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後,怎樣管理才能返青快、分櫱多、不長草、防治病蟲害?

guai66


根據題目的表述,清江鶴將題主的意思概括為三個內容:即水稻秧苗移栽後如何進行活棵返青管理。和水稻移栽後的秧苗如何除草及返青期的病蟲害防治。

下面,清江鶴結合水稻田間生產的實際情況詳解如下。



一,如何做好水稻移栽後的活棵返青管理。

這個管理不單純地從水稻移栽以後算起,而是在秧苗移栽之前就要做好移栽返青的基礎工作。

生產中稻農常常是在秧苗移栽前五至七天時,就要結合秧苗苗床病害及地下害蟲危害,對苗床上的幼苗進行一次病蟲害綜合防治。這時,就可以在病蟲害綜防時,適量配比調理水稻幼苗生長的藥劑。如豐產靈,稻寶,移栽靈等。



在苗床上調理秧苗好處是,秧苗集中面積不大,不僅易於防控調理,而且還減少用藥量,降低成本。有利於培育壯秧搞好保苗效應。

二,早施分櫱肥,利用位差選擇做好秧苗移栽後的雜草防控。

用秧苗移栽除草劑,如稻草隆,苄嘧磺隆,撲草淨,吡嘧磺隆等。與藥肥(三十至四十斤每畝)或者尿素二十斤,氯化鉀十至十五斤每畝拌勻以後及早追施。



三,做好水稻返青期的低溫防範。

移栽後水稻由於根系活力不夠,吸取營養能力有限,稍遇冷害就會停滯生長。使得植株葉色轉黃,下部葉片由黃轉至乾枯。部分葉片還會根據氣溫的升降漲幅出現"節節黃""節節白"的花葉。

如果低溫的持續時間長,秧苗返青時間會拉長,這樣是不利於水稻生長的。



因此生產中出現冷害時要進行急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葉片上噴施含氨基酸或腐殖酸的葉面肥與誘抗素一起復配使用,既防止水稻營養缺素,還可以預防水稻生理性坐蔸,一舉幾得。

四,做好水稻早期一二三代螟蟲低齡幼蟲的預防及根結線蟲,稻水蠅,稻象甲,鰓蚯蚓的防控。



這個十分關鍵。特別是山區山地氣候,早春由於地溫低,水稻本身分櫱的速度就不好,如果出現地下害蟲,危及水稻根系使水稻根系發育不良,極易引起水稻移栽期形成坐蔸。這在山地農村是常見的事,而且每年不可避免。

最好的辦法就是撒藥土或者顆粒劑的殺蟲劑。在水稻秧苗移栽後十天後就可以撒施。也可以結合秧苗追肥一起混拌撒施。以減少勞作次數和用工成本。


清江鶴


水稻插秧後,怎樣管理才能返青快、分櫱多、不長草、防治病蟲害?

題主的這個問題是大部分農戶所關心的事,大家在水稻插秧後也比較擔心返青、分櫱、稻田雜草、病蟲害等一系列問題,其實不用緊張,這個時期的管理主要以水分管理為主,水分管理好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一、水稻插秧後用水分管理來促進返青、分櫱、減少雜草和病蟲害。

1、俗話說“淺水促早發”,

水稻插秧後主要是採用淺水灌溉技術,通過增加土壤溫度,來調節水稻的生長。水稻早期對水分的反應非常敏感。秧苗移栽後如水層過深,會使稻苗細弱,素質下降,返青期拖長,甚至把稻苗淹死。移栽後的水稻,初期生育對氣溫、水溫及地溫也很敏感。特別是植株幹物質和莖葉的相對生長率隨著溫度的上升而明顯增加,而溫度又與灌水措施有直接關係。

2、稻苗長至4片葉後開始分櫱,插秧返青後進入分櫱階段。為了促進早分櫱,爭取低位分櫱,促進根系發育,同時使植株更健壯,要求淺水灌溉。因為淺灌可以提高水溫、地溫,增加莖基部光照和根際的氧氣供應,加速土壤養分的分解,為水稻分櫱創造良好的條件。此時如缺水乾旱,會延遲分櫱,減少分數。如果灌水太深,又會抑制分櫱。根據這些特性,在有效分櫱末期,通常採用加深水層或排水烤田的方法以抑制無效分櫱。

3、另外,在北方稻區,灌溉水的溫度對分櫱發育的影響大於氣溫。水稻分櫱早生快發,除秧苗素質外,主要取決於水溫。淺水灌溉可以提高水溫和地溫,增加土壤氧和有效養分,並使稻株基部光照充足,為水稻分櫱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淺灌分櫱早,分櫱節位低,不但能夠增加分櫱的數量,而且能夠提高分櫱的質量。

4、水層與病蟲害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水稻幼苗期間水層較深時,往往導致水稻綿腐病和苗期稻瘟病的發生,稻瘟病的孢子有一部分是借水流動而傳播的。稻負泥蟲和潛葉蠅也多發生在深水處。許多病害和蟲害的發生都與水稻株行間的溼度有關,如稻瘟病相對溼度在90%以上時適於發病;白葉枯病相對溼度在70%以上時發病較嚴重;紋枯病在高溼條件下發病加重。害蟲如三化螟、稻苞蟲、稻飛蝨、葉蟬等卵孵化率的高低和為害時間的長短,一般都與溫溼度條件有關。而這些條件除了受天氣的影響外,主要受灌水的影響。所以,水稻插秧後進行淺水灌溉,對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其它促水稻返青、分櫱、減少雜草和病蟲害的方法。

1、人工撓秧。在水稻插秧後,阿華經常看到田間有農戶忙碌的身影,他們用手在田間進行攪拌混合一下,這種叫撓秧。早期進行人工撓秧有利於土壤鬆軟,增強通透性,促進微生物的活躍和土壤養分的釋放,對水稻早生快發也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2、避免使用太冷的水直接灌溉。冷水主要包括高山雪水、井水、山間泉水和大型水庫深孔放出的底水等。其特點是水溫很低,水中所含養分少或基本不含養分。如不經過處理用以灌溉稻田,會對水稻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影響。水稻長期在淹水下生育,一般水溫的影響要大於氣溫。像我們家鄉主要是用水庫的水進行灌溉,底層剛放出來的水是特別冰冷的,需要經過河道加大流程和開挖田簡溝渠延長水路進行增溫後,再引入稻田。


綜上所述,水稻插秧後,利用淺水灌溉,可以讓水稻返青快,分櫱多,並減少雜草和病蟲害的發生。


阿華記農


水稻插秧後田間管理很重要怎樣才能管理好呢?以下幾點大家不防試試。

一、水稻插完秧灌水保持5公分左右,有利於除草的效果,草種子不會發芽。如果地不平的要多加田埂。除草劑根據地方土壤要求適加正常稻田除草劑以丁草胺為主,大家注意施加除草劑的同時在除草劑裡每畝加10千克左右的尿素這樣即省了人工水稻的返青肥也下去了一舉兩得對土壤較差的可以多施加根據當地情況

二、曬田:除草劑施完7天左右水稻秧苗的根系已經紮根了開始返青啦!這個時候就應該把田裡的水排掉啦!如果不排掉水稻會出現爛根現像根的底部是黑的種稻的朋友是不是會遇到呢?曬田的同時會增加水稻的分櫱。曬田不要曬太長時間發現田裡有裂縫了要灌跑馬水。

三、防治病蟲害:水稻返青期主要防治鑽心蟲就是二化螟防病水稻的稻瘟病。用藥要根據每年的病蟲害程度施什麼農藥,要多留意地方農技中心通知。

以上就是水稻插秧後的田間管理希望能幫到廣大農民朋友。這是我多年在田間的一點經驗。有好的意見在下方評論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LD198608


你好!農村老俗話來說說水稻插秧後的各種問題的話題。水稻返青期和分櫱對於成熟期和產量有著很重要影響,今天來說說如何進行管理可以使得水稻生長狀態比較好。

首先要做好整地工作,使用機械進行平地,高度差距在三釐米到五釐米即可。這項工作是決定插秧的時間,如果選擇沙壤土的話儘量在插秧前一天進行整地,配合複合肥進行混合,這樣可以保證土壤有著比較好的肥力,促進插秧之後的水稻苗生長。

插秧之前一定要提前看天氣預報,瞭解最近幾天的氣候是怎麼樣,如果降雨之後馬上進入晴天的話,水稻是很容易發生病蟲害。

插秧之後的溫度儘量不要超過二十五度,不然很容易造成植株生長不良,插秧前一星期是不適合澆水,保持苗床比較乾旱是有助於根系生長,同時要做好通風進行煉苗,讓水稻苗可以很好的適宜當地的氣候,有助於成活率。


插秧之前還要追肥一次,有助於提前進行返青期,還要配合預防病蟲害藥劑一起使用。插秧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控制密度,如果使用機械的話要控制其速度,避免造成卻苗影響到栽培密度,如果當時天氣不太好的話可以適當延遲兩天左右,千萬不要錯過插秧最適宜時間。

插秧的同時也要做好補苗工作,如果沒有及時補苗,不能和其它植株一塊成熟,對於的後期管理和採收也會造成一定影響。插秧之後一定要及時進行澆水,這次灌水叫做護水苗,因為剛剛栽培之後的水稻根系吸收養分是比較差,對於水分要求比較嚴格,如果缺水的話會造成返青期較慢,嚴重的話會導致枯萎。

這個時期的水位是植株的三分之二最為適宜,用水進行保護水稻苗,促進水稻快速進入返青期。當水稻進入分櫱期的時候要進行淺水灌溉,保持水位三公分左右即可,這時候根系可以得到充分陽光,促進期分櫱提前,提高產量。


氮肥的補充對於水稻的分櫱起著很重要作用,這個時期的施肥量主要佔整個生長期的三分之一,使用速效性氮肥是可以促進葉色轉為黑色,促進分櫱較快。雜草生長速度是非常快,會與正在旺長的水稻進行吸收養分,在封田的時候可以使用安全性比較高的藥劑進行防止雜草長出。插秧半個月之後,可以進行噴施藥劑進行鋤草。

水稻在水中進行生長,一般有水的地區就會有害蟲,插秧溫度快速上升之後很容易發生病蟲害,前期是水分比較渾濁,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水稻苗開始枯萎,這時候因為水中的害蟲會直接吸取植株的養分,造成光合作用失調,從而影響到成熟期以及產量。


所以對於害蟲除了要及時進行使用藥劑治療,預防工作同樣要做好。以上就是農村老俗話對水稻插秧以後的一些常見管理作業的看法,有不同見解的家人請及時反饋,我來修改完善。


農村老俗話


現在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水稻插秧的工作,基本上已經接近尾聲,很多地方基本上已經完成了插秧工作,等待秧苗返青。不過由於近期在南方地區多發降雨,而且出現了降溫的情況這對剛剛插秧的水稻苗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水稻秧苗插完之後,最喜歡的天氣應該是晴天比較多,氣溫相對較高的情況,這樣水稻的秧苗返青直立的就比較快,生長就會比較旺盛。

而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水稻秧苗在生長的過程中,稻田裡面的雜草也會生長比較旺盛,這個時候對於農民來說除草也是非常關鍵的,畢竟如果水到田裡面的雜草太多,很容易影響秧苗的正常生長,尤其是插秧初期,水稻急需吸取營養返青直立。因此這個時候對水稻的秧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很容易導致水稻秧苗生長不正常,而且容易滋生蟲害。

由於插秧的時候,水稻田裡面的積水相對會比較厚,水稻插完秧之後,應該將水位控制在5釐米左右,千萬不能夠太慢,否則,如果持續高溫的話,水稻秧苗的根部容易產生黴變。特別是現在立夏過後,農田裡面的水溫上升的比較快,如果沒有及時的更換水的話,就容易滋生各種細菌和黴菌,從而導致根部出現發黴,從而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

一般在水稻插秧之後待水稻返青直立之後,應該適當的將田裡面的水放幹進行曬田。因為返青之後水稻秧苗不需要太多的水,更多的是應該有充足的陽光照射,才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漲勢才會更加的旺盛,深夜才會更多。如果積水過多的話,反而不利於水稻的生長,因此進行適當的曬田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時間不能太長。因為現在立夏之後,光照越來越強,曝曬的時間太長也會使水稻出現黃葉乾枯的現象,所以曬2~3天就可以了。這樣做同時也可以防止細菌滋生,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現在一般水稻田裡面長草的話,很少有會去人工除草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使用除草劑,但是我覺得除草劑最好還是用少一點會比較好,千萬不要過量,畢竟除草劑過量也會有一定的量存留在秧苗當中,最後長出來的水稻,也會多多少少有一定的農藥殘留,況且除草劑對於水土的破壞也是非常嚴重的。因此一定要適量的使用除草劑,切記不要過量。以上純屬個人的觀點,如有更好的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農村泉水有點甜


水稻栽秧後,怎樣管理才能返青快,分孽多,不長草,防治病蟲害?如何才能讓水稻栽秧後返青快分孽多呢?首先從苗床移栽前十天左右提前拷(靠田)田,為的是讓水稻控制苗壯促使移栽至田塊生根快與分孽前的秧苗適應環境的一個步驟,等到臨拔苗前三天施上化肥及灌足水打藥,這樣才能使移栽至田塊的稻苗生根返青快,無病蟲害的發生,栽至田塊後及時放足水,讓水稻苗在水中只露出葉心,(地是整平的,特高處可鋤埂圈起來單放水與栽插),三天內保持水充足到位,三天後稻田可施20~30斤,/畝尿素緊接放足水,水這次一定要足。這次水消犛完,讓稻田稍幹二至三天,讓水稻苗真正紮根做好基礎‘。再放這次水,這次水不要太多,一市寸水就行,這樣能使陽光照射水有溫度,促使稻苗發全根與分孽,這時應細心觀察稻苗分孽情況,堅持4天左右的小水,讓陽光把地面水曬透,促苗促壯促分孽無雜草病蟲,這就是我管理水稻的實地方法!。1


WangFDDI夢圓


移植2天前,苗床做好送嫁肥和藥,噴阿維.高氯+加收米+蕓薹素。施足基肥再移植,移植5~7天后,施尿素每畝20~30斤+大稗清1~2包或金稻龍除草回青肥20斤。移植15天噴蕓薹素+優聰素(高氮型),這樣可促苗壯苗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