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子的丈母孃去世,我該去嗎?

用戶9809856108453


一哥“俗眼看社會”之——

      拐彎親戚不往來

有一種親戚叫拐彎親戚,比如姑夫的姐夫、丈哥的孃家、姨夫的姨夫等等,是親戚的親戚,是親情的一個延展,農村俗語叫拐彎親戚,也常說真親戚一杆子打不斷,拐彎親戚兩杆子拘不著,再拐彎就是八杆子打不住的關係了。

過去農村是個較固定的人情圈子,人員的交往也多在這一個個的大大小小的圈子裡,因而拐彎親戚也極有可能成為真親戚,上層是拐彎親戚,下層是兒女親家的也多的是,老話說這叫親上加親。

當然在各種交往中,這種拐彎親戚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是過去的民事糾紛解決上,叫親不親,連著筋,扯著胳膊動了大腿,還有的是說“是親三分向,沒親都一樣”,家裡老人有個講不俗的笑話,說家裡人長輩王三在信陽州光山縣做生意與人有了口角,並不佔理,一打聽縣官是陳州搬家口的人,他姐姐家是我們前村的,姐夫叫王狗,縣官升堂一問說你叫啥?哪裡人?三爺爺說我叫王三,苦縣吳臺鎮人,俺哥叫王狗,縣官一拍驚堂木說什麼王三王狗的,本老爺又不認識,後來官司竟然打贏了。聽聽也挺有意思的。

當然,要說到禮尚往來上,這種拐彎親戚是不用上禮來維持的,尤其是現在,如果沒有其他的朋友關係,是不用上禮的,如果有的地方為了顯示一下閨女家的實力,小舅子相請幫個人場的話你可以考慮一下,當然這是你與你小舅子的人情了啊。

 





一哥於一


當然該去了,小舅子的媳婦是你孩子的舅媽,咋說都是時代親戚,就是衝你媳婦都應該去送送,這樣不論是你媳婦還是小舅子媳婦心裡都會感激,我家大姑姐夫的父親去世我和我老公都去送了,為了給大姑姐長臉,我父親去世是大姑姐兩口子給我幫忙,我和大姑姐相處的像親姐妹,和大姑姐夫相處的也像兄妹不分彼此,那樣才像是一家人!


就不理你咋滴吧


如果有人告訴你了,那你最好還是去,不然以後你見了小舅子和他媳婦會難為情,尤其是特殊情況節日在一起吃飯之類的聚會時。

假如沒人對你說起,那你可以裝作不知道。

其實去也沒啥,畢竟你小舅子和他媳婦會經常跟你碰面,別搞得自己下不得檯面,大不了隨個一二百元錢,你也不會有大損失,以後見了小舅子和他老婆,腰板都能挺得直點。

最重要的是,用一二百元錢看清楚一家所謂的親戚嘴臉,也不算損失太大。

我媳婦孃家表妹表弟的老公老婆家裡人病了住院,我們以前知道了還主動買東西去看望了數次,去幫忙。我家有人住院,那些人全都不見蹤影,雖然我損失點禮品錢,但我認為很值得。以後你有啥事,關我屁事!

做人,禮尚往來很重要,可以別人先對不起你,但你最好不要先對不起別人,不值得交往的就涼一邊,路上見了面,對方主動招呼,出於禮貌就回復下,不然就裝著沒看見,這年頭,誰也不欠誰。


跳空提額


如果你們夫妻和小舅子及弟妹的關係很好,而且在事務上來往較多的話是可以去拜祭一下老人家,他們會很感激你的。我母親過世時我老公的大姐夫妹夫及四弟五弟都到我家拜祭了我的母親,我老公弟兄五個有姐有妹,他們對我的好我心裡都記著。我老公是家裡男孩中的老大,我們結婚前婆婆就去世了,婚後第七個年頭老公公也去世了,留下老四老五兩個小叔子都是我們幫忙成了家,這兩個小弟及弟妹人都不錯,他們都記著大哥大嫂為他們的付出。他們去祭拜🙏🏻🙏🏻🙏🏻我的孃親是給我老公面子也是對我這個嫂子對他們付出的一種肯定,我很感謝他們明白事理,懂得感恩,證明他們都長大了,懂事了。這樣我們的付出也算沒有被辜負!他們的善良最是我們樂見其成併為此高興的一個點。但是,2009年小叔子老五的老丈人病故去世,因為弟妹是獨生子女,我們兩口除幫助外老公打電話告訴他家的幾個弟弟此事後,他三弟說沒球事幹了,雖然人是來了但是不情不願。一個只想從哥哥弟弟跟前沾光而從想不起說聲謝謝的人,在我心裡是不會願意跟這種人打交道的。


手機用戶53861170236


我媽去世的時候 我姐的婆婆,小叔子家和小姑子家 都來了,這是我姐的婆家給我姐撐面子,像你說的情況可去也可不去,你和你小舅子的關係好就去給你小舅子夫妻倆撐面子,我姐的婆家親戚都來送我媽也與我們兄弟有情份,她小姑子的婆婆在住院我有去探望 去世了我哥包了禮錢還去幫忙燒東西,人情都是互相來住的。


3336393538417楓子


你小舅的丈母孃過世從我湖北風俗不必去。當然你小舅丈母孃去世難免不做祭。女婿半邊子少不了他忙的,如果他人手不夠,他又想做個好看,併為他丈母孃辦熱鬧點你去不是不可,又沒什麼明文規定不讓去,禮多人不怪。各人規矩各人立,各人門面各做沒什麼拿出來討論的。


奎星吉照


小舅子老婆是獨生女,父母去世需要陪夜,現在兒女孤單,兩三個人肯定心理有壓力,這種情況是不是你做姐夫的要幫幫忙,呵呵,我弟弟就是碰到這種情況,被他丈母孃要求去了小舅子的丈母孃家,說起來有點繞,希望能明白吧。


閒事少管管


看了各種評論,忽略了關鍵一點,每個地方風俗不一樣,像江蘇武進這邊,這種關係是不用去的,但在貴州銅仁地區不管喪事喜事牽扯的人太多了,就像我小舅子結婚,兄弟的丈母孃家都要來,我丈母孃的喪事,孫女的婆家來了一車人,隔開幾百公里,丈母孃的乾兒子(平常不大來往)在海南打工,立即趕回家。


鈕定波


這種情況我們這風俗以前是不去的,因為連親戚都算不上。這些年條件好了,信息發達了,人與人之間交往也多了,也有不少人去弔唁的。說下我家裡類似的真事分析給大家,2004年春我父親去世後,我岳父母帶著小舅子、小姨子來村裡弔唁,小舅子媳婦也跟著一起來了。2008年夏天小舅子媳婦的孃家哥哥突發腦溢血去世了,我也趕過去慰問弔唁了,將來她父親去世了我還會過去弔唁的。這種情況我認為還是相互去弔唁為好,因為自己必然要和小舅子兩口子經常打交道的,就是同事朋友家裡老人去世了都要去,小舅子媳婦和你是親戚,她爸去世了你不去以後見面了比較難受。白事能去還是去一下為好,所謂禮多人不怪,不要在禮錢和傳統思想上糾結這些事情。


用戶7838388347481


跟環境走吧,你家有事人家有沒有來,還有每個家族規矩不同,都去你就的去。我孃家以前隊裡有白喜事,姑娘們都得回去,有的婆家長輩也會去,但孃家人只參加菇涼姑爺的喜事,說白了就是有事菇涼花錢,自己父母辦事時別家菇涼回禮給自家兄弟。現在又改把菇涼情還給菇涼們,老人白喜事,孃家也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