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祖太遠太久無從考究,如果從你往上數個三代五代的,弄得清楚你的根在哪裡嗎?

喜悅視聽


如果有族譜家譜的話,不要說三代五代,就是十八代二十八代,也是能夠知道的。

比如我們楊姓,是從義烏遷過來的,始祖是楊虎。我爺爺還在世的時候,曾跟我們聊天,說那時村裡專門有人管族譜,哪一家生了男孩,取了名字,就在族譜上寫上,過上幾年還要修訂。我們出生的時候好像就不講究了,到現在已經好多年都沒有修訂了。我爸說他看到過族譜,但我們就不知道了。

以前在中央電視臺看到一期節目說的是金姓,說他們是活金死劉,當時好像是看傳說一樣。原來還真的有這樣的事,我有一個同事,他是姓金的,可是後來在一次聊天中,他又說他姓劉,可把我給搞糊塗了。我就問他,你到底是姓金姓劉啊,他說他們是活金死劉。祖上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宗親,因為王莽篡位,誅殺劉秀九族宗親,當時有一房宗親,逃出了京城。來到當時的會稽,為了躲避追捕,就把劉改成了金姓。後來劉秀做了皇帝,他們又懇求劉秀,允許他們死後複姓為劉。後來就一代一代流傳至今。我的同事呢,他的爺爺後來又遷到了我市,他說在他們村裡就他們一家姓金的。可是他們有家譜。他爺爺死後就葬在了這裡,墓碑上就是劉姓。

我們隔壁村有郭姓家族,他們說他們的祖上是郭子儀,是郭子儀的一個兒子遷過來的,他們有族譜,有家譜,有郭子儀的畫像,每年都要祭拜呢。

族譜家譜在中國有這悠久的歷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現象。記載了每個家族的歷史,也承載著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情結。族譜家譜因為五六十年代的歷史原因,也有過一段時間的斷層,沉寂。現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修訂族譜,尋根問祖的熱情又在各地開始興起。

前段時間我老公他們村裡也說是要修訂族譜、家譜。還專門打電話來問我們的信息。修訂族譜家譜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所以還要募捐集資。我老公和我同姓,算起來500年前還是一家呢!


木易品生活


我們家沒問題!大約在200多年前,我的八世祖楊倫與四個弟弟一起攜老母離開山東老家闖關東,最後落戶於遼寧安東縣(現東港市)。至我已是十三世。

經口口相傳,我們的祖籍地是山東登州府福山縣三甲駐六甲社大山夼楊家。經多年的考證,此地應該為現在的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高疃鎮上疋山夼村或下疋山夼村。此地有楊姓,但是與我們連不上宗。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滿足兩點,闖關東後裔回山東尋親比較容易。一是闖關東的時間離現在越近越好尋;二是小姓好尋。

而我們家則恰恰相反,楊姓本身就是大姓,闖關東時間又這麼久遠。所以漫漫尋親路,屈指已十年,但依舊一無所獲。


朝天闕1


我太爺爺十幾歲從甘肅民勤逃荒到寧夏中衛,最後不知所蹤,爺爺曾和太奶奶回去過,等不到人又返回寧夏。太奶奶去世後爺爺跑到農村打長工再也沒回去,父輩也不曾回去過。我經過前輩描述,四方打聽,硬是找到了祖籍,請回了族譜。先祖安徽滁州人,明洪武年間徐達手下掌印指揮,西征時駐守告訴民勤,屯墾戍邊,從此定居。



清風無爭


出生成長在六O、七O後的我們,是知道自己的根,源自哪裡的!我姓亓,一般人不認識。讀做:qⅰ ,同齊、旗同音。我祖上在元朝末年,從江蘇淮安,遷移山東萊蕪羊莊村!至我輩22代人了!上推5代人,分別是:亓元貞、亓心齋、亓笑春、亓瑞芳、亓東利。


亓桂玉


都說咱是山東人,

千里迢迢去尋親。

身世渺茫無處覓,

思之不禁淚沾襟。

這是去年山東半島旅遊回來寫的一首所謂的詩。明知不可能的事,略表心懷而已。我們姜姓,可能闖關東比較久遠的緣故,連我爺爺也說不清老家的具體地點,只籠統的知道是山東登州府。況且沒有家譜,估計尋根問祖是很妙渺茫的事了。但我山東一行,有這點心思,也許祖先也不會怪罪我們吧。


立冬102


我姓譚,不要說三五代,就是往前數十幾代都有族譜記載的。

譚姓源於姒姓,西周時姒姓的一支封譚國國君,爵位為子爵位。在現今山東濟南章丘區。春秋時譚國被齊桓公所滅,當時國君流亡到莒國,以國為姓,以爵為名,譚子乃譚姓始祖。

我們譚姓這一支從山東遷徙到了江西,從江西遷徙到了湖南茶陵縣。湖南是譚姓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我這一分支的始祖在南宋時期從茶陵遷徙到了湖南祁東縣。我我家有族譜,記載了從譚姓始祖譚子到我們這一始祖所有的世系。

題主問往上數三五代,還弄得清楚根在哪裡嗎?我不用現翻族譜,我也記得天祖的明偉,高祖,曾祖,高祖父的兄弟,這些不用看族譜我都記得。

國有史,族有譜,樹有根,人有族。


娓娓道來偉偉雜談


河北青縣劉莊劉氏,祖上500年前,從山西洪洞大槐兄弟兩人遷至廊坊大城縣劉固獻村!兄住劉固獻村,弟至青縣劉莊村!名人有近代的劉華清老帥,遠代的有乾隆皇帝的老師(劉固獻)我是23世,在村裡都有和我叫老太爺的了(40多歲)村上有8代宗親(八輩)


紅木傢俱商人


我真的不知道我的根是哪裡的!相對來說,我還是很熟族譜的,但族譜是大明永樂年間才開始記錄的,且不說準確性,就朱明之前的祖宗是哪裡都沒有記錄。

我是英德蘇氏始遷祖源達公23世裔孫,族譜由三世祖耇公開始記錄,估計他記錄的時候祖父已經仙逝了,他只憑祖父口傳是洪武十四年自福建遷入廣東英邑,但福建哪裡卻不知道了,現在祖祠標識是武功堂。


subase


我們家族的族譜解放後被燒了,破"四舊"時連我同我爺爺寫的字,據都火焚了。據我爸在世時說我爺寫的字,那叫一點如桃,一撇如刀,做過下川東大地主石竹箮兒女親家的帳房先生,也教過私塾做過我張姓一房族長,後又做保長,五九年得浮腫死了


千年老妖一越活越明白


我們弓長張氏,族譜系統闡述了賜姓到今的遷徙和歷程,與中國歷史朝代演變有重大的關係,中華民族五千年古國文明,張氏家族也不斷髮展和播遷全國各地,世界諸埠,名人輩出,愛國愛家,儒家文化源遠流長,無愧天地的漢民族客家人。張氏族譜內容本人己數次發佈,在此不作再重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