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很多年輕人都不喜歡走親戚,尤其是過年時”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現在年輕人不喜歡走親戚,即使是勉強被叫去了,也是在親戚家看手機,到完飯回去,一言不發,就跟空氣一樣的來去,其實這是不好的現象,應當認識到走親戚的意義,就知道走親戚的必要了。

孃親有舅,父親有叔,你愛你的父母,就要愛他們的兄弟姐妹,不然,你爸爸,媽媽,看著人家都去給舅舅,叔叔拜年,而你不去,父母心裡是個啥滋味,畢竟是他們的親兄弟,親姊妹,你做為下一輩的不去看望他們,給他們拜年,父母會很傷心,你心裡沒有舅,沒有叔,就沒有對父母的尊重和愛意。

我記事起,每年再沒錢,到了正月初二,媽媽都要換上一身乾淨衣服,從不打扮的母親也要把頭洗的乾乾淨淨,領著我們走20里路,去舅家拜年,外公外婆很早過世了,舅舅們靠幾個姐姐勉強長大成人,所以,他們感情也很深厚,等我們一翻過山頭,看見舅舅家的房子,舅舅,舅媽,就在山下喊,扯破喉嚨喊,大姐喲,可那麼好,哦,幾個娃去接你們了,一會兒,一大班子,表弟,表妹們就串上山頭,來迎接我們了,那個親熱,高興勁,各個歡天喜地,媽媽早就把口袋裡準備的上海牌奶糖塞到他們嘴裡,全都把我們拿的東西搶過去拎著,搶不到手的,就把我媽,我爸,拖著,拽著,往家裡拉,常常都因為沒搶過,還拌嘴呢,現在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幸福呀。

到了如今,日子好過了,通訊方便了,舅舅家還是早早手機聯繫好,等我們正月初二上門,雖然舅舅們都年紀大了,仍然是早早的站在村口外,在寒風中等候我們家裡人來,這就是親情,這就是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見了面,都是把家裡珍藏的好就。好茶,拿出來,舅媽們為了做一桌子好菜,半夜就起來煮肉,炸鍋子,燉雞,吃完這家舅,再去那吃那家舅,吃完後,舅媽們還要我們評論誰菜做得好,讓我媽做大姐的說出公道話,我媽媽常常是聰明的打哈哈,我們也各個表揚,舅媽們才心滿意足。

到了姑姑家裡,表哥,表姐們更多,那個時候的農村裡鎮熱鬧,去拜年真有意思,各個屋子裡大火燒得旺旺的,大人們喝酒,喝一天,菜就在火坑裡燉著,孩子們瘋夠了,打夠了,回來還被請到桌子上,美美一吃,真是最幸福的回憶。

親情,親戚,不要在經濟浪潮的衝擊下,喪失了,你再有錢,你出門一部車,回家一個人,處處都要錢,步步都算錢的日子,也沒啥意思,還是要不計較什麼富貴,只論大家親朋好友,難得相聚,一起吃飯,一起開心,有難共度,有福同樂。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











朱閣樓


很多年輕人,過年時不願走親戚,不是年輕人故意要丟棄老祖宗的傳統,嗜好大逆不道,專愛特立獨行,而是因為年輕人的成長環境、家庭教育、民俗觀念、社會風氣以及個人原因等諸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

  •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玩具就是他的親戚和朋友。

自獨生子女這個名詞誕生,孩子的親戚觀念就淡漠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只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玩具,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親戚朋友。更不會知道親戚需要走動,友情需要維護。

孩子週一至週五,上學被爺爺奶奶接送,週六和週日,爸爸媽媽陪孩子四處走走,開闊一下眼界,或到遊樂園讓孩子盡情的狂歡一下,其餘時間,只有玩具陪伴。

春節了,全家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向365天告個別,僅此而已。至於走親戚,是爸爸媽媽的社會活動,嫌麻煩,一般不帶孩子。所以,孩子從小就沒有接受到走親戚的陶冶,大了自然不願意走親戚。

  •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學習是孩子的使命,那個父母心大的能讓孩子,抽出專門的時間走親戚。

社會發展的速度超過了人們的想象,競爭的終極,就是人才的較量。孩子的知識儲備,在將來競爭中的作用舉足輕重。

培養孩子專心讀書,是父母的當務之急,是孤注一擲的任務,生活中的一切事務,都要給讀書讓路。

孩子想走親訪友,只能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夢。

父母十幾年的執著,就一定能夠換來孩子長大不願走親戚的現實。

  • 年輕人不願走親戚,也有個人的原因。

走親戚,不僅僅能拉近親情,維護友誼,實現團聚,還會聊一下家長裡短的閒話,傳遞一下長輩對年輕人的關愛。比如,關心一下年輕人的就業、購房、婚姻等諸多現實的問題,並談出大人的觀點,往往會讓年輕人不堪重負,因為這是很多年輕人的“硬傷”,面對這些追問,難免讓年輕人難堪,走親戚便成了年輕人的負擔,索性就不走了。


冶德平


經常聽人說城裡套路多,但對小編來說,農村路也滑。如今現在的農村也不像我們小時候印象中的農村了。在以前在農村的每個家庭的條件也都差不了多少,所以也不存在像現在一樣。以前農村人也不能說是特別的愛走親戚,因為那個時候農村人也特別的好客,也特別喜歡親戚朋友親來家做客。親戚間的感情都還算可以。就算走親戚也沒有別的想法,就是簡單的走走親戚,聯絡下親戚間的感情。


而且那個時候走親戚,你帶了禮物過去,等你回去的時候,親戚也會在你走的時候,為你準備一份禮物帶回去。也不像現在你拿些什麼土特產雞鴨之類的,人家都不稀罕這些禮物,現在走親戚喜歡錢的更多一些,而且走親戚基本上沒有什麼回禮這一說。而且也正是因為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的社會的發展,現在走親戚的份子錢也是越來越大。而且基本上每個親戚等親朋好友走後,就開始在家計算這回收到多少份子錢。誰家給的多,誰家給的少。


之所以現在農村有這樣的一種怪象,年輕人越來越不愛走親戚。現在的年輕人一般都是80-90後這一代,也正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來經歷過,走親戚從簡單的聯絡感情,到現在走親戚,全成為親戚間的相互攀比的演變。現在相信大家回到家裡基本都是在問娶老婆沒、買車沒、買房沒,你某表哥表姐都買車了你還不趕緊買車買房這樣的話題。讓很多的年輕人都非常的反感,親戚間也猶如一個小世界,親戚間也有著各種形形色色的角色。特別在現在年輕人心裡,就有這幾類親戚,最不想走也是最想遠離的親戚。比如下面幾種親戚:

1、有事找其幫忙的時候,各種理由推辭。這類親戚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卻非常的惜手,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推辭。為什麼呢?因為給你幫忙,你又不會為他支付報酬,就算來給你幫忙了總想著自己誤一天的工要損失多少錢似的。這類親戚年輕人是最想遠離的,想讓這些親戚給你幫忙非常地難。。

2、沒錢的時候把你當空氣,有錢時對你比親孃還親。這類親戚用外人的說話來講,其實就是小人、勢利眼的人。在你家裡比較窮沒有錢的時候,他們也不會把你當親戚看。他們也會像外人一樣看不起你。當你發財了、有錢了、發達了,這類親戚跑你家卻跑得比誰都頻,見人就說是你親戚,甚至好到比自己的親孃還要親。這類親戚現在年輕人最討厭了。

3、家裡有點小錢,就感覺自己高高在上看不起人。這類親戚可能家裡有一點點小錢,就看不起別人。總是一幅高高在上的表情,看不起任何人。也從來不會主動跟你走親戚,因為他們怕你找他幫忙或者麻煩他。

4、各種陰奉陽違,巧言善辯。這類親戚一般是做人做事最不靠譜的人,人前人後完全不是一個人。就算你找他們幫忙,就算他們答應了也沒有任何希望。

5、借錢長期不還,自己卻大魚大肉,花銷比誰都大。碰到這類親戚是最無賴的,自己有手有腳不好好的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金錢。一沒錢就想著到處借錢,臉皮也是特別的厚。這類人也是最容易跟你翻臉的,你不借就說親戚這點忙都不幫。可幫了他、錢也借了他,他們卻從來不想著還錢。自己花銷也沒有任何節制。催錢多了還跟你翻臉,臉皮薄的年輕人只能自認倒黴。

走親戚本來也是我們國家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習慣,也是我們聯絡感情維繫親情間關係的一種互動。本是同根生,其實真正親戚間真的不需要這麼多的面具和偽裝。大家認為呢?你還喜歡走親戚嗎?


閒農日記



豆腐阿姨3


這個問題是我小時候的一個困擾,那時候我也不喜歡走,不知道去了說什麼,好尷尬的,可是父母非要我們去呀,可是我現在長大了,想法不一樣了,過年了想去大姨,大姑家走走看看,過年了嗎看看他,(她)們嘮嘮家常給他們做點自己拿手的好菜,讓他們也嚐嚐。


英姐愛美食


現在走親戚,一般都是走的比較近的,姑姑,舅舅,姨娘家。一般都是這樣的,我們這邊。那從身份來看,都帶著母系跟父系的血緣緣裡的親情。

所以,走親戚就是吃頓飯,聯絡一下感情的。雖然吧,有很多長輩要問小字輩的婚姻奧,事業奧。也是聊聊話題。最主要是好多人在一起熱鬧熱鬧。

平時,沒有理由上門的,而且現在的人,壓力大,工作忙,一般很少去親戚家。在有時會出現長輩病了,然後去探望。那就只剩下這過年跑親戚了。

我一般過年,也沒親戚跑。因為我父親的妹子們嫁的遠,所以,開車過去,我姑丈們會很熱心,開心,說我這個侄女有心了。

母親那邊的姊妹,也就是我舅舅他們,也不是很近。要跑去隔壁一個市裡。然後一買五份禮品,到了那邊,還一家家去拜訪一下,把禮品送到各家。然後再去聚集的一家。

就是全家熱鬧哄哄地聚在一起,小孩一桌子,男人喝酒一桌子,女人們一桌子。吃著,聊著,還挺開心的。

吃好飯了,就開始活動了。有的選擇去逛逛街,看看電影。有的打打牌,有的年紀大的坐在外面曬太陽,吃吃瓜子,聊聊工作等。也聊聊一年的不易,孩子奧。

過年跑親戚就是熱鬧,跑的就是聚聚的。人,總是群居的。過年就是熱鬧,年味兒。

如果你帶著炫耀,出去跑親戚,那就不必了。又或者你生意不好,過年很低落,那也不必。因為,本來就挺不開心的,過年出去跑跑,就是換個環境,換份心情,因為熱鬧了,大家都會感染一種氣氛,幸福的味道!

就如,回孃家一樣,幫爸媽洗洗碗,再聽聽媽媽的嘮叨啊!跟父親聊聊工作奧!不是挺好的。

一般年初二就是回孃家的日子。嫁的近,就在這一天回孃家,提上禮物,去看父母。遠嫁的女兒回孃家,還可以多住幾天,陪陪父母。

我眼裡都是,一家子親,圍繞著桌子,熱鬧哄哄地吃飯。平時孤獨怪了,過年就跑親戚熱鬧一下。感受一下幸福!



白鳳鐸


攀比,前面說到了,現在農村家家戶戶生活都越來越好,經濟收入高了,想得自然也就多了,就拿買車這件事來說,如果你開了一輛八九萬的小汽車去舅舅家走親戚,舅舅家表哥的車跟你的車價格差不多但品牌不同,茶餘飯後的話題基本就是兩人爭著說自己車的優點了,其實不止是兩人之間攀比,就連長輩們之間也攀比,“我兒媳婦給買的大衣800多”,“我五年後要換輛奧迪,一定比你們的好”等等,這些話都是小編親耳聽過的,當然還有更多互相攀比的例子,小編就不一一列舉了,互相攀比就意味著誰都不盼著對方比自己好,從而也導致家庭之間的關係不會太和諧,所以每次見面就攀比,還是少見面讓自己心情舒暢一些吧。


悅兒見


小時候會跟著大人去給長輩磕頭拜年,進門就會稱呼長輩然後下跪磕頭,大年初一早上會掙到好多糖和壓歲錢,回來的時候會數數錢,看看哪種糖沒吃過,沒見過,那時候高興。現在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隨著村裡老一輩的逐漸逝去,子女們也都在外面定居,可能家裡沒長輩了,也不會再回村,所以住的分散了,走親戚有時候也就比較遠了。還有就是現在的年輕人長年在外,回了家如果不是父母引見的話,估計連親戚都會不認識。就是認識的姨姨舅舅,也可能會話題很少,而且在一塊也無非就是談談工作,談談婚姻,互相攀比半天,吃飯回家。最後一點就是年輕人有工作地遠的都是除夕才到家,呆幾天就得上班,走親戚沒意思更願意多陪陪家人父母。



思念的念兒


現在過年都沒有小時候的那個氣氛了,小時候家裡窮,小時候老是盼望著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會有新衣服穿,特別是好吃的,過年才會有很多好吃的,平時父母根本不捨得買吃的,都是吃家裡種的。而現在吃的,穿的平時都能滿足,一走親戚就是喜歡攀比,個個都喜歡裝,所以還不如自己在家玩玩手機來得開心


小小二的媽媽


以前過年過的是人情味兒,現在過年過的是過場,以前交通基本靠走的時候,哪怕要走上一整天,也得去拜年,現在是發個微信,就算拜年了。以前年夜飯提前一天就開始準備上了,做飯的大鍋就沒有停過火,現在呢,去飯店裡一起吃個飯,吃完也就各回各家,年就算過完了。以前過年,早早的就置辦年貨,沒有冰箱,買了拿大盆扣院裡。現在,去趟超市啥沒有?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