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面對溺愛孩子的家長?

用戶61351974429


親,你是幼師嗎?我們班裡有幾位家長也是這樣溺愛孩子的。經過交流與溝通我們達成一致,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即使摔跤也讓孩子親自感受並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我們不能替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娜姐很陽光


對於孩子,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小的時候你不折騰他,大了以後他來折騰你。


晨曦276612653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唯一,是父母心中特殊的存在,而且近乎於完美,所以溺愛就悄無聲息地蔓延開來。當這種愛有一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逐漸明顯的凸顯出來的時候,家長就會覺得無所適從,從而聽不進別人的直言提醒。我們很多家長都無一例外地對孩子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現象。

溺愛也許就是平時過分地遷就孩子的言行或者說是對孩子言行等各方面出現的小偏差,沒有及時的糾正,進行正確的引導,總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太嚴厲,久而久之就會使得這種愛就像洪水爆發一樣,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遇到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非常令人頭疼和擔憂的。一方面是孩子很難有效地教育和溝通,潛意識裡總覺得有父母這面堅強的後盾,就會無所顧忌;一方面是家長的言行也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

要想改變溺愛孩子這種現狀就得多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先取得觀念的改變才能逐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以較為委婉的方式談話引導家長,使其知道溺愛的後果。

家長愛孩子這是無可厚非的,父母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任何東西,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總想給他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無私地奉獻而不求回報。就如地震廢墟中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好好的護在自己的身軀之下,這是偉大的。可如果是溺愛就會害了害的一生。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個孩子小時候就喜歡隨意拿別人的東西,他的母親沒有及時地制止他,等他長大了因為偷東西而被抓住判刑關進了監獄。在面對法官的庭審時他就說出了一個要求:要他的媽媽把耳朵湊過來,他就對他的媽媽說,要是她小時候就好好管他,告訴他偷東西是不對的,那他今天就不會走上犯罪的道路,他現在很恨她。是她的溺愛斷送了他的前程。他的媽媽聽了當場就難過的跌坐在地上,痛哭流涕,非常後悔。

正確的愛是理智的愛,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對孩子的正確引導會直接影響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主要是要讓家長知道溺愛對孩子的危害。

使家長知道對孩子愛的表達的方式要恰當。

我們說嚴慈相濟,無論是鼓勵表揚,還是批評打罵,甚至是略施以懲戒,都是家長在不同形式上對孩子的一種關愛。明知孩子犯錯而不予理會,那是縱容,包庇。我們為人父母,難道不懂的是非曲直嗎?愛而不說那一定不是你溺愛孩子的藉口,不要因為你的懶惰扭曲了孩子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每一人都要通過奮鬥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想,所以,如果不溺愛孩子就要培養他吃苦、堅毅的個性,正確的看待人生不同階段的每一次成功與失敗。我們愛孩子不僅僅是表現在語言的關愛中,可以是對孩子一個肯定的眼神,可以是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來的威信,可以是在孩子身後看不見的一次次凝視的目光中,更多的可以是把對孩子深沉的愛放在我們的心裡!我們能夠相信,只要你對孩子是真正的關愛,他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使家長知道愛需要有度。

古人云:“木刻雕,而病于越度;金可鑄,而病于越冶。木越度,金可冶,雖有良工巧匠安施工。”

面對家長的時候,我們要讓家長知曉,當父母不分青紅皂白,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辦代替,甚至於孩子錯了也不去教育,也說是對的,這種愛就越過了愛的度。這種愛是愛的錯位,結果會毀掉自己所愛的人。

對孩子過分遷會讓其養成無理取鬧,對孩子袒護縱容會讓孩子是非不分,家長什麼都給孩子代勞,孩子以後會變成“以自我為中心”,後果是孩子自我動手能力差,心理脆弱,想法極端,經不起一點挫折……

我們要讓家長知道,過度的愛不是正確的愛,溺愛不是父母理智的愛。這種愛,只會毀了孩子一生。

當然,一般來說,讓溺愛孩子的家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需要我們的耐心引導,這也比較考驗我們自己的耐心,信心。

最後,我相信,家長溺愛孩子只是愛孩子愛得錯位了而已,只要這個家長不要被錯失的愛衝昏了頭腦,我想,在我們教育者的溝通和引導之下,家長一定會正是這個問題,並且反省自己的愛的。我們還要充分的相信我們的孩子是能夠變得堅強,獨立和自信的,他們遠遠我們想象的還要優秀。所以,家長要放手讓他們去飛翔,豐盈自己的羽翼。最終孩子們會感恩父母的磨礪。


我是高三探長,關注教育熱點,關注孩子成長,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歡迎關注,留言評論。記得點贊喲!

憂優縱橫侃教育


有一天辦公室坐我對面的小梁老師在接待一位學生家長。那位媽媽好無力,好無奈,說孩子不做作業,和有不良習慣的孩子混。老師說你讓他爸爸說說他,回答說他誰的話都不聽。上次他爸爸說他,兩個人差點打起來,所以沒辦法。我在旁邊聽了覺得挺奇怪,插話問了一句,他爸爸打不過他嗎?那當媽媽的怔怔地看著我,半天沒說話。我不是想讓家長打孩子,只是你一昧忍讓,完全被孩子拿住,你這個監護人怎麼當?

不得不承認,好多在學習,習慣,性格,修養等等方面有問題的孩子都是父母過分溺愛給禍害的。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明知過分的行為卻不去引導,規範,慢慢地到束手無策的地步。我奶奶一小腳老太太,都會給我們說,寧給個好心,不給個好臉。老式的家長制固然不可取,但是如果走到另一個極端,完全放縱,更不可取。



桃子教英語


左老師來回答。今日頭條兒今天推給卓老師的。興趣兒考核題。

問題的內容是?怎樣面對溺愛孩子的家長?

現在左老師來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感謝題主及時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左老師昨天在今日頭條的視頻上,看到一段兒30秒的視頻。一個十歲的男孩兒。揮拳打向他的母親。就視頻來看。連續擊打母親能有五拳左右。母親做到了,打不還手。 任其兒子揮拳砸向自己的頭部。看了真是令人心疼。結合今天這個問題兒,我們可以想想。十歲的兒子長得有他母親高了。應該說是非曲折。尊老愛幼的道理他是會懂得。按照中國義務教育來算。他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孩子敢在光天之下。揮拳砸向自己的母親。肯定不是偶爾為止。更不會是第一次。 切,別說是揮拳砸向自己的母親。就是一個普通的十歲的男孩兒。會一拳砸向社會任何人。都是一個極共危險的行為。可以設想,如果他揮拳砸向同齡的女孩兒。把人打傷了。家長要負什麼責任呢?也得負法律責任。追究監護人的監護權。如果揮拳砸向鄰家的一個老太太,把人打傷了。我說什麼呢?父母不但要包賠損失。哦,還得負法律責任。這樣一個。現在長得胖胖的男孩兒。首先肯定一條。這個家裡的家庭教育。幾乎是沒有教育。或者說是全部是反面教育。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個好好的男孩兒。怎樣養成揮拳砸向自己的母親的習慣呢?是怎麼養成的呢?令人奇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誰生孩子都是喜歡自己的孩子。可是喜歡和溺愛是兩碼事兒。什麼叫溺愛?左老師打個非常形象的比方。孩子罵人。看見了象沒看見一樣。甚至充耳不聞。有的時候,看著小孩兒罵人。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兒。哈哈大笑。這不就是變相鼓勵孩子繼續罵人嗎?還有,當孩子罵人的時候,甚至大人在邊兒上鼓勵說。這個罵法不對。換個罵法。這樣的家長咱們看的多去了。看著孩子會打人的時候,大概是四五歲。孩子有所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揮拳砸向他的父母。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上述這些老人,看到孩子打自己的行為。麻木不仁。從來不知道呵止。久而久之,給孩子造成一種打人毫無顧忌的習慣。以直到昨天。我左老師看到那個視頻。十歲孩子揮拳砸向他媽。動作極其嫻熟。我們旁觀者看了以後令人稱奇。可以想象。這個孩子要長到十四五歲。就可能把他母親當成是練拳擊的對象。想想。多麼可怕。這幾乎不是在溺愛孩子。而是在培養一個未來社會的犯罪分子。

左老師再次奉勸那些溺愛孩子的家長呢。慣子如殺子,教育孩子必須得從小抓起。甚至從幼兒抓起。如果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孩子的惡劣毛病在現象滋生。其實就是害了孩子的一生。最終倒黴的除了孩子以外。家長的責任是首當其衝。到了那個時候,你後悔都來不及啦。謝謝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左老師僅是一家之見若有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謝謝!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