍國主義的推動下進一步擴大在東亞的底盤,隨著大東亞共榮圈的不斷鞏固,不出十年,日本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再想與之對抗,已經來不及了。


朋翔千里


個人認為日本不偷襲美國,兩方的軍事實力也是相差有點大,日本國力和經濟上與美國基本不是一個級別的,畢竟日本的起步完工業化程度也相對薄弱,戰場方面上日本的戰線太廣消耗也大。軍力上前期海軍應該還算能對抗相當吧,陸軍和空軍我個人感覺難和美國對抗。


小鮮果劇場


就美日戰力應該是伯仲之間,當時日本已在中國發起了戰爭因此牽制了大部分的戰爭資源,再與美相爭就是戰略失誤和德國犯了同樣的錯誤。


aaa路人xx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